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1026人間菩提】不請之師菩薩島 澎湖地處離島,慈濟種子已在此45年,生根發芽。並於2022年9月成立慈濟輔具平臺,透過家訪關懷了解居家需求,並送上二手輔具提供給有需求者。志工分享在過往案例中,曾有一名長者於輔具安裝後三週便辭世,但便是因這樣的好緣,讓長者於世的最後三週,重拾許久未見的笑容。 上人因此想起,過往慈濟人協助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援建簡易屋,也曾有過個案僅入住「天堂」一天便辭世,但慈濟也始終在他生命的盡頭,給予愛與關懷,享有難得的舒適環境。 慈濟人只因不忍心,便立願作為不請之師,當有苦的人走不出來,便帶著福走過去,造福人間結下善緣,使人間處處皆是菩薩。 二、健康100分~肺癌微創新選擇! 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鐘秉儒醫師,深入解析肺部腫瘤治療的新進展。過去聽到「肺癌」幾乎等同於絕症,但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治療方式也日益多元化。鐘醫師指出,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大、恢復慢、術後疼痛明顯,現今多以「內視鏡微創手術」取代,傷口僅3至5公分,術後恢復快速且疼痛大幅減少。 更令人振奮的是「微針消融手術」的出現,醫師透過影像導引將細針插入腫瘤,以熱能或冷凍破壞腫瘤細胞,達到類似切除的效果。此技術幾乎不留傷口,疼痛感低,部分病人甚至可於隔天或當天下午出院。不過,鐘醫師提醒,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此療法,像是需要清除淋巴結或腫瘤較深的個案仍須採傳統手術。 微針消融適合高風險病人,如曾開過胸、有沾黏問題、或麻醉風險高者。雖可能出現輕微咳血、氣胸或胸壁疼痛,但多能自行恢復。鐘醫師強調,科技進步讓治療更精準、人性化,未來肺癌治療將更趨個人化。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遠離吸菸、定期篩檢,才能讓肺部健康、呼吸自在。節目最後也提醒大家——「有好肺,深呼吸,健康長久久」。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28日 上午12:00 [UTC]
- 長度1 小時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