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框架。
有一個據說來自阿拉伯的古老數學題,題目是這樣的。
一位老人留下 17 頭駱駝,遺囑上寫著要分給三個兒子:老大一半、老二三分之一、老三九分之一,前提條件是不能殺駱駝。那問題就來了——17無法被2、3、9整除,不能宰駱駝,也不能劃線切割,那該怎麼辦?
三兄弟愁眉苦臉地想破頭。這時,一位路過的智者牽來自己的一頭駱駝,說:「我借你們一頭,變成18頭,先分完你們的,再說。」
結果是這樣分的:
- 老大得:18 ÷ 2 = 9 頭
- 老二得:18 ÷ 3 = 6 頭
- 老三得:18 ÷ 9 = 2 頭
三人共分了:9 + 6 + 2 = 17 頭,剛剛好,還剩下那位智者的那一頭駱駝——原封不動還給他。
這故事每次看都讓人微笑,彷彿是一種魔法。但其實,它的精妙就在於:換了一個框架,問題就變簡單了。
第一層啟發:框架不是規則,而是「解題的方式」
這則故事最迷人的地方,是它讓人意識到:「我們以為的限制,往往只是自己設定的邊界。」17頭駱駝無法直接分,是因為我們被「只能用現有資源」的念頭困住了。
但智者用一個小技巧——引入一個外部資源、借出又還回,瞬間讓整個難題迎刃而解。
這不就是我們常見的「問題卡住」時的狀態嗎?
也許是時間排不開、人手不夠、資源不足、規則不允許……我們困在舊框架裡反覆掙扎。但只要允許自己多想一步,換個方式思考,多借一點、慢一步走、改變切入角度,甚至尋求外部暫時的幫助——就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題,然後走出思維的死胡同。
第二層啟發:改變框架,也能改變人際與社會的運作方式
你發現了嗎?那位智者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要求報酬,也沒多分一頭駱駝。他只是臨時「借出」一頭,完成一個更公平與圓滿的分配。
這也提醒我們:有時候,我們以為的衝突與零和,其實很多時候也許是因為大家都被限制在原本的框架裡。
在家庭分工、職場合作、社會資源配置甚至國際外交中,很多糾紛、爭奪與誤解,都源於大家各自持有不同框架,卻以為自己的框架就是唯一的真理。
而真正更難的,可能不是堅持己見,而是像那位智者一樣,帶來新的第三種框架:不爭奪,而是臨時給予;不從中得利,而是創造可行性;不執著,而是關注最終是否能讓事情更圓滿解決。
你呢?對於「框架」有什麼不同的啟發或體會呢?
也許你最近就正面臨一個困難的局面,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被某種慣性框架限制了?是否能換一種思維或嘗試新的路徑?
祝願你有個靈光一現的好日子!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19日 下午10:00 [UTC]
- 長度19 分鐘
- 季數1
- 集數103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