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臺灣每四分多鐘就有一人罹癌,一年新增超過12萬名病患,癌症發生率持續攀升,與我們過度的精緻飲食有極大關係。我們常聽到「癌細胞愛吃糖」的說法,許多癌友因此對飲食感到恐懼,深怕補品或高熱量食物會「補到癌細胞」。
黃淑慧 資深營養師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在本集節目中,將為聽眾釐清防癌與抗癌的最新飲食觀念:
【防癌與預防復發的關鍵】
- 減糖與體重控制:肥胖與體重過重幾乎與多種癌症(如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呈正相關。應當控制總熱量,減少精緻糖(單糖)的攝取,因為癌細胞會以無氧代謝快速利用這些簡單的糖分。建議多攝取全榖雜糧類,讓正常細胞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分解利用葡萄糖。
- 肉類與烹調:應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如紅肉),並減少高油高溫的烹調方式,如油炸或燒烤(因高脂肪在高溫下會裂解)。
- 破解乳製品迷思:針對乳癌患者擔心的乳製品問題,研究顯示,更年期後婦女應選擇脫脂或低脂牛奶,以避開飽和性脂肪,但青少年時期喝牛奶與未來罹癌風險無關。
- 破解大豆迷思:適量攝取大豆(如豆漿),並不會增加乳癌風險。乳癌患者若每日攝取適量大豆(例如:一天不超過三份豆漿或黃豆製品),反而有助於降低復發率。
【癌症治療期間的飲食原則】
- 維持體重是首要任務:在手術、化療、放療期間,絕對不能減重,也不能進行168或52等斷食法。理想體重應維持在建議範圍的最高上限,以儲存對抗療程所需的能量。
- 高熱量、高蛋白補充:治療期間身體需要高熱量、高蛋白質,以便迅速修復身體組織、對抗藥物副作用。蛋白質攝取量甚至需要提高到每公斤體重1.2至1.5公克。若食慾不佳,可選用高單位營養補充品(如安素,現在已有鹹口味可選)。
- 減少不適症狀:採少量多餐。若有脹氣困擾,應暫時避開產氣食物,如地瓜、韭菜、洋蔥、花椰菜。若有傷口需修復,可多喝魚湯(如鱸魚湯、吳郭魚湯)或攝取雞蛋與濾渣豆製品來補充優質蛋白質與胺基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ЧастотаЕжеднев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14 октября 2025 г. в 03:49 UTC
- Длительность26 мин.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