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台灣

「海鯤號之父」黃曙光請辭,海鯤號交艦日期受關注!

◎早安現場:專訪資深媒體人、太報主任記者郭宏章,探討海鯤號建造進度與人事風波。
國安會諮詢委員、前海軍司令黃曙光9月30日請辭,引發外界關注潛艦國造計畫的未來進度。黃曙光是台灣潛艦國造的重要推手,從早年在荷蘭監造「海龍號」、「海虎號」即累積經驗,蔡英文政府啟動潛艦國造後,更由他統籌相關規劃,帶領團隊突破國際封鎖與中國干擾,成功取得關鍵裝備,被視為「海鯤號之父」。
郭宏章指出,黃曙光長期在潛艦國造中扮演靈魂角色,從設備採購、國際協調到系統整合,都有他的重要身影。不過隨著計畫進入後期,專案監造責任回歸海軍與台船,黃曙光逐漸僅具顧問角色。據傳他因對潛艦測試及安全的建言未被現任海軍司令唐華採納,最終選擇請辭。黃曙光過去在整合來自多國的裝備與技術上,已經克服巨大挑戰,但目前「系統整合仍存在問題」,是導致海鯤號無法如期潛航測試的主因。
國防部長顧立雄則在立法院回應,感謝黃曙光的心力與付出,但強調潛艦建造與監造一向由海軍負責。他承認海鯤號在潛航所需的測試與前置整備上進度落後,11月能否交艦「挑戰很大」,但國防部仍有信心完成。按照合約,若11月未能交艦,台船將面臨違約罰則。顧立雄表示,一切將依合約辦理,並重申後續潛艦預算在完成必要海測前不會動支。
郭宏章認為,黃曙光的退出象徵潛艦國造進入新階段,後續責任由海軍全面承擔。雖然挑戰仍大,但台灣在黃曙光領軍下已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建造首艘原型潛艦海鯤號,未來能否如期交艦,仍是社會矚目的焦點。
此外,國軍近期也全力投入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災情,派遣工兵與工程單位進駐,協助堤防加固、清除土石與架設便橋,並配合中央及地方政府進行緊急疏散與物資運送。這次行動凸顯國軍在國土安全與防災任務上的重要角色,不僅是守護海疆,也同樣承擔救災第一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