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說-粤語60分鐘深度訪談節目

廸生與小芬

習慣說邀請社會各界達人,發掘大家可以學以致用的生活習慣和樂活之道

  1. 12/14/2024

    Ep 40 Parkland Music:香港的連鎖音樂學習王國是如何鍊成的

    「開心D啦香港人!」Eddie & Venus是香港連鎖音樂學校Parkland Music的創辦人。他們由2001年開店至今二十餘年,以特許經營方式管理五十幾間音樂學校,旗下超過二千名老師和員工。在本集習慣說,Eddie & Venus分享了在香港經營音樂生意的困難和驕傲時刻,以及過去十多年香港人學習樂器的一些變化。在管理音樂學校方面,他們對於篩選和培養老師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們亦分享了小朋友和大人可以如何提升學習音樂的興趣。最後,他們對於夫妻檔創業提出了一些小tips 來分解衝突。 嘉賓:Venus & Eddie,Parkland Music創辦人 主持:廸生、小芬 時間軸 00:00 嘉賓介紹 04:05 如何由一間店變兩間,最終走到幾十間的特許經營 13:57 香港人學樂器的變化:更多小朋友學習打鼓和小眾樂器 18:18 音樂是否一盤好生意? 22:00 最黑暗的時刻:疫情時期 24:05 最驕傲的時刻:基金會幫助隱青走出來 28:09 篩選和培養老師的方法:音樂技巧、表達能力、是否有能力提升學生興趣 36:30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音樂興趣:根據小孩的身體發展條件選擇樂器 41:09 專注一件樂器 vs 同時學幾鍾樂器 43:00 成人如何學習樂器:四堂玩到一首歌 48:02 夫妻檔的創業習慣:先聽從太太的意見和聆聽信仰 53:41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 與嘉賓Connect Ig/facebook: Parkland Music 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 《聖經》 本集鳴謝 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59 min
  2. 08/17/2024

    Ep 39 胡慧沖:旅遊達人泰國通

    「得不到 不必喊 皆因你未到終點」Roger 胡慧沖是著名的香港旅遊專欄作家和主持,素有「泰國通」之稱。第一次離港旅行,沖哥去了泰國就愛上了該地方,作為writer出身的他,及後有機會出旅遊書並移居當地,因此逐漸成為泰國通。在本集習慣說,沖哥分享了他認為泰國最好和最唔好的三樣野,以及應該如何思考移居泰國的問題,尤其是否在泰國買樓。在電視台工作達十五年的時間,奠定了他拍片的基礎,事至今日,沖哥每日都會拍片,去旅行見到靚野唔拍片唔舒服,仍然非常熱血和敬業。最後,他分享了自己為何只專注拍片和回應聽眾的問題,而沒有嘗試多棲經營去搞生意的心路歷程。 嘉賓:胡慧沖,香港旅遊專欄作家、旅遊節目主持、填詞人,有「泰國通」之稱 主持:廸生、小芬時間軸00:00 嘉賓介紹04:32 如何由亞視跳出舒適圈13:31 和泰國搭上關係17:45 成為旅遊通還是泰國通?19:15 泰國最好和最唔好的三樣野20:53 在泰國時間咁長,有沒有挫折?24:59 沖哥對KK園事件的回應在網上發酵,被網民圍攻31:20 如何決定Youtube拍攝題材?34:43 在泰國生活多年有哪些習慣上的改變45:54 在電視台工作的時間如何影響今日的風格48:43 在泰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55:50 移民或移居泰國適合甚麼人?59:15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與嘉賓ConnectYouTube/Ig/facebook: 胡慧沖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The Secret秘密》(吸引力法則)本集鳴謝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1h 9m
  3. 05/19/2024

