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1. 2H AGO

    对话作家王蒙:什么是最宝贵的 |“杰”出访谈

    2025年秋分前后,91岁的作家王蒙先生来到广州,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那是一本1978年第7期《作品》复刊号,上面有他复出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最宝贵的》,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品》的复刊号目前在广东省作家协会仅存两本原刊,这是之一。历经快半个世纪,杂志已经有点松散了。广东省作协的工作人员将之稍加装订,郑重地放在刻着“最宝贵的”的定制盒里,赠给王蒙。 这份礼物见证了他与广东的深厚渊源。 在前往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现场的路上,羊城晚报记者荣幸与王蒙先生同车。老先生依然目光锐利、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我们以这份礼物为引,展开了一场关于“最宝贵的”对话。 宝贵的故人:恩师伯乐 “快半个世纪过去了。”收到这份礼物后,王蒙感慨良多,翻看着杂志,可能想起了很多故人和往事,不禁流泪。问他想起什么?他说:当时,恩师萧殷先生向我约了一个稿子。 每当提到萧殷,王蒙总是尊称他为“恩师”或“萧殷师”:“是萧殷发现了我”。王蒙曾这样回忆起二人的初见:“在那里,文学的殿堂向我打开了它的第一道门,文学的神祗物化为一个和颜悦色的小老头,他慈祥地向我笑,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1953年,不足二十岁的王蒙交出了《青春万岁》初稿,引起了时任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萧殷的注意。 萧殷非常重视这位年轻人和他的作品,郑重表扬了王蒙的“艺术感觉”,同时指出了小说结构上的问题是“缺乏主线”。此后,萧殷一连八个星期天面对面指导王蒙,更帮助王蒙向所在单位请了半年创作假,让他改好《青春万岁》。改定后的《青春万岁》令王蒙崭露头角。 1957年11月,萧殷即将离开北京,回家乡广东省龙川县佗城,王蒙闻讯赶去看望恩师。这一别就是21年,师生二人没有再见面。 1978年,春雷响动。王蒙和他最宝贵的故人——萧殷恢复了联系。当时,萧殷在家乡广东紧锣密鼓筹办《作品》复刊,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从王蒙从新疆寄来的信。他立即给王蒙回信,说明《作品》即将复刊,请王蒙投稿。于是,王蒙把自己复出后的首篇小说《最宝贵的》寄给萧殷,萧殷立即在1978年第7期《作品》复刊号上发表。 《最宝贵的》的刊出成为了王蒙复出的重要一步,随之而来的还有《夜的眼》《活动变人形》《蝴蝶》《布礼》,等等。历经沉淀后的岁月,在王蒙的笔尖肆意流淌,一部部饱含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那是我写得最出活的时候。你想想,20多年没有写了,忽然生活又经历了一个大变化。这些大的转折都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带来了一种鼓舞。”王蒙曾自白道。 萧殷去世后,王蒙多次前往恩师萧殷的家乡,或拜谒萧殷雕像,或在萧殷文学馆参加纪念活动。这对相识一生的师生,始终没有一张合影。1988年,摄影师在时任文化部长的王蒙向恩师的雕像鞠躬献花时,按动快门,记下了这个瞬间,留下了他们师生二人天人永隔之后的一张特别的“合照”。 宝贵的源泉:文心常新 在王蒙看来,一个地区之文化生活的活跃、精神生活的活跃,以及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都会表现在文学创作的活跃中。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王蒙与广东的互动越发频繁。 “因为广东在文学事业上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常到这里来。”王蒙回忆道,由于广东有深圳和珠海等特区,这里出现了很多新的生活、新的可能性,“来这里采风能有好作品。” 王蒙的笔耕不辍,离不开他的热烈不减、文心常新。2021年,王蒙在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获评年度致敬作家,他在当时的致辞中:“到现在,我有了更多生活的积累,随时写到什么东西就有各种的回忆、各种的想念、各种的纪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强调:“以小见大,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全新可能性,人们视野、见闻的变化也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 “我现在还有这方面的热情,还有这方面的素材,还有许多要写或能写的东西。”