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有深度

3026.关注“商业银行”的投资机会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注“商业银行”的投资机会,来自 ice _ 招行谷子地。

看到标题我估计很多资深银行股东会质疑:目前上市的银行不都是商业银行吗?真正的政策性银行不就是那三家吗?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是的,大家说的没错,所以我在标题上对于“商业银行”加了引号。

标题里的“商业银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是特指那些以工商企业和个人客户为主要业务对象,涉足政信类业务较少且持有政府债券较少的银行。这类银行的业务和国内经济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这类银行不局限于银行的类别,可以是全国性银行,也可以是区域性银行,甚至纯民营银行。这类银行的代表包括但不限于:多数全国性股份制,少数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比如:股份制银行里的招行,城商行里的宁波银行,民营银行里的台州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等。

和“商业银行”相对应的就是“政信关联银行”。这类银行自身业务中或主动或被动有大量资产配置于政信相关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平台贷,非标票据,地方债,国债等等,典型代表:国有大行,多数城商行。

在过去2-3年“商业银行”和“政信关联银行”的经营环境差距是比较大的。2021年底出台地产三条红线政策,2022年加大执行力度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历经黄金20年发展后出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危机。

大批过于激进的民营房地产企业破产或陷入泥潭。在剥离了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后,房地产的需求大幅萎缩,房价持续下滑。过去依靠房地产开发加土地财政加房屋销售加基建加土地价值重估加速循环起来的货币派生机制突然慢了下来。热衷于购房并将房产作为资产的中产阶级和高收入群体,突然开始囤积现金等价物。这一切的结果就是货币流速降低,社会整体投资回报率下降,银行出现资产荒,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需求萎缩。

这种情况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最为直接。“商业银行”为了追求经营效率的最大化,其信贷资源多数投向于工商企业和零售客户。通常来讲,这部分客户在经济繁荣期能够接受的贷款利率相对更高。但是这次房地产危机之后,这部分客户的信贷需求快速萎缩。为了争夺有限的信贷资源,“商业银行”主动压低贷款利率,使得商业贷款和传统的政信类资产之间的利差显著降低。

为了刺激经济化解过剩产能,同时也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地方隐形债务的危机。这两年中央政府运用了较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从基建适度超前建设到地方化债。这些都增加了政信类资产的投放比例。国家项目和国债都给了国有大

,地方项目和地方债化解的任务都交给了区域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上下不靠,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由于“商业银行”和“政信关联银行”在经营理念和资源禀赋上,差异很大。在当前的特定环境下,两类银行的基本面表现确实有较大差异:国有大行和城商行这两年规模突飞猛进,通过以量补价和少提减值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稳中有升。反观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多数规模增长乏力,营收负增长,利润持平或微降。

所以我们这两年看到以国有大

和城商

为代表的“政信关联银行”走势明显强于“商业银行”。

但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不知到谁家。“政信关联银行”这两年吃满了政策红利。但是未来一旦经济复苏可能优势瞬间就变成劣势。

政信类资产的特点是风险低,周期长,利率偏低。这些特点是由地方化债方案所决定的。地方化债的核心就是制造低利率环境,通过大量发行低利率长周期的标债来置换隐性非标债务。

如果未来经济逐渐复苏,工商企业和零售客户的信贷需求逐渐恢复,资产荒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时候,“商业银行”就会表现出如下这些竞争优势:

首先,信贷资源充足:由于前期信贷需求不足,多数商业银行降低了规模扩张速度,或者将资产配置到短期交易型资产上。未来一旦信贷需求恢复,“商业银行”可以快速将资产投放转向商业信贷,获取更高的收益率。

第二,客群维护更牢靠。“政信关联银行”很多时候拿项目更多是靠和政府部门的关系。政信类业务做多了,势必会轻漫商业客户。

第三,资本金更加充足。这几年“商业银行”规模增长较低,资本金消耗较少。

第四,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排在经济繁荣期会倾向活期化,负债成本跟随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较小。经济复苏期净息差反弹更明显。

反观“政信关联银行”由于资产被低收益长期化债资产锁定,未来资产收益率跟随经济复苏反弹的力度偏弱。同时,存款多数来自于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个人定期存款,其成本有反弹需求,同业负债更是会随着银行间利率的反弹而提升。所以,经济复苏后“政信关联银行”的净息差反弹力度会比较小。

至于经济是否已经出现复苏迹象,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研报指出,中国金融体系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了首次未依赖大规模刺激政策的“自然周期性触底”,这一过程由 M 1 增速反弹和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共同推动。此次触底与以往不同,未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或货币宽松实现,而是通过市场自身调整完成。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分析师团队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对政策依赖度降低,进入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这一判断预示了中国经济自然触底反弹走出衰退的概率在显著增加。同期国债收益率也出现明显反弹。个人预判中国经济从第四季度开始会走出衰退。

目前,“商业银行”的估值普遍较低,招行、宁波银行等一批亲周期的商业银行估值低于1的市净率,更是低于部分“政信关联银行”。这里形成较为明显的预期差:“商业银行”未来的基本面将强于“政信关联银行”,而前者估值面反而落后于后者。这种预期差蕴含了较为明显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