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创新药该如何拒绝资本绑架?(中)

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胃肠道肿瘤主任、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兼论文通讯作者表示,替恩戈替尼的这项研究通过循环肿瘤DNA、活检、快速尸检、药代动力学以及体外和体内数据,对FGFR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进行了全面分析。代表了关于获得性FGFR耐药的最大规模原发性患者数据集合,分析了近500份临床样本。

虽然替恩戈替尼在机制上确有创新,但全球范围内并非完全不可替代。胆管癌领域已有多款FGFR抑制剂获批,肝癌、肾癌有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抗血管生成多靶点抑制剂;乳腺癌治疗更是强手林立,CDK4/6抑制剂早已成为一线标准方案。与这些已进入市场验证的竞品相比,替恩戈替尼尚处于II期临床,距离商业化仍需时日。加之胆管癌属于小适应证,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于2026年增长至31亿美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30年的54亿美元。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药捷安康撑得起如今的千亿市值吗?资料显示,药捷安康成立于2014年,成立11年至今尚无一款商业化产品,收入来源主要依赖里程碑付款。2023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3.43亿元、2.75亿元,2025年上半年仍亏损1.23亿元,账上现金仅4.49亿元。相比之下,真正站稳千亿港元市值的港股创新药企业,不论是百济、信达、康方、翰森、荣昌等等,哪一家不是历经多年研发、管线布局和商业化验证,实现多产品上市、具备持续造血能力后才获得的千亿市值。药捷安康的创新是真实的,但被资本玩弄后放大的预期早就远超行业常识。

从6月份股价只有20港元出头,到9月16日早盘最高接近680港元,最大涨幅接近33倍,市值一度接近2700亿港元;再到单日振幅超120%,从暴涨60%变成暴跌45%,比任何一场过山车都要跌宕起伏。如今药捷安康的股价曲线早已偏离基本面,更像是一场资本游戏,或者说“杀猪盘”。

更有人形容,药捷安康,不如说是“妖捷安康”。妖股的诞生只需要5个交易日。自9月8日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后,9月10日公司发布最新临床进展,南向资金的涌入进一步推高股价。9月12日暴涨77%,9月15日再涨115.58%,9月16日早盘一度冲至679.5港元。当二级市场还在热议药捷安康会冲到多高时,“猎杀”时刻在下午出现,药捷安康股价突然跳水大跌45%。值得注意的是,药捷安康的流通盘极小。其创始人吴永谦持股比例达32.98%,叠加其他机构持股,总股本3.97亿股中,仅1528万股可供二级市场交易。

9月12日,股价振幅高达131.09%,换手率却只有4.74%。有分析认为,在南向资金可通过港股通买入之后,流通盘的稀缺为少数资金提供了轻易操纵价格的空间——这让所谓的“妖股”行情具备了资本推波助澜的土壤。


2000亿市值灰飞烟灭,创新药该如何拒绝资本绑架?请您下周一接着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