言及自己的创作力,王蒙颇为自信——“小说我也没停,现在平均每年至少还有一个中篇”;除了小说作品外,王蒙还出版一大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阅读回忆心得、评点议论,涉猎李商隐、红楼梦、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和列子等,最近还要出一本谈聊斋的书。 时至今日,王蒙创作了百余部小说,以及散文、诗歌、传记、文艺评论等各类作品,总计达2000多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各国和地区出版。可以说,王蒙的文学创作横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各个时期。他与共和国发展历史相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作品,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热爱和好奇心是这位“90后”老作家丰沛创作力最宝贵的来源。“我对语言的吸收、感受、使用,或者说换着用的这种兴趣特别大。”在王蒙看来,任何一句话至少有15种说法,但15种说法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并不一样。 过去,王蒙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作品中可见 “意识流”“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 等的影响。在新近的长篇作品《猴儿与少年》中,他更是大量将现代词汇甚至网络用语,应用于1950年代的劳动场景。 语言是思维的符号。对“有意思”的追求更体现了这位“90后”作家的为人处事上。作家毕飞宇向记者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细节:在一次文学活动合影之际,身居高位、资历深厚的王蒙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坐在主位上,而是在大呼一声“没意思”后,就带头侧卧在地上,与大家“平等”地合影起来。 宝贵的心境:沉稳从容 王蒙的家人曾笑称他是掐着秒表度日的人,每天阅读、写作、锻炼,甚至坚持游泳。在今年出版的《夏天集》里,王蒙写道:“游泳和文学一样,是长期主义的事情:平稳呼吸,一直游到开阔的地方;游得够深,才能登上自己的岸。活着就要游泳,努力而为。王蒙九十鲐背矣,鲐是一种鱼,王蒙没有辜负这种命名。” 长期主义也是处世眼光。从《青春之歌》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的不少代表作都以年轻人为主角。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年轻一代今天所面对的焦虑时,王蒙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课题,也会有不同的焦虑,但也取决于个人。“任何时代的任何焦虑,对于有志气、有情怀的人来说,都让自己作出应对和选择;而对一无所能的人来说,也许就变得悲观。” “我毕竟91岁了。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的小学阶段都在沦陷时期度过,当时一切至今记忆犹新。抗战对我来说不是历史,而是亲身经历过的现实。”在王蒙看来,和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情况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有了我们自己推动这个社会的可能。 1963年,29岁的王蒙远赴新疆,在乌鲁木齐、伊犁等地扎根生活。王蒙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曾在扬场地,翻起金色的麦粒;也曾装卸货物,最多时扛起上百公斤麻袋。 1978年,在与萧殷恢复联系的第一封书信中,王蒙这样向恩师报告自己的状态:“我今年四十三岁,自觉年富力强,虽然外貌瘦弱,倒还顽强。去年我还从五米高的悬崖上跳到水库里去游泳呢。这十几年考验的日子,虽然也时有苦恼和迷惘,但我并没有消沉,没有虚度年华,没有走上邪路……” 写作暂停了,而生命在张扬。起伏的经历带给王蒙一份宝贵的人生哲学。多年以后,王蒙说,与新疆的邂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他“从人民当中,从生活当中,从雪山、戈壁、绿洲、草原上获得了无法剥夺的快乐,获得了原来没有的沉稳与从容”。 文 | 记者 朱绍杰 梁善茵 视频 | 记者 周巍 方可茵 麦宇恒 何文涛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胡泉 策划:陈桥生 林洁 统筹:邓琼 董柳 吴小攀 主持:朱绍杰 执行:周欣怡 梁善茵 何文涛 李娇娇 熊安娜