    Ep 38 朱芷均:我在非洲忘了時間

    「你唔好以為自己好重要。」Lafelle 朱是一位勇闖非洲的香港女生。她在紐約讀國際關係的碩士期間,在烏干達實習與非洲結緣,後來在盧旺達和烏干達的社企一共工作了七年。在本集習慣說,Lafelle 分享了獨特的非洲時間是甚麼一回事。她舉了各個例子介紹在人際關係至上的烏干達怎樣看時間。Lafelle 亦分享了甚麼人適合和不適合去非洲,以及外國人在非洲常見的工作。最後,她講述了在非洲如何變得表面更強硬,內心更柔和。 嘉賓:朱芷均 Lafelle Chu,綠色能源企業的烏干達國家總經理、《我在非洲忘了時間》作者 主持:廸生、小芬 時間軸 00:00 嘉賓介紹 2:35 非洲的時間觀念 6:43 去非洲的契機 13:02 在非洲追求意義?在烏干達的煮食用品社企介紹 17:04 去非洲是因為遲來的反叛 20:29 非洲最大的魔力,和最難捱的地方 28:19 在非洲適應的生活習慣:花時間建立人際關係 32:40 在非洲適應的工作習慣:用了一年多時間令整個團隊準時開會 38:35 甚麼人適合去烏干達? 41:15 外國人去烏干達/盧旺達做甚麼工作? 50:12 在非洲找到了信仰 52:05 在非洲建立的新習慣:善用自己的時間 56:06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 與嘉賓Connect Ig: Lafelle Facebook: 小非象 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 關於時間:Tranquility by Tuesday 關於非洲:Out of Africa 本集鳴謝 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1h 3m
  4. 04/20/2024

    Ep 37 陳智遠:Walk in Hong Kong 的創辦人說好香港文化遊的故事

    「Walk with us (外加兩隻Paul 腳板印)」Paul 陳智遠是Walk in Hong Kong 活現香港的創辦人。在2012年,Paul 由政府辭職,決定把兒時想法實現,為本地顧客和遊客提供深度文化體驗。他希望通過Walk in HK這個實驗,為難以盈利的文化深度遊,創造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在本集習慣說,他分享了如何克服第一次創業的心理障礙。在他看來,發掘新景點的關鍵是和當地人建立關係,而且他非常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認為可以為香港帶來一些社會影響。Paul最推薦的香港深度本地遊是在深水埗,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故事的地方。最後,他分享了一個說好故事的小技巧,就是要很清楚知道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嘉賓:陳智遠 Paul Chan,Walk in Hong Kong 活現香港的創辦人 主持:廸生、小芬 時間軸 00:00 嘉賓介紹 03:00 香港真係有咁多深度遊? 07:13 Walk in Hong Kong 的主要客源 10:03 Walk in Hong Kong 是盈利機構還是社會企業? 13:38 Tour 例子:小芬在荔枝窩的深度遊分享 14:57為何創辦Walk In Hong Kong? 20:34 Walk In Hong Kong 十年經營的心路里程 28:54 COVID的影響 34:30 創業薪水可以比得上政府? 38:58 如何發掘香港新景點? 44:02 最推薦的香港深度本地遊:深水埗 51:54 角色轉變:由打工到創業,有哪些習慣調整 56:16 養成每天講故事的習慣 62:57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 與嘉賓Connect Ig/facebook:  Walk in Hong Kong 陳智遠 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 社區設計指南 by 山崎亮 風土經濟學 本集鳴謝 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1h 10m
  5. 02/24/2024

    EP36 林敬康:如何在gap year 後華麗轉身成為新加坡著名初創Youtrip的COO

    「我會在紅隧口放一個QR code,讓大家可以配對陌生人聊天。」Kelvin 林敬康是新加坡著名初創公司 Youtrip的COO。他中大畢業後在著名投資銀行工作,2015年開始在新加坡工作,機緣巧合下,加入Youtrip 團隊成為創始成員。Youtrip是一個專注旅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2023年10月進行B輪融資,獲得5000萬美元。有趣的地方是創始人都是香港人。在本集習慣說,Kelvin share 了星港比較的看法,和香港人在新加坡有哪些機遇。他曾經在投行裸辭一年環遊世界,他坦誠分享gap year 如過山車般的心路歷程。在COVID來臨時,如日中天的Youtrip受到打擊,他慶幸捱過了幾年COVID的噩夢,當時心情不足為外人道。 嘉賓: 林敬康 Kelvin Lam,新加坡著名初創公司 Youtrip的COO 主持:廸生、小芬 時間軸 00:00 嘉賓介紹 03:51 Kelvin 是如何由Youtrip初始團隊成員晉升到COO 06:10 Kelvin 2015年移民到新加坡,如何新加坡和香港的比較 09:15 香港人在新加坡有哪些機遇? 12:40 投資銀行後gap year 一年多是否可以真正充電? 19:08 “Gap year is not rest year / travel year” - 如何考慮是否裸辭/gap year?  25:18 旅遊習慣:匯率、交通貨比十家;在九寨溝旅行用淘寶搵司機慳錢;Plan trip 列出一堆可以玩的選項,望住個地圖plan 33:02 管理習慣:前線-每一場仗都要贏;管理層:點樣行少D彎路,設最少的條件給予最大的自由度 37:20 如何撐過COVID? 47:19 團體角色:「撩交嗌」 52:00 思維習慣:十萬個為什麼,不斷問點解 54:32 睇漫畫習慣:拓闊想像力 56:50 快問快答 Rapid Fire Questions 與嘉賓Connect LinkedIn: Kelvin Lam LinkedIn/IG/Facebook: Youtrip 本集提及的書及影音作品 Radical Candor by Kim Scott 葬送的芙莉蓮(日本漫畫) 本集鳴謝 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1h 4m
  6. 11/18/2023

