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析

“要”知天下大势,“闻”听法广之音,“分”辩虚实真伪,“析”缕前因后果。欢迎分享每日第一次节目的要闻分析。

  1. 2 HR AGO

    因为国债争议,法国总理贝鲁有可能下台;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物色下一任总理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要闻分析。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反对派的压力下,开始寻找现任总理贝鲁的继任者。法新社说,贝鲁于 2024 年 12 月硬要当总理,可是除非发生重大意外,仅仅九个月后他将离开总理府。30年来,他一直保证说要解决法国的债务问题,可是他没能通过折衷取得共识。这样一来,法国的政治危机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更加严重。法国国会星期一将对贝鲁发起信任投票。法新社说,预计这次投票将推翻贝鲁,执政党共和党的议员们在投票前出现分歧:一部分人强调国家“需要稳定”,而另一些部分人则拒绝“让死人复活”。 法国不断增长的债务是这次信任投票的核心问题。贝鲁本人呼吁进行投票,以解决预算纠纷,并寻求节省440亿欧元以削减债务。但他的计划(包括减少假期)并不受欢迎。 那星期一法国议会的信任投票所关切的法国债务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几十年来,法国的公共债务一直在上升,这主要是由长期预算赤字(通过债券市场借款来融资)造成的。 今年前三个月,法国的公共债务增加到3.3万亿欧元,相当于每个法国国民4.8万多欧元。 法国的公共债务相当于年度GDP的114%,是欧元区继希腊和意大利之后第三高的债务率。法国的公共债务率几乎是欧盟允许的60%上限的两倍。 相比之下,1995年法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为57.8%,但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高通胀加剧了这一比率的上升。 和法国历史上的债务高纪录比,和其他国家比,法国的公共债务水平不算高,但问题是法国的债务水平可能恶化。 智库先锋研究所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公共债务率曾高达GDP的300%。法国经济观察智库经济学家埃里克·海耶告诉法新社,“许多国家的债务与GDP之比都高于”法国的114%。 债务增加意味着国家纳税人的钱将更多地用于支付债权人的利息。政府用于偿还债务的支出增长一直是法国政府提到的威胁之一。 根据4月份提交的中期预算计划,到2025年,政府的利息支出总额将达到530亿欧元。总理贝鲁警告称,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60亿欧元,使它成为政府的主要支出项目,超过教育支出。 国家审计机构主席莫斯科维奇周日告诉LCI新闻频道:“对法国人来说,后果是我们无能为力”。 但来自法国金融正义活动组织Attac和左翼组织哥白尼基金会的经济学家最近在《世界报》上撰文指出,法国的债务状况并不像政府所说的那么令人担忧。 这些团体在《世界报》的一篇联合专栏中表示,去年政府仅将GDP的2%用于支付利息。 包括海尔在内的其他专家也对政府的利息成本表述提出质疑,称它并没有将通货膨胀考虑在内。 当物价上涨时,通货膨胀可以减轻债务的实际负担,因为政府可以征收更多税收,经济增长,从而获得更多的财政回旋空间。 包括法国政府成员在内的一些人,都提出了一种令人联想起十多年前震撼欧元区的希腊债务危机的情景。 周二,法国长期借贷成本攀升至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 本周,10年期主权债券收益率超过3.6%,为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接近长期以来被视为欧洲预算落后国家的意大利的水平。 然而,瑞讯银行分析师奥兹卡德斯卡娅表示,这些利率并不意味着另一场类似希腊的危机即将来临。 奥兹卡德斯卡娅说 : “蔓延风险仍然有限。但法国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理顺财政状况,才能重获投资者信心”。 法国债券的需求仍然强劲:周四,法国政府通过发行10年期债券筹集了73亿欧元。法新社说,百达投资公司策略师登比克表示,欧洲央行还通过干预债券市场购买政府债券来提供安全网。不过,他预测评级机构将下调法国的债务评级。

