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惠州地质调查中心多维度筑牢地质安全防线,全力守护区域发展与群众安全

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过程中,广东省地质局惠州地质调查中心依托专业优势,以地质工程师驻镇包村工作为核心,从精准选点守护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安全,到下沉一线化身群众“安全管家”,再到构建四级联动机制畅通执行渠道、开展“一张图”培训强化防灾意识,全方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举措,切实保障区域建设有序推进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精准选点保护重点区域安全

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惠州中心以专业优势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保驾护航。

选点环节,依据县域1:50000、重点乡镇1:10000风险区划图及省级防御数据库,结合乡镇风险等级与承灾体状况精准定址,将最美旅游公路沿线乡镇全纳入范围,并要求每县至少1个乡镇开展试点。

调查工作中,项目组深入山野完成风险调查、专项排查,绘制60张易发评价图、风险区划图等专业图表;同时为引领区50余项工程开展地灾评估,量身定制防治措施,以专业建议守护工程安全,确保建设经得起地质检验。

重点公路保障上,惠州中心联合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互通、行动同步”联动机制。技术人员翻山越岭排查,累计发现93处风险点,目前91处已完成工程整治,剩余2处将结合公路后续整治推进,实现沿线地灾防控“无死角”,筑牢群众出行与区域交通安全屏障。

下沉一线做群众的“安全管家”

《方案》明确,每年4-10月汛期为地质工程师驻镇包村核心时段,确保关键期专业力量扎根基层。针对极端天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发布三级及以上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后,技术人员需2小时内到岗,实现技术支撑“零延迟”;预判群发性灾害时,及时增派驻守力量,强化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高风险、快节奏、强不确定性”,驻镇包村工作组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台风“蝴蝶”影响期间,惠州中心选派10名工程师组成5个工作组,每组含1名具备3年以上经验的地质工程师,下沉各县区巡查排查,优先覆盖高风险隐患点与防御区,仅龙门县11个乡镇累计巡查164处,协助转移群众2人。台风“韦帕”强降雨时,28名工程师分14组行动,累计巡查1179处,协助转移群众133人次。

强降雨期间,工作组紧盯广东省智慧自然资源综合感知平台的屏幕,眼睛都不敢眨,每一个数据波动都可能藏着风险。他们用最快速度完成了惠州市1001处防御区核查,为后续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就像给地灾防治装上了“千里眼”。

在应急处置上,惠州中心以高效执行力抢占先机。2025年8月5日6时许,惠城区三栋镇上洞村一自建房屋后山崩塌致租户遇难,惠州中心迅速组织技术力量,联合省地环总站、市区自资局开展调查,当晚11时出具报告并提供卫星航拍照片,提出防治建议。8月13日晚,惠城区某山塘水库坝体现坍塌迹象,中心技术人员深夜赶赴现场,至次日凌晨2时30分,协助转移3户4人,并协调下游20余户落实“住上不住下”措施,获区自然资源局充分肯定。8月22日,三栋镇鑫源石场山体发生1000平方米崩塌,惠州中心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迅速前往现场研判,分析稳定性并建议结合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9月23日,台风“桦加沙”逼近,惠州中心迅速成立指挥部,48名工程师同步下沉一线。惠东工作组提前驻守,“这里靠海,台风影响会更直接,早来一步心里更踏实”。与此同时,惠州中心还组建72人预备队伍:12名专家分6组全天候待命,10人技术支援组与20人抢险组做好充分准备,“一线+预备+应急”,组成了最坚定的“逆行战队”。台风风险降级后,惠州中心党委仍未松懈,分组赴博罗等地开展“回头看”,并反复叮嘱技术人员:“雨停了也别大意,有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四级联动畅通执行渠道

为高效推进地灾防治,驻镇包村工作构建四级联动机制:市级自然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负责驻守工程师日常管理及后勤保障等;乡镇政府牵头群测群防,提供办公生活保障并协助熟悉情况;村级群测群防员主导巡查监测,险情第一时间联动工程师研判上报。

惠州中心在机制中承担“技术中枢”的重要职责:优先选派具备山区防治经验的工程师,并在出发前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地质雷达、无人机等设备配备齐全。建立“日报告、周汇总”台账制度,每天收集各工作组排查数据,每周梳理风险研判结果上报。

工作组抵达乡镇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照地灾发育特征图册,结合村干部提供的“土经验”,在地图上圈出高风险区域,一旦发现存隐患情况,立刻联合乡镇工作人员设置警示标识,指导群测群防员重点监测坡脚渗水情况。每当预警响应启动,工作组立即带着群测群防员加密巡查频次,用专业仪器测量裂缝变化,为“是否需要转移群众”提供精准技术依据。

8月14日,惠州中心党委书记李玉才、主任陈华强、副主任王江分别带队,赴龙门县麻榨镇、惠东县白盆珠镇等重点防范区督导工作。现场,领导们会同县区、乡镇负责人检查地灾防御情况,部署后续核查任务,强调务必巩固好“上下联动、全域覆盖”工作格局。四级联动不仅消除了防控盲区,更以快速响应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了宝贵时间。

“一张图”培训深植防灾意识

非应急期里,惠州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始终牵挂着基层防灾能力提升:不仅要教会群测群防员“辨风险、会处置”,更要让“防灾意识”扎根百姓心中。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惠州中心以驻镇包村为抓手,全力推进“一镇一图、一村一图一表”应用培训。7月30日优先组织内部技术人员开展专项集训,夯实教学基础;8月起全面下沉镇村,62人次技术人员奔波各县区、乡镇,累计开展31场培训,1412名基层防灾人员参训;截至9月2日,惠城、惠阳等六县区培训全覆盖,把“如何看风险图、怎样快速避险”的实用技能,手把手教给一线人员,确保风险来临时“用得上、避得快”。

培训之外,技术人员总给自己“加戏”。他们抓住村口闲聊、田间相遇的机会,拉着村民讲防灾知识——把“顺层岩质边坡”说成“容易滑的石头坡”,用“蹩脚”的方言解释“撤离要往高处跑”,连老人小孩都能听明白。“我们多讲一句,群众多懂一点,遇到危险就少一分慌乱。”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村民们也记着这份用心,常说:“看到地质工程师来,心里就踏实多了。”一句句接地气的宣讲,一次次耐心的解答,让防灾知识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在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的统筹下,惠州市地质工程师驻镇包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应急管理厅将其作为典型,以工作简报形式转发全省并抄送国家防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在全省积极推广惠州经验模式。同期,广东省驻镇包村试点工作作为案例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惠州中心驻镇包村工作组表示,这份认可既是鼓励也是责任,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文 | 记者 严锦程 通讯员 彭远红

图 | 广东省地质局惠州地质调查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