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大家好,我是林英,欢迎来到我的频道。
又是很久没见,非常抱歉,那这次就献上我的本期重量级嘉宾,上海 90 后大学思政老师超老师,一位 4 岁宝宝的妈妈。她是 “无敌规划型选手”—— 从报考本科专业、跨专业读研、选择读博、布局学区房到算准政策生育,每一步都踩在点上;同时又是一位 “松弛派妈妈”—— 靠躺平心态拿教学特等奖,产后拒绝包办育儿,直言 “爸爸必须上场”。
这次我跟她的聊天,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位比赛特等奖选手的演讲风范,同时作为妈妈的角色又特别的真实和感动,她分享了从 “读博焦虑长白发” 到 “产房笑谈顺转剖” 的转变,更畅谈了女性生育层面所需要的社会支持与家庭分工。作为见过无数 “卷绩点” 学生的大学老师,她在养娃时选择 “放宽框架,让孩子自由成长”。
如果你也在规划与松弛、职场与育儿间寻找平衡,那本期节目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接下来,就一起听听她的故事吧。
Show notes:
【00:00-07:17】数学学渣的逆袭法则:用“扬长避短”规划人生赛道
- 时间戳:02:08-05:07
- 关键词:偏科少女自救指南 / 反木桶效应 / 职业规划早鸟
- 人生不是补短板的马拉松,而是找长板的百米冲刺——当你在数学卷子上挣扎时,不如直接选一条不需要数学的跑道。
- 高中数学不及格,却靠研究“不修高数”专业+保研政策逆风翻盘,从历史学跨考政治学,精准踩中学科红利期。
【07:19-19:35】读博焦虑实录:26岁长出第一根白发,我在学术与年龄的双重碾压下如何自救?
- 时间戳:17:16-20:53
- 关键词:学术内卷 / 年龄焦虑 / 心态反卷
- “博士第一年,我把‘按时毕业’刻进DNA;第三年,我学会把焦虑转移给世界——‘找不到工作不是我的问题,可能是母校博士含金量。’”
- 吹头发时发现第一根白发当场崩溃,“这根白发像个倒计时器,提醒我30岁了还在图书馆看八卦、写狗屁不通的论文。”
【19:35-37:56】癌症突袭下的闪婚:当人生计划被疾病打乱,我们如何与意外和解?
- 时间戳:30:28-37:38
- 关键词:疾病危机 / 婚姻抉择 / 生命奇迹
- “恋爱7年没提结婚,却因公公的3-6个月临床预判匆匆领证——原来有些人生节点,不是计划出来的,是命运催着你长大。”
- “医生说‘准备后事’,我们却在婚礼后等来了奇迹——老人多撑了3年,直到看我博士毕业、工作落定。”
【37:56-54:09】从“丁克倾向”到意外怀孕:体制内妈妈如何平衡生育与职场?
- 时间戳:54:09-58:09
- 关键词:意外怀孕 / 职场生育隐形歧视 / 背奶游击战
- “背奶妈妈的通勤包不是装电脑,是装吸奶器和储奶袋——在教室卫生间吸奶时,我突然懂了:生育对女性的消耗,藏在每一个‘不方便’里。”
- “预估6.5斤的胎儿生出8斤,顺产撕裂到无法走路,42天拆线没打麻药——说‘生二胎就简单了’,可我连一胎的痛都没忘。”
【54:09-1:09:52】产后抑郁边缘:当亲妈说“你不像个妈妈”,我在月子里和自己和解
- 时间戳:1:12:08-1:13:29
- 关键词:代际冲突 / 产后敏感 / 母亲角色重构
- “妈妈说‘你不像个妈妈’,比撕裂痛更伤人——明明她也是女人,为什么不能抱抱我说‘你已经很棒了’?”
- “社会总用‘大家都这么过来’打发生育痛苦,但女性需要的不是忍耐,是‘我懂你’的社会支持。”
【1:09:52-1:44:03】“我没给儿子擦过一次屁股”:从“全能妈妈”到“甩锅型育儿”的觉醒
- 时间戳:1:28:58-1:30:05
- 关键词:家庭分工 / 父亲参与 / 松弛育儿
- “带娃越‘笨拙’,孩子越独立——我负责立规矩(比如‘动电脑就挨揍’),爸爸负责陪玩,分工明确比‘妈妈全包’更轻松。”
- “从不让孩子找我擦屁股开始,我学会了‘育儿不是牺牲,是分工——爸爸的参与,从你敢‘放手’开始。’”
【1:44:03-结尾】当计划型妈妈遇到“20后”:我为什么不再逼孩子“赢在起跑线”?
- 时间戳:1:43:27-1:44:03
- 关键词:育儿焦虑 / 时代鸿沟 / 反鸡娃哲学
- “提前3年买学区房,却发现孩子的未来不需要‘按部就班’——AI时代的父母,与其逼孩子卷早教,不如教他‘在框架里自由弹跳’。”
- “我们靠计划走出小镇,他们靠意外拥抱未来——毕竟,谁能想到我的‘丁克倾向’会被一个20后破防?”
信息
- 节目
-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0日 UTC 12:23
- 长度1 小时 59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