    6 min
  2. 1 DAY AGO

    “自愿联盟”峰会后:欧洲制裁俄罗斯的挑战与分歧

    就在法国等26个国家承诺,为乌克兰提供战后的陆、海、空安全保障后的第二天,俄罗斯总统普京便对西方自愿联盟的武装力量发出警告。他表示,“任何在乌克兰的西方武装力量”都将被俄罗斯军队视为“合法目标”。而在特朗普呼吁对中国施压后,中国摆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表示坚决反对凡事都把中国扯上的做法,也坚决反对“所谓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境下,除了提供军事支援,欧盟似乎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进而改变俄乌战争的胶着态势。然而要顺利实行这些制裁,也并非那么顺利。 欧洲对俄罗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和能源上,而在这两个领域内,欧盟都出现了一些分歧。 关于俄罗斯在欧洲的资产,比利时率先提出异议。9月5日(星期五),比利时外交部长马克西姆·普雷沃特警告称,在欧洲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中,大部分存放在比利时,如果对这些资产进行扣押,将引发“极其严重的系统性冲击”,可能会动摇欧元的稳定。 普雷沃特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对这些资产扣押“可能会在整个欧洲金融市场引发极其严重的系统性冲击,对欧元的信誉造成沉重打击”。因为那些存放了数十亿资金的国家可能会选择撤资欧洲,理由是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没收资产,那最好还是把钱转移到别的地方。 目前,欧盟多个成员国都要求扣押俄罗斯中央银行资产,包括波罗的海国家。这些资产中有2100亿欧元存放在比利时,由金融机构Euroclear管理。支持扣押的国家认为,通过扣押资产,可以为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提供资金,而不会增加欧洲纳税人的负担,尤其是在许多欧盟国家债务高企、寻求节省开支的背景下。 然而,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以及欧洲中央银行(ECB)则反对这一做法,原因是担心引发资本流失并破坏欧元稳定。 目前,欧盟27国决定不动用这些资产的本金,而是用这笔钱的利息,也就是每年数十亿欧元,用于帮助乌克兰。 布鲁塞尔还讨论了通过投资更高风险项目以获取更多收益的方案。但比利时担心如果出现风险,自己将独自承担。据相关人士透露,为了安抚比利时,欧盟考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但未能真正说服比利时。 此外,继续冻结资产需要欧盟27国一致通过,但匈牙利这一与普京俄罗斯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随时可能使用否决权阻挠。欧盟委员会计划在10月底前提出有关俄罗斯资产的解决方案。 除了比利时外,面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问题,欧盟内部成员国也持有不同的态度。 9月5日(周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待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时,敦促斯洛伐克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和匈牙利一样,斯洛伐克向来更亲近俄罗斯,常与欧盟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通过“友谊”输油管道接收俄罗斯石油,该管道最近成为乌克兰袭击的目标,导致基辅与这两个国家关系紧张。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欧盟禁止进口大部分俄罗斯石油,但“友谊”输油管道被暂时豁免,以便中欧国家有时间寻找替代方案。 泽连斯基在会谈时强调:“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都没有未来,并表示乌克兰准备“保障斯洛伐克的能源稳定”,包括向其供应石油和天然气,但前提是斯洛伐克停止购买俄罗斯的化石燃料。 可即便没有欧盟,俄罗斯也可以将部分石油和天然气销售转向印度、中国和土耳其等其他伙伴,尤其是在美国对印度施加惩罚性关税的情况下,印度必然会转向美国和中国寻求经济援助。这一倾向已经在刚刚结束的上合峰会上得到证实。此外,俄罗斯还可以继续向欧盟国家,尤其是法国,销售大量液化天然气。 面对俄罗斯,欧洲看起来似乎拥有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多的筹码,比如欧盟可以通过延续甚至加码现有制裁措施来施压。但这些前提是,欧洲人能够保持团结。尤其是在北京释放出明确信号,加强与俄罗斯以及朝鲜印度等国家的外交关系后,以及特朗普依然犹豫是否对俄罗斯明确施加更多制裁的现实下,这样的团结显得更为重要。

    5 min
  3. 2 DAYS AGO

    评论:巴黎援乌9-4会议让“乌克兰人不再觉得孤单”

