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耶穌會中華省JesComCHN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九月廿三日┃我們共同的義務:為天主的肖像歡欣

    4 小時前

    九月廿三日┃我們共同的義務:為天主的肖像歡欣

    “天主以祂獨生子的寶血救贖世人, 身為天主的肖像,我們蒙受裨益,理當歡欣鼓舞!" 您在什麼時候會歡欣雀躍? 什麼事情會讓您歡欣鼓舞? 我們接受耶穌基督做救主,分享他復活的生命, 依靠他在生活中會因不斷的更新而歡欣,這是由內發出的喜樂, 正如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 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及明達的人, 而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做。」(路10:21) 聖依納爵體驗到,天主用祂獨生子的寶血救贖世人, 身為天主的肖像,我們被一項共同的義務來維繫在一起: 為此一肖像歡欣。 這句智語指出,你是天主的肖像,我也是, 因著共同的肖像我們有共同的義務,就是要高興, 因為我們都得到了救贖。 傳統的信仰說人因為罪玷污或破壞了這個肖像, 今天的靈修用語是,這個肖像受到損傷, 但是天主親自來救贖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罪或創傷經驗讓我們的生命感到沉重,有時甚至感到窒息, 需要藉信德及靈修得到療癒。 這也是為什麼依納爵神操的第一週是那麼重要。 因為第一週要深深體驗天主的愛,我們是罪人但被祂所愛, 重點在認識罪,在恩寵中人被引導轉向天主, 默想後,面對十字苦架的耶穌基督,與他做心對心的對話祈禱。 天主是無限全能慈悲的,祂的意願是所有的人都得救。 人有自由能犯罪,但是這個自由不會超過天主無限的愛。 我們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被造, 這個曾經受損的肖像已被救贖, 基於恩寵我們有共同的義務要團結在一起, 就是在歡欣中彼此相愛, 讓他人看到自己也是耶穌寶血所救贖的肖像。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 如果您覺得受益,歡迎分享福音 + 圖/神視中,天父願意耶穌收納依納爵爲同伴 註:節目內之廣告爲您目前收聽的Podcast平臺所提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2. 九月廿二日┃我的意念決定如何領受天主的恩寵

    1 天前

    九月廿二日┃我的意念決定如何領受天主的恩寵

    “若我們錯亂的意念不阻礙天主的鴻恩, 祂將欣然樂意賞賜更豐沛的恩寵。" 童年時期您是否有過做「小大人」的經驗, 看到大人忙碌就自以為是的想做小幫手, 許多時候反而越幫越忙, 因為自己根本不淸楚大人需要什麼協助? 這句智語倒過來說就是, 我們錯亂的意願會阻礙天主的大恩寵, 如果我的意念沒有障礙, 祂將欣然把更為豐沛的恩寵給予我們。 就是只要你不做攔路虎,天主的恩寵就很容易被接收到, 但是我的容量不足或因為抗拒, 那麼天主的恩寵就沒有辦法在我身上暢通,發揮作用。 依納爵靈修是幫助人成為內心自由的人, 因而參與天主的救世工程。 首先要做的是整理自己,除去內在錯亂、不正的心情, 是指生活中許多的牽掛和依戀。 天主本來就是大方的天主, 因此問題不在天主,需要改變的是我們, 關鍵在於人先要除去不正的心情。 祈禱的內容是多元的,但是人習慣於祈求, 祈求天主改變外在的狀況或得到自己渴望的。 其實祈禱的目的是幫助你去發現, 天主本來就準備好給你的恩寵。 依納爵式的默想法在架構裡有求恩, 求恩不是向天主求什麼外在的東西, 而是去發現天主原來早已給的恩寵。 因此求恩的時候, 你藉著這個行動準備好自己,為能夠充分的領受恩寵, 就像當你的雙手是滿的, 別人要送給你禮物你沒有辦法接受。 當我們的雙手已經抓満許多的東西, 天主也有許多恩寵要給我, 天主發現祂沒有辦法給我時, 祂做了示範,天主放下所有的成為貧窮的, 為使我們也能夠放下,領受祂的恩寵。 所以求恩時要祈求,如果這是天主給我的,那我就好好接受, 如果天主給我別的恩寵, 我祈求的是,看到天主所給的恩寵在哪裡?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 如果您覺得受益,歡迎分享福音 + 圖/依納爵在此得一神視 註:節目內之廣告爲您目前收聽的Podcast平臺所提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3. 九月廿一日┃在信仰團體內做服事的心態

