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幸福方程式

《心靈幸福方程式》第十三集(EP-1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ccpdani02iv01xef5518g41/comments
《心靈幸福方程式》第十三集(EP-13)
主題:慈音佛降・觀音婆心度癡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平安吉祥,歡迎回到《心靈幸福方程式》,
我是誦經法師 富貴。
今天,我們將進入一段 極富道教 與慈悲意涵 的經文:
「慈音佛 董雙成仙姑 慈音佛降。
彩雲縹緲出瑤池。隨駕 崑崙任所之。
鍊就菩提登妙果。養成舍利說禪詩。
蓮臺座上花千朵。甘露瓶中柳一枝。
自在觀音觀自在。婆心度盡眾生癡。」
這些詩句 既是描寫仙佛顯化的莊嚴場景,也含有修行的指引與慈悲願力。
接下來,我會逐句引導大家進入經文背後的道理,並分享生活中的故事與省思。

慈音佛降 — 董雙成仙姑與無私慈悲
「慈音佛 董雙成仙姑 慈音佛 降。」
在道教傳承中,董雙成仙姑常被視為瑤池金母的侍女仙者之一,承蒙母娘   授予慈悲使命、下凡教化的角色。
她的「慈音佛」名號,象徵她以柔和 清淨之音,向世人傳達慈悲與法音。
當她「降」至人間,就意味著 慈悲的音聲 不再局限於天上,而是進入凡塵,隨機應化,度化眾生。
這是母娘以無私恩澤 向下渡化的一種 法化顯現。
在這裡,「降」不是降格,而是慈悲 恩科的施予,是母娘的大慈願力 把法音引入凡世,給迷失的眾生一線希望。

彩雲縹緲出瑤池 / 隨駕崑崙 — 顯化與任運
「彩雲縹緲出瑤池。隨駕 崑崙任所之。」
「彩雲縹緲」是仙界法雲的象徵,它從瑤池升起,象徵法光遍照、人間蒙恩。
「隨駕崑崙任所之」強調仙姑 不執 固定住地,而是隨命而行,自在運化。
在道教觀念中,真修者不拘泥於形體、不執著於所在,而能隨天命、隨法令而動。董雙成仙姑的行跡,是「任運」的典範:她隨母命而降,隨眾生之所需而化,是法與人心之間的橋梁。

鍊就菩提 / 養成舍利說禪詩 — 定、慧與修養
「鍊就菩提登妙果。養成舍利說禪詩。」
這裡指出修行者若要「登妙果」,必須經過嚴格的鍛鍊(鍊就)。那鍛鍊是什麼?就是定慧雙修內在修養
「定」讓人心 穩定、如鏡 不受攪動;
「慧」讓人心 透見法理、分辨善惡;
而「養成舍利」則象徵這修行成果 化為清淨的光明與智慧的結晶;
「說禪詩」則是慧化為語,使法音 入人心,使眾生得法悅。
在道藏的修真體系裡,性命雙修、形神兼修 是重要原則;修養 與經典的默契結合,才能使智慧穩固、道業深厚。

蓮臺花千朵 / 甘露瓶柳枝 — 清淨與救渡象徵
「蓮臺座上花千朵。甘露瓶中柳一枝。」
蓮臺花朵象徵道心的清淨與開顯。
即使在世間污濁之地,仍能 出淤泥而不染。
甘露瓶與柳枝,象徵觀音的救苦手段與法雨之恩:甘露滋潤、柳枝化水,是柔性救渡的法具。
這提醒我們:
真正的慈悲,不只是高坐觀望,而是以柔軟之心、以法化之手,親入塵世救度;
慈悲者能以甘露之心、柳枝的柔性智慧,救贖眾生的乾渴與苦業。

觀自在 / 婆心度癡 — 解脫與利他合一
「自在觀音觀自在。婆心度盡眾生癡。」
「觀自在」意指 覺察自性、自在無礙;
她不是置身世外,而是在紅塵裡 依然能 自在,心不住 於境。
「婆心度盡眾生癡」是母性的慈悲。
她願用母心,遍度迷癡,不捨任何一個 被苦困的眾生。
這段經文把「解脫」和「度化」結合:
真正的自在,不只為自己得道;
更在於 能用自在之心、慈悲之行,救渡更多眾生。

故事分享:一位女信徒的覺醒
在一個年代,有一位女信徒阿蘭(化名),
年輕時婚姻失敗,飽受孤獨與絕望之苦,
她多次徒步 至廟裡誦經祈福,夜半 常哭泣。
有一天,她誦到「慈音佛降」這一句,淚水止住了,
她忽然感覺,佛音不是遠在天上,而是在她 心裡回響。
她體悟:
母娘與仙姑降臨,不是 遙不可及的神話,而是慈悲願力在她生命中顯化。
於是,她開始每日早課晚課,靜心閉目,觀照自己内心的煩惱。
她不再追求名利,而專注修養與禪定。
數年之後,她的容貌雖老,但神采愈明,人緣愈良。
村裡人都說:她像是活佛的化身,言語柔和、慈悲迎人。
這就是「慈音佛降」在凡間的寫照:
佛音若能 入人心,便能在苦海中 開出花來。

慈音普渡・明心之願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
母娘與仙姑的慈音從瑤池降臨,是為普渡眾生的法音;
鍊就菩提與定慧修養,是得道 之道;
蓮臺與甘露,是清淨與救渡的象徵;
觀自在與婆心度癡,是解脫 與利他。
願我們都能在這 慈音 法音中,靜聽自心,
以柔軟的心 化苦為甘,以智慧的眼 觀世間,
在凡塵中 漸次明心、解脫,最終與自在合一。
 
我是誦經法師富貴。
感謝您的聆聽。我們下集節目再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