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咋滴 | 职场风云

菲凡

一档职场脱口秀节目,主播菲凡和小丹用毒舌+脑洞+反套路,让职场知识比脱口秀更好笑,让职场八卦比宫斗剧更刺激

  1. 19 SEPT

    谁说西贝老板贾国龙蠢?

    一条微博引发的荒诞论战。(原文) 9月10日,罗永浩发了一条微博,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这本是消费者角度的平常抱怨,况且当天罗永浩还吐槽了苹果手机挂绳,他平常也一直在吐天吐地,西贝老板贾国龙本可以低调处理,他却偏偏“头铁”迎战——公开扬言“一定起诉罗永浩”。 随后五天,与其说是罗永浩开战,不如说是贾国龙不断“自刀”,华与华在一旁“供火”,贬损罗永浩网络黑嘴,整出大戏荒诞至极,各种操作令人匪夷所思。 直到9月15日,西贝终于放低姿态,不仅道歉,还列出了整改方案。一直力挺西贝的华与华,也私下联系罗永浩,上演“滑跪式”道歉。罗永浩体面回应,表示不再意气用事、继续较劲。 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介入,更将这场网络争吵,升格为对整个餐饮行业的审视。 很多人说,贾国龙“蠢”了。 但世上哪有那么多“蠢人”?不过是从前成功的路径,在新战场上失效了,还被自负蒙住了双眼。 他不是蠢,是病了——得了一种所有老板都可能得的病:“贾国龙病”。 这是一种典型的高管病:独断、傲慢、脱离消费者、愚蠢而不自知。 以后的管理学教科书,或许真该加上一条:警惕“贾国龙病”。 事情的起因朴素得有些无聊。罗永浩去西贝吃了顿饭,觉得“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随手发博吐槽。这本是品牌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抱怨。 但贾国龙的第一反应,不是以大企业掌门人的格局安抚情绪,反而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炸毛,公开宣称“一定起诉罗永浩”,披上战衣,硬战。 这是“贾国龙病”的第一个症状:把个人情绪与企业品牌高度捆绑,无法区分“对我的攻击”和“对产品的批评”。 这哪是公关回应?分明是一场创始人个人的“傲慢与偏见”。 接着,他做出一项堪称“自杀式公关”的决策:为自证清白,宣布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参观——出自华与华的手笔。 结果?媒体和网友走进后厨,没见到预想的干净整洁,反而发现大量“黑科技”: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羊前腿,12个月的虾仁…… 更绝的是,有媒体拍到后厨员工用一把没有明确用途标识的漏勺,在下水道里捞残渣。 这一下,别说“预制菜”争议了,连最基本的“干净卫生”都成了问题。 西北的操作真的很难评,每一招都出其不意,招招奔着整死自己。广大网友都给整不会了——看不懂,系列神操作。 贾国龙本想用透明换信任,结果却把品牌的底裤彻底掀开,直接送上舆论的火刑架。 这就像游戏里你挑战BOSS,结果BOSS不放技能、不放招,反而疯狂自爆,还把装备道具全爆了出来——底裤都被看光了。 他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他坚信自己是对的。 在贾国龙的认知里,西贝的中央厨房模式是先进的、符合国标的。他认为“预制工艺”不等于“预制菜”,送到门店的是“原料”而非“成品”——所以他敢公开,自觉是“打明牌”。 但这恰恰暴露了“技术思维”与“用户思维”的严重脱节。 