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将进入30天之际,承载着期盼与梦想的圣火,在广州市南沙区科考码头缓缓点亮。这场庄重的火种采集仪式,标志着十五运会正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在圣火成功点燃的背后,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构建的全链条、智能化供电保障体系的“硬核”支撑,确保了仪式全程供电万无一失。
全链条“硬核”保电,科技力MAX到“灯头”
为确保采火仪式每一个环节的光彩绽放,广州供电局做足了“硬核”准备,启动了最高标准的保供电模式,组建两级保供电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守。
广州南沙供电局联动采火仪式保障团队,建立跨单位协同,形成了清晰的“应急处置一张图”,并构建“一线一册、一岗一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精准到点。成立党员服务队,主动对接采火仪式的舞台表演团队和央视转播团队,掌握重要用电负荷和供电“零闪动”需求,开展“地毯式”排查演练,主动对保供电场所及沿线36户专变用户开展用电检查,组织超100人次对全线设备进行特巡特维,实现隐患排查治理100%闭环。
针对核心场所,创新构建了“全链路双回路供电 + UPS不间断电源 + 应急发电车”的三重供电保障系统,如同为仪式上了三道保险,彻底杜绝断电风险。应用255个摄像头,建立起4大视频巡视场景,对供电线路、管廊环境、站房设备进行7x24小时实时监测,配合现场专人值守,实现“线上+线下”全景式、无死角智慧保电。
接下来的30天,广州供电局将加快推进十五运和残特奥会保电各项任务,高效配合导演团队彩排需求,同步开展开幕式供用电系统联调联试,推动全链路设备进入最优状态,聚焦“新标准、新模式、新高度”打造超大城市保电范式。
绿色变电站“速成”记,赋能南沙高质量发展
在采火点不远处,一座崭新的110千伏海滨变电站正默默提供着强劲可靠的电力。这座变电站是广州电网建设速度与绿色创新的典范。
采用全预制舱模式建设,“搭积木”式快速建成,从设计到投产仅用时10个月,工期比常规缩短三分之一,以“广州速度”为十五运会和南沙发展注入充沛电能。站内使用的变压器,采用了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环保型天然酯绝缘油作为绝缘介质。这项历时十余年攻关的成果,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让中国电网建设在关键材料上不再受制于人,更显绿色环保。
南沙区作为首批省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正加速建成坚强灵活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十四五”期间,南沙电网投资同比增长约91.5%,推动全域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进入8分钟区间,核心区域更降至3.4分钟,灵山岛尖甚至实现了“零停电”。近期发布的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法治保障决定,更系统规划了构建清洁低碳、灵活智能电网的“南沙路径”。
从“南沙样本”到“广州经验”,点亮湾区能源变革之路
南沙的实践是广州电网能源变革的一个缩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正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通过数字电网与低碳转型深度融合,广州配电网自愈复电时间已突破至50秒以内,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达到10分钟的国际领先水平。绿色能源发展迅猛,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7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大幅增长4.4倍,成为能源供给的新增长极。储能产业布局领先,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白云,累计投产电化学储能规模达19.3万千瓦/42.2万千瓦时,位居全省前列。同时,积极推动绿电绿证交易,2025年已促成绿电绿证成交规模达192亿千瓦时。
未来,广州将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绿色、高效、可靠的能源支撑,全力打造超大城市新型电力系统的“广州经验”,为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广州力量。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王颖 王彦伦 李文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