    9月4日周四,巴黎举办了“自愿支援乌克兰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对以前多次会议讨论磋商决定的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议题作出更为清晰的声明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后宣布:现有26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已“承诺”参与一支“保证部队”,作为未来俄乌停火的一部分,将在乌克兰部署军队,包括“在地面、海上或空中的军事存在”。 马克龙首先强调:目前有六个国家愿意在俄乌停火后派军到乌克兰维和。但这支部队无意对俄罗斯发动任何战争”。 26个国家中,那些不能或不愿在和平协议的背景下向乌克兰派遣大量部队的国家可以通过派遣战斗机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空中支援、提供情报、向黑海部署舰艇、派遣象征性的小型军事特遣队或仅提供资金来作出贡献。 马克龙确认,在俄乌达成潜在的和平协议后,美国“非常明确地”表示 “愿意参与乌克兰的安全保障”,但不会派军乌克兰。美国还需要在未来几天最终敲定具体方式。法国总统强调,如果俄方继续拒绝和平,欧洲将“与美国一起”实施新的对俄制裁。 马克龙还提到,今年2月,只有法国和立陶宛两个国家提出派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的可能性,当时遭到冷遇的设想现在得到了约30个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同。 在记者提问环节,泽连斯基表示:“特朗普总统对欧洲购买俄罗斯石油感到非常不满。其中有两个国家,我们知道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但法国总统之前并没有明说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是哪两个欧盟国家,只说这两国恰恰都是亲近美国现政府的欧盟国家。 瓦利德·哈夫赫 Walid Harfouch 曾是乌克兰国家电视台副总裁,也是欧洲新闻台Euronews前领导人,他一直观察法国总统马克龙与英国首相在组建自愿支援乌克兰联盟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他告诉媒体:马克龙总统作出了法国的选择:即明确将保障乌克兰的自卫能力作为欧洲的优先事项。他明确表达了前所未有的立场:“欧洲人准备在和平协议签署之日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马克龙小心翼翼地打破了一直存在的模糊性,使得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发生本质的变化。直到现在,欧洲各国首都已经多次发出支持的消息和武器的交付,但并没有明确乌克兰长期的安全前景。如今,巴黎迈出了新的一步:基辅的保护被纳入欧洲自身的安全。法国总统强调“乌克兰及乌克兰人民的安全也是欧洲的安全。”明确将乌克兰的生存与整个大陆的防御项目联系在一起。 作为与乌克兰总统关系亲密的人士,瓦利德·哈夫赫长期观察泽连斯基和他的欧洲伙伴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马克龙已成为基辅的最重要欧洲盟友。而在基辅,这一消息并没有被忽视。巴黎的讲话标志着一次突破:欧盟,长期以来被视为犹豫不决,如今向乌克兰提供了具体的保障。这一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马克龙推动的,因此他在欧洲越来越被视为乌克兰的第一位朋友。 瓦利德·哈夫赫回顾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大半年来乌克兰面临的多次困境:一些外交事件对基辅产生了冷水般的效果,特别是阿拉斯加的会晤,重新激起了人们对欧洲和美国盟友或许会为了莫斯科而牺牲乌克兰主权的担忧。当时舆论担忧:乌克兰可能被视为国际强权调整变量的代价。 哈夫赫还强调了即时的心理效应:公告是在俄罗斯大规模袭击后的第二天发布的,这再次提醒人们乌克兰目前残酷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消耗战的气候中,欧洲承诺的保证不仅仅是一个外交举措。“对乌克兰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不同的:我们不再感到孤单,我们看到有真正的保护,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 欧洲迈向真正的欧洲联盟了吗?哈夫赫认为:2025年9月4日,巴黎发出的信号正值关键时刻。‘志愿者联盟’将汇集大约三十个国家,以加强对基辅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协调。通过表明坚定的立场,法国为局势定下了基调,并努力引导其伙伴实现更大的连贯性。因为在表面上的团结背后,欧洲仍然是支离破碎的。 哈夫赫还指出:马克龙公布的决定实际上是有关欧洲防务的更广泛辩论的一部分。多年以来,马克龙一直倡导欧洲的战略自治,但未能将这一设想转化为切实的现实。今天,乌克兰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所,可以体现这一雄心。根据瓦利德·哈夫赫的说法,在巴黎发表的讲话重新描绘了乌克兰与欧洲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轮廓。即乌克兰的未来与欧洲密不可分,马克龙昨晚讲话能够让乌克兰人民重新找回他们失去的信心。

