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耶穌會中華省JesComCHN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十月廿八日┃對真實的判斷常受主觀意志影響

    6 HR AGO

    十月廿八日┃對真實的判斷常受主觀意志影響

    “依人性,常以事實為判斷依據, 然而很多時候,已知的事實並不足為憑, 因為判斷會受意志所左右。" 「眼見為實」是真的嗎?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dward H. Adelson 在1995年發表「棋盤陰影錯覺」研究報告, 指出人類的視覺系統會對所看到的物體做出顏色判斷。 然而要確定陰影下棋盤內棋格的顏色, 只從眼睛透過外在的光線做判斷是不夠的, 人類視覺系統會使用幾個技巧來進行補償, 所以同一個物體的表面會隨位置改變顏色, 這個研究說明人類視覺是有限度的。 由此延伸可以知道, 我們在生活中所見、所聽的事未必是真的, 因為由大腦及感官感覺所形成的主觀感覺, 會演變成主觀的信念,就是主觀意念, 人常常會受意志影響。 對真理的外貌和未知的真理,聖依納爵分享意志的作用, 「只就天性而言,人的判斷傾向於以真理的外貌為依歸, 但就許多事物而言,那些不為已知的真理所支持的事物中, 人的意志卻舉足輕重。」 換句話說,人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冰山一角或僅僅是表象, 卻以爲這就是真理,由此而做判斷。 對那些我不知道及不是很清楚的東西, 我的意志就會造成影響,也就是人會被自己的意志所左右。 意志就是個人的主觀也就是原來的見解。 因此你認為是什麼或期待什麼,就會覺得它是怎樣? 聖依納爵所強調的是, 小心!不要被自我的主觀意念所蒙蔽, 靈修上就是不要上惡神的當, 特別是惡神會假扮成光明的天使, 因此要好好秉持謙遜的態度,在祈禱中學習做分辨。 在信仰內不要偏離大公教會自以為是,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跟隨他的人在此和他才能有更密切的共融, 就不會受主觀意志的影響。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寫給夥伴的親筆信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2. 十月廿七日┃死亡為在世的生命畫上圓滿句點

    1 DAY AGO

    十月廿七日┃死亡為在世的生命畫上圓滿句點

    “橫死勝過為虛榮而生活。" 有位作家說每年自己都會思考, 並且把答案寫下來的兩個問題: 「一直到臨死前,自己想做的事」 以及「如果死了,希望別人為自己做的事」。 其實臨死前自己想做的事就是現在就要做的, 誰知道下一個小時自己是否還活著呢? 至於希望別人為自己做的事,就免了, 死都死了還要麻煩別人嗎? 無論如何生命對人而言是一個奧秘, 我們管不了出生卻不能不面對死亡。 在華人社會死亡是禁忌的話題,特別是在長者面前, 但是不敢正視死亡可能帶來遺憾, 因為就不會知道自己該如何好好活著, 《大學》句中的「知止而後有定」, 知止才能活出真實的生命。 這句智語說:「寧願暴斃而不願虛度一生。」 或更強烈的「寧願暴斃,不願苟活」, 為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為信仰而活,對我來說是什麼意思? 因信仰的緣故要做抉擇時,我的堅持是什麼? 殉道、受難、橫死或暴斃是選項嗎? 許多時候可能沒有那麼嚴重,比方說, 下雨天把雨傘放在公共場所的傘架上,出來時發現不見了, 在傾盆大雨下,我會如何做呢? 虛度一生,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活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天主給你生命也愛你,你怎樣可以活出受造的目的? 《神操》的原則與基礎說「不重視長壽勝於短命」, 我們所願意、所選擇的, 只是那更能引我們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 在面對我可以選擇長壽或短命時, 我怎樣自由地做出選擇?會幫助我知道活著為什麼? 死亡的背後又是什麼的關鍵。 對一個有靈修和天主有連結的人來說, 我深深地認識自己、我內在的渴望,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完成我在世界的生命。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的辦公室 Ignatius' Office Church of the Gesù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3. 十月廿六日┃天主的美善慈悲使木頭變成珍寶

