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搜查線-上下游

上下游新聞
食農搜查線-上下游

你好奇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嗎?想不想認識為你種食物的人?如何用吃改變世界?來聽《上下游》就對了!《上下游新聞》有一群認真專業的記者和編輯,深耕食農領域,從泥土到海洋都是我們的調查現場,直擊蜜蜂暴斃、探索光電影響石虎、香蕉鳳梨外銷之亂、好吃芭樂怎麼選?我們帶您一起搜查食物農業的秘密。 我們的新聞保證獨立自主無業配,從每日新聞到調查報導,歷年榮獲多項新聞獎項,被評比為最值得信任的「十大即時新聞品牌」之一。我們的記者將會帶您深入現場,剖析新聞來龍去脈,也可以聽到受訪的關鍵人物親自說故事,希望大家跟著《上下游》一起,用聆聽新聞來關心愛護這片土地。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訂閱收聽: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KKBox:https://bit.ly/3ell4Pc Castbox:http://bit.ly/3bwZ963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意見問卷: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月5日

    EP109:班長娘開講》銀川米的有機革命:從稻田到餐桌的永續新章

    來賓:銀川永續農場「班長娘」梁美智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銀川有機米的「班長娘」梁美智是天生的啦啦隊長,她有「球來就打」的個性,與先生賴兆炫孕育出全台灣最大的有機米農場。身為有機米的先行者,夫妻倆一個種米、一個賣米,也溫暖地陪伴農民建立對有機農業的信心。 為了搶救日益下滑的食米量,銀川米突破重重困境,製作百分之百的米麵條和各種加工品;他們舉辦有機生活營,讓孩子們知道種田不必「抗日抗寒」、培養下一代的接班人;他們還參與「瓦拉米計畫」,與原民朋友種植玉山第一道泉水灌溉的稻米。 這集故事有笑有淚,梁美智如何用四壺茶鼓舞想要放棄的農民?她在有機種植的過程中,感悟到什麼天地間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她給青農最溫柔的建言與最溫柔的祝福。梁美智夫妻與銀川農場每一步的努力都鼓舞人心,新年伊始,一起來聽他們感人的故事。 2:45 吃米才會頭好壯壯 7:35 先行者種有機稻米困難重重 10:30 生態平衡就能一物剋一物 14:10 因為知識分子的責任,開始契作之路 18:00 用四壺茶鼓舞農友「足感心」 22:00 為推廣米食製作加工品 26:50 有機生活營培養下一代農民 31:30 「瓦拉米計畫」陪伴原住民種有機稻 39:20 給青年的建言:尋找夥伴、莫忘初心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神農夫婦打造全台最大有機農場,銀川米340公頃有機田,讓農民與每粒米都有歸屬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分鐘
  2. 2024/12/22

    EP108:呷粿大賺錢!雙口呂將傳統技術變身文化體驗,用米食說產地故事

    來賓:「雙口呂」創辦人黃騰威、周佩儀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你有多久沒有吃過桂圓粥或紅龜粿了?還記得米篩目、和草仔粿這些傳統米食的滋味嗎?這些曾經是台灣人生活中熟悉的味道,卻在現代飲食習慣的改變下,慢慢淡出餐桌。本集節目邀請到專注於米食文化傳承的「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 Rudy 和佩儀,聊聊他們如何在桃園大溪的一間三合院裡,從「不一定開得下去」的起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五周年?透過料理課程、節氣故事以及親身走讀,重新點燃人們對米食文化的熱情,也為台灣的米點心注入新的生命力。 Rudy 和佩儀這對夫妻五年來的堅持,是對米食的深情告白。節目還聊到他們的最新力作「稻之島」背後的田野故事:從米種的演變到文化的傳承,每一粒米都蘊藏著豐富的故事。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或許你也會發現,米香裡有著屬於我們的家鄉味道與情感連結。 2:20 雙口呂的故事要從一場歐洲自助旅行開始說起 8:00 跟阿嬤學作粿,阿嬤心疼到流淚 15:10 從傳統老餅舖的質問找到商機 19:20 學員重複上課,連名人也來報名 23:45 為什麼不同節慶要吃不同米食? 26:50 空中傳授米篩目食譜 31:00 「稻之島」計畫起源與內容 39:30 蓬萊米 vs. 在來米 45:40 帶孩子作粿、吃粿,讓文化傳承下去 52:00 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的米食學校?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好潮的台灣粿》雙口呂讓「阿嬤牌」炊粿華麗轉身,動手作粿護文化 「甜粿是純潔的,要專心炊,呷紅龜粿,年頭好到年尾」順著季節來吃粿 節目中提到的三支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5e0yS74f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XhgebIlT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5e0yS74f4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5 分鐘
  3. 2024/12/02