    4 min
  4. 3 DAYS AGO

    中俄朝伊结盟北京刚落幕 30国“志愿者联盟”巴黎会议即登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按计划9月3日下午到达巴黎,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起准备第二天举行的支援乌克兰盟国会议。而俄罗斯军队在前天夜间轰炸乌克兰后,普京9月3日在北京与金正恩习近平高调纪念中国抗日80周年的超级阅兵,显示中俄朝伊朗四国致力建立反西方“新世界秩序”的行动。 由约30国组成的所谓“志愿者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会议将由法国总统与英国首相共同主持。该联盟打算对乌克兰军队提供支持,并且在达成停火协议时,可能派遣部分士兵前往乌克兰,目的在吓阻俄罗斯未来的侵略。一名法国总统府官员说,“我们已经准备就绪”,欧洲各国现在也希望获得“美方支持,以保障乌克兰安全”。 法国外交消息人士3日表示,法国外交部长巴罗(Jean-Noel Barrot)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在4日会议前通话,“强调了志愿者联盟中现有的良好合作关系”。马克龙办公室表示,美国将派代表出席明天的会议,但未透露具体细节。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这两位部长同意“继续在外交努力上合作,透过协商的解决方案来结束俄乌战争,并采取措施确保持久和平”。 一名法国总统府官员说:我们现在做出足够的贡献,可以向美国人表示,只要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意味着为欧洲伙伴提供“后盾“,我们也准备好负起我们的责任。 分析指出:这个“美国后盾“可能涉及不同层面,包括情报、后勤支援与通讯。但美国总统已排除派遣美国地面部队的可能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试图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举行峰会,但迄今未能成功。特朗普上个月曾在阿拉斯加铺红地毯迎接普京到访,但特朗普3日表示,普京未能朝乌克兰和平协议迈进,让他感到“非常失望“。 3日从北京传出的消息说:普京愿意邀请泽连斯基到莫斯科谈判。但一般认为:出于安全考虑,泽连斯基不太可能前往莫斯科。 在北京,习近平、普京和金正恩三人首次同台现身,加上参加阅兵式的还有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中俄朝伊在北京上演了堪称“结盟”的一幕,被民主阵营称为新“邪恶轴心”。这对第二天在巴黎登场的 30国“志愿者联盟”产生何种重要影响?值得关注。 虽然欧洲国家领导人尚未发表对“四国北京结盟“的评论,但欧洲联盟外交政策首长卡拉斯3日表示,俄罗斯及朝鲜领袖今天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同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大规模阅兵式,是致力建立反西方”新世界秩序“行动的一部分。 卡拉斯告诉记者:“看到习主席今天在北京与俄罗斯、伊朗跟北韩领导人站在一起,这不仅呈现反西方姿态,也是对奠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发出直接挑战。这不仅具象征意义,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正是在中国支持下持续进行。这些是欧洲现在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正面临蓄意改变国际秩序的企图。中国和俄罗斯也谈到共同领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修正全球安全秩序。 卡拉斯警告:面对全球动荡局势,欧洲必须更好地展现其“地缘政治力量。新的全球秩序正在成形。 9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发声直指中俄朝正在密谋反对美国。专家指,特朗普对中俄朝发出的双重警告,可能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对俄乌战争的性质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评估。而在这之前,特朗普还表示:他“完全不担心”包括中、俄在内国家形成反美轴心,因为美国有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军力。 有分析认为:北京的九三军备展示只会起到反作用。整个欧美和民主联盟,都在反对北京穷兵黩武造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特别是在台海、南海滋事,破坏国际秩序。北京如此高调夸张大秀军事肌肉,会让民主国家鹰派的影响力增加,让鸽派哑口无言,难为北京辩护站台。

