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的图书局

Mr图图

我是图图,一个靠着野路子成长起来的老斜杠,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图书局,是一档从读书开始的成长节目,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视角,通过书来看世界、看生活、看自己。 局,一个关系的组合,我想通过这个局与各位产生一个新的关系,与世界发生新的互动。 每周六00:00更新

  1. 5天前

    063「城市·生意」现在,千万不要开店——对创业者的劝退局 feat. 津津乐道 朱峰+姝琦& 安全出口 老段

    “开一个店,其实最大的成本是……心理成本。” 本期我们把“开店”的滤镜摘掉:外卖补贴到底谁买单、平台“同价规则”如何挤压利润、上线=再开 N 家店的隐性成本,以及合伙与算账的残酷细节。标题虽叫「不要开店」,并非反商业,而是用真实数字与机制提醒:如果你仍要开,也请更清醒地进入。 01:07 “不要开店”直球抛出;外卖对门店伤害大。 03:00 外卖大战:消费者得“实惠”,商家实际要出很大一部分补贴。 03:33 平台优惠多由商家自降价承担;供应链被突发大促冲击。 04:13 大量订单袭来难以备货;“老板成了平台的牛马”。 05:04 平台活动像“PUA”,不参加就没流量。 06:16 骑手工资实际由商家“买单”;平台要求线上线下一口价→被迫做“外卖特供”。 07:11 实例:同价不同质影响口碑,品牌受损。 08:12 外卖策略建议:先把堂食跑通,再上外卖;不适合外送的单品保留堂食。 08:55 上线=再开N家店;多平台叠加“平台税”和投流成本。 09:24 “不要开店”的两层含义:别轻易开线下店,也别轻易开“线上店”。 12:21 线下也离不开平台:点评/地图收录、团购/打卡、充电宝/收款码都会影响热度权重。 15:00 提到美团并购点评的反垄断疑问。 16:52 成本结构讨论:小店房租/装修/人工都不轻;北上港房租占比可达20%–30%。 18:25 多地对比:很多地方人工占比高于房租。 20:05 定价底线:毛利≥100%(10元成本至少卖20);开店核心能力是“会算账”。 24:15 心理成本才是最大成本;建议先做播客练心态/逐步抗压。 26:40 众筹开店的坑:十来个人众筹酒吧,钱难回、本金打水漂。 28:17 “好多人的咖啡馆”等案例:合伙人太多易失控,必须要有“主事的人”。 29:42  20+合伙无合同、财务涣散,后期失序。 48:27 网红探店“伪UGC”的隐性成本与精力消耗。 55:31 装修与免租的心理效应;房东看好会回收自营。 01:09:55 开店是多重成本叠加,加盟/多店需要人盯人跑。 答案不是“别做”,而是“算清再做”:先核对每单毛利与履约成本,把平台依赖分散到自有渠道,用小规模测试与快闪验证替代一次性重投。 本期局中人 朱峰,津津乐道、科技乱炖播客主播 姝琦,津津乐道、不叁不肆播客主播 老段,安全出口FM主播 图图,北京生存小册子、图图的图书局播客主播,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我觉得现在这些老板都快变成了平台的牛马了。”