    9 min
  2. 10H AGO

    王瑛:将每天的生活变成文字 | 大湾区文学周·素人写作

    9月24日,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上,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品》杂志70周年论坛举行。王瑛作为新大众文艺写作者代表之一,在论坛上发表感想。 王瑛在《作品》2025年第1期“素人写作”栏目发表非虚构作品《清洁女工笔记》,作为“素人写作”代表引起广泛关注,后在《花城》发表非虚构作品《翻转的村庄》。其非虚构作品《擦亮高楼——清洁女工笔记》2025年9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以下是王瑛的一些心得—— 我写的《清洁女工笔记》属于沉浸式写作,将每天的生活直接变成文字。 文艺是无界的,每个人都有资格、有权利去参与,只要有这份热爱,只要去关注生活、生命,都可以去做好。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动物、植物,都值得关注、书写。至于能不能做好,那取决于你的阅读、知识的积累。 【编者按】 一年来,“新大众文艺”实践在南粤大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创作汇入文学之林,他们书写城市生存的真实经验,记录平凡生活中闪烁的诗意与热忱。 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的《“素”的,他们在用生活写诗》系列视频,描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六位“素人”的写作与生活。 该系列视频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上发布,经“羊城派”陆续推出。 出品人:任天阳 总策划:林海利、胡泉 总制片:陈桥生、林洁 策划:邓琼、董柳、吴小攀 统筹:朱绍杰 编导:梁善茵、方浩 文本:梁善茵 本集拍摄:邓鼎园 剪辑:方浩、孙语晗 包装:梁岚 宣发:何文涛、熊安娜、李娇娇、周欣怡 承制:羊城晚报 花地有声工作室

    2 min
  3. 11H AGO

    【视频】沉睡千年的乐舞文物“苏醒”了!“十世纪乐舞文化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幕

    “今天我的仿妆灵感来源于二十四乐伎浮雕中的舞伎形象,它代表着前蜀宫廷乐舞的审美巅峰。”“历经千年的乐舞文物逐渐斑驳,希望能够在千年后的今天重现它们的光彩,接着奏乐,接着舞!” 9月27日,随着“我们的乐队——十世纪乐舞文化展”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幕,展厅内的乐舞文物纷纷“苏醒”。汉服爱好者们以精湛的仿妆技艺高度还原该展的部分文物原型,他们在馆内走秀巡游,衣袂翩跹,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据了解,该展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共同主办,河北博物院、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支持。展期持续至2026年3月29日。 相关文物首次大规模在粤亮相 “展览通过跨区域合作,联合川、陕等文博机构,集中展示王建墓、赵廷隐墓、李茂贞夫妇墓出土的五代十国乐舞文物,系统梳理该时期的音乐文化脉络,这也是相关文物首次大规模在广东公开亮相。”策展人苏漪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的主要看点之一。 展览以五代十国时期的乐舞文化为主题,以“乐队”为叙事主线,汇集近200件文物及展品,系统重构十世纪乐舞文化多元交融的历史风貌,展现乱世中乐舞艺术跨越地域的共鸣与文明交融。 展览核心部分以五位历史人物墓葬中的乐舞文物为主体,构建一场跨越千年的“乐队合奏”:前蜀王建墓永陵“二十四伎乐”石刻图像再现唐代宫廷燕乐阵容;后蜀赵廷隐墓彩绘陶乐舞俑还原《花间集》中的宴乐场景;李茂贞夫妇墓砖雕与壁画展现王侯家的乐舞生活;冯晖墓彩绘浮雕乐舞画像砖虽实物未至,却以沉浸式场景呈现完整的大曲歌舞场面;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散乐浮雕则通过多媒体交互,生动展现由13人组成的“乐队”的演奏场面。五大“乐队”共同奏响五代十国乐舞文化的历史和鸣。 汉服巡游,发现文化遗产之美 展览开幕当日,第二届“发现文化遗产之美”文物仿妆大赛决赛暨“2025广州汉服文化季”首场活动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同步举行。 经过初赛选拔脱颖而出的近30组选手齐聚决赛现场,以精湛的仿妆技艺与生动的舞台演绎,让沉睡千年的乐舞文物形象焕发新生。 汉服爱好者妖妖仿妆的是前蜀皇帝王建永陵二十四乐伎浮雕中的舞伎,“本次妆容的重点,是复原晚唐最具代表性的“金靥妆”。我在两颊施以金色的妆饰,它不仅修饰面容,更在视觉上给人华丽的视觉冲击。” 汉服爱好者梧舞则是仿妆吹贝女伎,她不仅动手制作了仿妆道具螺贝,还将臂间衣袖加束成如意水云纹裥褶,尽可能贴合文物原型。 馆校融合,探索文物活化 展览现场还将设计语言与文物内涵深度融合,打造舞台化展演区、冯晖墓甬道复原场景等沉浸式空间。记者留意到,现场的互动装置吸引了不少观众体验。 据苏漪介绍,在展览策划阶段,南汉二陵博物馆联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及美术教育学院,开展多项文物活化项目。其中包括“永陵二十四伎乐俑交互展示”“王处直墓散乐浮雕数字复原”等创新展示内容,以现代视觉技术重现五代十国乐舞场景。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杨瑞琳与蔡紫茜与记者分享“永陵二十四伎乐俑交互展示”的制作心得。杨瑞琳表示:“这次设计中我以现代亚克力重塑永陵石刻,声光交织间,盛唐之音不再是石壁上的符号,而成为可感、可听、可共鸣的当下体验。” 蔡紫茜则希望打破“静观”的博物馆体验,“用材料的通透呼应历史的澄明,以现代的棱角重构古典的韵律。箜篌的清澈、琵琶的婉转、筚篥的苍茫,皆可通过触摸唤醒。” 展览期间,南汉二陵博物馆还将为观众推出“考古广州·名家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并面向不同人群推出“花间乐舞”主题系列活动。 本次展览不仅是粤、川、陕、冀文博机构深化考古成果转化的重要实践,也是迎接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特色文化活动,旨在推动五代十国学术交流与研究,丰富广州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彰显考古成果的时代价值。 文|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穗文考 图、视频|记者 李娇娇 何文涛

