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的图书局

062「心理·社会」跑带上的人:紧张的宿命不能影响自主选择的使命,《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在规则中寻找弹性、在结构缝隙里重建个人意义。”

本期我们继续来读孟庆延老师的《谁的问题》以及《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围绕职业与分工、家庭与家族、道德与法律三条主线,拆解现代社会的“高强度×高竞争×高流动”的结构性压力,讨论内卷、表演式加班、教育焦虑、35岁职场危机与“理性铁笼”中的意义真空。

职业与分工

  • “螺丝钉”的困境:现代人在职场面临高强度、高竞争、高流动性的“三高”压力,“内卷”成为常态,无意义加班竞赛盛行,形式主义汇报泛滥,工作意义被冲刷。同时,高竞争伴随着高流动性,人们被迫迁徙,传统“铁饭碗”瓦解,需不断学习转型。精细化分工使个体渺小局限,劳动者丧失对工作意义的把握,个体既是受害者也是共谋者。
  • 家庭与家族结构转变:传统家庭体系为个人提供身份定位和意义框架,而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使大家族瓦解,小家庭、独居、丁克等状态出现,家庭结构松散,个人面临情感和价值真空,产生身份焦虑。“鸡娃”现象折射出社会结构的不安全感,家庭教育内卷与中年职场危机交织,家庭关系转型让个人自由增加但也更不安。
  • 道德与法律的困境:现代社会法律日渐健全,但道德共识趋于松散,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法律无法替代道德,在一些法律之外关乎道德的行为上,个人面临两难。法律和理性体系虽保障公平效率,但可能导致形式主义,削弱人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如消费主义陷阱,人们易把金钱当成功唯一标志,失去判断真实需求能力,价值感和自由意志缺失。

应对与思考

  • 觉醒与自主:现代社会虽像“理性铁笼”,但也为个人觉醒提供契机。我们应意识到困境的社会成因,在理性秩序上寻找新意义源泉,在规则框架内自主选择生活,以更大内在道德感和勇气面对挑战。
  • 寻找可能性:时代虽没给标准答案,但给了提问和选择空间。以社会学视角审视,我们能以更大格局和勇气寻找答案,在规则中找弹性,压力下寻意义,创造属于自己的圆满人生。

以更大的格局与勇气寻找自己的答案。

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  孟庆延

成为更理性的人: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孟庆延

“我们每个人都像被抛入了大海的小船,哪怕身处纷繁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理解社会来更好的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