    1 小时 16 分钟
  2. 9月12日

    062「心理·社会」跑带上的人:紧张的宿命不能影响自主选择的使命,《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在规则中寻找弹性、在结构缝隙里重建个人意义。” 本期我们继续来读孟庆延老师的《谁的问题》以及《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围绕职业与分工、家庭与家族、道德与法律三条主线,拆解现代社会的“高强度×高竞争×高流动”的结构性压力,讨论内卷、表演式加班、教育焦虑、35岁职场危机与“理性铁笼”中的意义真空。 职业与分工 “螺丝钉”的困境:现代人在职场面临高强度、高竞争、高流动性的“三高”压力,“内卷”成为常态,无意义加班竞赛盛行,形式主义汇报泛滥,工作意义被冲刷。同时,高竞争伴随着高流动性,人们被迫迁徙,传统“铁饭碗”瓦解,需不断学习转型。精细化分工使个体渺小局限,劳动者丧失对工作意义的把握,个体既是受害者也是共谋者。 家庭与家族结构转变:传统家庭体系为个人提供身份定位和意义框架,而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使大家族瓦解,小家庭、独居、丁克等状态出现,家庭结构松散,个人面临情感和价值真空,产生身份焦虑。“鸡娃”现象折射出社会结构的不安全感,家庭教育内卷与中年职场危机交织,家庭关系转型让个人自由增加但也更不安。 道德与法律的困境:现代社会法律日渐健全,但道德共识趋于松散,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法律无法替代道德,在一些法律之外关乎道德的行为上,个人面临两难。法律和理性体系虽保障公平效率,但可能导致形式主义,削弱人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如消费主义陷阱,人们易把金钱当成功唯一标志,失去判断真实需求能力,价值感和自由意志缺失。应对与思考 觉醒与自主:现代社会虽像“理性铁笼”,但也为个人觉醒提供契机。我们应意识到困境的社会成因,在理性秩序上寻找新意义源泉,在规则框架内自主选择生活,以更大内在道德感和勇气面对挑战。 寻找可能性:时代虽没给标准答案,但给了提问和选择空间。以社会学视角审视,我们能以更大格局和勇气寻找答案,在规则中找弹性,压力下寻意义,创造属于自己的圆满人生。以更大的格局与勇气寻找自己的答案。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  孟庆延 成为更理性的人: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孟庆延 “我们每个人都像被抛入了大海的小船,哪怕身处纷繁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理解社会来更好的理解自己。”

    30 分钟
  3. 9月5日

    061「心理·社会」配角的自我修养:承认有限,不等于放弃主角意识,继续读《谁的问题》

    “夏天的阳光终将到来——承认自己是配角,却以主角的意志,把能决定的事做到最好。” 本期我们来继续读孟庆延老师的《谁的问题》,识别可控与不可控,把能决定的事做到最好: 网络暴力:匿名 + 去情境化 + 群体极化匿名削弱责任感与同理心;碎片化信息易引发道德狂热与从众。 例:《搜索》中的“未让座”被断章取义,公众审判缺乏来龙去脉。 行动:在事实未明前不站队,匿名也要为言论负责。 “短链条理性、长链条情绪”面对远距离事件(长链条),人们常用眼前碎片作判断(短链条理性)。 但对身边人却会给足“上下文”与倾听,由此提醒我们扩展情境感与理解力。 MBTI = 当代“赛博算命”便于社交贴标签,但削弱耐心与真正的相知;同一人不同时间测得不同结论。 同时满足“想被归类又想显得独特”的身份焦虑;本质上替代不了自我探索与深度关系。 理性铁笼与激情失落高度分工与KPI化让人像“螺丝钉”;热情被压缩,意义感下滑。 忙碌≠激情,很多“卷”只是危机驱动而非内在热爱。 “躺/卷”的两极与意义危机激情长期无处安放:要么低欲望/麻木,要么扭曲爆发。 个体掌控感下降:“我能决定的事情为什么越来越少?”引发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找回健康出口:理性感与情感的再平衡社会不应以泯灭人性换效率;个体需正视情绪与激情的需要,在边界内给心灵留空间。 隐喻故事:“小猪妖的夏天”大系统里多数人是“配角”,但每个配角都有迎来夏天的时刻。 关键在心态与抉择:承认有限,不等于放弃主角意识。 配角的自我修养(可操作清单)二分法:分清可控/不可控,聚焦可控(精进技能、选择生活方式)。 珍惜“夏天时刻”:关键节点敢担当(坚持原则、为热爱冒险、为不公发声)。 日常即舞台:在工作/家庭/兴趣里以主角心态投入,主动赋予生活意义。 在宏大叙事里也能活成自己故事的主角:自尊、自主、负责,以抉择推动剧情向前。 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  孟庆延

