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小生聊投资

股票知识传播者

  1. 2天前

    204.技术篇:什么是威廉(WR)指标?

    【文稿:】 今天要学的指标非常简单,我决定只用一期内容就把它搞定。这个指标在软件中用字母WR显示,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威廉指标。具体长相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 指标看似很简陋,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它既没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背后也没有复杂的算法,可能也正因为指标过于简单,导致它想表达的内容也很直观,就像直男一样,说什么就是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出指标只有两条线,分别是白线和黄线,两条线的走势高度一致,线条重合的时间非常多,这也意味着你参考哪一条线变得没那么重要,这也导致有些手机软件直接用一条线去展示,妥妥的直男风格。 两条线都有各自的算法,但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只是代表的周期不太一样。白线代表的是10日威廉指标,黄线则是6日威廉指标。我们先来看看白线背后的算法。白线=(10日内的最高价-收盘价)÷(10日内的最高价-10日内的最低价)x100。算法非常简单,接下来用人话剖析一遍。 算法都来自股价,这一点跟多数指标一样。“10日内的最高价”就是10天内股价出现过的最高价格,“10日内的最低价”就是10天内股价出现过的最低价。至于“收盘价”是指股价当天的收盘价格、也就是第10天的收盘价。大家对着文稿看几遍就能加深理解。 指标中的黄线我就不再重复了,它代表的是6日威廉指标,把刚才公式中的时间周期换成6天即可,剩下的都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中的左上角,也就是数据的位置。上面写着WR(10,6,20,80),前面的10和6就代表两条线的算法周期,也就是10天和6天。10日的威廉线用白色表示,简称为WR1。6日的威廉线用黄色表示,简称为WR2。这些图片中都有展示,大家看完就能明白。 前面的括号内写着(10,6,20,80),前面的俩数字是关于两条线的算法,而后面的20和80其实是指标波动的上下限。其实威廉指标的波动范围是0-100之间,不过它和KDJ指标非常类似,也有超买和超卖区间,用法也都是一样,只不过你需要反向去理解才行。 20和80分别是超买和超卖的界限,当威廉线向下运行,跌到20以下的时候为超买状态,此时为卖出信号。相反、当威廉线向上运行,涨到80以上的时候为超卖状态,此时为买入信号。不愧是直男,不仅表达形式很简单、分析起来也很简单...至于两条线你参考哪一个都可以,因为二者的周期非常接近,参考哪个都无所谓。 威廉指标的优点是参考起来非常直观,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随机性太强。算法决定了它注定不会有多大作为,算法中的各个因素也非常简单,主要涉及股价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而且取值范围也非常短,也就是10天和6天两个周期,所以该指标是绝对意义上的短线指标。 短线是很多新手最喜欢的事情,但短线也意味着股价波动的随机性非常高,对于表达股价短线的指标来说,它的可靠性也就变的没那么强。威廉指标的意义在于辅助,也就是在其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辅助参考,比如其他指标发出了积极的买入信号,如果此时威廉指标也有同样的信号,那它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只用它作为唯一的买卖依据,相信我,你早晚会崩溃...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分钟
  2. 5天前

