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志愿星光点亮广州市文化馆,国庆导赏服务成“文化风景”

国庆中秋黄金周首日,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内人流如织,一批经过系统培训的青少年与成人志愿者正式上岗,在中心阁不同展区为观众带来专业生动、富有温度的导赏服务,成为国庆期间一道亮眼而温暖的文化风景。

“您看这个关羽面塑,是不是像刚从《三国演义》里走出来?”在中心阁一楼“面塑里的故事——萧派面塑艺术作品展”现场,青少年志愿者以充满童趣的视角,为观众生动解读萧派面塑的技艺与故事。

从“哪吒闹海”的动态张力,到“关羽横刀立马”的凛然气概,小讲解员用“面人会说话”“面团里的武侠片”等活泼比喻,将传统面塑艺术变得亲切可感。游客纷纷表示,孩子们的语言虽简单,却让面塑人物“活”了起来,让静态的面塑展品焕发出情感与生命力,拉近了传统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成人志愿者们采取“分层驻点”模式,分布在中心阁一至五楼,通过系统而专业的讲解,为游客构建起对广府非遗的整体认知框架。在一楼特展区,志愿者们以生动语言解读萧派面塑的造型与故事;步入二楼,结合音效与场景,将广东音乐的韵律、传统节庆的热闹与粤菜的精致哲学娓娓道来;

在三楼“医养岭南”与“南拳强身”展区,借助场景复原与互动装置,深入浅出传递广式健康生活的智慧;在四楼“广作华彩”展厅,聚焦“三雕一彩一绣”,细致解读广彩、广绣、牙雕等非遗项目的技艺之美;登临五楼,志愿者从空间意象出发,贯通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为中心阁观览画下圆满句点。

据介绍,所有志愿者均须通过广州市文化馆文旅志愿服务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与严格考核,内容涵盖非遗知识、讲解技巧与互动表达等多方面,确保志愿服务的专业性。

广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将持续推动文旅志愿者培训与服务,鼓励更多市民成为广府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让非遗走进生活,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对话中生生不息。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陈浩

图 | 广州市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