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塗鴉牆

Vicky&Ashley

Hi,我們是兩位年齡相加近百歲的姊妹,在自媒體盛行時代,藉由平台分享人生過往經歷與新事物。包括不斷學習自我成長、國內/外業務工作啟示錄、創業經驗、海內外職場故事或是好書分享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3 小時前

    EP130人類最害怕的事系列之【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相比歐美的父母,亞洲父母對孩子的人生,每一個求學階段都有深刻的期許,深怕自家孩子會輸給同齡人、怕沒有讀頂大,將來孩子無法取得好的工作、美好的人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競爭的路上,永遠有比自己更會讀書、更聰明的人,不論是台灣或國外優秀人才,比比皆是,最終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讓父母安心、放心,自家小孩的人生發展沒有輸呢? 這可能是為人父母自己要先思考清楚的,同時父母也要先定義好自己的角色,孩子不會是父母未竟願望的實現者、也不能是炫耀的工具。 在AI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可以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會更加充滿擔憂,因為變化太快速、不知道全人類的下一步會怎麼演變? 甚至有多快的速度,AI與機器人會取代人類許多的工作。這些變數都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只能順著潮流一起前進,同時,先用愛與快樂灌溉好孩子的心靈,當孩子能充分感受到愛、感受永遠有避風港可以依靠,那麼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會心靈豐盛,無所懼。 相比怕輸在學校課業成績,不訪給大家另一種思考方向,把學校沒教的事,教給孩子們,例如: 正確的理財觀、防止被詐騙的基本生活知識與應對、受挫的能力等。學校的課業成績是一時的,善良的人格與不匱乏的心靈才會是伴隨孩子們一輩子的養分與支撐力。祝福大家,不恐懼、不畏懼,平安健康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分鐘
  2. 9月19日

    EP128書籍分享【致富心態】

    這週我們分享的書籍,它沒有艱澀難懂的技術分析、模型,作者單純建構在【心態】展開20個致富章節。正如同過去好幾集內容,我們聊到關於投資、金錢態度,不論投資什麼金融商品,最終決定勝負的就是【心態】。作者用資料蒐整、自己的看法,淺顯易懂的傳達正向的致富心態。 Ashley分享她喜愛的第4章節【讓人混淆的複利】,提到地球歷經5次冰河時期,造成冰河結凍的原因來自夏季不夠炎熱,未能消融足夠週而復始的堆疊積雪,週而復始的堆疊積雪,幾百年內原本的季節性積雪漸漸堆積成一大塊冰原,作者要表達的是,不用費九年二虎之力,也能創造出驚人的結果,就像巴菲特的大部分財富都來自於65歲之後所累積的,他所做的,除了價值投資外,更厲害的是自律性、持續性慢慢累積金錢。 這本書讓Vicky印象很深刻的第2章【運氣與風險】,描述Bill Gates、Paul Allen當年在湖濱高中就讀,非常著迷學校的超級電腦寫程式,甚至後來創業微軟成功,與Kent Evans同學意外過世的背景故事,從結果來看,這是運氣與風險的寫實案例;好比以往常聽一些老闆會謙稱自己創業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會歸功於運氣。書中第13章提到要【預留犯錯空間】好比以往常聽一些老闆會謙稱自己創業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會歸功於運氣。書中第13章提到要【預留犯錯空間】,對於涉及金錢的每一件事都要預留犯錯空間,但是,大家往往低估這樣做的必要性。這本書很完整的論述對於金錢財富的心態、思維,如何循序的建立財富,可以用比較輕鬆的心情閱讀此書,祝福各位聽友一起在財富路上更豐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分鐘
  3. 9月12日

    EP127【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的偏誤

    Vicky很喜歡的一部韓劇由IU主演的【我的大叔】,裡面有一句台詞說到【如果我有錢,我也可以很善良】,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也很真切,但是,仔細想想這句話也是充滿了偏誤。當一個沒有錢的人,突然有錢之後會急於去幫助他人,還是讓自己先充分享受物質? 這點我們予以保留討論的空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試著釐清常聽到的俗話【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這句話是不是也像是一種偏誤、執念,影響著我們看待金錢的態度? 錢不是萬能,說明了有錢並不能擁有一切;沒有錢萬萬不能則說明了,沒有錢什麼都不能做? 這樣的解釋凸顯了對金錢想法的侷限性;就像Vicky曾聽過一個小故事,如果把全世界的錢重新分配給每一個人,幾年之後,這些錢的分布又會回到跟分配之前的富人手中,說明了人對於金錢看法的不同,所造成的結果。就像【一文錢逼死英雄漢】也像是帶有有偏誤的金錢觀,沒有錢,可能是多年複雜因素累積下來的結果,但是,如何不要走到完全退路,可能需要持續調整與觀察自我的金錢觀。 當強大的AI來襲,在不遠的未來,可預期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消失,最終人類要怎麼持續性的賺錢、持續平衡身心快樂,在AI機器人大量解決工作與生活後,充餘的時間該如何安排,是我們人類要開始認真思考的,或許到那個時候,金錢的功能也會出現新的變化。祝福大家跟EP8書籍分享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打造清晰的金錢觀與態度,幫自己轉念轉進更豐盛的一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分鐘
  4. 9月5日

    EP126瑞士旅遊分享(下)

