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刚精讲佛教史·第一季

7. 米兰陀王的故事:佛教文献里为什么记载了一位希腊国王?

“世界史博览VIP”专享
印度—希腊王国在米南德一世的统治下,建都舍竭城,征服了包括巴克特里亚西部、印度北部乃至旁遮普的广大地区,甚至比亚历山大大帝时更为深入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印度—希腊帝国。印度—希腊君主米南德一世(Menander I,前165/155—130年在位)作为一位与佛教关系微妙的统治者,在西方古典文献和东方佛教文献,乃至汉文文献中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他的大军从犍驮罗腹地挺进印度,攻城拔寨,建立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强大国家,而印有其头像的钱币则被商队携带至欧洲海岸。米南德一世统治时期,国内似乎较为太平,没有叛乱和动荡的记载。在西方古典文献中,他被描述为一位伟大的仁君,被当作像叙拉古的暴君狄奥尼修斯一世(Dionysius I)的对立面。最晚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西方地理知识体系,比如在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中,已经开始用“米南德山”(Menander Mons)指代今天位于印度东部的一些山脉。米南德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可见一斑。 (图1:米南德钱币,大英博物馆。钱币上的米南德一世头像,带有鲜明的希腊人特征。) 有关米南德一世最详实的文献记载,是南传小部经典《弥兰陀王问经》(Milinda Pañha)和汉传佛典《那先比丘经》。《弥兰陀王问经》在缅甸版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