    2 DAYS AGO

    十月廿六日┃天主的美善慈悲使木頭變成珍寶

    “對於所蒙受的恩寵, 應視為仁慈天主以妙手神工,將朽木塑成之珍寶。" 您如何看待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無論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 其中哪些是自己所珍惜、哪些認為沒有什麼價值、 哪些又是自己想要去之而後快的? 這句智語說:「發現了在自己內在任何來自天主的恩寵, 視之為天主這位金匠,出於祂的美善慈悲, 從那本來只適合用於燒火的木頭中, 所創造出來的金塊和寶石。」 聖依納爵的意思是,你要將擁有的一切歸功於天主, 雖然自己只是一般的木頭, 但是天主奇妙的化工會把你變成珍寶。 從靈修的觀點看, 你認為生命裏那些平凡、沒有價值或虛耗的事物, 天主都可以用來作為材料,建造祂的天國。 天主這位金匠點石成金、讓朽木可雕, 因為祂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天主。 你是天主所創造的,本身就是好的, 只是因為罪受了損傷,本身從來都沒有改變只是偏離了, 所以你要努力做的是, 回到本來自己和天主應該有的關係。 另外是, 不要以為外在的一切是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 這些都是天主的恩賜,要完全倚靠祂。 所以「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 不只是外在的找而是要發現天主的恩寵在我內, 也就是我的生命一樣都不缺,樣樣都圓滿, 天主創造我的時候已經給了我,等待我去發揮。 耶穌講的塔冷通比喻, 配合聖依納爵強調的更的精神可以這樣理解, 就是要努力打拼, 但是你在拼命做的時候不要變成二元對立, 就是我努力就不用天主; 或是倚靠天主我就什麼也不必做。 不! 相反的天主給你的在這裏, 你越發揮就等於天主越在做。 所以在我身上我有沒有看到天主的恩寵? 不只是這個, 重點是你要學習謙遜的讓天主帶領自己做。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耶穌堂.耶穌會的母堂 Church of the Gesù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4. 十月廿五日┃有德行的人影響所及廣被四方

    3 DAYS AGO

    十月廿五日┃有德行的人影響所及廣被四方

    “追求完美必須心懷謙遜,如同油燈: 內在充滿,則光芒外放, 而且無論轉向何方都放光明。" 「專注完美,近乎苛求」這句經典的廣告詞, 是商業品牌對於自己產品的保證, 目的是為讓顧客安心購買。 相對的,您在工作、生活上追求完美嗎? 對您而言完美代表什麼? 在戰爭中被炮彈打斷腿的依尼高, 養傷時發現膝蓋的骨頭居然沒有接好, 致使大腿縮短非常難看,認為這種畸形有傷他的人格, 於是要求再動手術割除那塊突出的骨頭, 對這種殉道般的痛苦手術,他以素日的堅強毅然接受。 在等待康復期間,他閲讀《聖人傳記》, 這些敍述給了他光明, 全家人由他的外表都看出來他心靈的變化。(自述小傳4) 皈依後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他所敬佩的聖人依納爵。 這句智語說:「愛好完美的人,必須滿懷謙遜, 如同一盞燈注滿燈油一般, 因為燈內在充滿,無論轉到哪裡光便照到那裡。」 猶如耶穌說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 而是放在燈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瑪5:15) 換句話說當人有德行,他的影響力就會廣被四方。 謙遜使人的內在有空間, 因為心空了天主才能注滿祂的愛。 聖保祿以同樣的話勸勉斐里伯的教友, 要像耶穌基督那樣空虛自己, 「這樣才能做天主無瑕的子女; 在世人中你們應放光明,有如宇宙間的明星, 將生命的話顯耀出來。」(斐2:15-16) 回到依納爵靈修的基礎「植根於天主的愛」, 當人的內在充滿天主就不會依靠世上的受造物, 雖然那些很容易也具體的帶給人安全感。 和天主的關係真實,如同燈油源源不絕, 所以你的光投向什麼方向,就會照亮那個地方。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在此去世:現爲小教堂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5. 十月廿四日┃真悔改是由自我轉向天主