当消费者用“没有锅气”、“隔夜菜味”、“太腥”来评价时,贾国龙却搬出晦涩的“国家标准”和“技术定义”来解释。 这就像你问张小泉“菜刀为什么拍蒜会断”,客服回你“菜刀不建议拍蒜”——一个技术型回应,瞬间点燃所有用户的情绪。 这才是他公关失败的根本:他以为是在解释事实,其实是在激怒人心。 贾国龙的这些离谱操作是他“独特领导力”大爆发。 他是个敢于冒险的狠角色,从不“躺在功劳簿上”。过去三十多年,他习惯了独断决策、快速行动。这种“创始人模式”在创业初期高效管用,但在一个拥有400多家门店的大企业里,却可能演变成灾难性的“独断专行”。 遇到问题时,他第一反应是重复过去成功的“硬刚”模式,而不是重新评估局面。他以为这次也能靠刚硬态度压下去,却忘了:时代已经变了。 当一个老板患上“贾国龙病”,他的世界会迅速缩小。 他只相信自己愿意听的,只寻找能印证自己观点的证据——这就是“确认偏误”。 危机初期,他可能只看到行业群里有人支持他“刚”,却忽略更广阔的消费者舆情。 更可怕的是,在威权型领导之下,团队会形成一道无形的“回音壁”。 员工不敢说真话,怕被视作“唱反调”;老板听不到真话,因为他只想听好听的。 最终,老板陷入自我回音的循环,再也接触不到真实的声音。 你看到的“周围没有正常的声音”,不是真的没有,而是“正常的声音”早已被屏蔽。 这就像一个活在单机游戏里的玩家,把所有NPC都设置成“是,老大您说得对!”——当突然有个真人玩家提出意见,他反而觉得对方在作弊。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贾国龙”? 1/主动寻找“不舒服的声音” 不要只听支持者的话。反对者的声音里,往往藏着真相。 你可以像查理·柯克格那样,在重大决策前设置“证明我错了”环节。让团队中专门有人负责挑战你的决策,系统性地帮你找茬。 这不叫找事,这叫风险管理。 2/放下身段,学会“向上管理” 你可能会说:“我是老板,我管理谁?” 你要管理的,是你自己。 正如那句老话:“向上管理的关键在于,用老板希望而非你想要的方式去管理他。”你就是自己的老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放下傲慢,承认不完美。 当你真诚道歉、勇于认错,员工和客户反而会更信任你。 3/ 建立“网状沟通”机制 将企业内部的沟通模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透明的“网状沟通”。 打破部门壁垒,让信息自由流动;建立开放反馈机制,无论好坏,都要让员工敢提、让老板能看到。 贾国龙最终表示要向胖东来学习,但其实他要学的不是服务,是那种“把自己当消费者”的透明与真诚。 企业应该把“知情权”还给消费者,坦诚沟通产品信息,而不是执着于技术术语与定义。 贾国龙的悲剧,并不在于“预制菜”,而在于一个老板在成功之后,丧失了对世界最基本的敬畏。 他把企业当作个人意志的延伸,把消费者的抱怨看作对尊严的冒犯。 最终,将一场小风波演变成一场大危机。 别笑贾国龙。 多问问自己:当你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被奉为“神明”时,你离“贾国龙病”还有多远? 企业家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罗永浩,西贝,贾国龙写了篇,算是写完了。晚安。 近期精彩: 西贝最大的黑粉:贾国龙 罗永浩:西贝,你踢到铁板了!-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微信公众号:职场菲凡说/猎头老陈的扯淡职场生活 小红书职场菲凡说: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