    5 min
  4. 15H AGO

    二沙岛四季音乐会:10月首轮演出活动等您来围观 | 国庆粤游指南

    今年10月黄金周起,二沙岛四季音乐会将火热来袭! 10月-12月,逾120场演出活动将密集登陆广州二沙岛,包含星海音乐厅各大演出空间和演艺新空间、二沙岛艺术公园、海山街1号草坪、二沙岛地铁站,以及文立方等场所在内的各个空间,为市民带来多样化的观演体验。 二沙岛四季音乐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携手广东省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 该活动以“全岛即舞台,万物皆旋律”为主题,打造四季“不落幕”的音乐文旅天地,让二沙岛成为“最美城市音乐会客厅”。 据悉,二沙岛四季音乐会部分演出活动无需提前预订,欢迎围观;部分演出活动需前往星海音乐厅小程序申请门票。市民可关注星海音乐厅微信公众号,留意最新发布及了解观演方式。 创意音乐会活动陆续登场 在“二沙岛四季音乐会”核心区域——星海音乐厅多元演艺空间将有多项活动陆续登场。 10月1日-3日,星海音乐厅“镇馆之宝”管风琴闪亮登场,在巨无霸声光秀中,3D投影随音乐织就奇幻光影,带来听觉视觉双重体验;为家庭观众而策划的管风琴拼装工作坊一连三天九场,从零件到成品,从组装到发声,让孩子们在星海音乐厅尽享拼装乐器的乐趣。 此外,还有小管风琴体验营,让观众了解管风琴的音色来源,体验手脚并用的演奏方式。 10月5日-6日,音乐启蒙亲子剧场“小蒲公英”国风版将在星海音乐厅的音乐空间温情返场。耳熟能详的广东音乐、广府童谣将让少儿观众在国乐雅韵与岭南风情里读懂团圆的温暖。 作为二沙岛上27年来当仁不让的主舞台,星海音乐厅的高质量演出让人目不暇接。 10月份的演出季内容,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吉尔·沙汉姆携手广州交响乐团带来乐季音乐会,展现无瑕技艺与迷人魅力;还有当红钢琴家瓦伦廷娜·李斯蒂莎的首度亮相,古筝演奏家苏畅演绎多部名曲…… 此外,朱宗庆打击乐团成员戴含芝、高瀚谚带来热身“前奏曲”,创意“双打”在音乐空间精彩上演,为11月2日的《动能∞无限》音乐会热身续航。 开票即售罄的“探索之旅”带领观众深入星海音乐厅各个角落,以导赏的方式打卡艺术地标。星海音乐厅演艺新空间也将于近期启幕,带来一系列融合跨界艺术、知识、影像和科技的演出活动。 一系列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二沙岛户外音乐季也将从10月在海山街1号草坪开启,音乐、合唱、舞蹈、亲子节目等,好戏连台。 二沙岛四季音乐会还将充分利用二沙岛文化资源和室内户外文旅空间,让优质艺术内容直达群众。 其中,10月12日,在文立方举行的一场辛视界室内乐团“动漫音乐会”,是二沙岛四季音乐会首场在二沙岛商圈响起的音乐会,双排键与古典弦乐激情碰撞,将奏响《海贼王》等经典动漫旋律。 10月17日,在悠然家院里的惬意茶文化空间,古筝演奏家苏畅将以“筝乐四季”为主题,通过精讲与现场演绎,带领观众在悠悠筝韵中感受传统民乐与四季诗意的浪漫交融,体悟东方美学的深邃。 此外,二沙岛四季音乐会还将艺术元素融入优美宜人的园林氛围与公共设施,让市民们沉浸式感受艺术的多元魅力。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室内及户外演出陆续登场,为广大市民开启难忘的金秋艺术之旅。 文|记者 黄宙辉 图|主办方提供