    EP107:行過半世紀,公糧保價如何與時俱進?聽專家解構稻米政策的挑戰與契機

    來賓: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公糧保價制度,一個看似與我們生活距離遙遠的名詞,其實與每位台灣人息息相關。這項政策自 1974 年誕生,至今已經走過 50 個年頭,從保障糧食安全到穩定農民收入,它的影響力遍及整個社會。然而,隨著台灣米糧生產過剩和全球化經濟的挑戰,公糧政策也面臨存廢與漲價與否之爭,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 這一集節目邀請農業政策專家楊明憲教授帶領我們了解公糧制度的歷史背景、執行成效與潛在問題。他還深入探討為何這項政策無法輕易取消?在公糧價格與市場波動之間,稻米產業應如何尋求平衡?讓我們重新審視這項政策將如何影響台灣糧食安全與農業發展的方向。 2:30 台灣實施公糧保價收購的歷史脈絡 8:50 公糧價格有幾種?如何訂定收購價? 11:45 公糧價格如何牽動民糧? 16:20 公糧應該漲價嗎? 21:20 其他解決水稻過剩的政策成效 25:15 何謂集團產區?為什麼要輔導農民加入? 29:50 照顧稻農應以「收入保險」為主 32:00 台灣有實力將優質米糧外銷日本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決戰公糧01》曾經國家緊抓水稻產業,強制繳穀、保價收購,如今成燙手山芋 決戰公糧02》公糧為稻米價格支撐,農業部堅持不漲公糧?漲價如何避免產量暴增? 決戰公糧03》擔憂公糧漲價讓稻米爆倉,是否能鼓勵改種優質好米,漲價卻能降量? 決戰公糧04》以集團產區吸納公糧壓力,鼓勵民糧漲價,強制休耕轉作,對產業正負影響? 抗旱先減種水稻!農委會推「四選三」政策,另一期不收公糧,建議改種旱作雜糧 明年暫停大區輪作,水稻產業鬆口氣!食米量持續下探,稻農:需做轉型覺悟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分鐘
  4. 2024/11/24

    EP106:蚵仔煎危機?台灣牡蠣存亡之戰,如何逆風翻盤守住最鮮的台灣海味?

