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8後

EP.73 : 本集專訪肯納基金會陳彩華董事長,暢聊從中女中的青春歲月到超越苦難活出經典的生命旅程。

第一段:青春歲月的奠基與養成
彩華學姊回憶起在中女中的青春歲月充滿歡樂與些許叛逆,並提及多位令她印象深刻的老師與教官。求學時期她積極參與儀隊、為蔣公祝壽遊行、運動會及排字等課外活動,這些多元的經歷為她奠定了樂觀、自在與自信的人格特質,成為她日後面對人生挑戰的重要基礎。

第二段:大學文化衝擊與人生早期職業生涯
學姐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就讀時,雖學業平淡,但外籍教師的奔放教學風格與傳統臺灣女性的拘謹形成強烈對比,帶給她深刻的文化衝擊。此經歷促使她學會質疑迷信與社會制約,培養出開放的心態。畢業後,她曾短暫任教,隨後轉入貿易領域,並最終經營飯店業,直至COVID-19疫情期間才結束事業,展現其職涯的多樣性與適應力。

第三段:生命轉折與接納特殊兒的挑戰
她人生的重大轉折發生在35歲生下長子後,孩子被診斷為過動、智能發展遲緩,後確診為自閉症。為給孩子一個伴,她冒險生下第二胎,女兒雖有聽力受損卻聰明貼心。面對養育特殊兒的艱辛,她經歷了悲傷五階段,但因有家人強大的支持與自身樂觀的性格,使她能正向面對,不被挫折擊倒。這段經歷也讓她後來能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幫助其他家長的力量。

第四段:創辦肯納基金會與服務理念。
因孩子的緣故,學姐毅然投入自閉症社福領域。她從臺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做起,並於2012年創辦「肯納自閉症社會福利基金會」,旨在服務18歲以上無法就學或就業的自閉症者。基金會以「能力續航、自力支持、大開最美圓滿一生」為宗旨,提供如家托、小作所(進行技能訓練與製作產品)、以及天寶工作坊(提供專業訓練並協助就業)等多元服務,成功幫助許多案主。
備註說明: 「肯納醫師」指的是在1943年發現自閉症(Autism)的美國醫師 Leo Kanner。 自閉症因此也被稱為「肯納症」(Kanner's Syndrome)。

第五段:呼籲社會接納與給予學子的建議
學姐強調,自閉症並非缺陷,而是一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她衷心希望社會能給予更多的肯定與接納,避免因不瞭解而產生誤解或攻擊。最後,她鼓勵學妹們在課業之餘,應多參與社團、閱讀傳記、參觀社福機構,以此培養人生所需的韌性、人際關係與判斷力,以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劉于新的正念減壓- 親子陪伴的正念減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