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集

從三大主題認識合作社:
合作大小事/主持人許淑惠:邀請社員、生產者,職員,分享「用消費改變世界」的心路歷程
合作瞭望台/主持人林邦文:邀請專家學者探討食農、食育、氣候、環境議題,吃這件事沒有想像中簡單喔
合作真(珍)食物/主持人蕭婉君:「ㄓㄣ」是珍惜的珍,也是真實的真;邀請各方高手,以合作社的真食材,分享輕鬆料理心法與理念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籃菜·真心‪話‬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 健康與瘦身
    • 4.6 • 57 則評分

從三大主題認識合作社:
合作大小事/主持人許淑惠:邀請社員、生產者,職員,分享「用消費改變世界」的心路歷程
合作瞭望台/主持人林邦文:邀請專家學者探討食農、食育、氣候、環境議題,吃這件事沒有想像中簡單喔
合作真(珍)食物/主持人蕭婉君:「ㄓㄣ」是珍惜的珍,也是真實的真;邀請各方高手,以合作社的真食材,分享輕鬆料理心法與理念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54「合作真食物」認識永續水產 就從吃魚開始 ft. 蕭偉汝(主婦聯盟合作社社代)

    EP54「合作真食物」認識永續水產 就從吃魚開始 ft. 蕭偉汝(主婦聯盟合作社社代)

    吃魚是我們的日常。
    考考大家,能講出多少日常食用的魚,聽過或吃過赤鯮、馬舌鰈、烏鰡、赤鰭笛鯛嗎?
    再考考大家,如果不看標示,看包裝知道是哪一種魚嗎?還是只認得魚排,一片片的?
    在飲食轉變生活忙碌求方便的習慣下,我們有吃魚的習慣,但未必有吃魚的文化,不識眼前盤上的料理來自何處?如何而來?何時當季?甚至長什麼樣,或是料理技法。
    本集來賓蕭偉汝原本也是料理水產小白,因爲一場食漁教育課程,開啟突飛猛進的料理技巧。
    她的料理心法沒有別的,做就對了!從煎得支離破碎到烙、燴、紅燒、糖醋、乾煎、煮湯、醬拌、涼製,節目中偉汝一一道來,聽了讓人信心大增,原來料理水產,沒有那麼難,你我都可以。
    偉汝是三寶媽,但卻不以方便的魚片料理,孩子從小吃全魚,挑刺啃魚頭都沒有問題。方法無他,從選對魚種開始,加上一點口訣訓練,還有餐桌上有趣的食魚小遊戲,就能創造一個孩童友善吃魚的環境,爸爸媽媽們別錯過喔。
    食漁教育是偉汝進入水產料理的起點,也讓我們跟著偉汝的餐桌,超越口腹之慾,一起走進永續水產的認識與實踐。
    延伸閱讀:
    年年有魚哪裡來?水產養殖學問大(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partner/22438)
    慢魚行動 吃進一口海洋永續的心意 (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infografia/22312)
    走進養殖現場 記錄感動(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partner/4935)

    • 31 分鐘
    EP53 「合作大小事」你的選擇決定未來的世界~主婦聯盟共同購買30週年了 ft. 吳蕙芬 (主婦聯盟合作社產品部品保課課長)、賴𨪃鈺(主婦聯盟合作社企畫部企畫課代理課長)

    EP53 「合作大小事」你的選擇決定未來的世界~主婦聯盟共同購買30週年了 ft. 吳蕙芬 (主婦聯盟合作社產品部品保課課長)、賴𨪃鈺(主婦聯盟合作社企畫部企畫課代理課長)

    主婦聯盟共同購買30年了!合作社破天荒舉辦一連兩天的盛大慶生同樂會,6月10日、11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有大型戶外園遊會市集、現場表演,還有室內展場介紹合作社一路以來堅持的理念。

    幾十位農友、生產者,北區多個地區營運、友善團體都來市集擺攤,現場還有行動餐車,以合作社食材製作料理,包括洪箱大姐等好多位和合作社最有革命情感的農友、生產者也到園遊會現場分享,還有綠桌遊、綠繪本等等好多活動,好吃、好逛,好玩!更令人期待的,包括農村武裝青年阿達、林生祥、黃健為、吳志寧、吳晟、龍珠慈仁、羅思容、巴奈…關心土地的熱血團體都情義相挺,要來華山現場表演,為合作社慶生!

    豐富的活動內容,合作社行政團隊花了好幾個月密集規劃協調,先來聽聽主要承辦人企畫部的賴𨪃鈺和產品部的吳蕙芬來為我們介紹。

    𨪃鈺年紀不大,在合作社已服務19年,她坦承這次任務艱難,壓力爆表,但合作社累積多年來社員與生產者的信任感才有今天的規模,一直以來在做的,對我們來說「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理念,很希望能傳遞給更多人」。

    產品部的蕙芬在合作社工作也邁入第11年,從組織部班專員做起,一路轉換不同部門,「也在合作養小孩」,她負責室內展場內容規劃,以及表演團體、農友生產者的聯繫,過程中有許多暖心小故事,也有許多奇妙的連結,「大家都情義相挺,二話不說要來為合作社慶生」!

