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平哥首个医学专栏上线啦,在喜马拉雅搜索“吴京平:通俗医学史”,抢先收听!

  1. 1月4日

    探测器列传:21.金星的秘密

    结合上次我们讲到的内容。金星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旋转极其缓慢,所以,内部很难产生磁场,这一点是对金星最不利的因素了。第二个不利因素就是没有板块的运动,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两条几乎是就是最致命的因素了。更倒霉的是,金星上火山还特别多。 首先是没有磁场,导致太阳风高能粒子可以长驱直入。金星早期的成分和早期的地球也是差不多的,也是有水的。高层大气之中的水蒸气在紫外线照射之下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的质量太小了,遇上高能带电粒子砸过来,基本上就跟打保龄球差不多,氢原子会被加速到逃逸速度,脱离金星的引力,逸散到太空里。 现在金星大气之中还有极微量的氢,主要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氘,金星大气之中的氢氘比要比地球高了150倍。氘原子核因为多带了一个中子,比较重,不太容易被砸跑。因此,久而久之,氢和氘的比例就会越来越悬殊。从这一点也能大致推断出氢元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逸散的。 氢跑了,氧缺了氢,也无法组成水了。氧气很活泼,很容易就和其他物质组成化合物。火山在不断地爆发,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一部分水,但是水的补充两始终赶不上逸散的量。所以,金星上的水也就越来越少了。 缺了水,麻烦就更大了。二氧化碳无法溶解在水里,无法被吸收。所谓的岩石风化吸收二氧化碳,就是硅酸盐变成碳酸盐的过程,这样的话,二氧化碳就被吸收固定成了石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少了,但是这个过程离不开水帮忙,二氧化碳不溶解在水里,形成不了碳酸。其实板块运动也是一个回收碳元素的过程,碳酸盐被板块带到了地下深处。不知道再过多少年,才能有出头之日。 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金星上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之中不断的积累直到完全热失控为止。金星也变成了一颗地狱一般的行星……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25 分钟
  2. 2024/12/21

    探测器列传:19.水星一日

    我们地球自转一圈只要一天,水星却需要59天,而且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差不大,因此水星上的日出日落可不是自转一圈的时间,而是足足88个地球日。而且水星的轨道偏心率也很大,这种特性也就造成了非常极端的现象。比如你就站在卡路里盆地之中,太阳刚从盆地边上爬上来的时候,看上去不算大。尽管如此,也比地球上看大两倍多了。 然后呢,太阳就会逐渐的变大,运行逐渐变慢,中午时分,太阳就停留在了卡路里盆地的正上方,几乎停住不动了。运行速度极慢,这时候的太阳几乎有脸盆那么大,卡路里盆地的温度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达到420度以上。岩石缝隙里甚至会冒出极少量含有钾和钠的气体。然后呢,太阳逐渐越来越斜,也越来越小,最后逐渐落山了,卡路里盆地突然陷入一片黑暗。 水星上没有大气层,也就不存在什么晚霞余晖,要黑就是突然变黑的。从日出到日落,足足88个地球日。水星的自转轴差不多垂直于自己的轨道面,因此水星几乎没有什么四季交替,阳光直射点几乎不会南北移动,总是停在赤道附近。卡路里盆地因为恰好总是在阳光直射点上,也因此变成了一个极端暴热的地方,大家知道为啥叫卡路里盆地了吧,卡路里不就是热量的意思嘛。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25 分钟
  3. 2024/12/14

    探测器列传:18.霉运连连

    好在苏联的质子号火箭还是给力的。60年代刚研制出来的时候经历了一大串失败,但是进入70年代以后,产品质量稳定了下来,基本没再掉链子。火星4号和5号是1973年7月21和25号发射的。到了下个月的8月5号和9号发射了火星6号和7号,这4次发射比较成功。 但是,苏联人高兴了没几天,火星6号就出bug了,火星6号无线电信号不正常。苏联人真是不抛弃不放弃,还是不断通过设立在克里米亚半岛叶夫帕托里亚的NIP-16地面无线电工程综合体给火星6号发出各种遥测指令,希望火星6号能有消息回复。但是,火星6号传输回来的微弱信号并不包含现在探测器的状态。只能表示现在还有一口气。未来的所有操作都无法得到正确的反馈了。 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屋漏偏逢连夜雨,火星4号和火星7号也出毛病了。 问题还是出在电子原件上,所以,火星4号需要刹车的时候反推火箭没开机。结果就导致火星4号没办法减速,无法进入环绕轨道,只能飞掠而过。尽管如此,火星4号还是拍了若干张火星表面的照片,分辨率还不错,每像素相当于100米见方。而且还用紫外线传感器获取了火星大气的数据。 火星7号呢,本来是个登录器,本体不减速,会飞掠而过。但是着陆器是要减速的,结果呢,这个着陆器提前被释放了,位置不对,角度不对,速度也不对。结果导致这个着陆器也是飞掠而过,根本没落到火星上。这两个家伙最后都变成了绕着太阳飞行的人造行星。谁叫他们用了不合格的电子原件呢?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23 分钟
  4. 2024/12/07