    34 min
  2. 12 SEPT

    罗永浩 vs 西贝:如何优雅地处理冲突?

    本期节目录制时间9月12日,罗永浩吐槽第三天。9月15日,华与华已经滑跪,西贝已经道歉且整改,罗永浩也不想意气用事再追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已经关注到预制菜争议,这个世界更美好了,虽然过程有点魔幻。 本期内容:“罗永浩一句吐槽,竟让西贝老板贾国龙破防要打官司?本期节目深入聊聊这场餐饮界‘预制菜罗生门’,揭秘西贝是否真是预制菜、法律如何界定,以及贾国龙为何一步昏棋毁所有。更有从这场闹剧中提炼出的「职场冲突处理指南」,教你如何聪明应对质疑,化敌为友——千万别学贾国龙!” 这事儿吧,得从头说起。 你以为这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纠纷? 不。 这事儿的核心,是商业世界里最残酷的一条铁律: 合法只是底线。 合理才是生意线。 不合人性,照样会输。 西贝掌门人贾国龙,那是个狠人。他能为了公司的生死,跟银行硬刚,喊出“贷款发工资撑不过3个月”。也能为了涨价,跟消费者硬刚,然后又乖乖道歉。 可这一次,他踢到了一块真正的铁板。 这块铁板,叫罗永浩。 老罗是什么人?他不是一般的消费者。早在十多年前,他就能跟“打假斗士”方舟子来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公开嘴仗。这哥们儿是带着 “战绩” 和 “打假” 基因,一路从江湖上厮杀出来的。他的一句话,从来不只是“一句话”。 所以,当他发了一条微博,吐槽西贝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的时候,这事儿的性质就变了。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差评。 这是一场带着社会监督属性的 “打假”行动。 西贝这边呢?贾国龙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选择常见的公关套路,而是选择了最刚烈的一条路:公开宣战。他连用了三个“一定”,放出狠话:“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你以为他疯了? 不。 他只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武器——法律。 贾国龙的底气,来自国家新规的“精确打击”。从法律定义上讲,西贝的 “中央厨房预加工” 不等于 “预制菜”。贾国龙试图用法律的严谨性,来对抗舆论的情绪化。他把罗永浩的行为定义为 “超越了正常消费者的行为”,试图将焦点从“菜品好不好吃”转移到“言论是否侵害商誉”上。 他错了。 他只考虑了合法,却忘记了合理。 他忘记了,商业世界的规则,不只写在法律条文里。 他选择了用法律的盾牌,却忘记了,消费者要的,不是一场法律的胜利,而是一次人性的共鸣。 罗永浩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公关范例: “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了。 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 这句话,把西贝的法律防御,打得稀碎。 你跟消费者讲法律条文,消费者只关心 “有没有锅气”。你用法律证明自己没错,消费者却用味觉告诉你,你错得离谱。 当罗永浩放出网友提供的 “堂食袋装” 预加工菜品照片时,舆论的天平再次向他倾斜。 这就是罗永浩的 “降维打击”。 你用法律逻辑,他用人性逻辑。 你用规则,他用情感。 说到底,这件事的核心,早已超越了法律。它揭示了一个更残酷的商业铁律:合法只是底线,合理才是生意线;不合人性,照样会输。 西贝应该如何公关?说完了西贝的“豪赌”,咱们再来掰扯掰扯,这场硬仗,西贝到底该怎么打才最漂亮? 贾国龙的“硬刚”路线,确实表明了西贝捍卫品牌的决心。但他选错了武器。 所以,如果我是西贝的公关,我会建议他们这么做: 第一,把“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透明”。 贾国龙已经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但这只是第一步。他们需要把这个动作做得更大、更持久、更具象。比如,主动邀请更多像罗永浩这样的意见领袖,或者普通的消费者家庭,来西贝的中央厨房进行深度探访,用直播镜头记录下从食材处理到门店烹饪的全过程。 第二,把“法律之争”变成“行业引领”。 西贝与其和罗永浩在法庭上争论“预加工”和“预制菜”的区别,不如站出来,公开支持罗永浩“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的呼吁。西贝可以联合其他头部餐饮企业,共同向监管部门提出建议,推动相关标准的细化和落地。这种做法能展现出西贝作为行业领军者的格局和担当。 第三,把“吵架”变成“对话”。 西贝不应该回避罗永浩的质疑,而是应该把这种质疑作为改进的动力。可以尝试与罗永浩进行公开对话,心平气和地讨论预制菜的利弊,以及如何共同推动餐饮行业的透明化。 总而言之,西贝的“豪赌”虽然勇气可嘉,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要的不再仅仅是法律上的“正确”,更是情感上的“认同”。 西贝需要做的,是将“法律硬度”转化为“公关温度”,从被动的“砸牌子”反击战,转变为主动的 “行业透明化” 引领战。 时间轴: 02:51预制菜争议开端贾国龙曾炒预制菜概念,西贝是否也是? 12:53贾国龙应对失误分析晒账单、提积分、侵犯隐私——昏招连连 19:49危机公关应该怎么做?主播模拟“理想回应”:邀请老罗看厨房,化敌为友 23:48职场启示录如何理性处理冲突、分清事实与观点、明确目标 29:26高段位应对案例:俞敏洪“铁公鸡”都不回应,这才是格局 32:13比喻总结:踢球与对脚罗永浩是随便一踢,贾国龙是捡球追着对脚 主播:菲凡:知乎30万关注,知乎2023年度新知答主,职场书《成事的底气作者》 Echo(小丹):上海医药猎头合伙人,前500强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转行/职业规划咨询师 -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菲凡小红书: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