    203.技术篇:布林指标(BOLL)的运用

    【文稿:】 布林指标我认为是参考价值比较高技术指标,对于新手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它解决了新手看盘的两大难点:1,不会看股价的趋势,2,不会看股价的支撑和阻力。由于布林指标丰富的表现形式,上述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该指标进行判断。 之前的内容说过布林指标有三条线,这三条线就可以判断股价的趋势以及支撑和阻力。三条线中间夹杂着很多十字形的线条,这些线条其实就是k线,而k线就等于股价,所以我们需要通过k线和布林线的关系进行判断。 首先讲一下如何通过布林指标判断股价趋势:股价的趋势只有三种,1:上涨趋势,2:下跌趋势,3:横盘趋势。判断趋势只需要参考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即可,当你看到中轨线自下而上运行、呈现上坡状、说明股价就处在上涨趋势中,这时候适合做多,在这个阶段买入可以提高短线获利的概率。如图1所示,图中就是上涨趋势中的中轨线。 相反,如果中轨线自上而下运行、呈现下坡状,说明股价此刻处在下跌趋势中。这个阶段不适合买入,相反、短期还应该考虑减仓的问题,如图2所示,图中就是下跌趋势中的中轨线。 最后是横盘趋势,股价横盘震荡看似很好理解,但很多新手却难以分辨这种趋势,因为单看k线总是有涨有跌,很难判断整体趋势的变化,这时候你就可以参考布林指标的中轨线。中轨线如果是水平运行,说明股价处在横盘震荡的趋势中,如图3所示:中轨线没有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而是横向水平运行,这就说明股价整体处在横盘趋势。 这时候可以观察一下k线,你会发现k线有时高于中轨线、有时低于中轨线,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k线一直围绕在中轨线附近运行,而中轨线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股价处于横盘震荡的状态。 趋势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判断支撑和阻力,这时候我们主要用到上轨线和下轨线。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k线(股价)一直在上轨线和下轨线之间运行,而这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参考:上轨线可以成为股价的阻力位,而下轨线可以成为股价的支撑位。 这个结论在横盘趋势中准确率会更高!我们可以看一下图3,也就是股价的横盘趋势。K线围绕中轨线上下波动,有时候高于中轨线、有时候低于中轨线,但无论价格走到哪,它总会在某个位置回落或在某个位置反弹,然后继续保持震荡的趋势。而股价出现回落和反弹的位置一般都在上轨线和下轨线。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通过中轨线可以判断股价是横盘趋势,而通过上下轨线又可以判断震荡的区间。如此一来、即便面对股价横盘的时候你也可以根据上下轨线判断股价的短期变化。当k线来到上轨线附近,短期就有可能回落,当k线来到下轨线附近,股价就有可能反弹。 但是请牢记!以上结论仅限于横盘趋势,如果是其他两种趋势就要另当别论。比如在上涨趋势的时候,上轨线会成为阻力,但支撑则变成了中轨线、而不是下轨线!大家可以看一下图1:中轨线向上运行,说明股价处在上涨趋势,这时候的k线也会在中轨线上方运行,中轨线为股价提供了上涨时的支撑,而上轨线则是股价的阻力,你可以此来判断股价的高低变化。 相反、如果股价处在下跌趋势中,那么下轨线会成为股价的支撑,而中轨线会成为股价的阻力。所以当你判断支撑和阻力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股价处在什么趋势中?先利用中轨线判断股价的趋势,确定趋势后再按照上文的内容判断支撑和阻力位。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分钟
  3. 9月21日

    202.技术篇:布林指标(BOLL)的计算!

    【文稿:】 按照我们的教学流程,认识指标后就该讲解其背后的算法,而了解了算法之后才能科学的利用指标。布林指标的算法非常复杂,三条线都有各自的算法,建议大家看着文稿中的图片进行理解。 我先说一下每条线的算法:布林指标的中轨线=N日均线,上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下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公式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里面的标准差概念非常复杂,如果仔细去讲的话今天会变成一堂数学课,计算中还会涉及到平方根,于是写了一半的稿子被我果断放弃了,因为内容越来越跑题、多数人也必然听不懂。 所以大家简单理解一下公式就好,毕竟公式本身没有理解难度。另外,公式中的“N日均线”有些人会感到陌生,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就=N日均线,意思就是股价的某一条均线其实就等于布林指标的中轨线。问题来了:哪一条均线等于中轨线呢?答案是20日均线! 指标一般都会在k线图的正下方显示,你可以仔细对比一下k线图中的20日均线和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对比后你会发现两条线的走势一模一样!在同一个日期之下,20日均线对应的价格一定等于中轨线对应的价格,不信你可以自己去观察。 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1,上面是k线图、下面是布林指标图。为了方便参考,我在k线图中只设置了一条20日均线。然后看一下箭头所指的的日期,这一天该股的20日均线对应的价格是48.04元,而这一天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对应的价格也是48.04元,说明中轨线就等于k线图中的20日均线。 但是这里需要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轨线就等于20日均线,而不是30日均线、40日均线等等?”,对此可以先看一下文稿中的图2,图2左上角写着指标算法的参数,如BOLL(20,2),前面的20就代表中轨线的取值为20天,所以中轨线代表的是20日均线。至于后面的“2”涉及到另外两条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上轨线和下轨线。上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下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2”就代表算法中的2倍标准差。 当然了,所有算法背后的参数都可以人为调整,比如你可以将其调整为BOLL(30,5),这时候中轨线就变成了30日均线,上轨和下轨线也会以5倍标准差进行计算。至于你选择哪一种参数都无所谓,指标只是一种统计方法,用的习惯才最重要,不存在有些人以为的改变参数就可以预测市场的说法。 我们再回到布林指标的算法:由算法可以得知,上轨和下轨线的数值主要是由中轨线决定的,也就是在中轨线的基础上加减2倍的标准差,所以上下轨线绝不可能和中轨线有交叉的行为,而上下轨线也绝不可能相互交叉。 另外,大家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布林指标:在股票的k线图上只画出一条20日均线,然后以20日均线为基础加上某一数值就多出了一条上轨线、减去某一数值又多出了一条下轨线,而这三条线组成了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布林线指标。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分钟
  4. 9月18日

