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瑜伽小院

Vol 76 心理韧性实操指南(下):用韧性思维与平衡复原力,活出生命的柔韧度 ——对话王菁滢博士

如果你常陷入“钻牛角尖”“疲惫付出”或“选择纠结”,本期提供的思维工具与平衡心法,将帮助你从认知到行动,构建真正不易崩塌的内在韧性系统。

承接上期“情绪韧性”,本期深入心理韧性模型的另外两大支柱:

🧠 韧性思维:打破僵化认知,建立灵活、开放的思考模式

⚖️ 平衡复原:在付出与自我之间找到支点,实现可持续的内在稳定

本期嘉宾:王菁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三年瑜伽练习者,科研人,目前从事与可持续行为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重点内容时间轴:

 ▌ 什么是韧性思维?

(01:21-04:13) Resilient Thinking = 灵活思考 + 乐观心态

僵化思维的三种表现: •  非黑即白(一件事只有对错)  •  读心术(主观解读他人意图)  •  魔法思维(未发生就预设最坏结果) 

 ▌ 如何建立灵活思维?(04:13-16:24) •  觉察僵化念头:“我必须…”“他一定是…”  •  引入“灰色地带”:事情不只一种结果  •  瑜伽中的“平等心”:不评判,保持开放  •  案例:中途练瑜伽反而提升工作效率  

 ▌ 乐观是一种可训练的能力(16:47-19:58) •  感恩日记:每周3次,一个月显著改善心理状态  •  慈心冥想:给予祝福,即使一无所有也能付出  •  积极语言的力量:“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  

 ▌ 平衡复原力:自我关爱是根基(21:19-32:51) •  Self-Care:每天5–10分钟与自己独处 ◦  静坐观呼吸 / 喝咖啡阅读 / 简单体式练习    •  警惕“掏空式付出”:失去主体性的爱终将失衡  •  案例:母亲因过度付出而陷入情绪崩溃  

 ▌ 平衡欲望,而非压抑(33:54-39:42) •  承认欲望存在,不批判不执着  •  理性满足,节制而不压抑  •  断舍离实践:看清“欲望之球本是空的”    

 关键词 心理韧性 | 韧性思维 | 灵活思考 | 感恩日记 | 自我关爱 | 欲望平衡 | 平等心 | 慈心冥想   

行动清单 

•  每日“觉察日记”:记录1次僵化思维,改写为开放句式 

 •  每周3次感恩记录:写下3件值得感谢的小事 

 •  设置“自我关爱时刻”:每天5分钟静坐/呼吸/喝咖啡  

•  欲望管理:购买前自问“这是需求,还是欲望?”   

  模型回顾:心理韧性三支柱 1.  情绪韧性:情绪觉察 + 积极情绪 + 社会连接  2.  韧性思维:灵活思考 + 乐观心态  3.  平衡复原:自我关爱 + 欲望平衡

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听友们多多分享!

进听友群请加WX:13564136070 备注“播客听友”

听友线下福利:加群即可免费兑换长乐小院YOGA(上海)瑜伽课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