    33 min
  3. 4 SEPT

    32 - 最快女护士,被全网骂惨了

    2025年8月31日,哈尔滨马拉松赛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张女士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成功卫冕女子组冠军,并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冲过终点线后,她在采访中眼含热泪地说道: “我并不奢求领导批准假期,但我希望能得到支持,周末调休去参加马拉松。” 这一段话迅速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最初,大家为张女士突破极限、勇夺金牌纷纷点赞,认为她是奋斗的象征。 但很快,舆论反转——有人质疑她频繁参赛是否影响工作,商业代言是否合适,甚至对她的团队责任感提出疑问。事件逐渐升温,她不仅被举报至纪委,品牌代言也宣告终止。 为什么她会说出那段话?情商不足,过于自我。 “我希望能调休”,她是一门心思想为自己争取一点个人时间。情商高的人,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看到自己辛苦的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付出。然而张女士却只看到自己的需求,忽视了团队的辛劳。 但我们也不必对张女士过于苛责。她本质上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个凭借毅力赢得冠军的普通人。她擅长奔跑,却未必准备好了应对公众目光的聚焦。 如果没有麦克风对着她,那段话或许没什么问题。但当她站在公众面前,她不再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代表”,背后有品牌、有团队。 从普通人到公众人物,仅一步之遥。而这一步,恰恰最考验一个人的情商。 私下的抱怨,只是情绪的发泄;公开的言辞,却可能引爆舆论,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尊重个人爱好,但不能占用公共资源 热爱马拉松、希望调休,是个人的权利,本身并没有错。 但问题是——她通过媒体公开发声,试图借舆论给领导施压。 这就成了变相的职场霸凌。冠军有麦克风,领导和同事没有。 当她用夺冠的光环迫使领导让步时,实际上占用了公共资源,也压缩了同事的选择空间。 职场的本质是平等,而不是用个人的光环绑架集体。 星巴克与萨利亚:情商高低,一线之隔你知道星巴克与萨利亚的区别吗? 星巴克卖的是体面,卖的是面子,代表着“成熟”和“专业”;而萨利亚卖的是里子,便宜舒适,却不那么讲究场合。 张女士本可以像萨利亚一样,私下里和亲友倾诉需求。但她没有控制场合感,把情绪放在了公众舞台上。 结果,不仅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也把团队拖下了水。 情商高的人懂得:私下可以做萨利亚,公开场合必须是星巴克。看场合说话,就是情商的分水岭。 张女士,现在应该怎么做?假如我是张女士,当意识到舆论转向时,我会第一时间发视频道歉: “我很抱歉,我当时太激动了,表达的词不达意。对于领导和同事,我心怀感激,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我的话可能让大家误解了,我想向所有关心我的人道歉。” 道歉的核心是承认错误,避免推卸责任。情绪化的表达,也许能换来一时的同情,但从长远来看,只会让你失去尊重。 如果能及时真诚道歉,反而可能化解误解,甚至让事件发生反转,重新赢得团队和大众的信任。 职场,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张女士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职场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更不是单打独斗的角力场。 能看到自己的辛苦,是本能;能看到别人的辛苦,才是格局。 每一个英雄背后,都是团队的托举。忘了这一点,你就会成为“精致利己”的孤独者。 【在职场,要想走得更远,不仅要靠just do it,还要学会just do it together】 原文来自职场菲凡说 时间轴: 00:27-01:49“夺冠感言变翻车现场:一句吐槽引发的血案”,还原张水华赛后发言场景,分析其“调班诉求”如何从个人委屈升级成全网批判靶心。 07:39-10:06“女性楷模的脆弱:被圣洁化,就必须完美?”犀利指出社会对女性“励志叙事”的双标:生理期跑步被捧上神坛,一句抱怨就遭万箭穿心。00:19:17-00:21:47“年轻人口号式躺平:是觉醒还是幼稚?”抨击“三千工资不干三万的活”思维,提出核心观点:判别任务价值比拒绝任务更重要。 24:10-:25:47“破局关键:学学樊振东的说话艺术”对比樊振东奥运采访的含蓄表达,强调职场与公众场合中“内核稳定+语言精准”的生存法则。 主播:菲凡:知乎30万关注,知乎2023年度新知答主,职场书《成事的底气作者》 Echo(小丹):上海医药猎头合伙人,前500强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转行/职业规划咨询师 -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菲凡小红书: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

    26 min
  4. 2 SEPT

    31 - 痛苦成瘾:为什么你总在“加班、嚼苦难、忍渣男”里循环?

    推荐语:你是否有过“因为痛苦莫名爽快”的时刻?是否总在压力下反复咀嚼痛苦,甚至习惯性自我伤害?这期播客赤裸剖析了“痛苦成瘾”的心理真相:我们为何沉迷痛苦却不自救?从肉体自虐到精神内耗,从职场忍耐到情感依赖,主播用亲身经历+犀利观点,揭穿“痛苦舒适区”的谎言。听完你会明白:你不是需要痛苦,你只是习惯了逃避改变。 时间线: 00:02“抠手到出血:肉体痛苦是精神慰藉”高中压力下抠手至出血的成瘾行为,剖析“疼却爽”的心理机制——通过肉体痛苦转移焦虑,获得短暂掌控感。 05:32“祥林嫂式嚼苦难:痛苦是她的舒适剧本”讨论有人反复诉说过去苦难,实则是寻求外部安慰+纵向对比(“现在总比过去好”),本质是逃避面对现实问题。 09:27“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走?因为痛苦才是她的安全。人恐惧不确定性,即使痛苦但熟悉的环境也比未知的“好变化”更让人安心。 11:04“周六加班取消反而难受?习惯痛苦比突破舒服”真实案例:老员工长期周六加班,即便取消后仍自发到岗——习惯痛苦节奏后,改变反而引发不安。 31:56“短剧毒害:女性为何沉迷‘被拯救’叙事?延伸讨论短剧如何强化女性“客体化”,让人潜意识接受“弱小-被拯救”模式,陷入精神痛苦成瘾。 27:05“真正的独立:有多元关系线,而非断联” 主播:菲凡:知乎30万关注,知乎2023年度新知答主,职场书《成事的底气作者》 Echo(小丹):上海医药猎头合伙人,前500强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转行/职业规划咨询师 -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菲凡小红书: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