    4 min
  5. 15H AGO

    【视频】游湾区 享全运|到功夫之城佛山,做一回黄飞鸿、叶问、李小龙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与城市的深度互动。广东秉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将赛事筹备与文旅发展紧密结合,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融合模式,推动“文体旅”共振共兴。 羊城晚报近期推出“畅游大湾区 享受全运会——用运动的方式打开一座城”系列融媒体报道。 该系列以“一场赛事·2大主题带·19种湾区生活样本”为框架,聚焦“岭南文化带”与“滨海运动带”,为大湾区19座城市分别定制“1项运动IP+1条非遗链+1味城市记忆”的视频内容。 本报主持人作为“全运使者”,深入各大赛事承办城市,体验代表性体育项目,探访运动场馆与训练基地,并串联地方文化、景点、美食与非遗传习,打造出一条条“可运动、可观光、可品味”的文旅新路线。 这一次,我们走进佛山——这座承办十五运会群众展演太极拳项目决赛的城市,各位武术一代宗师的故乡,一窥融进城市血脉中的“功夫”精神,感受“功夫之城”的别样魅力。 佛山市文旅体融合路线推荐: 祖庙黄飞鸿纪念馆,体验功夫文化、醒狮文化 鸿胜纪念馆,体验蔡李佛鸿胜功夫推拿 岭南非遗天地体验区,体验广府生活灵动百态 一代宗师:从这一拳一脚打向世界 9月26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展演太极拳项目决赛在佛山赛区开赛,当天进行的首场赛事是太极,一招一式间尽显太极拳的柔韧与刚健,武动间衣袂飘飘,展现出一幅力与美的画卷。最终广东队夺得冠军。 太极拳项目决赛在佛山举行,那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提及佛山,大家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些关键词:黄飞鸿、叶问、李小龙……这些耳熟能详的一代宗师。 他们都是从佛山一拳一脚打向世界!这里不仅是他们的故乡,更是南派武术的“宇宙中心”与集大成者。2004年,佛山荣膺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称号。 本期,主持人就在佛山这座“武术之城”“功夫之城”,找寻隐藏充满历史韵味的哪些值得一游、亲身体验的功夫文化瑰宝。 位于佛山繁华市中心的祖庙,始建于北宋时期,这里还设立了黄飞鸿纪念馆与叶问馆,大家可以了解黄飞鸿和叶问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的武术文化。 走进黄飞鸿纪念馆,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封存的武林世界。岭南建筑特有的镬耳山墙下,陈列着黄飞鸿的传奇一生。纪念馆的另一大亮点,黄飞鸿武术狮艺表演,狮头高昂,鼓点激越,舞狮者的步伐与武术身法一脉相承。 位于禅城区福宁路祥安街的佛山鸿胜纪念馆,源自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的佛山鸿胜馆。这里是蔡李佛拳传承基地,以“长桥大马”为特色、招式刚劲雄猛的蔡李佛拳,套路变化丰富。大堂内罗列了蔡李佛武术使用的各式奇门兵器。 佛山的武者在疗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武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今天的佛山非遗功夫推拿。你敢像主持人那样一试究竟吗? 非遗传承:融进了城市基因 在佛山,功夫不止停留在了拳脚招式,还融进了城市基因中。 在岭南天地非遗体验区,竹编、绸布在匠人的巧手翻飞之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龙头、金鱼等形状各异的彩灯。铜凿为笔、铜箔为纸,一刀一刻出的佛山剪纸,演绎出了广府生活的灵动百态…… 就连一碗看似平平无奇的双皮奶,要做到嫩滑香甜,也少不了百年的传承“功夫”。从这些细微之处才能见真章的宝藏,均可窥见这座城融进血脉中的“功夫”精神。让人感慨:佛山的功夫,在拳脚腿法、在匠心传承。 佛山正是通过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全方位、深层次挖掘武术文化资源,把分散的武术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构建佛山武术文化旅游圈,促进佛山功夫文化和产业发展,让佛山功夫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此间佛山,等你来悟。 游湾区、享全运,请到佛山来打卡! 统筹 | 邓琼 孙朝方 区健妍 策划 | 赖书香 拍摄 | 陈晨 出镜 | 邓振淳 剪辑 | 陈晨 邓振淳 文字 | 记者 黎存根 图片 | 陈晨

