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北京读天下

吴何团队出品。 《基业长青》作者吉姆·科林斯讽刺管理成功学时说,他们的发现是,每家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栋大楼。由此可见,拥有大楼是企业成功的原因。 如何避免重复“发现大楼”的错误?除了掌握个体的经验事实,还需要追踪基于证据的研究。将故事、研究与管理理论联系起来,还原管理决策的真实情境与选项。

  1. JUL 31

    【直播回听】产品经理陈虻和生活空间栏目:衰落与坚持(五)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蒋樾回忆,陈虻压力很大,总有人觉得生活空间的纪录片不是歌颂。当时国内纪录片编导普遍不理解国外纪录片评奖标准,不明白许多得到极高评价的纪录片好在哪里。林旭东在广播学院开设电影史课程,对中外差异的成因比较了解。他说50年代末60年代初,受益于技术进步,电影摄制实现了同期声,电影制作观念和技术标准发生改变,出现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由于国内当时和外界缺乏交流,纪录片创作者的观念停留在苏联电影时代。这就导致电视台长期以来只承认类似祖国新貌这样的专题片,而不承认像生活空间这样的纪录片。林旭东的结论是,生活空间受到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它的制作方法代表着国际领先主张,这是来自第三方的合法性论证。 有人说生活空间是情感类节目,林旭东从理论上总结说这类节目属于社会观察纪录片,因为它提供一种观察生活介入生活的方法和态度,让普通人认识到自己生活经验的价值。后来陈虻能够迅速抓住吕新雨的理性到场说法,也是因为他一直想把生活空间和情感类节目区分开来。林旭东回忆说,常常有消息说生活空间可能停掉,这只是领导一句话的事。陈虻开会回来就会情绪低落,他就要想方设法给陈虻打气。有人问林旭东,生活空间处于不顺利的状态有多长时间。林旭东说这个时期很长,总有各种问题。

    1h 10m
  2. JUL 17

    【直播回听】产品经理陈虻和生活空间栏目(三)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在生活空间之前,电视里没有小人物的形象,从业人员也不理解小人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生活空间改变了电视纪实类报道的对象,城市贫民,农民工,残疾人,绝症患者。生活空间还改变了作品的类型,将拍摄对象从被拍摄状态变成生活状态。这种变化的实现依靠的就是十几名编导,所以李伦曾经说,陈虻的作品实际上是编导。编导带来生产力,成就2000多期的生活空间节目。 当其他人将生活空间遇到困难归结为定位不准时,陈虻注意到,制作水平低也是问题,因为它的人员构成是对电视有兴趣却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员。陈虻很擅长根据节目组自身的需要总结一些速成经验,比如有名的陈氏三段论。开拍前决定关注什么方面,拍摄中发现价值,剪接时表达主题,观众收看时产生结论。据李伦介绍,陈氏三段论的产生源自陈虻和编导鄢曼的一次争论。 还有一次陈虻在四川讲课,课后一位编导请他审片。陈虻简单了解一下背景之后,对他说,我对你并不熟悉,但我有一个判断,你这个片子里面没有一个特写镜头。然后他说台里的领导都在,大家可以做一个见证。后来片子放完之后,果然没有一个特写镜头。

    1h 10m
  3. JUL 10

    【直播回听】产品经理陈虻和生活空间栏目(二)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电视界流传着陈虻审片的传说。徐泓撰写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书中,有很多陈虻审片评述片断。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片断复原审片现场。书比较厚,如果想看浓缩版的审片语录,到知网下载他发表过的论文也是一个办法。1994~2002年,陈虻一共发表过五篇论文,每篇三页,这些论文大概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定要求而撰写的,知网可以免费下载。看过《陈虻我们听你讲》之后,再来看陈虻的论文,会发现这些论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唯一的区别是这些论文专注于“生活空间”栏目,他的基本思想在2002年已经形成,之后的讲课基本是对这些主张的不同表述。 还有一个资料来源是电视节目编导欧大明在公众号山丘故事上提供的陈虻审片现场实录。欧大明保存的这些审片实录估计徐泓没有看到,未来也许有人可以对这些审片实录进行整理。欧大明说,他们这批编导很幸运,相当于有四年跟随陈虻的学习经历。后来他们这个团队解散了,但凭借在此期间学到的本领,每人都能够独立闯荡。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审片从获益,陈虻采用了公开讲课的方式,难以做到个性化的指导。曾任生活空间栏目编导的导演李玉回忆说, 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

    1h 16m

About

吴何团队出品。 《基业长青》作者吉姆·科林斯讽刺管理成功学时说,他们的发现是,每家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栋大楼。由此可见,拥有大楼是企业成功的原因。 如何避免重复“发现大楼”的错误?除了掌握个体的经验事实,还需要追踪基于证据的研究。将故事、研究与管理理论联系起来,还原管理决策的真实情境与选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