    6 min
  5. 4 DAYS AGO

    参加北京阅兵:瑞士前总统和斯洛伐克总理令人侧目

    中国将于3日举行大规模“反法西斯暨抗日胜利80週年”阅兵,并邀请20多国领袖。参加这一活动的欧洲国家级领袖只有斯洛伐克现任总理和一位瑞士前总统,令人侧目。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Robert Fico)是唯一一位来自欧盟国家的领导人,但其亲俄立场使之与西方主流观点相悖。瑞士卸任总统毛瑞尔(Ueli Maurer)参加中国九三阅兵,成为近日瑞士最大外交新闻。瑞士外交部对此私人行程表示不知情。 先看瑞士前总统毛瑞尔,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Schweizer Radio und Fernsehen)上周曝光此事,据报道:对这次九三阅兵行程,毛瑞尔向国家瑞士广播电视台表示,与中国保持联系和关系至关重要,他收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并接受邀请。 消息传出,瑞士社会民主党(SP)国会议员莫里纳(Fabian Molina)进行抨击说,目前瑞士前联邦委员持有终身有效的外交护照,即使他们的行为纯属私人行为,也很容易让人误会他们在国外出访时是执行公务。 莫里纳目前提出将向国会提交一项议会动议,设立一些规范前联邦委员外交官身分的办法。他认为,这项外交身分特权绝不能被滥用。他希望透过法律来规范前联邦委员今后必须遵守明确的行为准则,在与专制国家政治接触,或与在国际社会有争议的国家政要会面时都应接受瑞士政府的规范。 由于瑞士舆论多倾向认为:毛瑞尔的私人行程将被北京塑造成瑞士官员参与,进而造成瑞士国际形象风险。瑞士外交部对媒体表示,这次毛瑞尔的访问并非由联邦委员授权,外交部也未获悉此事。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毛瑞尔在任时对中国相当友好,他2019年担任瑞士总统时赴中国进行国是访问,曾受到习近平军礼接待,2023年4月,他未经联邦政府同意,在伯恩私下拜访过中国驻瑞士大使。中国大使馆直到几周后才公开此会晤,而这一天正好是瑞士国民议会通过一项与台湾国会加强合作的议案。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以亲俄立场闻名,多次公开批评基辅,并阻挠欧盟对莫斯科的部分制裁,理由是制裁会威胁斯洛伐克的能源安全。 在美俄即将举行会谈讨论结束乌克兰战争之前,菲佐声称,乌克兰在某种程度上应对战争负有责任。他甚至说:“乌克兰被西方用来尝试削弱俄罗斯,但这未能成功,乌克兰很可能因此付出惨重代价。” 菲佐还表示,“战争本可在开始后2个月内结束,但多位西方政治家阻止这项进程。“ 菲佐散布说:“不论会谈结果如何,乌克兰都会受苦,其政治领导人在某种程度上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被西方诱惑,完全支持失败的西方策略,透过各种方式援助乌克兰以削弱俄罗斯。” 对于菲佐的言论,乌克兰外交部回应指出,菲佐不理解俄罗斯入侵的真正原因,且发表公然针对乌克兰和乌国人民的攻击性言辞。 菲佐在后续声明中驳斥:“作为主权国家的总理,我保有言论自由和持不同意见的权利,即使这会让欧盟伙伴与邻国乌克兰感到紧张。“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参加中国的此次活动,使得他有了一次和普京在中国会晤的机会,普京则利用这一机会再次为国际舆论洗脑。他说:欧洲领导人声称俄罗斯未来可能进一步入侵欧洲的说法是“歇斯底里”与“恐怖故事”。这大概说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将在周四举行援助乌克兰的线上国际会议。 谈及普京自己发动的2022年对乌克兰入侵,普京称:那时俄罗斯是被迫作出反应,因为西方在北约支持下,企图“吞并整个后苏联空间”,对莫斯科安全构成了威胁。 对于就乌克兰战争议题上和俄罗斯保持一致的斯洛伐克现政府,普京大加赞扬说:斯洛伐克在国际关系上持有“独立自主”的立场。普京并建议菲佐最好拿出个实际行动,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6 min
  6. 5 DAYS AGO