    201.技术篇:什么是布林线指标(BOLL)?

    【文稿:】 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技术指标,叫做布林线指标,简称布林指标。该指标由约翰布林先生创造,所以指标的名字也就随了它主人的姓。该指标的表现形式较为复杂,但我觉得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可能正是因为它复杂,所以表达的信息也更多一些。相比之前学的指标、布林指标的实用性也会更高一些。 布林指标是用统计原理,求出股价的标准差及其信赖区间,从而确定股价的波动范围和未来走势。言外之意、从布林指标可以看出股价的波动范围以及未来走势,尤其是波动范围这一项、几乎是其他指标都没有的功能。 老规矩,先来认识一下指标的长相。文稿中的图片就是布林指标,从图中也能看出来它的与众不同,相比于其他指标的简陋,它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跟其他指标一样,图中最左上角的位置是数据展示,中间部分是指标的具体呈现。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布林指标由三条线构成,分别是蓝线、红线、绿线。每条线的算法都不一样,而且每条线都有各自的名字。图中左上角就写着每一条线对应的名字,蓝线写着:MID,红线写着:UPPER,绿线写着:LOWER。别看英文名字很高大上,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上,中,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条线总是保持着上中下的位置,也就是红线在最上方,蓝线一直在中间,而绿线永远在最下方,而这三条线永远不会有交集、也不会有交叉。他们的位置顺序就决定了它们的名字。最上方的红线叫做“上轨线”,中间的蓝线叫做“中轨线”,最下方的绿线叫做“下轨线”。他们的英文名字代表的含义也是“上、中、下”的意思,如果你没看懂英文的意思,记得给小学英语老师说声:“对不起”。 布林指标有一个地方和其他指标明显不同:除了有各种线条之外你还能看到中间有很多条状的、类似于十字形的线条。这些小线条都很小,密密麻麻的分布在三条线中间,有人也很好奇这些小线条到底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也会令你感到很意外,这些细小的线条其实就是K线,对!就是统计股价变化的那个K线。 你会发现这些小线条只有两种颜色,就像k线只有阴线和阳线一样。你可以把图片放大去看,还会发现每根线条左右两边的横线都不对称,这主要是想表达k线的开盘价和收盘价。总而言之、这些小线条其实就是简易的k线柱,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和k线一样,不信你仔细观察这些线条形成的走势,发现跟k线图的整体走势一模一样。 说道这儿你会不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这些条状线条就是K线,那为何不把它们画成标准的k线模样?或者为何不把布林指标的三条线直接画在k线图上?还真别说...有的软件还真就是这么做的,它们会直接在k线图中表现出布林指标的走势,但更多的软件会在k线图下方单独表现。 如果是采用单独表现的方式,那么布林指标中的k线就会简易化处理,否则有限的空间无法展现太细腻的k线变化,因为指标的本意不是让你看k线,而是看指标...因为布林指标要体现出股价波动的区间,所以才需要k线在其中配合,这样你才能看到价格在区间波动的概念。 好了,今天就简单认识一下布林指标,下期我们再讲具体的算法和运用。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分钟
  5. 9月15日

