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小生聊投资

股票知识传播者

  1. 21H AGO

    220.技术篇:(TRIX)指标的运用方法

    文稿: 上期说过TRIX指标是一项中长线指标,指标的两条线跟macd也有些类似,而macd刚好也被认为是中线指标,所以二者的用法也很相似,太复杂的内容我会拿到“技术分析篇”去讲,今天主要来讲讲指标的金叉和死叉。 金叉死叉讲过很多遍,但这次我决定丰富一些细节,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指标表达的含义。文稿中我放了对应的图片,大家可以看着图片进行理解。金叉买、死叉卖是所有的人都懂得道理,我就不再废话了。 接下来完整的演练一遍从买到卖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参考的是TRIX线条,也就是图中的黑线,当你看到黑线在相对低位开始走平的时候,说明股价的下跌也正逐渐变得缓和,这是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但此时还不是买点,这种积极性你只需要看在眼里就好,手上不要做任何动作。 当黑线走平后慢慢的拉升,最终自下而上与黄线、也就是与MATRIX线形成交叉时为买点,此时你可以选择买入,而这种现象就是金叉。金叉之后黑线、黄线一同向上运行,此时说明股价也正处在拉升阶段,你只需要继续持仓即可。 当拉升到某个高度后,你会看到向上运行的黑线开始出现走缓的现象,黑线在高处慢慢的走平,此时说明股价也出现了滞涨的现象,上涨的动力明显减弱,你需要在内心做好一定防范,但切记!此时还不是真正的卖点,因为死叉还没有出现。当你看到走平的黑线开始掉头向下,并且与下方的黄线形成交叉的时候,此刻便是死叉的确认,你需要卖出手中的股票。 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不在黑线走平的时候提前卖掉?而是当它进一步下跌形成死叉后再卖呢?这样岂不是少赚了一部分钱?”的确是这样,所有的分析事后去做都有它的道理,但是股价是无法提前预测的。当黑线在高位走平,你无法确定它接下来会下跌形成死叉还是会继续上涨.... 或许你提前卖真的能卖在最高点,但那也只是“或许”,你或许也会卖在半山腰...技术分析是为了让操作有一个明确的参考,而不是给你绝对赚钱的方法,这世间也没有百分百盈利的方法。既然金叉死叉是你决定要参考的信号,那你一定要尊重它,而不是中途随意改变参考的对象。 另外TRIX指标只是适用于单边行情,如果股价处在横盘震荡中,这个指标的参考意义就会大大降低,上文教的方法也会失灵,到时候你会发现金叉、死叉对应的高度都差不多,买卖期间并没有明显的利差出现、甚至还会亏损,所以该指标并不适用于横盘震荡行情。 有人一定也会这样问:“我怎么知道股价未来会不会横盘?如果能知道未来走势我还会赔钱吗?”这话说的的确不假,未来的走势谁也无法预判,但我并没有让你预判未来走势,你只需要确定过去是否为横盘就够了,如果过去是横盘震荡的趋势,那你就不要参考金叉、死叉的买卖信号。如果股价过去并非横盘走势,那你可以选择参考金叉和死叉。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 min
  2. 3D AGO

    219.技术篇:什么是(TRIX)指标?

