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茜说养生

小茜说养生

日常中医养生要点,经验分享。

  1. قبل ٧ ساعات

    脾胃好,做减法

    很多人总是说脾难养,今天一个方法来告诉你养脾的重点,就是减法。减法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每顿不过饱,七八分饱能使脾胃充分运化我们的食物,不会残留湿气。在《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也提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善于养生的人,在感到饥饿时才进食,在口渴时才饮水,吃饭次数可以多但每次量要少,不要一次吃太多。这与“七八分饱”的理念高度契合。七八分饱自然就要求你吃饭不能过快,否则当你的胃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九分饱了,细嚼慢咽才能慢慢感受到自己的饱胀度。 2、喝水别贪多,根据自己身体和感觉的情况来,不是一定要每天八杯水,一般你喝一大口然后分三次小口咽下,这种感觉是最舒服的。喝水就是喝温水最好,冰水冰饮切忌不能喝,这种非常伤脾阳。另外可乐咖啡这类也尽量少喝,喝好的陈皮水能够健脾祛湿,选择品质好、适合自身体质的养生茶也不错。 3、晚餐少吃或不吃,胃不和则卧不安,19点前吃完晚餐。《千金要方》中写“夜勿饱食,夜饱损一日之寿。” 如果你的身体允许,做到过午不食或者16+8的轻断食(8小时进食(即中午后就不吃),16小时空腹)的方式也是对养脾非常好的。 4、肥甘厚味少吃,如果你前面做到了细嚼慢咽和七八分饱,这里的食材可以丰富多样,油炸,麻辣,甜腻的可以占一定比例但要少,另外食材上尽量选择应季的,最好不吃深加工的人工食材,特别还有奶茶,糖饮料等,富含果葡萄糖浆的饮料,对脾胃不好。吃天然的应季的,五谷要包含。有条件尽量吃自己家里做的新鲜饭菜,在外面吃也要选择好一点的有信誉、有品牌、有监管的餐厅。 其实养脾胃没那么复杂,先做到给脾胃减负,自然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

    ٢ من الدقائق
  2. قبل ٧ ساعات

    做好八件事,养脾并不难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简单实用的养脾胃方法。养脾其实并不难。主要做好这八件事,就能慢慢改善: 第一,养护脾阳。脾胃运作需要阳气支持,所以要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去浇灭你的脾阳,比如冰饮、生冷瓜果、海鲜。另外注意腹部保暖,不要穿露脐装,晚上睡觉也要确保盖好肚子。 第二,清淡饮食,吃太多肥甘厚味,过太甜、太油、太辣,太重口味,这些都不好化,化不了就变成了湿气存在你的体内,常常积食的人常常口中传来腐败的气味,特别是熬夜喝冰饮吃夜宵的,就更糟了,晚上本来就是身体该收敛的时候,也是身体所有器官休息和修复的时间,大吃大喝会让你的舌苔会变得很厚腻,脾也会越来越不舒服。日常早中午吃七八分饱是最好,给脾胃一点空间,保持干燥清爽的状态 第三,选对食物。五谷为养,一定要吃五谷,比如:米饭或烤馒头片。烤馒头片因为是烤的,所以有燥湿的效果,脾是喜燥恶湿的,日常吃一些有帮助。 第四,细嚼慢咽。每口饭多咀嚼十几下,能减轻脾胃负担,让消化更顺畅。 第五,减少思虑。心情放松很重要,脾主思,思虑过多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暗耗自己的气血,后悔过去或担忧未来都会伤脾,活在当下很重要。把当下每件事做好,自然有更好的未来。 第六,减少生气。生气就会肝郁,肝属木,脾属土,木过旺就会乘土,导致脾虚。常常听到有人说气得胃痛,就是肝旺乘脾的表现。而且生气的时候也吃不下饭,所以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是在养脾胃。 第七,饮食有度。避免过饱,一个机器你总是把它塞得满满的,它就很容易宕机,晚上可以不吃或尽量少吃,我自己是过午不食的,建议大家就算吃也最好在19点之前,睡前2小时不吃,把肠胃排空,以免身体修复和休息。 第八,穴位调养,可以常按揉足三里穴,在膝盖下方四指宽的位置,每天按几次,能增强脾胃功能。还可以煮点养脾汤,用山药、小米、红枣一起煮水20分钟,温和滋补。每天还可以坚持揉腹。腹部两边有天枢穴,它就像身体的枢纽一样接通你的天气和地气。 养脾胃贵在坚持,从小习惯开始,身体会给你惊喜。加油!