    200.技术篇:RSI指标的算法和运用

    【文稿:】 认识了RSI指标之后,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它的算法和具体运用。按照顺序先来说说指标的算法。 N日RSI=N日内收盘涨幅平均值÷(N日内收盘涨幅平均值+N日内收盘跌幅平均值)×100%。 算法很简单,建议大家仔细看文稿进行理解。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N日RSI”,这里面的N是指具体的日期,上期内容说过:RSI由三条线组成,这三条线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的周期不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 图中黄线代表6日RSI,这说明黄线是以6天为周期计算出来的线条。把它套用到公式中:6日内收盘涨幅的平均值÷(6日内收盘涨幅平均值+6日内收盘跌幅平均值)×100% =黄线的数值(6日RSI)。其他两条线的算法也同样如此,只需要把日期换成12或24就可以。 肯定还有人不理解什么是“收盘涨幅平均值”?什么又是“收盘跌幅平均值”?以收盘涨幅平均值为例:在一定时期内,把股价上涨时的涨幅进行平均、就叫做收盘涨幅平均值。相反,在一定时期内、把股价下跌时的跌幅进行平均,就叫收盘跌幅平均值。 假设你要计算6日的RSI数值:股价在最近6天时间里每天都会有收盘价,股价有时会上涨收盘、有时也会下跌收盘。我们假设6天中有2天是上涨收盘,那么将这2天的涨幅进行平均,得出来的数就叫“收盘涨幅平均值”。6天中剩下的4天为下跌收盘,将这4天的跌幅进行平均,得出来的数就叫“收盘跌幅平均值”。 现在再去回看一下RSI指标的算法其实并不难理解。对于算法的内容就先讲到这儿,每次讲算法很多人就容易犯困,也没动力继续听下去...就像上物理课的时候,讲计算的时候都在打瞌睡,但到了实验课就变得精神饱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实验课”的流程,也就是RSI的具体使用方法。 其实RSI和KDJ有很多相同之处,金叉死叉、超买超卖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我们先来讲讲金叉和死叉形态。RSI金叉死叉主要参考两条线:分别是黄线和蓝线,也就是周期最短的6日RSI和周期最长的24日RSI。有人或许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我觉得我给的建议还是比较说服力的,因为这两条线周期差距比较大,能更加直观的判断“弱转强”或“强转弱”的过程。 如果两条线的周期相近,强弱的界限就变得有些模糊。当黄线自下而上击穿蓝线为金叉,说明股价短期开始走强、逐渐强于长期走势,此时为短期买入信号。相反、黄线自上而下跌破蓝线,说明股价短期开始走弱、逐渐弱于长期走势,此时为短期卖出信号。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参考金叉、死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蓝线所处的区间。如果是金叉,一定要保证蓝线在50以下,也就是蓝线的数值在50以下,此时黄线与蓝线形成金叉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反,蓝线的数值在50以上,此时黄线与蓝线形成死叉才有参考价值。 然后再讲讲超买、超卖形态:跟KDJ指标一样,以20和80为界,当RSI处在20以下为超卖区域,此时为买入信号。当RSI处在80以上为超买区域,此时为卖出信号。至于你参考哪一条线都可以,因为哪一条线都适用于这个结论,但是我建议参考RSI中的绿线,也就是12日RSI线。因为黄线太敏感、蓝线太迟钝、绿线的参考价值会比较突出。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分钟
  6. 9月12日

    199.技术篇:什么是RSI指标?