    來賓: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蚵嗲、蚵仔煎、蚵仔麵線,這些台灣人的心頭好,未來有可能變成奢侈品或舶來品嗎?台灣的牡蠣產業正面臨重重挑戰:蚵苗短缺、極端氣候影響、養殖空間被迫縮減,加上漁村人口老化和接班人短缺,整個產業岌岌可危! 但台灣曾經是牡蠣養殖強國,卻在這場現代版「龜兔賽跑」中,被越南這隻努力不懈的「烏龜」趕上,甚至威脅到生存!越南靠著穩紮穩打的產業模式迅速崛起;而台灣像「兔子」一樣,仗著過去的技術和優良環境,「靠勢」的結果恐將被對手超車。 本集節目帶你深入越南養殖現場,見證這個新興牡蠣強國的驚人效率,並邀請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就台灣產業的挑戰找出突圍之道。台灣的牡蠣該如何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不只是吃貨的關心,更是漁民家庭的生計和台灣海洋文化的未來!快來聽聽這場存亡之戰的關鍵解方! 3:00 台灣適合、也應該發展牡蠣產業的原因 7:30 台灣牡蠣養殖環境的變化與極端氣候的挑戰 14:40 台灣環境優越,導致人工苗發展遠遠不及他國 21:50 三倍體牡蠣是台灣產業的解方嗎? 28:30 找嘸剖蚵工已經動搖牡蠣產業 33:50 前進越南:外海養殖、勞動力年輕、加工導向 40:00 開發票,杜絕混充最有效 46:35 漁業管理如何改革,產業才有未來?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重磅調查:台灣牡蠣存亡之戰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5 分鐘
  5. 2024/11/03

    EP105:熊生未了:震撼社會的槍響後,台灣黑熊 568 用生命啟示的愛與遺憾

    來賓:《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作者蔡惠萍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 一隻台灣黑熊死亡,讓政府官員、保育人士、甚至槍殺牠的獵人都流下眼淚! 這隻特別的黑熊有兩個名字:曾經叫 711,後來變成 568,這隻「麻煩熊」到底做過哪些事,讓牠野放時被居民排斥?回家之路卻又讓眾人驚訝、感動?最後死於獵槍之下,牠帶給社會哪些啟示? 這一集節目,請隨蔡著惠萍的著作:《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走入 568 的生命故事,也跟著牠走過台灣山林保育的錯過與和解。這不僅是一段熊的旅程,也是一段愛護自然的人共同的旅程,一起來聆聽 568 的告別。 3:50 資深記者的好奇:為什麼這隻熊一直上新聞? 6:20 還原獵人開槍的始末:從採訪拼貼事件經過 10:00 從 711 到 568,兩個編號的「麻煩熊」 12:30 野放後的返鄉之路: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終點 16:10 568 之死讓保育人士大受打擊 19:20 獵人無心的槍殺:是意外還是制度偏誤? 22:20 自主公約尊重原住民「棲地管理」與狩獵文化 26:55 林保署邀部落成為保育夥伴,與原民共赴和解之路 34:30 開槍獵人是加害者,但整個社會是殺害 568 的共犯 38:30 與 568 最溫柔的對話:「我還是相信人類」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明明獲救卻回不了大雪山的家,《一隻臺灣黑熊之死》首映,深刻思索保育新方向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分鐘
  6. 2024/10/13

    EP104:母豬太擠,乳牛太熱:動物也有難言之苦?動福標章如何提昇台灣肉乳價值

    來賓: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動物福利標章主任彭莉萍、動福稽核員陳穎臻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這集節目聊的可能是您從未想過的「豬」與「牛」的真實生活!台灣豬肉雖然香噴噴,但母豬卻常被困在狹窄欄位裡動彈不得,公豬更要忍受不麻醉的去勢手術,台灣獨特的活體拍賣制度讓豬隻被迫長途運輸。動物社會研究會揭露了工業化養豬的隱藏代價,並分享改善飼養環境的秘訣,讓豬群有機會「豬」事大吉。 另外,台灣的悶熱氣候對需要涼爽環境的乳牛來說,簡直是「熱」情過頭,常常處於熱緊迫狀態。動物福利標章推動改善牛隻的生活品質,從提供舒適的躺臥環境到設置牛刷,讓乳牛們可以隨時享受「按摩」時光!即便未來面臨紐西蘭鮮奶大舉進口的競爭壓力,標章團隊認為,透過更高的動物福利標準來提升乳品價值,才是台灣酪農業的突破口。 3:00 台灣豬過得如何?集約化蓄養剝奪天性 10:10 母豬住狹欄能夠避免流產?歐盟研究已否認 15:03 肉豬在高速公路上演「跳車」追求自由? 19:50 台灣應改用屠體拍賣而非活體拍賣 22:00 追求肉豬動物福利無關牧場大小 26:00 台灣氣候乳牛不宜,改善環境免劈腿 35:40 養得少就可以養得久,動福乳牛壽命長 39:00 國外更重視動福,為什麼要支持國產動福奶? 本節目由《上下游新聞》團隊製作,歡迎小額單筆或定期贊助支持,讓我們製作更多好聽的節目。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讓你喝的鮮奶更安心!動社推出「動物福利標章」,鼓勵業者加入申請 掙脫狹欄束縛,讓母豬群養自由,洪崇拼「讓豬過得舒服」的養豬三久哲學 友善畜牧才有好肉好蛋,台灣如何跟上全球熱潮?法規、資源、人才都需努力 乳牛坐上旋轉木馬,休息睡在水床,吉蒸牧場善待動物,榮獲台灣首例「動物福利標章」 延伸聆聽: 好吃的豬肉,來自快樂的豬豬!玩玩具、聽音樂,從狹欄解放,「豬」事大集談動物福利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6 分鐘
  7. 2024/09/27