    「參與是一條長長的河」,前輩的努力,讓我們能享受到豐盛成果,我們堅信「你的選擇決定未來的世界」,這麼好的價值,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

    邀請大家,帶著新朋友、老朋友一起來同樂!
    活動詳情請見官網

    • 31 分鐘
    EP52_「合作瞭望台」認識生物多樣性,一起看展「趣」! ft. 林怡萱

    EP52_「合作瞭望台」認識生物多樣性,一起看展「趣」! ft. 林怡萱

    5月22日是聯合國的生物多樣性國際日。生物多樣性議題關注物種平衡、維持生態系統多樣性,因為氣候變遷或人類經濟發展,很多生物棲地被破壞,越來越多物種滅絕。

    生物多樣性是什麼?為什麼維護生物多樣性重要?位在台北士林的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2022年新的「找家HOMING: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常設展」是適合「所有人」參觀的好地方,本集特別邀請到找家特展策展人林怡萱組長為我們導覽。

    林怡萱組長大學學景觀設計,研究所唸建築,現又在土木研究所博士班攻讀電腦輔助工程。曾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擔任駐館設計師(in house designer),10年前轉到科教館擔任展場策展人,林怡萱說「當代科博館不是只展出傳統教科書當中的知識,而是在講能感動人的故事,有很多切入點,和科學家,也與藝術家,甚至也可能和很多社群合作」。

    展場由藝術家蕭聖健的作品「夏夜」拉開序幕,機械做出來的聲音,很多成年人聽到以為是真實現場錄製的蟲鳴蛙叫,小孩則多半回答不出來是什麼,若問孩子們夏夜聽到什麼聲音?他們的回答是冷氣、車子聲等等,驗證一位藝術家的反思,「隨著工業化,很多兒時記憶的聲音都消失了」。

    「希望大家意識到人類並非物種主宰,人類對物種如何平衡認知有限,在找家的過程中,我們需去更認識他們,發現有什麼正在消失,有什麼應該要留住的」。

    四展場各有特色:
    第一區「療癒的居所」想創造奇幻的家的想像,人在家園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們喜歡家裹陳設木頭家具、壓花標本等等,「自然素材美學抉擇也影響到環境,若我們創造的花園不是只為人,也為生物、野鳥的棲地而設計,那會是完全不同的觀點」。

    第二區「藍星俱樂部」有大量動植物標本,從不同角度談生物多樣性,生命史、尺寸大小、顏色外觀、如何進食、運動方式的多樣性…,「用真實物件展出,幫助大家理解家園家人們還有很多值得認識的地方」。

    第三區「共享一場盛宴」談糧食議題,農業綠色改革,農業變得更有效率,但物種多樣性降低,原住民看待食物有不同的傳統,可看到食物作為生存生命的來源,它的抉擇產生的影響與當代觀點。
    第四區「建造家園的風景」,邀請私人機構、社群,包括主婦聯盟合作社參展,「每個人都可藉由個人的力量來改變家園的面貌,反思我們想要的家園是什麼樣的,和家園的地景、有什麼樣的棲地提供什麼食物、為誰而建造都息息相關」。

    「不逛科學博物館是全球成年人普遍的現象,大家刻板印象,科博館好像只是校外教學才會去的地方」,全世界的科學教育展場都在努力讓知識傳播更有趣,林怡萱介紹一些國外展場,以藝術為媒介,多元媒材結合對當代議題的關懷,透過感動,引發人們的好奇與行動。

    主持人林邦文以《小王子》當中「Tender your planet」來呼應我們對環境的關照,林怡萱建議我們「從觀察環境開始,要溫柔對待星球,觀察環境,還有食物從哪裹來,甚至如何清潔都可影響到生物多樣性!」

    更多詳情,請上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官網

    • 31 分鐘
    EP51_ 免復熱便當 ft.姜淑禮

    EP51_ 免復熱便當 ft.姜淑禮

    疫情以來有一股新的風潮,那就是自己帶便當。
    不管是上班族自己準備,或是媽媽為孩子準備,便當就像中午時的小確幸,忙了一早的加油站。
    然而便當準備起來好像很麻煩?
    在外面假如沒有辦法加熱會好吃嗎?
    萬一千辛萬苦準備了孩子沒吃完不是傷身又傷心?
    沒有那麼難!這一集合作真食物要來談便當,主持人婉君面對孩子吃得慢又食量小、來賓姜淑禮一次要準備兩個,早上時間趕該怎麼辦、午餐時間短有什麼撇步讓孩子有食慾又吃得快?層層挑戰步步突破,兩位便當高手心法大公開,媽媽的智慧真的讓人起立鼓掌。
    當然好廚師也要好食材,兩位高手嫻熟合作社產品,隱藏版的便當好物,加上營養搭配,簡單明瞭,一定讓人上手。
    而兩位都是做不用加熱的便當,食品安全怎麼辦?聽眾更不能錯過食品科技專家淑禮的專業分享,掌握要點就可以很安全。
    延伸閱讀:
    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recipe/7090 (番紅花老師為合作社撰稿的便當設計理念)
    合作社主婦食堂便當食譜:
    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recipe/6812
    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recipe/12908
    https://www.hucc-coop.tw/article/recipe/17137

