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2 一次性的網路攻擊算霸凌嗎?
在校園裡,即使只有一次的網路貼文,也可能因為不斷被轉傳、長期留存,讓受害人反覆承受心理傷害,最後演變成長期的精神折磨。
校園霸凌要件有四個:
1. 持續性: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反覆出現。
2. 侵害行為態樣:透過言語、文字、肢體、網路等方式,進行貶抑、排擠、戲弄、騷擾或欺負。
3. 故意性:有意針對特定對象。
4. 損害結果:造成身心受創、財產損失,或影響受教權。
通常,單次事件不會被認定為霸凌。但在最新修法後,如果行為嚴重到超出社會可容忍的範圍,例如持刀傷人,即使只發生一次,學校也必須依霸凌程序調查與處理。
在網路世界裡,如果持續多日發文攻擊某人,當然符合「多次」的持續性。
但若只有一次貼文,內容卻高度羞辱,又被大量截圖、轉傳,導致被害人反覆受到刺激,在學校調查時,亦有被認定因造成被害人「持續性傷害」而成立霸凌。
根據修法,對於一次性、故意造成他人身體或心理健康嚴重受損的行為,雖然只有一次,也可以準用霸凌案件的處理程序。換句話說,如果某個單次的網路行為,導致被害人出現焦慮、失眠,甚至更嚴重的心理創傷,亦可請學校依照新法第七十一條,準用霸凌案件方式啟動調查與輔導。
小結:
霸凌的四要件是:持續性、侵害行為態樣、故意性、損害結果。
在網路時代,即使只有一次行為,只要造成長期心理影響,也可能被認定為「持續性」傷害成立霸凌。而修法後,單次嚴重故意傷害身體或健康,亦準用霸凌程序處理及輔導。故一次性嚴重網路傷害行為,亦可請學校準用霸凌程序處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18 August 2025 at 00:00 UTC
- Length10 min
- Season1
- Episode172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