    這週Vicky繼續分享瑞士旅遊故事,Vicky停留幾個點,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每個地點水質各具特色,有不同的甘甜外,瑞士的山景跟台灣植被景觀完全不同,幾次的健行都能看到開闊的山景,過程中也不用擔心有蛇出沒。山上空氣好之外,正好適逢小野花們盛開的季節,清新空氣夾著淡淡花香,真的有身處人間天堂的感覺。 整個在瑞士旅程,充分感受到瑞士人的謹慎、穩健、友善的一面,讓遊客造訪瑞士時,有一種很安心的感覺。在瑞士搭火車是最方便的移動方式,他們的鐵道公司由50、60家組成,Vicky很喜歡一點,即使當天才購買火車票,跟提早預訂是一樣的價格,這讓需要視天氣調整行程的遊客,有了彈性的空間。關於瑞士下火車按車鈴的問題,Vicky也實際觀察到跟部落客所寫的,是有出入的地方。雖然很多人對瑞士的飲食印象是貴又難吃,對於有歐洲靈魂的Vicky來說,喝氣泡水、吃起司、火腿、烤雞、生菜沙拉、歐式麵包就很能滿足;再加上如果是在餐廳用餐,以份量來說是比去年在澳洲吃到的量多,所以,換算下來真的沒有比澳洲貴多少。 最後分享Vicky最喜歡的三個點: 1.策馬特看馬特洪峰&瓦萊黑鼻羊、2.格林德瓦的First山看兩個美麗的湖與欣賞少女峰、艾格峰、僧侶峰三大峰、3.距離格林德瓦一小時火車車程的瀑布鎮,可以漫步在兩邊山谷中遠眺少女峰。謝謝瑞士人與美麗的風景療癒Vicky,期待再不久的將來再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分鐘
  5. 8月22日

    EP124防禦自己的心,設下邊界

    今年6月Vicky在瑞士旅行時,從琉森搭火車到蘇黎世的過程中,遇到一位跟我們媽媽年紀相彷的女士,坐到我旁邊,行進過程中Vicky的後背包差點要滑過去對方那邊,當下心中警鈴大響,啊啊啊,Vicky快要侵犯了她的邊界,讓她有不舒適的感覺。回國後,促成Vicky想做這集的原因。身為亞洲人,我們不只居住的比較擁擠,我們的三姑六婆七叔公等親戚的問候,也常跨界擠入我們的生活中,是時候學習一下瑞士人的邊界感,不侵犯他人,來盤點一下可以怎麼做? 1.面對親朋好友的關心問候,可以選擇回答或跳著回答,不需要每一題都回復。 2.如果面對有被審問或是不舒服的感覺,可以提出不方便回答。說實話有時候我們很質疑這是關心? 好奇心? 還是比較的心? 如果對方都不會不好意思所提出的問題,為何我們要不好意思不回答? 3.即使我們兩姊妹是感情親近又是工作夥伴,但太敏感的問題,我們也不會替對方回答?例如:薪資、年收入等 4.如果擋不住的時候,低頻率的人就先擱置一邊,把人生的重要時光,先放在重要的人事物上。 設下邊界感,不是要活得像小刺蝟,而是保護自己,免受情緒勒索的包袱,讓自己的身心舒服。祝福各位聽友,在自己的防禦邊界如魚得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分鐘
  6. 8月15日

    EP123書籍分享【21世紀的21堂課】

    這一集我們想要分享的書籍是歷史學家哈拉瑞的巨作【人類三部曲】的最後一部【21世紀的21堂課】,這是一本由外而內的方式鋪陳哈拉瑞觀點,整本書讀起來非常痛苦,為何這麼痛苦的書我們想要介紹給大家呢? 因為這本書涵蓋第一部科技挑戰、第二部政治挑戰、第三部絕望和希望、第四部真相,以及第五部生命意義,每一部的課程都清楚地剖析作者所看到與意識到21世紀的種種大問題,包含科技帶給人類有史以來最不平等境遇、國族主義、宗教、移民,任何一刻都是一個超級難解的大問題,甚至不是單一國家就能解決的。 雖然每一課的問題都很艱難,也不一定能被解決,但是,至少了解身處21世紀的我們,面對哪些問題是身為一國公民可以做的、哪些是身為地球公民可以做的,我們所謂的【做】是包含選擇這個意義在裡面的還有哪些是我們知道,卻無能為力的。這就是我們說這本書讀起來很痛苦的地方,因為題目很大,能做的有限,不影響我們具備清楚認知,好好地身處在亂世之中。 建議大家可以從第五部的最後一課【冥想】開始讀起,先了解作者透過學習無關宗教信仰的【內觀】禪修,了解自己的內在、安定自己,透過每天2小時的靜心冥想,每年1~2個月的閉關,才能寫出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這系列巨作,成為全球矚目的新銳作家。祝福各位聽友,在這本書的任何一堂課中,找到您所喜愛的部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分鐘

評分與評論

4.9
(滿分 5 顆星)
13 則評分

簡介

Hi,我們是兩位年齡相加近百歲的姊妹,在自媒體盛行時代,藉由平台分享人生過往經歷與新事物。包括不斷學習自我成長、國內/外業務工作啟示錄、創業經驗、海內外職場故事或是好書分享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