    EP103:母雞心事誰人知?洗沙浴、上棲架、就巢產蛋,動福蛋這樣做就對了!

    來賓: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動物福利標章主任彭莉萍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雞蛋是最日常不過的食材,不過,大家認識蛋雞嗎?牠們到底會不會飛?挖沙扒土是在找什麼?睡在棲架上為什麼不會掉下來?洗沙浴時羽毛全張像刺蝟?產蛋時會露屁屁有被啄肛的風險?還有還有,蛋雞居然有七歲孩童的智商!生活碰到挫折時,會自殘甚至他殘,雞農只好施以抗生素,但蛋雞 26 小時就會下一顆蛋,牠們吃了什麼藥,恐怕也全都在雞蛋裡。 蛋雞的生活有什麼挫折呢?試想你和另外兩、三個人被關在無法轉身的小籠子裡,樓地板還是傾斜的,為期一年半之久──這就是格子籠蛋雞的處境,而格子籠雞場佔了全台灣九成之多!請一起來認識蛋雞這種聰明動物,也一起關心牠們的福祉,透過我們的選擇,為牠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1:20 廿五歲的動社,從實驗動物關心到經濟動物 4:50 推動蛋雞福利標章的時機與緣由 9:00 蛋雞原是叢林雞,經育種刺激卵巢才有產蛋效率 11:30 格子籠飼養無法滿足母雞上棲架、扒抓等天性 14:40 蛋雞有七歲孩童的智商,生理機能無法滿足會自殘 16:00 何謂豐富籠?為什麼豐富籠不符合動物福利? 19:50 蛋雞產蛋需要隱私,露屁屁容易被攻擊 24:35 洗沙浴母雞變刺蝟?一天要洗好幾次 28:10 追求動物福利是為了人類自己的福祉 38:10 蛋雞動物福利模範生:全佑牧場 43:30 機能蛋不是動福蛋,要吃葉黃素不必假手蛋雞 48:20 蛋鴨、肉雞動福標章努力中…… 本節目由《上下游新聞》團隊製作,歡迎小額單筆或定期贊助支持,讓我們製作更多好聽的節目。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台灣蛋雞過得好嗎?亞太 17 國中排名第六,重要指標掛蛋,立委籲:政府要引領產業跟上國際 友善雞蛋標章有幾種?超市「動福蛋專區」卻放格子籠蛋?認明「五章三詞」有保障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4 分鐘
  8. 2024/09/15

    EP102:十大新興水果列隊,紅毛丹、榴槤蜜、黃金果,誰是下一個台灣水果明星?