    4 DAYS AGO

    十月廿四日┃真悔改是由自我轉向天主

    “至善的天主啊, 祢怎能忍受像我這樣滿身污穢的罪人呢?" 您在什麼時候會感到羞恥? 當這個意念浮出後,下意識的您會做出什麼舉動? 創世紀記載了人類的第一個羞恥感, 在吃了禁果後「二人的眼立即開了,發覺自己赤身露體, 遂用無花果樹葉,編了個裙子圍身。」(創3:7) 所以羞恥感是人類行為共同有的反應, 可以把它視為人類有意識的開端。 面對污穢,人本能會做出排斥和抗拒, 立即會去清潔或將之遮掩, 這些做法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洗淨, 對於內在的污穢無濟於事, 就像社會上的惡人可以洗白、鍍金, 但本質上沒有改變。 由罪人到認識自己是天主所愛的人,是一個生命歷程, 這句智語「至善的天主啊, 祢怎能忍受像我這樣一個滿身十足令人噁心的罪人呢?」 是認罪禱詞, 聖依納爵在罪惡中看到自己在天主前不堪的一面。 在慕道或再慕道時,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習認識天主, 祂是怎樣的天主?換句話說我的天主的圖像是什麼? 耶穌在比喻中所描述的父是如此仁慈令人難以置信, 接受敗光家產的小兒子也安慰失去憐憫心的長子。 罪是一個奧秘,需要天主的恩寵才能認出。 皈依中的依納爵認出自己的罪,天人都不能容忍的惡, 因而感嘆天主的大愛。 因此重點是天主的愛不是罪,這點對我們非常重要, 這是分辨神類的開始, 如果人只看自己就不會看到天主, 以自我為中心就會只看到自己的罪, 覺得抬不起頭來,這是假的悔改。 認罪讓人看到自己的罪, 因著恩寵和天主又連結上了,把生命轉向祂。 真正的皈依是把自我轉向天主,以祂為中心。 真悔改就不會太在意自己, 假悔改則仍然以自我為中心。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的鞋子 Ignatius' shoes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6. 十月廿三日┃惡運、難受彰顯義德的珍貴

    5 DAYS AGO

    十月廿三日┃惡運、難受彰顯義德的珍貴

    “義人即使在逆境中也得益,傷害也蒙福, 彷彿晶瑩如寶石的朝露, 雖然藤蔓的綠葉不再,卻留下更珍貴的寶貝。" 在生活中您認為自己是一個義人嗎? 您認為義人的定義或標準是什麼? 在聖經中有不少義人,他們了解天主的心意, 讓天主的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完成。 所以成為一個義人不是徒有一個好的願望, 也不只是外在有的好行為, 而是能夠與天主合拍讓祂成為自己的主, 簡單地說義人就是屬於天主的人。 耶穌為我們解說天國中的義人, 「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 有耳的,聽罷!」(瑪13:43) 跟隨他背負十字架就是活出洗禮時的承諾, 生活中的各種痛苦和考驗就是成義需要付出的代價。 聖依納爵在這句智語說: 「對義人而言,即使惡運當頭也得益: 雖然難受也讓他獲益,猶如一滴寶石的朝露, 使得葡萄樹的葉子脫落,而賦予更好的寶貝。」 很難得騎士出身的依納爵, 會用如此典雅的字句來表達靈修的內涵, 傳統靈修所講的煉路,要淨化人生命的雜質, 用寶石來形容是有道理的。 如同耶穌的苦難, 外在的磨練和考驗會格外彰顯復活的榮耀, 成義是因為你的目的、心志和意義在那裡。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法蘭克 從更廣的角度看生命中的成義, 在集中營內有些人在惡運中身體還沒死但生命已經死了。 他可以活到納粹戰敗, 是因為在他內有一個意義支持著他努力活下去, 這就是他的德行。 人們會把德行當作一個勳章,事實上德行是一種關係, 和天主的關係是如此緊密, 所以支持你超越一切的痛苦、磨難,活得真實燦爛。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寫給夥伴的親筆信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7. 十月廿二日┃給德行加把勁就會帶來救贖