    多家国际媒体抗议加沙记者频殉职 哈玛斯反对美接管加沙计划

    位于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表示,全球70多国的250多家媒体9月1日在自家网站首页公开抗议大量记者命丧加沙(Gaza)的以哈战争 无国界记者组织(RSF)秘书长柏儒廷(Thibaut Bruttin)在声明中指出:按照以色列军队在加沙(Gaza)杀害记者的速度,很快就没人能为你报导消息了。 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材料,参与此次官网首页抗议行动的媒体包括: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英国的“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法国的“十字架日报”(La Croix)及“人道报”(L'Humanite)、德国的“日报”(TAZ)及“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等。 无国界记者组织统计,自以色列为报复巴勒斯坦人组织“哈玛斯”(Hamas)2023年10月7日的攻击而展开加沙军事行动以来,已有约220名新闻工作者丧生。 媒体发起这场抗议行动一周前,有5名记者命丧以色列对加沙汗尤尼斯市(Khan Yunis)纳瑟医院(Nasser Hospital)的空袭,包括为半岛电视台、美联社及路透社工作的媒体人。 另有6名记者死于另一起以色列8月稍早对加沙市(Gaza City)西法医院(Al-Shifa Hospital)外的空袭。 以色列方面称:针对纳瑟医院的攻击目标是哈玛斯的摄影机,但这起攻击引来国际谴责,即使是做为以色列重要盟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达不满。 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声明,参与今日行动的媒体“要求结束以色列针对加沙记者犯下罪行不受惩罚的现象、紧急疏散寻求离开加沙的记者、允许外国媒体独立进入加萨”。 环保少女童贝里乘船再闯加沙因强风影响被迫返航 法新社1日报道:瑞典“环保少女”童贝里等上百位倡议人士昨天分乘20艘救援船,从西班牙巴塞罗纳启航,试图载着人道援助物资前往加沙,但因地中海强烈风势被迫返航。 这只名为“全球坚毅船队”(Global Sumud Flotilla)的活动人士指出,大约20艘船只昨天从巴塞隆那启航,打算在以哈战争期间“开辟人道走廊,终结对巴勒斯坦人民持续的种族灭绝”。 今年6月,童贝里(Greta Thunberg)曾与12名倡议人士搭乘救援船前往加沙走廊,盼突破以色列封锁,完成人道援助,但遭以色列军方拦截扣押,后来被以色列驱逐出境。 哈玛斯反对美接管加沙计划 批此举背弃巴勒斯坦 法新社在加沙1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今天谴责美国总统特朗普据传考虑由美国接管加沙走廊并将其人口重新安置的计划,声称“加沙不是待售商品”。 华盛顿邮报前一天报导,特朗普政府内部正流传一项加沙战后计划,内容显示美国将管理加沙至少10年、重新安置加沙人并将当地重建成为度假胜地和高科技中心。 法新社引述《华盛顿邮报》周日(8月31日)报道,根据这份长达38页的计划,约200万加沙居民将“自愿”迁往他国,或在战火摧毁后的加沙境内被安置至安全区域,直至完成重建。 计划规定,愿意离开的人将获发5000美元现金,并享有四年租金补贴及一年的粮食援助。土地所有者则可获得“数字代币”,用于资助在境外展开新生活,或兑换为加沙境内未来建设的六至八座“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新城”中的一套住房。 这些新城计划引入电动车工厂、数据中心及酒店等产业,由公共和私人投资共同资助。加沙在重建期间将由一个名为"加沙重建、经济加速与转型信托基金"的机构负责管理,期限十年,其后移交给一个“经过改革和去极端化的巴勒斯坦实体”。 《华盛顿邮报》称,该方案由部分以色列人士制定,他们同时是“加沙人道基金会”(GHF)的创办者。该基金会获以色列与美国支持,原为分发粮食援助而设,却长期饱受批评。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2月曾提出由美国接管加沙的设想,称一旦居民迁出,美国可将其改造为“中东的里维埃拉”。他建议将加沙居民迁往埃及和约旦。这一设想虽获以色列极右翼支持,却遭阿拉伯国家及多数西方国家拒绝,联合国则警告此举可能构成“种族清洗”。 以色列国防军打死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乌拜达 以色列国防军8月31日宣布,在加沙地带发动空袭,打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乌拜达。 联合国则发表声明,谴责胡塞武装8月31日在也门扣押至少1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被胡塞武装扣押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总数已达34人,其中一些人已被关押数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胡塞武装扣押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此次被扣押人员,以及至今仍被关押的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 德国政府对以色列使用强硬口气 法新社31日报道: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今天启程前往以色列及加沙前表示,以色列必须“立刻”改善加沙的人道状况。随加沙人道局势日益恶化,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德国不得不对以色列使用强硬口气。 直到最近,以色列在德国政治光谱上一直获得广泛支持,但随着加萨人道局势日益恶化,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对以色列的语气也趋于强硬。 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执政党社会民主党(SPD)议员卡斯提鲁奇(Lars Castellucci)表示:以色列政府必须依据人道主义原则及国际法,立刻、全面、可持续地改善加萨的人道局势。他谴责加沙平民所承受的苦难,尤其是身陷冲突、“既无辜也无责任”的儿童所受的痛苦。他表示,德国对加沙的人道援助已多次增加,但要是援助无法送达需要的人,“那一切都毫无意义”。

