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集

莎瑞絲-我安靜.我上進 | The Podcast 莎瑞絲
-
- 社會與文化
-
-
4.8 • 359 則評分
-
「我安靜.我上進」是專為內向者打造的Podcast節目,以多元面向及有趣的故事與你探索人生的可能性, 幫助你重啓好奇心及熱愛的事物,並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
#99 ☕️解憂咖啡館|婚姻諮商:探索關係中那些不被看見的需求|ft. 羅子琦/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閱讀《親密關係》看到一段話:想要了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親密關係看見自己,書中不斷強調溝通和理解,但這似乎無法單靠一方就能解決的。當親密關係走入婚姻,似乎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了,導致婚姻觸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婆媳問題、外遇、小孩、雙方都沒有了愛情的感覺等,為什麼當初相愛的兩個人會走到這裡?我們該繼續走下去嗎?
今天的解憂咖啡館邀請了諮商心理師羅子琦,來聊聊什麼是婚姻諮商、婚姻諮商如何幫助當事者走出婚姻困境,如何在關係中感覺受傷時,看見自己的需求。
✏️ 本集節目文字稿:https://www.cerys.co/婚姻諮商
📍 加入我安靜.我上進臉書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uietlab
🌵 追蹤莎瑞絲IG:https://www.instagram.com/cerys.co -
#98 ☕️解憂咖啡館|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什麼是性諮商?心理師也需要被諮商嗎?|ft. 呂嘉惠/性諮商心理師
踏入心理諮商研究所後,每天接觸的書以教科書為主,而我個人更傾向閱讀心理治療小說,每當老師或同學推薦那些心理治療小說很好看,我就會手刀購入。從諮商理論到接觸真實個案,我越來越覺得心理諮商非常有趣也很好玩,接案後開始學習如何從不同學派看個案問題,同時對自己保持覺察以避免過度認同,或因個人議題影響諮商歷程。
暑假期間是我為節目累積集數,也是大量閱讀的好時光,《歡迎來到性諮商室》是其中一本我期待閱讀已久以性為主題的心理小說,劇情除了探索性,同時也看見心理師結束諮商後的真實樣貌,心理師如何與督導、同儕討論個案問題,如何透過個案問題看見自己等等。這些歷程在我接觸心理諮商後很有感,書中提到一句話讓我很有感:
如果心理師不面對自己整體狀況,就有可能無意識影響諮商關係。
今天的解憂咖啡館邀請諮商心理師呂嘉惠來聊聊性諮商以及相關問題,我覺得這一集非常適合給對心理諮商感興趣的你做個初步了解。
✏️ 本集節目文字稿:https://www.cerys.co/性諮商
📍 加入我安靜.我上進臉書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uietlab
🌵 追蹤莎瑞絲IG:https://www.instagram.com/cerys.co -
#97 見不得別人好?如何善用嫉妒,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嫉妒是人類常見的情緒,但我們從不主動說「我嫉妒某某某」,就好像提醒著我們比不上別人,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眼紅別人也變成是一種“秘密”,只有自己才能察覺到的情緒。
同時,嫉妒常被認作是種負面情緒,導致我們羞於承認自己嫉妒別人,這就好像承認「我就是心眼小,我就是見不得人好」,嫉妒好像是一項重罪,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
只要善用嫉妒情緒,它也會是一種優勢,今天想和你分享如何化解嫉妒情緒,以下的方式我都嘗試過,感覺很有用喔!
✏️ 本集節目文字稿:https://www.cerys.co/見不得他人好
📍 加入我安靜.我上進臉書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uietlab
🌵 追蹤莎瑞絲IG:https://www.instagram.com/cerys.co -
#96 ☕️解憂咖啡館|解夢諮詢:從夢境看見自己、理解自己|ft. 李香盈/諮商心理師/解夢師
當你聽到「解夢」,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感覺很玄、不可思議,還是覺得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需要過度解讀夢境?在還沒接觸心理學理論之前,我很常在夢到一個東西後就立馬上網搜尋:夢到廁所是什麼意思,想當然耳,夢到什麼就有固定意義是不會找到屬於我的答案。心理學佛洛依德說過:「夢是被壓抑的潛意識,通過偽裝方式而呈現的內容。」,心理學家榮格也說過:「夢是通往自我整合的道路,夢讓你看見另一個沒體會到的自己。」在生活中,一些不被我們接受或壓抑的情緒、感受,會在夢中透過各種形式呈現,如果你在生活中有解不開的難題,也許你可以嘗試透過夢境找到解答。
今天的解憂咖啡館邀請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夢境諮詢師李香盈來聊聊解夢,透過今天的內容你將會了解什麼是解夢、解夢的架構與步驟以及如何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理解自己。
✏️ 本集節目文字稿:https://www.cerys.co/解夢諮詢
📍 加入我安靜.我上進臉書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uietlab
🌵 追蹤莎瑞絲IG:https://www.instagram.com/cerys.co -
#95 致30歲焦慮的妳:別害怕犯錯而錯失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30歲就像是個分水嶺,好像不做些什麼就對不起自己。或許受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影響,華人社會強調著30歲必須得有一點成就,這句話似乎預設著30歲開始應該有個“像樣”的人生,像是說比如說30歲就該買套房、買輛車、或者步入婚姻,結婚生子?
面對這些年齡焦慮,沒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比較好。不知道你是否也在30歲焦慮中呢?或許你清楚知道走入婚姻及創業並不是你想要的,卻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30歲焦慮的故事,也希望對你帶來一些思考和想法。
很多人都說30歲是人生第一個關卡,而我在25歲便開始感到莫名的焦慮,每天都有不同的想法在心裡冒出:「我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辦?」、「除了這樣,我還能做什麼?」、「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每天反反覆覆地被這些想法所困惑著,也不知道該找誰談,連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實在是覺得很心煩,總覺得要做一些改變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 本集節目文字稿:https://www.cerys.co/致30歲焦慮的妳
📍 加入我安靜.我上進臉書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uietlab
🌵 追蹤莎瑞絲IG:https://www.instagram.com/cerys.co -
#94 ☕️解憂咖啡館|當爸媽心好累!破解育兒困境,成為恆溫父母|ft.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跟你分享一個生活中很常見的例子:我朋友一向知書達禮,說話輕聲細語,在成為媽媽後無法好好打理自己外表,上一秒平靜跟我聊著天,下一秒突然變臉對小孩大吼大叫,每次我訴苦到一半,都會被朋友突然的吼叫驚醒。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成為父母很不容易。有句話說「沒人天生會當父母」,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會複製上一輩教養方式,或者避開上一輩的教養方式,去學習新一代的親子教育,但似乎都避不開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心煩意亂,好像怎麼做都很累,該怎麼辦?
今天解憂咖啡館邀請了諮商心理師黃之盈來聊聊育兒困境,如何破解父母最難戒掉的吼叫、孩子不聽話,成為優雅又恆溫的父母。
✏️ 本集節目文字稿:https://www.cerys.co/恆溫教養
📍 加入我安靜.我上進臉書私密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uietlab
🌵 追蹤莎瑞絲IG:https://www.instagram.com/cerys.co
客戶評論
#95集很療癒
同為害怕犯錯的人,謝謝這集的分享內容,深有同感!!
耶耶耶
榮幸跟本人吃飯,好讚!
很喜歡節目,主持人也很會訪問,很切中核心 👍
節目很舒服,也很有幫助,
有共鳴,讓自己有思考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