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蕉哥上禮拜去溪邊玩水,看到一隻超大尾鱸鰻,當場嚇傻!
剛開始看到以為是我看錯了,想說這個小水彈怎麼可能會有這個。
後來再下去看,驚為天人,長度應該有1.5公尺以上,好怕他咬我。
┄┄◇◆☆★◇◆┄┄
⚡️ 本週精選內容
▍練抬頭捷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溪邊
找一條溪逆流而上,你就會發覺:
划手頻率,大概會是正常在游泳池的1.5倍。
風景好、氣氛佳,練起来更有感!
越到水流的源頭,游起來就越吃力。
還要去抵擋潑過來的水花,感受更好~
👉 完整影片:https://youtube.com/shorts/vvPGVF8coMI?feature=share
★★★
👨💼 新聞報報
▍萬里桐海域2潛水客遭拖離岸邊,SUP立槳業者下海救援
屏東恆春萬里桐海域10/5突然出現湧浪,有兩名潛水客遭到海流帶離,還好附近的SUP立槳業者及時發現趕緊下海救人,直到海巡警艇抵達將所有人帶回。
不過事後發布新聞,卻把救人的SUP業者誤指為獲救的遊客,引發業者不滿怒轟海巡署實在傷人。
┄┄◇◆☆★◇◆┄┄
怎麼感覺今年萬里桐每個禮拜都有被離岸流流出的意外,左側消波塊區就是標準會有離岸流的地方,就跟** 福隆東興宮、台東都歷沙灘、基隆大武崙**一樣。
記得海邊玩水原則:遠離消波塊。
在thread上,也有網友 @white_bear_there 提供了現場的救援影片,還原當天的現況。
--
原本浪還沒到太大,水肺遊客跟裝備陸續被SUP載回來,後來浪濤洶湧,有水肺客面鏡呼吸管裝備都卸下了,腳都踩到地面還來不及走上岸,就連人帶板被捲回海裡。
其他救援的人也好幾度被沖到翻船,有的抓回板子繼續往待救援者方向划,有的板子直接噴飛沖向礁岩,掉下來的人就自由式死命游到其他SUP救援夥伴旁。
「往外划!往外划!」岸上一個女性用力向海中嘶吼。後來救援大隊全部往遠方平靜水域划過去,等待救援船來接駁。這時馬路旁已經停了一輛救護車在待命,還有消防車載著膠筏急駛而來。
--
感謝這謝SUP救援的勇者,從影片可以看出浪況,在礁石區救援真的非常不容易。
礁石區通常浪亂,往外划是一個相當好的判斷,不然落水頭撞到礁石,大概也直接沒救。
以下還有幾點提醒:
1、救援的人到待救者身邊前,記得要先改成坐划;因為有可能你來不及跟對方溝通,他抓你板直接重心不穩導致落水。
2、翻板救援不適合在這種礁石區使用,風險太高;而且準備過程中,待救者可能又漂走了。
3、腳繩跟救生衣建議還是要穿跟繫。我們都知道情況緊急,但是自己的安全還是最重要的。
★★★
📒 好文章分享
▍感官放大養成,是這次災害給我的啟示
這一次蕉哥去光復救災,受到關鍵評論網邀稿,寫了一篇關於這次出發的起心動念和心得收穫。
我也將稿費捐出,希望能夠盡量幫助到光復恢復。
節錄一小段最重要的收穫,我覺得在玩水安全上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你懂得這些事,風險也能降低很多。
分享給大家。
┄┄◇◆☆★◇◆┄┄
第一天我選擇加入被安排的志工團,因為我沒有經驗,跟著有經驗的人引導規劃執行,會產生最好的協助效率。第二天光復火車站現場人比第一天更多,我選擇直接往我第一天清潔的民宅走去。
當時我根本沒有記這間民宅的地址,我就依據我前一天回程是如何走回車站的印象前進。手套因為在第一天就用掉了,我直接在路上撿了地上的手套來用。(撿到的手套兩隻顏色不一的,因為不是在同一個時間撿的)
到達民宅跟昨天的屋主打招呼後,發覺今天國軍有到現場幫忙。我們那一間有兩個門牌號碼,總共有十個人來幫忙,他們正在清理最後面的後院淤泥。那邊其實是有一個紗門擋住,沒有辦法全開,因為被淤泥卡住。
因為有十個軍人正在這個狹小的空間清理,所以我並不適合再擠進去,因此我就得想辦法再去找其他事情來做。
我就問了屋主有沒有電動起子或是一般螺絲起子,可以把這個門拆掉。他說他不知道哪裡找得到這些東西。於是我自己在現場找,找到後跟屋主合力把門拆掉,讓清潔效率可以更迅速。
回程走回火車站的路上,我看到地上有疑似沒開過的瓶裝水,我把它撿起來。打開瞬間你就可以感受到是一罐新的水,就直接把它喝掉,而不是去拿救災戶裡已準備好的救災物資,留給有需要的人。
這些都是放大感官後,你可能會注意到的事。
來現場幫忙的人,尤其那些剛開始投入其中的人,需要把自己當做是「1人游擊隊」。因為救災就跟打仗很像,一切都處在混亂狀態,這是非常正常的。
很多人可能在都市生活慣了,或是待在大公司職場環境,會很習慣做什麼事情都有人可以提供周邊協助,提供工具幫助你完成任務。
但是救災現場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如果你不是國軍或沒有加入任何大型志工團隊,你完全必須仰賴自身直覺跟平常累積的經驗去反應你應該要做什麼事。你必須把感官放大,去感知觀察周遭的一切,在有限的裝備資源下,快速決定你的每一步。
也許是因為多年在山裡、溪邊、海邊野營的經驗,還有個人創業超過十年的經驗,我已經非常習慣單兵作戰,自己去想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
這些都會是以後在任何緊急狀況發生時,大家要有的一種心境轉換。這會需要在平常生活中累積很多工作經驗、生活經驗,學會把感官放大,找尋任何能夠協助你完成任務的資源。
大家在日常生活跟工作中,最好都可以慢慢去培養對這種對周遭一切事物的敏感度。
--
📣本週水安小知識
🌊 開放水域安全課|溪谷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Hằng tuần
- Đã xuất bảnlúc 07:12 UTC 9 tháng 10, 2025
- Thời lượng12 phút
- Mùa4
- Tập2
- Xếp hạngSạ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