    探测器列传:17.穿过土星环

    当距离擦过土星还有2小时的路程,照相机开机了。1979年9月2号凌晨0:36分,先驱者11号以每小时11.2万公里的速度疾驰而过,这个过程发生在土星背后,地球上是收不到信号的,所以穿过土星环的具体时间实际上来自于推测。到下半夜的3点中,戈德斯通测控站收到了先驱者回传的信号。现在可以宣布,先驱者11号穿过了土星环。现在正贴着土星环盘子的下表面往前飞呢。 从微流星体探测器接收到的数据,土星环其实根本不是由一大堆大冰块组成的。雷达数据不靠谱儿啊。误导了大家。土星环里1米大的冰块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是主流,平常根本撞不上。土星环的组成成份大部分还都是很小的冰晶颗粒。所以,先驱者11号擦着边穿过光环,基本没什么损失,穿过光环是安全的。 这时候,先驱者发送的照片也逐渐传回来了。从照片上看,土星环一点都不亮,而是发黑的。因为探测器这时候在土星环背面。背面照不到太阳,当然是黑的。B环可以说几乎是不透光的,可见密度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 从发送回来的影像上,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道极细的光环,只有大约几百公里宽。这道非常不明显的环在A环的外侧。大家谁也没想到这里还有一道独立的环呢。所以这道环被称为F环。F环和A环之间的缝隙被称为洛希缝。这个洛希就是那个提出洛希极限的洛希。用他的名字来命的确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土星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在这里形成不了大的天体,都被土星的引力扯碎了。明亮的A环之内是不可能有大型天体的,洛希缝差不多就是边界了……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24 分钟
  5. 2024/11/23

    探测器列传:15.木星之旅

    1972年的3月3号,先驱者10号发射升空。这一次用的还是擎天神火箭+半人马座上面级。但是为了增加推力,在半人马座上面级上边又装了一个Star-37E固体火箭。用这个家伙完成先驱者10号的最后加速,就靠这东西临门一脚,足以把探测器送出太阳系。 火箭发射很成功,探测器被加速到14.4公里每秒远远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个小时之后,先驱者10号就已经路过了月球,由此可见这家伙飞得有多快。为了稳定自身的姿态,先驱者10号以每秒转一圈的速度快速旋转。等到三根拉杆伸出来了,转速也就降低到了一分钟4.8圈。这个过程符合角动量守恒。反正先驱者10号使用核电池,不需要太阳能电池,因此也就没有对准太阳的必要。只要轴线上的那口大锅能对准地球就行了,可以采用自旋稳定。 先驱者10号需要的总能量是100瓦左右。出发的时候,电池的功率是155瓦。根据计算,等飞到木星的时候,功率会衰减到140瓦,依然是富富有余的。30年后,大概会衰减到80%,但是用来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热电偶老化更快,估计只能提供60%的电力了,到那时候,仪器只能选择性的开启,无法同时开启了。不过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NASA当时的计划。NASA觉得能坚持两年就够用,当然时间长了更好。但是没想到坚持了那么久…… 清除所有标记 清除选中的标记 错误类型 无错字 - 写作(在线版)

    23 分钟
4.7
共 5 分
238 个评分

关于

科学史评话最新专辑 平哥首个医学专栏上线啦,在喜马拉雅搜索“吴京平:通俗医学史”,抢先收听!

更多来自“ 喜马拉雅”的内容

你可能还喜欢

若要收听包含儿童不宜内容的单集,请登录。

关注此节目的最新内容

登录或注册,以关注节目、存储单集,并获取最新更新。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