    6 min
  7. 6 DAYS AGO

    天津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的外交穿梭与欧美盟邦之外的斡旋动向

    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印度领导人以及来自约20个欧亚国家的政要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目的是把中国放在地区关系的前沿和中心位置。这就是天津上合组织峰会。 除了中国自己的兴趣点,被欧美制裁的俄罗斯也有相当明显的兴趣点。预计普京将于周一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乌克兰冲突, 与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就德黑兰核计划举行会谈。 今年,土耳其已主持了莫斯科和基辅之间的三轮和平谈判,但没能就如何结束冲突打破僵局。 法新社说,据安卡拉方面通报,习近平周日会见了埃尔多安,讨论了加沙和乌克兰局势。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兼东亚问题专家林泰伟表示,俄罗斯总统需要上合组织作为世界舞台参与者的所有优势,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支持。 林泰伟告诉法新社:“俄罗斯也渴望赢得印度的支持,而印度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提供了这个机会。” 此次峰会是在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受到美国大幅上调其商品关税的几天后举行的。 另外俄罗斯也借这次中国之行,加强与斯洛伐克的联系。克里姆林宫星期天表示,普京将在未来几天在中国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法新社说,这次会谈将进一步加剧斯洛伐克与欧盟的紧张局势。 菲佐将于周三前往北京参加标志着二战亚洲战场结束的阅兵式。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菲佐是少数与普京保持定期联系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之一。 斯洛伐克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菲佐批评欧盟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反对削减俄罗斯能源进口的努力,此举激怒了欧洲领导人。 今年5月,菲佐不顾布鲁塞尔的反对,前往莫斯科参加普京在红场举行的盛大胜利日阅兵式。 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普京和菲佐的会晤是“计划中的”,但没有透露具体讨论内容和会面时间。 再来看看中国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本身。峰会在中国北方港口城市天津举行,持续到周一。这次峰会是上合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另有16个国家以观察员或“对话伙伴”的身份加入。 普京周日抵达天津,随行人员包括高级政界人士和商界代表。在之后于北京举行的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阅兵式上普京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肩而坐。 中国和俄罗斯有时把上合组织说成为北约军事联盟的替代方案。今年的峰会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首次峰会。 由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权议题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与美国和欧洲发生冲突,专家表示,北京和莫斯科渴望利用上合组织等平台来讨好对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罗迪伦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上合组织塑造成一个非西方主导的权力集团,致力于推动一种新型国际关系,并声称这种关系更加民主。” 习近平与普京的坚定盟友之一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印度总理莫迪等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双边会晤。 莫迪告诉习近平,印度致力于“在互信、尊严和体谅的基础上推进两国关系”。 习近平则告诉莫迪,他希望两国认识到彼此是“伙伴而非对手”。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习近平还表示,如果两国视彼此为“发展的机遇而非威胁”,中印关系将稳步发展。 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南亚地区激烈的竞争对手,在南亚地区争夺影响力,并于2020年发生了致命的边境冲突。去年10月,莫迪在俄罗斯举行的峰会上与习近平进行了五年来的首次会晤,两国关系开始缓和。莫迪对习近平说:“我们的合作关乎两国28亿人民的利益,也将为全人类的福祉铺平道路。”

