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SVP——范皓宇。
皓宇的经历非常丰富:从工业设计起家,到手机、游戏、自媒体,再到今天的智能汽车。二十多年来,他跨越多个行业,亲历了中国过去二十年发展的黄金年代,也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
这期播客我们定下了一个很纯粹的目标——不聊理想的具体业务,而是纯聊产品、人生。我们从皓宇因为热爱文艺而选择来到北京聊起,在对话中,我们穿梭了二十多年的时空。
我们聊到他做了 25 年产品后的一些核心洞察:比如,在看似纷杂的经历中,他不变的底层能力和主线是什么?如何理解复杂的用户需求?以及,怎样做出一个「既要、又要、也要」的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探讨了一些更有哲学意味的话题,包括如何面对数据与个人品味的冲突、 「有趣」与「实用」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取舍,以及,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
节目中,皓宇提到,许知远曾说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我反而觉得不然——他身上既有脚踏实地的实用主义,也有热爱文艺、想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正因如此,他才需要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去实现那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目标。
和皓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里,我最受感染的,是他身上那种乐观与笃定。希望这期节目,也能让你感受到他那种黄金时代留下的精气神,并从中获得一点乐观与信念的力量。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42 号珍藏:范皓宇,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SVP
【时光机】
Part 1 浅忆黄金年代
- 2:10 一个文艺青年的自白:为什么总有人向往和留恋北京?
- 5:32 为什么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如此理想主义、充满精气神?
- 9:10 创业的黄金年代是怎样被造就的?
- 9:19 原因一: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三重变迁
- 10:32 原因二:人的流动
Part 2 二十五年的产品和用户观察
- 13:56 分享:自己最满意的一次产品设计
- 14:38 做游戏、做自媒体、做产品…看似纷杂的经历背后,共通的底层能力是什么?
- 18:20 为什么做产品不能一味依赖数据反馈?
- 21:07 如何平衡产品的「有趣」与「有用」?
- 21:46 Maker、User、Designer 的三角关系
- 22:24 工业化如何分离了 Maker 和 User?
- 22:39 以苹果为代表的产品又怎样分离了 Designer 和 Maker?
- 22:48 AI 出现后,这三者的关系还会怎样变化?
- 26:15 如何理解用户、做好大众产品?
- 27:20 一二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用户需求有什么不同?
- 32:26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用户不变与变化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 36:06 大众的审美和品味,其实一直在提升
- 37:14 注入鸡血!在中国做产品,是一件幸福且充满希望的事
Part 3 产品哲学
- 39:42 品味的本质
- 42:03 当数据反馈与品味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 45:46 在不确定与逆境中,如何坚定地持续创造?
- 47:47 实用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前提?
- 48:31 做产品怎么实现「既要又要」?
- 52:35 做软硬件产品的异同
- 53:43 如何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
- 56:22 产品人与用户之间的三种关系:神、仆、友
- 59:54 最想分享的产品哲学:衡量好产品的「四个声音」
- 01:03:18 在 AI 时代,Maker、User、Designer 之外还会诞生一个新角色?
- 1:06:22 「有趣」可以被设计吗?为什么?
- 1:09:16 做产品一定不能只讲逻辑?
- 01:16:16 如果「有趣」与「有用」必须二选一,该如何取舍?
- 1:17:47 为什么 AI 会逼迫组织发生端到端的自我革命?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
- 剪辑:陈皮
- 片头: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 片尾:New Boy - 朴树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Every two weeks
- Published11 October 2025 at 14:00 UTC
- Length1h 22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