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请来了朋友大炮,来和我们聊聊在日本租房的血泪史。
从最开始的找房,被“外国人+无收入”双重身份限制,到搬进新家后遇上年度奇葩邻居,再到亲自带队发起集体维权,这一路的戏剧性,堪比一部长篇日剧。
大炮先和我们复盘了日本租房的隐藏规则:
留学生如果没日籍保证人,能选的房源通常不是老旧,就是地段偏远;有些房东甚至会把最难出租的高价低质房源“优先”分配给外国人。
她说刚来日本的时候,合租是大部分留学生的第一步,既能省钱,也有人作伴,但文化冲突和卫生习惯差异,也足够让你三天一小崩、五天一大崩。
她还分享了如何用日本本土中介、网络平台去对比租金和历史数据,避开中国中介的信息差——毕竟在东京,踩坑只需要一个签字的瞬间。
不过,真正的故事高潮,发生在她搬进某栋看似安静的“高档公寓”之后。她和老周在住在同一个公寓,老周和她都碰到了一位非常奇葩的日本邻居。
起初只是深夜看到邻居全身黑衣推着空婴儿车;后来发展到电梯里刻意回避、撕毁老周的私人物品,甚至因为闻到香水味当面指责。
矛盾一度升级到“侵犯隐私他人隐私”,理由是奇葩邻居在公共区域安装了摩托车摄像头。
而老周的应对策略也很日本——又不那么日本。
老周一边录音录像、保存纸质证据,一边联合9楼的邻居集体施压管理公司;
一边用“激将法”引导对方暴露更多违规行为,一边找律师、利用市政的免费法律咨询,精准卡在法律边界反击。
老周说,这是典型的“用魔法打败魔法”:你既要保持道德高地,不动手;又要让对方一步步失去心理优势,直到主动搬走。
最后,我们也聊到文化差异——为什么日本人遇到邻居矛盾,大多选择沉默忍耐或搬家逃避,而不是正面刚;
以及高学历外国人在日本,如何更好地利用法律和规则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你打算来日本生活,或者正准备找房,这期节目会帮你提前摸清租房的暗礁和浅滩;
如果你已经在日本租房,这期故事可能会让你在深夜emo的时候,找到“原来有人比我更惨”的安慰。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24 August 2025 at 22:00 UTC
- Length1h 18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