    5 min
  6. 15H AGO

    珍稀的白犀牛萌宝你见过没?广东这里一次有三头|国庆粤游指南

    日前,广东清远长隆森林王国公布了白犀牛保育的最新成果:今年7月至9月期间,园区成功繁育三头白犀牛幼崽:7月出生的白犀牛幼崽“望望”和“七七格”以及9月15日出生的“三宝”。 这三头白犀牛幼崽的健康成长,标志着清远长隆在白犀牛保育领域取得持续进展,也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带来新希望。 最新出生的雌性白犀牛“三宝”,是母亲“三丫”的第三个孩子,出生时体重78公斤,体长111厘米,肩高68厘米,各项体征良好。 据了解,白犀牛孕期长达16至17个月,哺乳期约1年,因此每胎间隔至少3年。白犀牛保育员叶见平介绍,当前幼崽的吃奶次数和吃奶量均正常达标,健康状况良好。 他补充道,白犀牛作为体型最大的犀牛物种,出生1个月左右可以尝试吃草,7月出生的“望望”和“七七格”已开始接受草类辅食。 作为陆地体型仅次于大象的哺乳动物,白犀牛以厚实光滑的灰褐色皮肤为特征,它的体重可达3.5吨,根据分布非洲南、北不同区域而分为北方白犀和南方白犀两个亚种。 “白犀”之名并非因体色而来,实则源自荷兰语“weit”,用以形容其宽平的上唇,因此也被称作“方嘴犀”。目前全球白犀总数量不足2万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谈及白犀牛,其标志性的特征无疑是头上那标志性的一前一后的角。白犀牛的双角并非长在骨头上,而是由与人类指甲成分类似的角蛋白构成,从皮肤中生长而出。 这些“超级指甲”经过进化变得坚硬而锋利,成为它们自卫和争斗的重要工具。幼犀的角在出生六周后才会逐渐显现,白犀牛幼崽“望望”“七七格”现已长出小角。 目前,清远长隆森林王国生活着20多头白犀牛。自2015年来到清远安家,清远长隆的白犀牛家族至今已经成功迎来了10多头白犀牛宝宝。 文 | 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邓泳怡 图 | 景区提供