    來賓: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副研究員劉碧鵑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榴槤、山竹、紅毛丹、白柿、牛奶果、黃金果、榴槤蜜、波羅蜜、嘉寶果、巴西櫻桃,十種新興熱帶水果,您愛哪一味? 因為氣候愈來愈炎熱,加上新住民與移工撐起消費市場,許多過去只能靠進口或是出國旅遊時才能品嚐的熱帶水果,都在台灣落地生根。它們多半來台甚久,卻苦無發揮的舞台,如今在研究員和農民的努力下,品種愈來愈多、味道也愈來愈好。 不過果樹栽培需要長期投資,想要轉作的農民該怎麼選擇呢? 節目邀請研究員來分析,哪種果樹最好種?要怎麼轉作才安穩?產銷要如何兼顧才不會一下子種太多?最重要的是,樹苗要怎麼挑選才不會受騙?研究員提到,有農民以為種的是榴槤,十年後才發現當年種的是牛奶果,十年青春錯付,真是欲哭無淚! 除了列名的十種新興水果,研究員還分析椰柿及水晶龍眼兩種新興水果的特色,生在寶島台灣真的好幸福!這集內容甜蜜蜜,不論是想要投資的農民,或是喜歡嚐鮮的消費者,收聽後請一起來票選下一個水果明星! 3:50 果中之王:本地榴槤完熟好吃,貓山王有優勢 7:50 果中之后:進口山竹需熏蒸,風味不新鮮 10:05 紅毛丹不敵荔枝印象,黃毛丹深受研究員青睞 13:00 白柿非柿,冷凍吃像冰淇淋;牛奶果需後熟 15:00 黃金果賣相好、營養高,還有外銷潛力 17:20 榴槤蜜、波羅蜜是親戚,波羅蜜味道更熟悉 19:50 嘉寶果即樹葡萄,巴西櫻桃宜觀賞 22:40 新興果樹適合種在哪裡?哪一種最好種? 28:40 漸進式改種較安穩,自營消費端更好賣 30:10 新興果樹苗木怎麼買才有保障? 本節目由《上下游新聞》團隊製作,歡迎小額單筆或定期贊助支持,讓我們製作更多好聽的節目。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全球榴槤貿易 20 年翻 10 倍,中國搶果讓台灣榴槤崛起,完熟美味,農民:好顧、高收入 國產紅毛丹、山竹新鮮風味更勝東南亞,經濟價值高,專家建議漸進式種植 這顆水果就是冰淇淋!冷凍「白柿」近似香草冰淇淋,好種怕淹水,深具市場潛力 小顆好剝「榴槤蜜」崛起,甜度高果肉細緻,好種又好顧,東南亞新住民市場潛力高 波羅蜜香甜柔軟,果樹勇健多產,隨移工、新住民消費力大增,少量栽種可攻特定市場 廢檳榔種山竹、牛奶果、雙色紅龍果 斜槓農夫陳坤信滑手機幫果樹澆水,微生物「減肥」成效高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7 分鐘
4.9
(滿分 5 顆星)
183 則評分

簡介

你好奇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嗎?想不想認識為你種食物的人?如何用吃改變世界?來聽《上下游》就對了!《上下游新聞》有一群認真專業的記者和編輯,深耕食農領域,從泥土到海洋都是我們的調查現場,直擊蜜蜂暴斃、探索光電影響石虎、香蕉鳳梨外銷之亂、好吃芭樂怎麼選?我們帶您一起搜查食物農業的秘密。 我們的新聞保證獨立自主無業配,從每日新聞到調查報導,歷年榮獲多項新聞獎項,被評比為最值得信任的「十大即時新聞品牌」之一。我們的記者將會帶您深入現場,剖析新聞來龍去脈,也可以聽到受訪的關鍵人物親自說故事,希望大家跟著《上下游》一起,用聆聽新聞來關心愛護這片土地。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訂閱收聽: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KKBox:https://bit.ly/3ell4Pc Castbox:http://bit.ly/3bwZ963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意見問卷: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