    【文稿:】 又到了学习新指标的时候,这次要学的指标就叫RSI指标,它的中文名字叫做“相对强弱指标”,故名思义,指标所展现的是股票价格强弱的变化。该指标是由一个名叫“威尔德”的人发明,最早也是发明于期货市场。换句话说,该指标最早是用于期货市场。 如果你仔细研究过股票中的各个指标,就会发现很多指标最初都起源自期货市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除了真正做企业的人之外,多数人炒期货只是为了投机,也就是为了赚差价而去炒期货。期货的背后没有价值,所以人们更注重价格的变化规律,于是就设计了各种统计方法来观察价格,企图通过这些方法来预测价格的走势,而这些统计方法就是各种技术指标。 但炒股则不一样,股票背后对应的都是一家公司,人们比起价格更注重公司经营成果如何,相反、你如果过分在意价格的变化,很容易把炒股变成赌bo。说道这很多人都会感到钻心的痛...这不就是自己每天都在干的事嘛....因为期货主要都在玩投机,所以早期设计出了很多指标来辅助参考价格的变化。因为这些指标也同样可以统计股票价格的变化,所以通用到了股票市场中。这么做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加重了人们对股票的投机心态,比起企业的经营成果,人们开始更注重股价的变化,而这正好是投机的开始。 简单的科普就说道这儿,我们先来看看RSI指标的长相。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为了统一标准、今后所有的指标图我都会以电脑版为准。图中的便是RSI指标的长相,图中左上角是数据展示,中间区域是指标的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RSI指标由三条线构成,这三条线都叫做RSI,至于为何有三条线?那是因为每条线都是以不同周期计算出来的,如图所示:黄色线条是6日RSI,绿色线条是12日RSI,蓝色线条为24日RSI。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图中左上角部分,上面写着RSI(6,12,24),括号里面的数字分别代表每条线的计算周期。换句话说、每条线都是RSI线条,只不过每条线的计算周期不一样、于是就有了三条线。图中左上角能看到每条线对应的颜色和具体数值,比如RSI6: 39.99,说明黄色线条是6日RSI,它目前的数值为39.99。 另外,RSI的取值范围也是0-100,跟KDJ指标类似:以50为界,RSI长期在50以上运行,说明同期的股价也处在强势阶段,是积极做多时段。如果RSI一直在50以下运行,说明股价处于弱势阶段,应该减少交易频率,尤其是做短线的人应该更加注重趋势的强弱。要买就在股价强势的时候介入,这样才能提高短线获利的概率。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RSI有三条线,每条线的波动幅度都不一样,参考数值的时候应该以哪一条线为准呢?比如一条线在50以上,而另一条线可能在50以下,这时候应该以哪一条线为参考呢?答案要看你的操作周期,三条线都适用于刚才的结论,只不过每条线的计算周期不一样,如果更加偏向于短线,那你可以参考黄色线条、也就是6日RSI,看黄线所处的位置来判断股价处于强势还是弱势。 至于其他两条线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它们的计算周期比较长,更适用于做中长线的投资者。如果黄线在50以上,蓝线在50以下,说明股价短期开始走强,而长期还处在温和的状态,这就跟k线图中的均线是一样的,10日均线适合参考短线,20日均线适合参考中线,它们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的周期不一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具体的RSI线条。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分钟
  7. 9月10日

    198.技术篇:KDJ超买与超卖形态

    【文稿:】 KDJ有一种技术形态叫做“超买”和“超卖”,这也是最能代表KDJ指标的形态。先说一下结论:“超买”是卖出信号,“超卖”是买入信号,先记住这个结论,然后再认识一下具体的形态。 股票k线图下方都会有对应的指标图,我们可以把指标切换成KDJ指标,如文稿中的图1所示的那样。当KDJ指标出现“超买”形态时,股价短期会有下跌的概率,“超买”形态也是一种卖出信号。这里我们主要参考的是KDJ指标中的D线,也就是波动最小的那条线。 D线一直在0-100之间波动,当D线涨到80以上的时候,就处于“超买”的状态,此时为短线卖出信号。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超买”的概念,这里我举例说明一下:指标的数据都采集自股价,所以长期来看、股价和指标的走势都是一致的,当股价持续上涨的时候,就说明买入股票的人比较多,或者说买入股票的数量多会更准确一些。 而超买的意思就是买的数量太多、超出了一个极值,股价短期存在反转的可能。由于之前是上涨,所以当出现反转的时候股价就有可能出现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超买”代表卖出信号的原因。股价自身的涨跌没办法表现出这种信号,但借助指标却可以实现这种判断。 刚才是用超买举的例子,反过来理解超卖也是一样的:当KDJ指标中的D线下跌到20以下,此时股价就处在“超卖”的状态,股价短期有反弹的概率,此时为买入信号。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画圈的部分正好是超卖的区域,此时D线一直处在20以下的位置,而股价也处在相对低位,随后几天股价开始反弹上涨。 判断超买超卖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有人也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D线在20以下为超卖阶段,这是一种买入信号,但是20以下还有一定的空间,比如18、15、12、9、7等都处在20以下,也都处于超卖的阶段,那么我们应该具体在什么位置判断买入呢? 答案是你随便....有这种疑问显然是又忘了风险教育篇的内容...对于股价的判断没有绝对的方法,即便KDJ出现了超卖的现象,也不代表股价一定会上涨,更别说在超卖的空间里再去判断更合适的位置了....这种想法本身就不靠谱,概率的天平不会倾向于你的。 我只能说D线在20以下,越低越好,越低代表股价超卖越严重,短期出现反弹的概率会更高。至于在20以下具体能走多低就不是你能判断的了,或者说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可笑。你参考指标就是为了用它来判断股价的变化,结果你现在却想判断指标自身的变化...父母的长相决定了孩子的长相,但有人想单独预判孩子今后的长相,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可笑呢? 刚才是用超卖举的例子:超买只需要反过来理解即可:D线在80以上,越高越好,股价短期出现下跌的概率就会更高,至于D线具体能走多高?你去问D线..反正我给不出答案,我只知道肯定不超过100....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分钟
  8. 9月8日