    2 min
  7. 19H AGO

    【视频】抢闸出游!琶洲港澳口岸刮起“海天联运”新风尚| 国庆粤游指南

    “世界那么大,国庆去看看!”9月27日上午8时许,一批以“90后”为主的游客在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完成值机、托运、边检“一站式”流程,搭乘9:15高速客船前往香港机场,转乘国泰航空CX171航班飞往澳大利亚珀斯,开启为期9天的西澳之旅。 据组团社广之旅介绍,国庆首波出境游客已于9月25日启程,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当天迎来“抢闸”出游小高峰,其中超七成为9至15天长线行程。 据悉9月25日至30日期间,提前出发的出境团队超过300个,同比增长逾30%。法瑞意、澳大利亚、埃及、高加索、西葡、新西兰、巴尔干、土耳其、中亚等适合“拼假”的目的地最受欢迎。 此外,旅行社9月28日与30日还将先后发出两个百人邮轮团,国内跨省游也将在9月30日同步启动,节前“抢闸”出行迎来最高峰。 享受离境税豁免,“海天联运”助力家庭游客“丝滑出境” 周六早上的琶洲港候船大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第一次去澳大利亚的陈女士和谢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们休了3天年假,“加上法定假期有12天,刚好是比较完美的时间。”谢先生更心满意足地表示:“很开心能陪老婆出去玩,平时都窝在办公室,很久没有放空了,很期待去亲近大自然!” 另一位等待出发的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澳大利亚对她来说属于故地重游,“很久没有回去了,好开心!”据悉,这次是陈小姐第一次选择从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出发去香港乘机,体验过后,她感觉流程方便、丝滑。对于今年能拼到12天的长假她也异常兴奋,“可以玩久一点。” 记者了解到,自10月1日起,香港离境税从120港元上调至200港元的新政正式实施,而经由琶洲港乘船前往香港国际机场并转机的旅客符合条件的,则继续享受离境税豁免,为“海天联运”出境的旅客带来更大实惠。 国庆来临之际,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将执行琶洲至香港中港城航线,同时机场线推出“家庭同行3人及以上立减60元”促销,与离境税红利叠加,进一步降低家庭出行成本。 目前,琶洲港已实现23家航空公司的UCI上游值机服务,旅客可在此一次性办理登机牌和托运手续,抵达香港机场后无需重复排队,全程节省至少1小时,成为长假家庭游客“丝滑出境”的首选。 口岸预计,国庆黄金周期间客流将比平日增长三成,以旅游、探亲、研学的散客和亲子家庭为主。 边检保障升级,15分钟通关、乡音外语服务齐上阵 记者采访获悉,面对假期客流高峰,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洲头嘴边检站提前部署通关保障方案:高峰时段确保查验通道全开,优化快捷通道流程,将中国公民平均候检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设置引导岗为老人、儿童等提供贴心协助。 “我们还组建了乡音服务队和外语服务队,确保沟通无障碍、通关更高效。”洲头嘴边检站执勤四队队长王海秀表示。 据旅行社介绍,国庆第二波出游高峰将于10月1日启动,中短线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越南、日韩等成为主力,“深度、慢享、纯玩”类产品占比高达90%。 广之旅方面预计,今年黄金周出境游总人数同比将增长35%,使用琶洲“海天联运”服务的团队数量较春节增长近50%,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航线网络,助力琶洲港打造“城央出海第一站”。 另据了解,随着出境游长线团陆续出发,国内游报名也进入“冲刺期”。广之旅透露,10月2日前出发的国内团队基本报满,10月3日后可选线路增多。由于今年国庆中秋连休8天,即使10月3日出发仍有充裕时间;加上10月6日正值中秋,多地推出节日主题活动,满足游客“旅途团圆”需求。 “江西、四川、湖南、广西等4至5天中短途线路成为热门,建议有意出游的市民尽早报名。”旅行社负责人表示。 文|记者 刘星彤 通讯员 官键 李艳 图|记者 张瑞柠 视频拍摄|张瑞柠 视频剪辑|梁岚 视频文案|刘星彤

    5 min
  8. 20H AGO

    “秋粤无边”粤乐音乐会在粤博举行,以乐为媒奏响湾区月夜

    中秋佳节临近,一场粤乐盛宴在广东省博物馆拉开帷幕。9月26日晚,“秋粤无边——香港竹韵小集粤乐音乐会”在广东省博物馆大堂奏响。 本次音乐会由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星海音乐厅、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入选“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瑰宝,粤乐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其悠扬旋律不仅承载着广府民间音乐的百年风情,更与近代粤语流行曲的发展紧密相连,成为联结大湾区人文情感的重要纽带。 音乐会现场,香港竹韵小集乐团的音乐家们以精湛技艺演绎了多首经典曲目。 既有《平湖秋月》《醉月》《妆台秋思》《霜醉枫林》等应景的粤乐名曲,以传统技法勾勒月下岭南的静谧与雅致;也有《新彩云追月》《粤舞升平》等创新编曲作品,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赋予传统旋律崭新生命力。 更倾情演绎《换到千般恨》《奋斗人生》《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流行经典,以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粤乐旋律,为观众呈现岭南文化的开放兼融与中秋月夜的浪漫诗意。曲目演奏过程中,不少听众跟着熟悉的旋律低声哼唱。 香港竹韵小集成立于2003年,除深入研习岭南传统乐种外,亦致力发展本土原创中乐,秉承“本土精英,文化传承;植根岭南,融会中西”的使命宣言,展现“最传统,最当代;小而美,简而精”的艺术特色。 湾区升明月,明月共此时。粤乐承载的音乐传统,深深扎根于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土壤,是湾区儿女同根同源的情感记忆。本次音乐盛会,不仅是粤港两地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更是塑造人文湾区、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实践。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粤博宣 图 | 广东省博物馆供图

    2 min

About

从文化现场,听见诗与远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