    EP34 鍾振傑:玩轉香港廣告

    Stephen 鍾振傑是香港廣告公司Secret Tour 的創辦人。在今集習慣說,Stephen 分享了他在大學畢業不久舉辦的Secret Tour 行街團的源起和趣事,在創辦廣告公司後他採取了別具一格的「變態員工福利」,以及在行業裏收pitch fees 的堅持。在疫情前,他創辦了「失戀旅行團」,曾在種子輪融資150萬美元。在廣告行業打滾十多年的他,認為廣告人最重要的是「睇得多、諗得多」。他認為創意是一種習慣,並提供了幾個易上手的創意訓練習慣,例如Bi-sociation、Emotional approach、玩Opposite等。最後,他分享了他是如何不斷吸收新知識,以及適當的耍廢來保持身心健康。 嘉賓: 鍾振傑,香港廣告公司Secret Tour 的創辦人 主持:廸生、小芬 時間軸 00:00 嘉賓介紹 2:20 Secret Tour 的源起和趣事 6:08 Stephen 在大學搵internship 的故事:開一個位就好似開摺椅咁容易 10:26 鑽石廣告:最驕傲的廣告campaign亦是最失敗的campaign  14:35 堅持收pitch fees 20:57 變態員工福利 25:30 失戀旅行團的創業故事 32:12 做廣告的初衷 36:35 十年前後年青人對求職態度的變化 42:45 廣告行業請人習慣:睇得多、諗得多 46:00 訓練創意習慣:Bi-sociation、Emotional approach、玩Opposite(eg 慶敗宴) 55:03 耍廢習慣:習慣hea,睇無聊港產片和美劇 57:45 學習習慣:1on1 傾計,深入交流;喜歡問:你依家開唔開心? 1:02:35 Reconnect: 珍惜以前的朋友和事情 1:05:10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 與嘉賓Connect Fb / Ig: Secret tour 本集提及的書 椅子站起來  本集鳴謝 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1h 11m
  7. 10/07/2023

    EP33 賴錫璋:前香港賽馬會、地鐵公司、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分享如何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成功之道」Daniel Lai 賴錫璋是香港IT界的翹楚,在1960年代加入資訊科技行業,成為香港IT界先驅者,他曾任職賽馬會、地鐵公司、香港特區政府的資訊科技總監,及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在本集習慣說,Daniel 分享入行IT的經歷,以及電腦普及的歷程。縱橫幾十年的工作閱歷,Daniel 寄語年青人要保持開放心態、守紀律、不怕吃虧和終身學習。對於「年青人應該學program 嗎」這個話題,Daniel 認為大家都可以學習運算思維,並推動它納入小學課程。Daniel 更分享自己的退休之道,以及他總結出來的八點人生哲學。 嘉賓:賴錫璋,香港IT界先驅者,前香港特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 主持:廸生、小芬 時間軸 00:00 嘉賓介紹 07:50 在1960年代電腦是甚麼?為何選擇入行? 12:57 初入行如何和家人朋友解釋:編程和電腦係做乜? 16:15 電腦的普及是何時開始? 19:10 最難忘和驕傲的崗位 26:38 在馬場的投注系統出事,如何處理;利用測試團隊避免軟件系統不出事 31:03 職場習慣:年青人如何裝備自己,緊接科技脈搏 36:40 年青人要學編程嗎? 42:02 學習習慣:對年長一輩,可以如何學習新科技 48:27 退休習慣:退休是career transition 53:53 其他生活習慣:保持和諧、睡前床頭櫃有一張紙和錄音筆、Be prepared 58:47 Rapid Fire Questions 快問快答 與嘉賓Connect LinkedIn: Daniel Lai 本集提及的書 One Minute Manager, by Ken Blanchard and Spencer Johnson 本集鳴謝 Intro Music: by lemonmusicstudio and Twisterium from Pixabay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uplifting-2463/ https://pixabay.com/music/upbeat-sunshine-108600/

    1h 10m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習慣說邀請社會各界達人,發掘大家可以學以致用的生活習慣和樂活之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