    41 min
  5. 27 AGO

    30-心弱者给自己找失败的理由|“原生家庭”成了原罪

    你是否也曾不自觉地将生活中的不顺归咎于“原生家庭”? 这期播客是一场真诚、清醒甚至略带犀利的对话。深入探讨了“情绪闪回”的心理学机制,分享了如何识别那些让我们陷入循环的行为模式,并坦言:原生家庭的影响真实存在,但永远抱怨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消耗。 无论你正身处与父母关系的困扰中,还是希望打破代际创伤、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期节目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觉察和实用的思路。告别抱怨,走向治愈,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拿回人生的主导权! 时间线: 02:22 事业顺利的时候是自我奋斗,事业不顺的时候是因为原生家庭。 05:09 哪个家庭没问题?如果你都归咎于原生家庭,那你咋说咋有理由。 05:58 就好像你十岁以前生长的这个环境,你这辈子就永远在这个环境里,你的模式就永远不可能破除了? 12:17  如果不能识别这是闪回,你就永远在这个负循环里 37:24不能一遇到事就赖原生家庭,这属于你肯定没啥智慧。 主播:菲凡:知乎30万关注,知乎2023年度新知答主,职场书《成事的底气作者》 Echo(小丹):上海医药猎头合伙人,前500强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转行/职业规划咨询师 -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菲凡小红书: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

    38 min
  6. 20 AGO

    29 -职场避免成为董璇式“大怨种”:只筛选,不培养

    亲爱的听友们,你是否也曾被自己的“善良”和“义气”所困,感觉自己活成了一个无所不能、却又疲惫不堪的“英雄”?本期节目,我们从一场让人“气炸”的明星恋情聊起,犀利剖析了背后深藏的“东北式大女主”心理模式。你会发现,董璇的故事或许也是你我的故事——那种忍不住要拯救别人、通过付出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冲动,可能正让我们在感情和职场中不断消耗自己。 节目不仅有毒辣的文化观察,更将话题延伸至职场选人、自我认知和及时止损的智慧。我们会带你认清“拯救者心态”的陷阱,学会用“行为论”看透一个人本质,告别沉没成本的绑架。如果你也曾感到心累,怀疑过“强大”的意义,这期播客将像一面镜子,让你照见自己,然后获得清醒前行的力量。点击收听,一起打破枷锁,学会更聪明地爱自己和他人。 精彩时段:03:58  “你放心,我肯定把你伺候走。” —— 这句“最长情的告白”背后,是东北女性沉重的责任枷锁。 04:40  “这个大红花,是不是东北女人的枷锁就在这儿?” —— 社会赋予的“大女主”荣誉,可能正是束缚自我的困局。 08:10  “东北老娘们儿…头顶上恨不得写了‘义气’二字。” —— 情绪和道义,常常压过理性的利益权衡。 11:24 “我的价值体现在我对你有用,我要对你没用,我就没感觉了。” —— “拯救者”的深层心理是自我的“客体化”,通过被需要来确认存在价值。 18:00 “这种女的都有一个特点,特别经不起(卖惨式)威胁。” —— 精准点破“拯救者”最容易被攻破的软肋。 29:28 “不看他说什么,就看他的行为。” —— 这是通用于情场和职场的、最简单粗暴却最有效的识人法则。 主播:菲凡:知乎30万关注,知乎2023年度新知答主,职场书《成事的底气作者》 Echo(小丹):上海医药猎头合伙人,前500强人力资源经理,面试/转行/职业规划咨询师 -互动联系- 听友群加微信: feifanshuo100 菲凡小红书:菲凡 Echo小红书/抖音:职场猛药Echo陈

    33 min

Información

一档职场脱口秀节目,主播菲凡和小丹用毒舌+脑洞+反套路,让职场知识比脱口秀更好笑,让职场八卦比宫斗剧更刺激

Quizá también te gu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