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50+全國最大熟齡媒體
我們都知道多吃蔬菜對身體好,尤其是膳食纖維,是預防便秘、維持腸道健康的重要幫手。但是,您知道嗎?在攝取纖維的觀念上,高達九成國人的攝取量都嚴重不足!而且,我們對「多吃蔬菜」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許多錯誤的迷思裡。
癌症關懷基金會 黃書宜 營養師 幫你一次釐清關於蔬果攝取最常誤信的四大迷思,教您如何「吃得巧」,才能有效整腸、護腦,甚至延緩認知能力衰退,達到防失智的效果。
迷思一:蔬菜吃越多越好?錯!要吃「對」纖維!
黃營養師指出,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兩者缺一不可。
1. 水溶性纖維: 口感濕潤滑順,像是木耳、秋葵、木瓜、香蕉和燕麥片等。它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它還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
2. 非水溶性纖維: 口感較粗糙,常見於菜梗、蘋果皮、地瓜皮或雜糧飯中。它的主要功能是刺激腸道蠕動,加速廢棄物排出,能有效預防便秘,甚至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關鍵提醒: 大部分蔬果其實同時含有這兩種纖維。例如,秋葵外皮是非水溶性纖維,裡面的黏液是水溶性纖維。因此,我們不應該只挑幼嫩的部分吃,粗糙的菜梗和外皮都要適量攝取,才能補足兩類纖維。
迷思二:冷凍蔬菜會破壞營養?正好相反!
對於高齡者或咀嚼困難的聽眾朋友來說,粗糙的非水溶性纖維可能會讓他們降低食用意願。黃營養師建議,除了將葉菜類切小段並延長汆燙或蒸煮時間外,像秋葵、玉米筍、紅蘿蔔這類蔬菜,可以先冷凍後再烹調,會更容易咀嚼。
許多人擔心冷凍會造成營養流失。但黃營養師解答,蔬菜在最新鮮時就進行冷凍處理,如果與長時間放在冰箱冷藏的蔬菜相比,冷凍反而能保留更完整的營養價值。
迷思三:纖維只能靠蔬果補充?別忘了雜糧飯!
雖然多吃蔬果確實能補充纖維,但如果只靠蔬菜來達到成人每日所需的 25 至 35 克膳食纖維總量,份量實在太過龐大,尤其是胃口不好時更難執行。
黃營養師建議,除了均衡攝取多樣蔬果外,應以雜糧飯取代精製白米,這是有效提高纖維質含量的好方法。
• 每日建議攝取量:
◦ 每天至少吃 2 到 3 碗煮熟的蔬菜(其中一碗為深綠色蔬菜),每碗約提供 2 到 3 克纖維。
◦ 每天可吃 2 碗水果。
◦ 每天建議吃 2 碗煮熟的雜糧飯,每碗約含 4 到 8 克纖維。
迷思四:只顧纖維,忽略酵素和益生菌?
膳食纖維、酵素和益生菌三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維護腸道與大腦健康。
• 酵素: 食物酵素主要來自天然食材,如鳳梨、木瓜、奇異果,能幫助食物初步分解,促進消化。
• 益生菌與大腦健康: 膳食纖維是益生菌的重要養分。高纖飲食能有效增加腸道好菌數量,進而帶來多重益處,包括:
◦ 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降低失智風險。
◦ 提升大腦中與言語記憶相關區塊的功能,讓注意力更集中。
◦ 帶來心理安定感與安全感,讓情緒更平穩,減少社交焦慮感並降低壓力。
此外,您也可以透過發酵食物直接補充益生菌與部分酵素。常見的發酵食物包括韓式泡菜、納豆、天貝、優格和優酪乳。
總結來說,多樣化攝取蔬果、搭配雜糧飯、並輔以發酵食物,不僅能改善腸道功能,更有助於腦部健康和保持心情愉悅!希望今天的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別忘了訂閱我們的節目,我們下次見!
🌍官方網站 https://www.myccf.org.tw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ancercare520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ancercaring
❤️愛心捐款 https://lihi1.com/nh7E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October 6, 2025 at 12:00 PM UTC
- Length21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