    35 分钟
  4. 8月29日

    060「心理·社会」只有原因,没有标准答案:读《谁的问题》把中年焦虑放回社会学的显微镜

    “找到原因就是疗愈的一部分,理解是改变的起点。” 本期我们通过孟庆延老师的《谁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中年人、中产阶级“病”在哪里了: 从“个人问题”到“社会病理”把内卷/躺平、意义感缺失、容貌焦虑、房产崇拜等看似私人的困扰,转译为制度、文化与时代变迁交织下的集体症状;启动“社会想象力”,将个人烦恼与公共议题相连。 中年职场的结构性压力“35 岁门槛”、过劳文化、升迁瓶颈与责任叠加,使中年人长期处于理性可解释的焦虑之中;这不是个体韧性不足,而是结构性与制度性因素的外化。 技术治理与制度性惩罚借《自动不平等》的案例说明:当算法参与资源分配时,偏见会被规模化与自动化;技术不能替代正义,偏置的制度会制造“数字贫民窟”。 阶层再生产与教育军备优质资源稀缺、上升通道收窄与向下流动的恐惧,共同驱动家庭投入与“鸡娃”,把社会结构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家庭层面的持续焦虑。 方法论:理解即疗愈“不许诺灵丹妙药”的克制立场——先诊断因果链条,再谈可能方向;当看清结构性根源,个体的孤立感与自责会缓解,“看见本身就是力量”。 可能的改良路径(非标准答案)反歧视立法与延长用工生命周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倡导工作—生活平衡等,属于长期的结构性修补;没有速效药,但方向感本身能稳住人心。 审慎的希望“只有原因没有解法”并非虚无:不断提问与理解,构成未来解法的种子;当越来越多人共享问题的框架,改变就会在认知层面悄然起步。 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  孟庆延 自动不平等:高科技如何锁定、管制和惩罚穷人 【美】弗吉尼亚·尤班克斯

    37 分钟
  5. 8月22日

    059 「心理咨询」“孩子并非与天自带复原力,他们只是更具可塑性”——从创伤到疗愈,了解《你经历了什么》

    “治疗不是去拆掉旧路,而是在旧路旁边铺一条新路。” 本期聚焦奥普拉 & 佩里博士合著的《你经历了什么?》,以“从创伤到疗愈”的视角展开。我们将沿着“创伤发生在关系中,也必须在关系中被治愈”的主线,梳理三大部分: 1、创伤的本质与层级大脑 何为创伤、为何“时间并不能治愈一切”。 大脑警报系统(杏仁核)常年高敏,理性脑被“短路”的机制。2、持久影响:代际与童年创伤 表观遗传与“情绪感染”让恐惧跨世代传递。 “孩子不是刀枪不入,只是更具可塑性”,早期伤害杀伤力倍增。3、疗愈之路:关系、节律与自我关怀 传统“四大支柱”(连接 / 节律 / 意义 / 转化)与现代多层次治疗互为印证。 “治疗之网”:足够多关心你的人比单次咨询更关键。 自我关怀并非自私——先戴好“心理氧气面罩”,才有余力帮助他人。核心观点: 创伤≠脆弱:它是大脑对威胁的适应产物,可通过新神经路径被“重新编程”。 关系即药方:安全的链接、稳定的节律活动与意义重建,是疗愈不可或缺的三把钥匙。 复原力可培养:给予儿童(与成年人)可承受的挑战 + 支持系统,才能真正“练出”韧性。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 【美】布鲁斯·D. 佩里;奥普拉·温弗瑞 不原谅也没关系 【美】皮特·沃克 创伤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疗愈也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来完成。

