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姜曼正传》完整有声书
英譯者序... PDF @ https://forestdhamma.org/books 尊者阿姜曼是泰國當代佛教知名的高僧,因為他在頭陀的修行上展現了過人的勇氣與決心,以及對其弟子們不容妥協的嚴格教導,使得他的一生都受到了各界廣泛的尊敬與尊重。自他圓寂後的五十年,他榮獲了佛教界崇高的地位,其生活與教學成為了佛陀追求無上菩提的同義詞,也因此令其他的修行人都相形見絀。 雖然阿姜曼(「曼」這個字與「太陽」同音)並沒有留下他個人的書面記錄,然而這本傳記,是在他圓寂後二十年由他的其中一位親近弟子彙編而成,其內容主要是對廣大的佛教社群介紹他的生活、修行成就及其教學。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向世人所宣揚的解脫之道,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就已有諸多的求「法」者體證了其真諦;而經由本書的廣為流傳,佛陀的解脫之道在今天這個時代依然可以被體證,這一點令許多的泰國佛教徒獲得了新希望。很多的泰國人都表示他們對於現今與「道」、「果」、「涅槃」的相應成就早已失去了信心;但,因為閱讀過《阿姜曼正傳》,使他們了解到這些聖潔崇高的成就並不是古代經典或史籍中的殘垣敗壁 —— 而是對任何願意付諸實踐的人來說,都可以達到的一種活生生、璀璨亮麗的自我解脫的遺教。他們也已明白穿著獨特袈裟與過著梵行生活的佛教比丘,也不只是代表佛、法、僧的出家人而已:他們當中有一些人確實已成為佛教真諦的活見證。 崇高的解脫目標必須以相應的方法來實踐,也就是:世尊所教導的「中道」。雖然佛陀反對極端自虐的修行方法,但認同並鼓勵其弟子去奉行特殊的梵行,也就是所謂的「頭陀行」,以「正精進」有效地去調和。真正的「中道」並不是那種阻力最小、可輕易妥協的坦途以及舒服快樂的中庸之道;相反的,當修行者每進一步,心中的垢染就會扯其後退,對於這些修行者來說,那(中道)是一條對治煩惱最有效的修行道路。而通往解脫之道的路上往往都很艱辛,充滿著阻礙與不適,因為阻礙成功的內在力道很強大,甚至令人生畏。因此,心靈戰士的任務就需要強而有力的戰略去推翻懶惰放逸、貪欲渴望、驕慢和我執的內在慣性力量。所以,對於認真想要把這些隱密垢染最微細的呈現從心中給連根拔除的比丘們,佛陀會鼓勵他們去修頭陀行。這是為了在比丘的日常生活中能提升其簡樸、謙卑、自制、機警和內省反思的一種梵行修持,而眾所周知佛陀也稱讚這些修頭陀行的比丘。 因此,佛教比丘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非家」遊方行腳的典範,放棄世俗的一切,從俗家出離,穿著廢棄的布料所製成的袈裟,以托缽乞食維生,並住在森林中。這種遊方行腳的森林比丘的典範,其意在藉由頭陀的生活方式來體現佛陀傳統的修行之道。 就像「頭陀支(dhutanga)」一詞,「念住業處(kammaṭṭhāna)」是指致力於嚴謹禪修的佛教比丘特定基礎訓練的專有名詞。是一種針對將「貪」、「瞋」、「癡」三毒給徹底連根拔除、並將「心」與生死輪迴之間的連結橋梁給拆除的一種禪修方法。念住業處,其重點在於禪定的開發;而頭陀行,則是強調有利於密集禪修的梵行生活方式,在跳出生死輪迴的正精進中彼此圓滿和諧地相輔相成。它們以及僧團戒律,都是建構比丘修行龐大建物的重要基石。 這種禪修梵行生活的字面意義與其實質精神都可以在阿姜曼的生活及其教學中體現。從他出家的第一天起,到他圓寂的那一天為止,他為其弟子所展現的典範,都是以這些修行的準則
Tập
- 9 tập
Giới Thiệu
Thông Tin
- Kênh
- Nhà sáng tạo作者: 阿姜 摩诃布瓦 作者: 阿姜 戒宝 翻译: 乔正一
- Năm hoạt động2 N
- Tập9
- Bản quyền© 2025 Forest Dhamma Monastery. All Commercial Rights Reserved.
- Trang web chương trình
- Nhà cung cấpAaron Rych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