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死勝過為虛榮而生活。"
有位作家說每年自己都會思考,
並且把答案寫下來的兩個問題:
「一直到臨死前,自己想做的事」
以及「如果死了,希望別人為自己做的事」。
其實臨死前自己想做的事就是現在就要做的,
誰知道下一個小時自己是否還活著呢?
至於希望別人為自己做的事,就免了,
死都死了還要麻煩別人嗎?
無論如何生命對人而言是一個奧秘,
我們管不了出生卻不能不面對死亡。
在華人社會死亡是禁忌的話題,特別是在長者面前,
但是不敢正視死亡可能帶來遺憾,
因為就不會知道自己該如何好好活著,
《大學》句中的「知止而後有定」,
知止才能活出真實的生命。
這句智語說:「寧願暴斃而不願虛度一生。」
或更強烈的「寧願暴斃,不願苟活」,
為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為信仰而活,對我來說是什麼意思?
因信仰的緣故要做抉擇時,我的堅持是什麼?
殉道、受難、橫死或暴斃是選項嗎?
許多時候可能沒有那麼嚴重,比方說,
下雨天把雨傘放在公共場所的傘架上,出來時發現不見了,
在傾盆大雨下,我會如何做呢?
虛度一生,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活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天主給你生命也愛你,你怎樣可以活出受造的目的?
《神操》的原則與基礎說「不重視長壽勝於短命」,
我們所願意、所選擇的,
只是那更能引我們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
在面對我可以選擇長壽或短命時,
我怎樣自由地做出選擇?會幫助我知道活著為什麼?
死亡的背後又是什麼的關鍵。
對一個有靈修和天主有連結的人來說,
我深深地認識自己、我內在的渴望,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完成我在世界的生命。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依納爵的辦公室 Ignatius' Office Church of the Gesù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October 26, 2025 at 5:00 PM UTC
- Length4 min
- Season10
- Episode27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