    • 28 分鐘
    EP50_共購一杯咖啡,保護雨林,翻轉印尼農村教育 ft. 吳子鈺

    EP50_共購一杯咖啡,保護雨林,翻轉印尼農村教育 ft. 吳子鈺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吳子鈺,人生因參與921大地震、南亞海嘯的災後重建而翻轉,「在災區看到那麼多人無私地幫助,心想能回報些什麼呢?」單純的起心動念,與印尼亞齊的咖啡結下良緣,「做咖啡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在建立人與人彼此的看見,還有對環境的關懷」。
    咖啡的生產結構鍊本身就是「一部殖民史」,吳子鈺深入產區田野調查,他很驚訝「咖啡產區的當地人並不懂得喝咖啡,只停留在生產,沒有品味咖啡的能力,也沒機會」。公平貿易是「西方白人對殖民史的贖罪」,吳子鈺主張公平貿易要真實的實踐,他在當地大學發奬學金,資助當地生物或農經系的學生撰寫論文,也在農村與地方建立關係,比公平貿易做得更加徹底。
    在開發雨林咖啡的過程並不盡都美好,也有人性貪婪欺騙的部分,花了四五年才找到比較可靠的在地人。
    吳子鈺最初靠著募資計畫銷售第一批咖啡,得到很多人的善意與信任,合作社當時也正好倡議公平貿易,開啟雙方的合作關係,「非常感謝合作社,若不是合作社,雨林咖啡撐不到現在,這是很奇妙的緣份」。
    因為有吳子鈺的咖啡,讓我們的消費也能實質上支持到印尼偏鄉,透過喝咖啡與產地農民產生連結。吳子鈺分享,當初支持的一位大學生,如今也成為咖啡豆貿易商,另外,產地農民也開始喝咖啡,山區開了不少咖啡廳。吳子鈺當年最希望做到的就是「種植咖啡豆的農民也要懂咖啡」,只有農民開始喝咖啡,才能從殖民經濟中走出來,開始成就他們自己。
    吳子鈺對人生註腳是「自己才是最大受惠者,真實地體驗,生命經驗的開拓」。
    對社員來說,在喝一杯的同時也做到了雨林保護,支持亞齊農民的收入與發展,給當地孩子們受教育的機會。
    【延伸閱讀】
    雨林咖啡-吳子鈺介紹(光華雜誌,2008年11月)
    跨越國境看見合作,雨林咖啡的微革命
    溯源而上,看見小農

    • 30 分鐘
    EP49 超前半年部署的端午預購 ft. 產品部葉立翔、彭筠儒

    EP49 超前半年部署的端午預購 ft. 產品部葉立翔、彭筠儒

    本集為【合作真(珍)食物】單元
    ft. 葉立翔(產品部開發供應課課長)、彭筠儒(產品部開發供應課專員)
    這集合作真(珍)食物單元要來聊聊正在進行中的「端午預購」,不是六月才端午嗎?真是超前一個月的部署!
    合作社的節慶產品一向採取預購方式,希望達到計畫性生產&消費,食材不浪費的精神。但產品部其實在半年前就已經啟動端午預購的選品,試吃,打樣,調整,預定原料,超超超前部署!!!
    不就包幾個粽子,有這麼難嗎?讓產品部夥伴來告訴你難在哪裡?困難又要怎麼克服,真的是笑中帶淚呀。
    不斷試吃的後果,職業傷害都要出現了,但成果是豐碩且很有成就感的。因為專員連製作秘密都大公開了,但也不怕學,因為只有願意用真材實料才做得出來,到底是哪個產品呢?
    而共同購買不是團購,是以集體的力量,有規劃、有策略的支持有理念的生產者。端午預購品開發融入支持本土農糧、幫助利用農產格外品。心意與創意的結晶,轉化成哪些節慶好物,等待社員們利用支持?大家更別錯過喲。
    ◎主婦聯盟合作社2023端午預購(5/6截止):
    https://www.hucc-coop.tw/event/event_preorder/22036

    • 26 分鐘

客戶評論

4.6(滿分 5 分)
57 則評分

57 則評分

C.W. Huang

邊做家事邊充電,好補!!

能夠聽到專員們如何為社員把關產品及作物真的很有趣!
希望末來能夠多多邀請生產者或農友來分享與合作社如何相知相惜的歷程。

SLHS_ALAN

希望每個月合作社可以增加新單集

希望每個月合作社可以增加新單集

鐵備

真心話一籃菜

新一季的節目風格不同,也非常好聽!

熱門健康與瘦身 Podcast

康健雜誌
Nancy Tsai
蒼藍鴿
Relaxed Rachel
Vitamind
Yang 揚

你可能也會喜歡

閱讀前哨站 瓦基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曾寶儀 & 康健出版
哇賽心理學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吳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