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通貨膨脹」。
你一定也聽長輩們說過小時候一碗麵多少錢? 現在多少錢?
便利商店的養樂多又漲價了!或是還有怎麼一切都漲,就薪水沒漲之類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東西又變貴了」、「錢變薄了」這些抱怨,這些其實都指向一個同樣的經濟現象:通貨膨脹。
那天小孩練習造句時,問我們什麼是通貨膨脹,在一起的討論中,我們也彼此學習到了一些啟發,一同來與您分享。
✦ 第一層啟發:通貨膨脹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場慢慢擴散的波動
經濟學上,有一個在解釋這個問題很常被提及的「貨幣數量方程式」公式,MV=PY。
簡單的來說,其中的M是指貨幣數量,V是貨幣的流通速度,P是物價,Y是社會的總產量,P*Y就有點像我們上週説的GDP。 所以通貨膨脹(Inflation)指的是「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也就是說,不是某一種商品變貴,而是整體的商品與服務都在漲價,而且不是短暫的,而是長期趨勢。從公式看就是P上漲,最常見的衡量指標是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所以經濟學家們可以從公式中找出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例如:
- 貨幣發行量過多(M↑,如印鈔票或量化寬鬆)。
- 商品與服務的總量跟不上貨幣增長(Y↑速度慢於M↑)。
- 貨幣流通速度加快(V↑,如電子支付普及)。
這些變數互相交織,不一定馬上顯現,但當你發現早餐店的蛋餅從30元漲到40元、房租一年比一年高時,那個緩慢擴散的「蜂蜜效應」已悄悄開始了。
就像經濟學家海耶克比喻的:
「通膨就像倒蜂蜜到瓶子裡,一開始只是隆起一角,慢慢才擴散開來,即使不再加蜂蜜,也需要時間才能攤平。」
✦ 第二層啟發:看似一視同仁,其實通膨最終造成的是「不公平」
我們有時會想:如果所有的價格、薪資、費用都漲一樣的比例,那不是沒差嗎?但關鍵就在於現實中通貨膨脹是像海耶克的比喻,是向蜂蜜一樣慢慢的融入到整個水中的。「不是每個人同時拿到新錢」,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同時感覺並反映到通膨,所以效果不會平均。
我們慢慢在生活中體會,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會導致了幾種隱性的事情發生:
- 持有現金的人貶值,持有房地產、資產等可以反應物價的人反而獲利。
- 固定收入的族群先感受到生活壓力,因為生活花費增加了,而薪水增加的速度還沒那麼快。
- 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大家名目收入增加了,如果稅收級距規則沒改變,那麼跨過級距政府收到的稅金將會增加,也就是說那麼政府增發貨幣時,其實是在「無聲加稅」。
- 在長期通貨膨脹下,如果你現在借別人一筆錢,等到期還本時,可以預期的一樣的金錢數目你能買的東西將會變少,反之亦然。
這種不平均擴散的通膨,某個角度來看也像一場靜悄悄的財富再分配。
—
你呢?
你是否也曾經懷疑過:「我明明沒有亂花錢,為什麼生活越來越緊?」
通貨膨脹有時就像溫水煮青蛙,它不會立刻讓你驚覺變化,但會慢慢改變每一個選擇與決定。
理解通膨,並不是要你成為經濟學家,而是希望你在面對變動的物價與市場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看看。
—
你呢?對於「通貨膨脹」有什麼不同的啟發或體會呢?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有個安穩的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13日 下午10:00 [UTC]
- 長度17 分鐘
- 季數1
- 集數98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