    2 天前

    九月廿一日┃在信仰團體內做服事的心態

    “當我服事上主的僕人時,應視同服事上主。" 這句智語的背景是十六世紀, 那些在教堂或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 會把神職人員、修會會士當做是上主的僕人, 所以在服事他們時也把他們當做上主來服事。 所以在信仰及主僕關係的情況下, 當我服事那些上主的僕人時,我將之視同服事上主自己。 換句話說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天主, 我在服務他們時也是服務上主,因為他們是上主的僕人。 成語「愛屋及烏」最能表達這種關係的延伸, 我之所以服事這個人是因為他愛天主並且用生命服務天主, 所以我把目光投向上主, 為了天主的緣故服事這位上主的僕人。 聖依納爵說:你會慢慢學到,我服務這個人或那個人, 不是為他/她本身,而是為愛天主。 今天的環境已經有非常大的改變,服事的意思也不一樣, 服事一個人的原因是因為天主在他/她身上。 聖依納爵的時代會說: 你愛所有的受造物,不在為他的本身而是為了愛天主, 今天的人就比較不認同這種說法, 因為俗與聖不是二分法,天主能夠在俗人身上展現祂的神聖。 因為「天主的看法與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撒上16:7 ) 所以在服事上主的僕人,甚至任何人, 我就不會在乎這個人的品格是否高尚、情操好不好, 也不會因為他發脾氣我就一走了之;縱使他/她讓我受傷, 但是我知道我不是為了某個目的服事他,而是為了愛天主。 這樣做不是要把神職人員或修會會士寵壞, 而是在上主的僕人身上活出我對天主的愛。 這個態度需要天主的光照和很大的智慧才能培養出來。 信仰團體內如果只看人的限度, 就很容易指責他人造成分裂,讓彼此受苦。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近郊拉斯道達堂 Cappella della Visione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4. 九月廿日┃心懷天主萬事無憂

    3 天前

    九月廿日┃心懷天主萬事無憂

    “擁有天主的人萬事無憂。 因為除非我們決意背棄祂,天主絕不會離棄我們; 一切憂傷源自失去或害怕失去美好事物。" 在生活中您最渴望擁有什麼? 相對的,又最怕失去什麼? 隨著年紀的增長,童年擔心失去的,在某個時間就發生了, 當時可能造成深深的傷痛, 也可能在那時堅強的接受並且有了轉化。 現在您的心靈能自由面對並接受生命的失落嗎? 這種自由的基礎是什麼? 聖依納爵分享他的經驗: 「心懷天主萬事無憂, 因為除非我們丟掉了天主,天主不會消失, 一切憂傷源自失去或害怕失去一些美好之事。」 聖保祿把自己和天主的關係建立在忠信上, 他說:「如果我們不忠信,他仍然是信實的, 因為他不能否定自己。」(弟後:2:13) 也就是說,天主既然愛我們,就決不會改變, 縱使我們因為犯罪不再愛祂, 但天主是愛,祂仍然會忠信的愛我們。 傳統的信仰教導很容易讓人把天主的恩寵物質化, 把恩寵當做一個物件, 同樣的人也很容易把天主當成一個物品, 我可以擁有祂,但天主不是偶像,祂不會被人控制。 擁有或失去延伸的意義是,生命中的常和無常, 我們生活在變化無常的世界中, 所以需要找到真實常在的生命去面對這些無常, 在意識省察中學習看到什麼是幫助,什麼是妨礙, 這是神操「原則與基礎」教我們 以所願意、所選擇的活出真實的生活, 當你有了天主,縱使其他的一切都丟掉了, 但是永恆的天主還在。 這也就是聖女大德蘭所說的, 「不心煩,不怕懼,萬物常逝去,天主永不移。」 泰澤讚頌之歌的「不再有憂慮」 反覆詠唱最能幫助人經驗,這就是心懷天主。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1540年教宗保祿三世准許成立耶穌會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5. 九月十九日┃為愛而投注心力就沒有什麼難事