    38 分钟
  6. 8月15日

    058 「野生专家·咖啡·城市」如何炼超级咖啡爱好者——在城市与咖啡中撞击

    “多去你喜欢的咖啡馆吧,要不他真的会倒闭的!” 本期你将听到: 咖啡行业相关品牌与平台 瑞幸:与埃塞俄比亚、巴西签协议,大量进口咖啡豆,改变了中国咖啡贸易格局。其兴起推动咖啡普及,虽被部分精品店从业者诟病,但让更多人愿意喝咖啡。早期小黑杯品质佳,使用云南和花魁等豆子,比多数北京小店好。 库迪:先有咖啡再有便利店,与便利蜂类似。部分加盟店经营状况不佳,其在下沉市场或更具潜力。 便利蜂:旗下咖啡品牌经历多次变化,从好运咖到不眠海。招人时导致北京咖啡师工资大幅上涨,采购大量辣妈等咖啡机,后不眠海关闭出现不少二手机器。 咖啡豆比:格里高利做的咖啡项目,通过公众号介绍咖啡知识,微店售卖咖啡豆,不喜欢预售模式。 北京咖啡市场现状 咖啡馆数量:截至2024年底,北京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有8500家咖啡馆,其中连锁品牌5500家,独立咖啡馆在2000 - 3000家之间。到今年5月,用大模型推算仍维持在8000家左右,其中连锁及跨界茶饮卖咖啡的约7000家,独立品牌约1000家。上海咖啡馆数量多于北京,巅峰值在12000左右,目前约10000家。 进入咖啡城市的节点:星巴克在北京大量铺垫对咖啡市场有影响,但瑞幸的出现使愿意喝咖啡的人数几何级数增长,以17年底瑞幸成立为重要节点。 精品咖啡的定义与探讨 精品咖啡的定义模糊:难以有明确标准,不仅涉及咖啡豆品质(如80分以上、非商业豆等),还与烘焙、冲泡等环节相关。连锁咖啡与精品咖啡并不冲突,如瑞幸早期小黑杯咖啡品质就不错。 精品咖啡馆数量估算:仅看手冲部分,在北京约200家,占比约20%。因北京很多咖啡馆不自烘焙,依赖大供货商,且房租高,采购小品牌豆子成本高。 咖啡师的重要性:咖啡师技术及待人接物对咖啡馆体验很重要,不同店咖啡师萃取技术差异会影响咖啡味道。 咖啡馆经营相关 服务与环境:咖啡馆除咖啡本身,服务、环境等人文因素及情绪价值很重要,如独特装修、舒适阳光区域等。 咖啡比赛与技术:咖啡比赛冲煮环节多,考验把难喝豆子冲好的技术。消费者应选下限高、易冲泡的豆子,避免选烘焙或冲煮比赛指定用豆。 咖啡师薪酬:咖啡师工资普遍低,影响其工作投入度。姜老师的店给咖啡师开的工资在北京算高的。 开店风险:开精品咖啡馆且要盈利很难,库迪加盟店很多没赚到钱,北京房租高,难以找到盈利平衡点。 日咖夜酒模式:北京日咖夜酒的咖啡馆不少,如您腮PH,其经营模式和场地合作情况有变化。 外摆与招牌限制:北京外摆和招牌管理严格,外摆若放开可能改善咖啡馆经营,商业街区外摆相对容易,临街外摆较难。 咖啡知识与文化 SOE与拼配:两者无高下之分,拼配做好比SOE难,要兼顾新鲜度与稳定性。SOE定义存在模糊性,拼配能通过调整比例保持口感稳定。 拉花:拉花世界冠军陈景豪被前师傅卢道强指控图案剽窃,引发咖啡圈关注。拉花对咖啡口味影响看法不一,复杂拉花可能影响咖啡温度和口感。 奶的选择:咖啡馆主流用奶在巴氏奶和高温奶之间,高温奶保存期长、甜感好、易打发。牛奶成本在咖啡馆耗材中可能高于咖啡豆。 调味咖啡:中国法律规定咖啡豆不能添加,调味咖啡存在多种方式,包括熟豆喷香油、水果或香料浸泡、发酵期添加东西、生豆用人工香精浸泡等。部分调味咖啡可能对人体有影响,消费者应谨慎选择。 咖啡市场乱象:咖啡豆拍卖市场存在乱象,如TOH批次咖啡豆不锁仓,出现同一生产者不同处理站都称是获奖批次的情况;拍卖豆子可能存在以次充好,消费者购买高价豆子需谨慎核实卖家资质。 本期局中人 格里高利,超级咖啡爱好者,咖啡豆比发起人(公众号:咖啡豆比) Liger里个儿,ENFP,美食节&咖啡节主办,前互联网产品经理,越野跑爱好者,做播客是想通过聊天获得些许启发。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咖啡馆的梦想与现实 作者:赵珂僮 咖啡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饮品。咖啡因可以让人兴奋,让人产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欲望。