    197.技术篇:KDJ指标的金叉与死叉!

    【文稿:】 了解了KDJ背后的原理,今天就来学一学这个工具该如何使用。KDJ线条的运动方向多数情况下和股价一致,也就是股价呈现上涨,KDJ的线条也会上涨,股价呈现下跌,KDJ的线条也会下跌,这一点任何指标都是大同小异,因为指标的数据都采集自股价的变化,二者的波动长期来看必然一致。 之前的内容说过KDJ指标中KD两条线的波动范畴是固定的,也就是在0-100之间的数值波动,即便股价涨的再高、跌的再多,KD两条线也只会在0-100之间反应走势的强弱。我们以指标中的50为界,当KD两条线都在50以上运行,代表股价短期处在强势的阶段,反之、当KD两条线都在50以下运行,说明股价短期处在弱势的阶段。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目前走势所处的环境。另外、所有指标都会用线条去做统计,而线条的存在必然会用到交叉的原理,所谓的交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叉和死叉。之前学过的macd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也是人们最常用的金叉、死叉指标。 KDJ同样也有金叉和死叉形态,这里我们主要用到KD两条线,当K线自下而上击穿D线的时候就叫金叉、是短期买入信号,股价在短期存在上涨的概率。反之、当K线自上而下击穿D线的时候就是死叉、是短期卖出信号,股价短期存在下跌概率。 为什么KDJ有三条线、但非得用KD两条线参考金叉、死叉呢?其实用J做参考也可以,比如J线击穿了K线或D线等等,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于用KD两条线罢了。因为最初的指标根本没有J线,只有KD两条线,指标的名称也叫做KD指标,而KDJ是后来才有的产物。 另外,学过了指标的原理后你就会明白;J线反应的是KD两条线的差值,也就是说决定J线的是KD两条线的变化,所以J线本身并没有主导性质。另外、在采用KDJ金叉死叉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它是个短线指标,它不同于macd,KDJ的波动非常敏感、也较为超前,这与macd的滞后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指标过于敏感的代价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金叉、死叉交替的非常频繁,金叉刚买、两天后可能就变成了死叉,而有些时候眼看就要形成金叉,结果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刻...K线掉头向下,跟D线说了一句“拜拜”,类似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也是KDJ指标的缺陷所在。 预防这种现象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没有哪一个指标是完美的,参考指标的时候最好配合其他指标去做辅助,这一点等到“技术分析篇”的时候会讲到。第二:由于KDJ走势较为敏感,所以在参考金叉、死叉的时候,尽量去找明显的高位或低位。举个例子:如果是金叉,尽量选择在低位出现的金叉。相反、如果是死叉,那就选择在高位出现的死叉。 KD两条线一直在0-100之间的数值波动,尽量避免在50附近出现的金叉或死叉,因为在50附近波动,本就说明了股价走势不强不弱,在这种情况下去参考金叉、死叉、比较容易遇到上文中提到的尴尬局面。如果想参考金叉,最好在向下远离50的区域寻找,如果想参考死叉,那就在向上远离50的区域寻找。你学会了吗?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分钟
4.3
共 5 分
84 个评分

关于

股票知识传播者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