    4 天前

    九月十九日┃為愛而投注心力就沒有什麼難事

    “有志者,事竟成,尤其是出於愛!" 「有志竟成」是一句成語, 做任何事情,只要抱持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堅定的意志去做, 最後一定能成功。 但是這句格言內在的意義是什麼?你有覺察到嗎? 聖依納爵說:「對一個投注心力的人沒有什麼難事, 尤其若是一件出於愛而行之事。」 您對於什麼會投注心力? 當愛是做事的動機時,對當事人來說就沒有難事, 就如同這句「有愛就沒有苦,就是苦也覺得可愛。」 愛是讓許多小事得以成為大成就的基礎, 美國「全球永生之言電視台」 EWTN(Eternal Word Television Network)的創辦人安琪拉卡修女, 在一次朝聖祈禱時站在耶穌聖嬰像前靜默祈禱, 她看到聖像中的小耶穌說: 「幫我建一座殿堂,我會幫助那些幫助妳的人。」 她對天主愛的回應,透過傳播媒體幫助教友信仰成長, 引導無數的人認識天主。 教會各種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也是如此, 這些創辦人因著愛, 全心投入於弱勢及社會邊緣人的關懷與服務, 他們的見證也是我們效法的榜樣。 以前的靈修認知是,因為我祈禱所以天主給我恩寵, 天主滿足你的需要和渴望,是天主幫助自我努力者, 其實在祂偉大的計劃中,天主早就給了你恩寵, 好像是藏在地裡的寶貝(瑪13:44)需要你去發現及使用。 特別是經由你,因為你那麼努力的因為愛去做, 使這些事情得以成就。 所以恩寵是內在於你,而不是另外從外在灌進來的。 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從信仰的角度說,當你做內觀時, 就會看到天主的各種恩寵在我內, 相對的你一直在外面找就會迷失; 正如耶穌說:你們的父,在你們求他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與梵蒂岡近照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6. 九月十八日┃神聖的交談給仁愛煽風點火

    5 天前

    九月十八日┃神聖的交談給仁愛煽風點火

    “若要愛德精進,就談論愛; 因為神聖的交談像一陣清風,能煽旺仁愛的火焰。" 您喜歡和什麼人交談? 在談話中您覺最有收穫或最受用的主題是什麼? 和一位充滿生命能量的人談話受益最多,無論內容是什麼? 都會被引導到愛, 這也是耶穌在若望福音給門徒們的勸勉, 彼此相愛才能以愛傳愛。 聖依納爵說:「若要在愛中有所成長,就要談到愛, 因為神聖的交談就像一陣清風,給仁愛煽風點火。」 愛是人一生的課題,人需要持續學習和培養才能成長, 當談話內容圍繞著神聖的主題,自然而然的就會活出愛。 從神經科學的許多研究來看, 幫助我們了解這句智語的延伸意義,就是你的注意力在哪裡? 神經的通路就會在那裡集結, 你生命的能量就會在那裡聚集, 身心的通路是彼此傳達訊息,這是內在的語言, 你的注意在那裡,你的能量就在那裡散發出來, 這就是信仰所講的愛。 因此你注意什麼,愛就在那裡滋長, 當你開始談愛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就在那裡。 所以酒肉朋友的話題,很容易就是吃喝玩樂、風花雪月, 因為他生活的世界就是這樣。 生活中你不斷地談論愛,那你的世界就會在愛中, 信仰中所講的愛人如己也就呈現在這種情境中。 因此要愛自己,就是先把自己內在的火點燃起來, 當你開始跟自己講愛的話語就會愛自己, 但是這個做法有點困難,因為我們不習慣做獨白, 但是對小孩來說非常容易, 這是為什麼耶穌說天國是屬於這樣的人(瑪19:14)。 聖依納爵說彼此之間談論愛,愛就會出來, 對熟識的人彼此不一定要說話, 如同聖詠所說的: 「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 它們的聲音傳遍普世,它們的言語達於地極。 」(詠19:3-5)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視中,天父願意耶穌收納依納爵爲同伴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7. 九月十七日┃默想及與天主交談助人得到節制