    1 小时 46 分钟
  7. 8月8日

    057 「心理·咨询」《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

    “创伤往往发生在关系中,但疗愈也必须在关系中进行。” 本期你将听到: 书籍及作者背景:本书作者洛丽是心理咨询师,曾为美剧编剧,使得该书兼具情节性与故事性。书中通过讲述洛丽接待4位来访者及自身接受心理咨询的故事,展现心理咨询工作。 约翰的表象与创伤根源:约翰40多岁,事业成功但脾气暴躁、刻薄,口头禅是身边人都是蠢货。他因压力大、与妻子关系紧张走进咨询室,咨询中言语刻薄、防备心重。其愤怒表象背后,隐藏着童年母亲病逝和成年后儿子因车祸离世这两大创伤。童年创伤使他学会自我坚强,成年创伤则让他再次陷入深渊,他用愤怒和冷漠武装自己,避免直面内心伤痛。 创伤的普遍性与影响:心理创伤形式多样,除天灾人祸,童年的羞辱、欺凌等隐形伤害更难察觉且影响深远。创伤不会自行消失,会以人际关系受挫、情绪反复痛苦等形式出现。大脑会记住创伤,特定情境下会触发应激反应,如约翰闻到血腥味、听到警报声会想起创伤场景。 约翰的防御机制:约翰属于战斗型防御人格,通过攻击性、控制欲来避免受伤,用愤怒和控制换取虚幻安全感。这种防御机制虽降低了他感受痛苦的强度,却剥夺了他与他人深入连接的机会,让他的人生孤独艰难。 洛丽的治疗与约翰的转变:咨询初期,约翰抗拒治疗,洛丽未放弃,通过真诚与耐心等待他敞开心扉。洛丽指出约翰愤怒背后的情绪,触动了他,约翰开始倾诉痛苦往事。此后,约翰不再抗拒表达感受,学会辨识愤怒后的真实情绪。生活中,他主动与妻子谈及儿子,修复夫妻关系;工作上,他改变对下属的态度,变得更有人情味。 关系的疗愈力量:创伤发生在关系中,也需在关系中疗愈。约翰与洛丽建立信任连接,与妻子修复情感纽带,这些关系帮助他打破与世界的隔阂,重建对生活的信任,重塑自我认知。他开始正视儿子的离去是意外,自己并非天生冷酷,可扮演好多种角色。 原谅的议题:对创伤幸存者而言,原谅复杂且沉痛。约翰起初无法原谅自己,后明白需自我宽恕,放下对自己的苛责。他和妻子也在悲痛中选择放下责难,重新连接。但并非所有伤害都值得原谅,重要的是摆脱创伤束缚,治愈自己。 约翰故事的启示:约翰的经历启示我们,面对行为费解的人,应从其经历角度理解,对人性更具同理心。背负创伤者不应羞于求助,疗愈需勇气、耐心和毅力,虽过程艰难,但创伤不会毁掉个人价值,我们可选择回应创伤的方式,实现自我和解与心灵自由。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美】洛莉·戈特利布 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 【美】布鲁斯·D. 佩里;奥普拉·温弗瑞 不原谅也没关系 【美】皮特·沃克 人生脚本:改写命运、走向治愈的人际沟通分析  【美】艾瑞克·伯恩 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人生创伤中寻到疗愈之路,重塑自己,走向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46 分钟
  8. 8月1日

