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处理法国国内政治危机,《马克龙留任勒科尔尼主管马蒂尼翁宫》仍占据了本周末法国权威报纸“世界报”的头版,指出上周五晚间马克龙再次选择任命勒科尔尼为总理,这距离他辞职仅过去了四天。国家总统不顾自己阵营的警告,以及所有反对党派的敌意,对这位忠诚的仆人委以全权重任。“世界报”认为,勒科尔尼必须迅速组建政府,以便在周一向部长会议提交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草案。当右派内部在是否参与执政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时,左派则威胁要在议会进行不信任投票,而极右的国民联盟已承诺将启动这一程序。
本周末的世界报刊登了多篇有关中国的文章,在经济企业版,名为《》的文章由世界报驻旧金山和北京的记者联合撰写,报道了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华进口商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
文章认为这是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继中国宣布对含有中国稀土元素的海外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可能取消原定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习近平的会晤。特朗普指责中国“变得非常敌对“,且向世界各国发函,宣布计划对所有相关稀土产品及几乎所有想得到的东西实施出口管制,即便这些产品并非中国制造”,他认为这对美国科技与国防是直接挑战。因为“稀土是制造高科技和国防所需关键性材料,中国几乎垄断全球市场”。
以牙还牙
针对美中贸易谈判的长期摩擦,文章详细介绍了双方近年来在贸易逆差、关税不对称及高科技出口限制等方面你来我往的过招,指出日前中国借稀土与技术管控施压,意在提升和美国的谈判筹码,但特朗普对此反应强烈,市场亦随之动荡。文章引述分析人士的分析称“北京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机会…可能标志着关税停火的终结”。虽然特朗普暗示仍有可能在韩国与习近平会晤,“但一切充满不确定性”。
此外,文章注意到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对华表现出一定善意:今年夏天曾阻止台湾总统赖清德经美国访问南美,并暂停对台部分军事援助。但北京则希望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表态更明确,公开反对台湾独立,这对台湾总统来说是挫折,但可让习近平宣传为迫使美方让步的成果。
另外在经济版面还刊登了一篇世界报记者普耶从北京发回的专稿《教育,成为中国父母的沉重经济负担》,指出在中国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最沉重的负担之一。许多父母为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不惜支付高额学费、搬入学区房或是报补习班。即便在政府限制校外培训后,私教与兴趣班仍然盛行,艺术、体育等课程费用高昂。教育成本的飙升使年轻人望而却步,成为中国出生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2024年全国生育率仅为1.01,人口减少139万。为鼓励生育,政府推出育儿津贴、延长产假、推动学前教育免费等政策,但教育竞争与职业压力依旧让许多城市青年选择不生育。
世界报驻东京和北京记者联合撰写的文章《平壤依靠北京和莫斯科打破其孤立状态》刊登在国际版面上,介绍了朝鲜为执政的劳动党成立八十周年举办为期两天的庆祝活动,中俄等外国政要出席了庆典,彰显平壤重返国际外交舞台。
資料
- 節目
- 頻道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日期2025年10月12日 上午11:38 [UTC]
- 長度5 分鐘
- 分級兒童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