    6 天前

    九月十七日┃默想及與天主交談助人得到節制

    “默想及與天主交談能約束本性自由的能量和查驗他的衝動。" 您學習過依納爵式的默想法嗎? 用一小時的時間祈禱,先重覆朗誦一段聖經或祈禱材料, 讀後停下來,安靜中浮現出什麼記憶? 接著用理智推敲內文的字句,天主要告訴或啓發我什麼? 內心有什麼觸動或感受?激發什麼渴望要去實現嗎? 在靜默中和天主以心對心的方式交談, 這種互動聖依納爵稱之為「對禱」。 默想幫助人調整自我,也改變自己和天主的關係。 這是聖依納爵自己皈依的經驗,特別在隨性的衝動上。 他說:對於默想及與天主交談, 讓人性脫韁之馬及衝動受到節制。 天主召喚人歸向祂是為了讓人得到自由, 傳統信仰的教導是, 人因墮落將罪惡帶入世界,破壞了人類的本性和整個世界, 所以靈修就是要修理被破壞的本性,人要克服自己的罪。 心理學幫助人對於人有更多的認識, 在靈修的目的也轉為幫助人回到自性、人的本然, 這樣人就得到自由。 所以天主給人最大的恩典就是使人得到自由, 因此人要在自由中活出真實的自由, 也就是在自由中被天主所愛並且回應天主的愛。 這就是人的本性,天主造人的目的。 所以回到個人的本性, 它可能是處在被破壞和受傷的狀態, 如同亞當一樣感到羞恥,會拿一個東西來遮掩, 這反而看不見自己的真相。 在和別人的互動中很容易看到對方的陰影~破碎或傷殘, 事實上在別人身上看到的就是自己, 但是自己卻不知道這些是投射, 因為沒有反省也就覺察不到。 所以首先你要認識自己的本性, 才能夠用正確的靈修方法達到目的, 換句話說當你越有人性就越能夠活出神性。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在此得一神視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8. 九月十六日┃行事非因眾人贊同而是天主的旨意

    9月15日

    九月十六日┃行事非因眾人贊同而是天主的旨意

    “即使所有的人和一切理由都說服我們去做, 行事前仍應祈禱,尋求天主旨意。" 在日常生活大部分的人會按照習慣及經驗做事, 但在重要的事上就會做衡量和評估,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支持。 您也是秉持這樣的做法嗎? 有些人更重視自己的想法, 會展現「雖千萬人吾往唉!」的氣魄, 就是縱然面對千萬人反對,我會也勇往直前。 這句智語說 「不是因為所有的人都贊成你等等的原因,你就去做, 你得先跟天主談一談再說。」 意思就是,如果我先做祈禱,肯定是天主要我去, 雖然所有的人都反對我但是我還是要去; 而不是因為眾人都讚成,我就去。 所以行動的目的是為承行「天主的旨意」,做天主作的事, 所以行動前要先跟天主確認這是祂的旨意, 也就是要先分辨,不要隨著衆人的聲音起舞, 當然更不要不加思考就不聲不響地去做、或是逞個人的一時之快。 用北方話來說就是你不要隨大溜,跟著多數人說話或行事, 被所謂的主流文化或公共輿論牽著走。 教會也受這股潮流的影響,例如商業機構所用的強弱危機分析, 英語簡稱 SWOT,企業用於制定發展計劃前, 對自身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競爭優勢的定位, 面對自身的弱點及威脅採取應對, 這種方法用在許多企業相當有效,教會及機構也紛紛學習。 這個方法對人的機構有幫助,但是用在教會、信仰團體則要考量, 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肢體,不在追求外在的成功, 因此重點是在行動前有沒有先祈禱、分辨、判斷並且奉獻給天主, 有了平心就有行動力。 因為自己是在「做天主的工作」而不是我「為天主工作」。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羅馬近郊拉斯道達堂 Cappella della Visione 註:廣告為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 分鐘

預告片

評分與評論

4.9
(滿分 5 顆星)
28 則評分

簡介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