    6 min
  8. 30 AUG

    要不要制裁以色列,欧盟27国内部有分歧

    5月20日,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拉斯宣布对欧盟与以色列之间的《联系国协定》进行战略评估。这个动作不仅令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感到意外,也让27个成员国重回到这个议题,并启动了一项漫长的谈判进程,以允许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卡拉斯于8月3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外交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承认: 尽管“更多援助卡车可以进入重围,通道已经重新开放,基础设施也正在修复,但这仍然不够。 卡拉斯指出:形势依然十分棘手,从加沙传来的消息,关于加沙城新出现战区,实在令人沮丧。 和她一样,大多数欧盟国家外长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局势表示谴责。瑞典外长的施泰纳加德抱怨道 “这太可怕”。卢森堡外相贝泰尔补充道:  “我们无话可说”。法国外长巴罗评价说,加沙局势是一场“绝对的悲剧”。丹麦外长拉斯穆森表示:我们现在必须从口说转向行动。 然而,卡拉斯目前还没有未找到得到欧盟成员国充分支持的措施。西班牙、爱尔兰、荷兰、瑞典、法国和丹麦希望加大对以色列的压力,而德国、意大利、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则较为谨慎。二十七国正努力调和彼此的观点。 卡拉斯说,我正在努力在尊重各国敏感的问题的同时达成一致,如果我们不能统一声音……,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就难以被听到。 几个星期以来,欧盟委员会一直提议暂停约2亿欧元的“地平线”计划的部分资金,这项计划资助以色列参与的民用研究。 部分暂停“地平线”计划这项制裁必须获得15个国家的支持才能通过,15个国家的人口占欧盟人口的65%。 但目前,支持率不够。德国和意大利反对。德国外交部长瓦德普尔表示,这项提议不会改善加沙局势。 柏林重申已暂停向加沙运送可能使用的武器,并提议谴责暴力殖民者。意大利立场和德国的一样。匈牙利支持内塔尼亚胡政府,强烈反对这项提议。 不过,一位外交官认为,有意愿的国家也可以协调制裁,从而规避匈牙利的否决权。 法国世界报说,瑞典、荷兰,以及丹麦也建议暂停与以色列的《联系国协定》中的贸易章节。这一举措实际上将恢复所有欧盟对以色列征收的关税,它的力度远超迄今为止讨论过的其他措施。欧盟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欧洲数据,2024年与以色列的双边贸易额达426亿欧元。 然而,这项倡议也未能说服德国和意大利。 无论方案如何,“我们都处于分裂状态”,卡拉斯哀叹道。 奥地利外长赖辛格指出,这“令人沮丧”。爱尔兰外长西蒙·哈里斯问道“如果欧盟不采取集体行动,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它什么时候才会这么做?还需要什么?孩子们饿死了”, 联合国已经承认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处于饥荒状态。一位欧洲外交官认为,在未来几周,立场将会趋于一致,欧盟成员国的民众对以色列政府在加沙政策的压力持续加大。

    5 min

About

“要”知天下大势,“闻”听法广之音,“分”辩虚实真伪,“析”缕前因后果。欢迎分享每日第一次节目的要闻分析。

More From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