    056 「城市」你好,陌生人——在帝都的盲盒生活

    “在一个到处都是陌生人的社会,人们可能感到兴奋,也可能感到不安;而在一个‘陌生化’的境地,弥散的是孤独和迷茫,是一种存在意义上的不安——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和世界、和自己相处” 本期你将听到: 人口结构与邻里关系: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高度流动,常住外来人口占比达37% - 38%,邻里间缺乏长期共同生活经历,彼此陌生。如高楼小区中对门邻居可能互不相识,形成“熟悉的陌生人”格局。 城市空间强化陌生特质:封闭式小区、商品房社区的门禁等空间隔离,减少了住户间随意往来机会。在公共空间,如电梯、地铁里,人们默认互不打扰,保持距离,这背后是尊重他人边界的默契社会契约,也是现代社会运转基础,但高节奏生活使居民无暇顾及他人,进一步加剧陌生感。 陌生人社会中的边缘群体 - 小区保安:保安是城市中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业主依赖他们提供安全服务,却未真正接纳他们。保安地位尴尬,常被业主怀疑,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社会刻板印象使其边缘化。但保安群体内部具有多样性,且不同角色对安全问题的恐惧存在反差,业主渲染恐惧,而保安实际面对风险却不害怕,这种对保安过度戒备的氛围伤害了社会信任。 陌生人对居民心理的影响:大城市人口密集,居民易感到孤独,如居住在方圆一公里内住户每增加1000户,居民孤独感上升2.8%,社会隔离感上升14.1%。陌生人际关系还带来焦虑感,人们为保护自己,在心中筑起防护墙,导致陌生人之间信任度低。不过,陌生感也促使人们通过弱联系获得支持,发展出新的信任形式和心理慰藉渠道。 陌生与亲密关系的探讨:数据显示极端暴力多发生在熟人之间,如重庆姐弟坠亡案、吴谢宇杀母案。亲密关系中可能出现“寄居蟹人格”,一方控制另一方,导致关系病态陌生化。这提醒关注都市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因为外界冷漠可能导致在熟人关系中采取病态控制。 不同领域对陌生人社会的观察:打工族通过亚文化自我表达,如杀马特非主流文化;画家刘晓东试图超越外表标签理解陌生人;社区营造专家刘悦来认为精心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促进陌生人交流;动物园园长沈志军提出看动物能反思城市生活的异化和疏离。这些都强调要看见身边陌生人,重新构建人与社会的连接。本期局中人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你好,陌生人 项飙 等 穿行社会: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德】亚明·那塞希 资料来源 一、心理学视角与孤独体验:聚焦个体在城市中的孤独感、疏离、亲密关系恐惧,以及陌生人交往的心理机制。 800万北漂的13个孤独等级
https://www.sohu.com/a/292795864_673573 城市让人孤独!新研究:周围人越多,往往越孤独,尤其是男人!
https://www.sohu.com/a/481348776_114835 “感谢你,没有跟我聊天”:城市里的陌生感,其实没有什么不好
https://www.sohu.com/a/302016815_119350 项飙×何袜皮:我们因何恐惧,亲密关系还是陌生人?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artId=191741 项飙:“生活” 跟 “活着” 不一样(经济观察)
http://www.eeo.com.cn/2025/0521/727858.shtml 项飙:为什么我们“活着”,却没有“生活”
https://www.sohu.com/a/898758744_384324 二、城市空间与陌生人社会:讨论北京城市空间的构成、人口结构、通勤、边缘身份(如保安),以及人与空间的关系。 项飙:如何看见附近,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191286 地铁末班车上,你都有哪些人间奇遇?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703901 楼里邻居最“熟悉”的陌生人(新浪)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31/092516862435s.shtml 保安会开玩笑说:小区没有罪犯,只有危险的业主
https://finance.sina.cn/2021-05-07/detail-ikmxzfmm1011246.d.html 2025年北京市人口常住户籍有多少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年龄金字塔
https://www.hongheiku.com/shijirenkou/1088.html 三、社会关系与“陌生人”视角访谈 项飙×何袜皮:陌生人和亲密关系,哪一个更危险?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191975 项飙×刘小东:看人不是看相,看的是内在的生活感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artId=191457 项飙:多关心“附近”的人,少说无聊的大道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4506989192513440 四、播客资料与衍生平台:包括播客内容链接、收听平台、社群反馈渠道等。 项飙:你好,陌生人 Podcast | Podyssey
https://podyssey.fm/podcast/itunes1671938390-%E9%A1%B9%E9%A3%99%EF%BC%9A%E4%BD%A0%E5%A5%BD%EF%BC%8C%E9%99%8C%E7%94%9F%E4%BA%BA Listener Numbers, Contacts, Similar Podcasts - 项飙:你好,陌生人
https://rephonic.com/podcasts/xiang-biao-ni-hao-mo-sheng-ren 愿我们都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彼此,既享受大都市赋予的自由空间,也不丢失内心对于连接和意义的追寻——这或许正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要义所在。

    37 分钟

评分及评论

关于

我是图图,一个靠着野路子成长起来的老斜杠,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图书局,是一档从读书开始的成长节目,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视角,通过书来看世界、看生活、看自己。 局,一个关系的组合,我想通过这个局与各位产生一个新的关系,与世界发生新的互动。 每周六00:00更新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