    6 DAYS AGO

    十月廿二日┃給德行加把勁就會帶來救贖

    “幫助他人提升品德, 就是關心近人的救贖。" 您喜歡和近人分享信仰嗎?目的是什麼? 在內容上是信仰知識或是祈禱、靈修方面的經驗? 通常得到的回應是什麼? 對方渴望多知道一些或是認為您說的高不可及? 信仰有「影響力」,但不是要說服人接受教義, 而是人內心的觸動和認同, 不只是認識更是天主進入了他/她的生命。 耶穌召喚門徒跟隨他,不是用教條規矩使他們順從, 而是身體力行用愛及治癒, 在日常生活中為天父做見證,他如此愛門徒, 教他們傳福音就是以生命帶動生命, 使他人的生命更圓滿。 這句智語說「每當你給德行加把勁, 你便同時關心鄰人的救贖。」重點在德行和救贖, 當你和他人連結在一起時,彼此就成為生命共同體, 你讓他成為你的近人。 個人的修德行,會因時空的不同而浮現, 對生活在充滿謊言的世界非常重要,這是活出真我的基礎。 確定個人的生命價值,德行自然會培養出來, 在人云亦云的環境中能成為指標, 當我有影響力自然會為近人帶來救贖。 加把勁是內在的動力引導人向前走,重點在自己的渴望, 德行帶動我和鄰人同行,至於他要走多少或走到哪裡? 未必是我能夠規定的,有內在的渴望和動力才是重點。 我可以感受自己在哪需要加把勁?才能讓動力出來, 例如,經驗十字架的大能, 讓自己在犧牲中感受到與耶穌同在,加把勁就會出來了。 對他人的影響力是無形而且多元的, 德行的經驗會帶來生命的轉化, 當一個行為影響了人,他的學習能力就產生了。 所以當你為徳行加把勁, 就等於你為鄰人帶來耶穌的救贖。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的辦公室 Ignatius' Office Church of the Gesù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8. 十月廿一日┃自願喜愛貧窮使人的生活內外一致

    20 OCT

    十月廿一日┃自願喜愛貧窮使人的生活內外一致

    “安貧樂道者猶如塑像, 披上殘布破衣或綾羅綢緞,皆從容自若。" 您常用耶穌教門徒的天主經/主禱文祈禱嗎? 對於經文的字句是否默想其中的道理, 禱文中最觸動內心的是哪一句? 向天主祈求的第一句是 「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為所有的人來說這是基本的需求, 為了每日溫保而努力的人是那麼實際, 為生活富裕的人則根本不必思考。 箴言的作者給予非常實用的警語, 教人在祈禱時向天主祈求兩件事, 就是貧乏或富裕勿賜與我, 只供予我必需的食糧,免得我吃飽了,背叛你說: 「誰是上主?」 或是過於貧乏,因而行竊,加辱我天主的名。(箴30:8-9) 在瑪竇福音耶穌宣講真福, 首先指出神貧是是擁有天國的基礎,路加福音寫的更具體 「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路6:20) 要進入天國對神貧或實貧不只是認知,也是要身體力行。 這句智語說「自願喜愛貧窮的人,該如一座雕像, 不論身披破舊或講究的衣著,面容始終如一。」 這是神操「原則與基礎」的延伸意, 相似婚姻誓詞的許諾, 無論貧窮或富貴都要忠信地活出承諾。 就人性而言,沒有人會喜歡過得貧窮, 除非被更高、更大、更有意義的價值所吸引, 這時不只是有神貧的精神,同時也會活出實貧。 貧窮不只是外在的表現也是內在的涵養, 所以聖依納爵認為穿著破舊或講究不是重點, 而是內在有一顆自由的心。 活出貧窮在信仰上是專注的表現,如同希伯來書所說的, 「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希12:2), 在貧窮的精神中,讓我一輩子都活的真實和自由。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耶穌堂.耶穌會的母堂 Church of the Gesù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min

Trailer

About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