    ٣ من الدقائق
  3. قبل يومين

    按阴阳之道来养生

    朋友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身体里的“平衡之道”。其实啊,所有身体的小状况,追根溯源都和“阴阳失衡”有关——阴是咱们能看见的实体,像器官、骨骼;阳是推动这些实体运作的能量,比如眨眼、握拳的动力。阴阳就像跷跷板,哪边太重都难受,而中医最核心的智慧,就是帮咱们找到平衡。   怎么平衡?关键就八个字:顺应天地,养好阳气。先说“天地”——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咱们的“健康指南”。春天该生发、冬天该收藏,这是天道;跟着季节吃应季的食物、睡规律的觉,这是地道。可现在很多人反着来:该睡觉时刷手机耗阳气,冬天非要吃夏天的西瓜,夏天整天躲在空调房不让毛孔排汗,这不就是“逆天而行”吗?还有主食,五谷是大地和天气孕育的精华,好多人为了“身材管理”拒绝吃,这其实是断了阳气的根基——不吃五谷,就是违背天地之道。   再说“阳气”。您可能没注意,情绪低落、焦虑生气时,看似是心情问题,实则阳气在悄悄流失。心情压抑也是流失阳气的重要原因,而保持平和的心态,让身体里的能量流动顺畅,比吃任何补品都重要。   那具体怎么做?其实老祖宗早就把方法藏在生活里了:跟着四季调整作息,春天早起活动,冬天早点休息;吃饭别过饥过饱,多吃应季的谷物蔬菜,少折腾肠胃;每天抽空散散步、做做八段锦,选个让自己身心舒服的运动坚持下来;晚上泡泡脚,出出汗排排浊气;没事按按手腕、脚踝上的几个小穴位(比如内关、太溪、足三里),放松又舒服;觉得冷的时候可以艾灸一下肚脐周围,温暖身体。   说到底,养生不是折腾,而是学会“顺着自然活”。当我们不再跟着欲望乱跑,而是把生活节奏调回和天地同频的状态,身体自然会找回那份稳稳的平衡——这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健康密码。   今天就聊到这儿,希望对您有帮助,咱们下期接着聊生活中的养生智慧~

    ٣ من الدقائق
  4. ٧ نوفمبر

    立冬养生 重在一个藏字

    今天立冬了,立冬养生重在一个藏字。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做好藏的工作: 第一,饮食的藏 多吃根茎类食物,比如山药、红薯、萝卜、芋头、莲藕等,这些食物长在地下,与藏相呼应。另外也可以吃一些黑豆,黑豆被称为肾之谷。比如现在流行的当归黑豆也可以作为冬季零食来吃。 第二,起居的藏 要早卧晚起,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日出后起床。这样可避免寒邪侵袭,助阳气潜藏。避免熬夜。 第三、穿衣的藏 要特别注意三个核心部位,颈椎,肚脐,脚部和脚踝。 第四、情绪的藏 冬天情志宜“藏神于内”,力求情绪平稳,少思寡欲。 第五、运动的藏 日出后,以八段锦、太极、五禽戏、瑜伽、散步等轻缓活动为主,微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 第六、阳气的藏 分享三个辅助温阳的方法:①睡前泡脚,可以用桂枝20g+艾叶30g煎煮30分钟后,调温到40度左右泡脚10-15分钟,如果家里有玉壶散等纯阳之土做的矿物粉泡脚,用起来更方便。 ②搓热腰骶:双手搓热后,从腰部搓至尾骨,重复100次,每日1次,能温补肾阳。也可以模仿文八段锦里的摩运后腰的动作,从上往下摩运两侧肾腧穴 ③搓手防寒:每日搓手10分钟,刺激合谷、劳宫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防寒保暖。 立冬养生归根结底是“顺时而为”。通过饮食、起居、穿衣、情绪、运动、护阳,六方面的“藏”,来夯实健康根基。 立冬之日,天地始冻;愿君安康,如松柏常青。藏精蓄锐,静候春归!

    ٢ من الدقائق
  5. ٦ نوفمبر

    每天凌晨3点才入睡,竟因为这样吃饭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影响生活状态的问题——睡不好。 有年轻姑娘,原本活力满满,但连续几个月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勉强眯一会儿,第二天顶着青黑的眼圈、发虚的身体去上班,整个人快撑不住了。 后来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吃”上。她为了减肥,严格限制饮食:早餐就一片面包配咖啡或水果,中午两个水煮蛋加蔬菜/水果沙拉,晚上要么少吃蔬菜要么干脆不吃。听起来好像“很健康”,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没变好,反而越来越没精神,晚上躺在床上脑子停不下来,怎么都放松不下来。 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说过,“胃不和,则卧不安”。吃得太克制,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体的休息状态。 那怎么吃才能让身体更舒服、休息更踏实呢?有几个日常小习惯得注意: 首先,别饥一顿饱一顿——要么饿着要么撑着,肠胃最累。其实如果你能保证每天2-3顿饭,每顿吃七八分饱,身体自然也能健康瘦下来,另外晚餐也不要超过19点。 第二,别只吃菜不吃饭。五谷为养,米面这些主食是身体能量的基础,光靠菜撑着,时间长了反而容易虚。 第三,吃饭慢点儿嚼。狼吞虎咽让脾胃负担很重,细嚼慢咽才能养好脾胃。 第四,冷饮最好杜绝。尤其天热的时候,这些会损伤你的脾阳。 第五,吃饭别聊糟心事。肝郁了很容易克制你的脾胃,木克土。 第六,睡前两小时别吃东西。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好身体才能好,也是睡眠好的条件之一。

    ٢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日常中医养生要点,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