    文稿: TRIX读起来有点费舌头...读着读着就容易嘴瓢,但没想到它的中名字更复杂,叫做“三重指数平滑平均线”,所以还是叫它的英文名字吧.. 该指标由两条线组成,一条叫做TRIX、另一条叫做MATRIX,又一次见到了“MA”,说明第二条线是第一条线的平均线,准确的说、第二条线是第一条线的20日平均线。20为系统默认的周期,后期也可以人为的更改参数。指标的具体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下方的图片。 TRIX跟MACD指标有些类似,它也属于中长线指标,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MACD中也有两条线,第一条是股价的平均线,第二条线是第一条线的平均线。TRIX中也有两条线,第一条同样是股价的平均线,而第二条也是第一条线的平均线。两个指标表达的含义比较类似,只不过背后的算法略有不同。 先来看看TRIX指标的公式:TRIX=(TR-昨日TR)/昨日TR x 100 这其中TR=收盘价的12日指数移动平均数。至于为什么是12日?888因为这个周期也是系统默认的,不喜欢也可以自行更改。 接下来仔细讲讲指标想表达的含义,指标的中文名叫做“三重指数平滑平均线”,言外之意、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均线,谁的均线?答案是均线的均线!是不是理解起来有点懵?你可以想象一下k线图中的均线、比如5日均线:将最近五天的股价平均后就是5日均线,以此类推、如果将最近五天的5日均线再次平均,就是我刚才说的均线的均线,或者理解为平均值的平均值也可以。 K线图中的均线是第一次计算平均值后的结果,如果此时将均线再进行平均,这就属于二次平均,如果将二次平均后的结果再一次平均,那就是属于三次平均。最后再来看看指标的名称:“三重指数平滑平均线”,前面的“三重”说明它将价格平均了三次。所以该指标的本质就是将平均值进行一次平均,而后再一次平均...因为平均值可以用线条表示,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指标算的是均线的均线。 问题来了,TRIX指标为何要这么折腾自己呢?明明有均线可以参考,为何还要将均线再次平均呢?答案很好理解:为了剔除掉价格短期波动对判断的影响。股价每天都会波动,波动频率很高、随机性也很强,而均线算的是平均值,所以均线的波动会比股价的波动平滑许多,波动的幅度相对稳定。如果此时将均线再次平均一下,那又会如何?答案是波动会变的更加平滑、也更加稳定。 说到这估计你也能猜到答案:股价波动太频繁,会让人们看不清趋势,于是才有了均线的存在,而TRIX不满足于我们常用的均线,认为它的波动也过于敏感,于是将均线再次平均,让最终的那个均线变的更加平滑,这样我们就不会被股价的短期波动所影响,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股价长期趋势的变化,你学会了吗?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min
  3. 6D AGO

    218.技术篇:什么是区间震荡线(DPO)指标?

    文稿: DPO指标中文叫做区间震荡线。是一个名为沃尔特.巴塞特的人研究出的指标。指标由两条线组成,具体图片可以查看下方文稿。一条线叫做DPO、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指标,而另一条线叫做MADPO。一看到MA你就应该猜到它代表平均值,换言之、MADPO其实就是DPO的平均值、也就是平均线,准确的说是6日平均线。 6日是系统默认的,你没必要过多的纠结,如果你不喜欢也可以后期更改参数。图中的黑线代表了DPO指标的走势,而黄线则是DPO的6日平均线。很明显我们的主角是DPO这条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PO的算法。 DPO=收盘价-前(N/2+1)日平均值,公式中的N默认为20,这也是系统默认的,它代表了指标背后的计算周期,如果不喜欢后期也可以自行更改。公式非常简单,但很遗憾、我亲自在盘面上计算过,而答案却跟系统显示的完全不一样。这说明公式并没有看着那么简单,背后还嵌套了其他的算法,但很可惜、我没有查到这方面的任何解释。 不过从现有的公式也能得知指标想表达的含义,这些同样可以加深你对指标的理解。沃尔特.巴塞特认为周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长周期包含了无数个短周期,或者理解为无数个短周期构成了一个长周期也可以。去观察短周期的变化,可以大致估计出长周期内的高点或低点,但是长周期本身的波动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于是该指标刻意剔除掉了长周期的波动,这样就排除了长周期对判断的干扰。 再俗一点去讲:你既能看到短周期的波动、也能看到长周期的波动,而这种情况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判断和视线,于是在不改变事实的情况下,指标主动忽略了长周期的波动,这样就可以更直观的看到短周期波动的变化。 从公式中你能看到指标的计算周期是20天,20天内股价每天都在波动,一根根k线有低有高、这就是短周期波动的特征,而在这期间20日均价线的波动是相对平缓的,很少有大幅度的起伏。20日均价线就如同长周期的波动,股价短周期和长周期会相互影响,而短周期的股价会一直围绕长周期而波动。 你可以打开任何一只股票的k线图,一根根k线就代表每一天的股价,也代表短周期的波动,而这些k线一直围绕着20日均价线附近徘徊,20日均价线就代表相对长周期的股价波动。但这里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短周期的股价会波动,而长周期的股价也会波动,二者都在波动就会干扰你对走势的判断,比如k线有高低变化,而20日均价线也有高低变化,两个周期的价格都在波动。 此时DPO指标直接解决了这个痛点,如上文所说:指标主动忽略了股价长周期的波动,将波动的长周期均线直接拉成了直线,这根直线就定为0轴。你可以理解为把波动的20日均价线拉成了直线,这根直线就是0轴。短周期的股价不再围绕均线上下波动,而是围绕着这根直线上下波动,如此一来、股价的强弱表现就体现的非常直接。当它跑到直线的上方、数值为正数,当它跑到直线下方、数值为负数。 现在再去会看一遍指标,你会发现DPO的数值有正有负,当它的数值为正,代表股价短期处在强势阶段,这时候应该多做买卖,你获利的概率也会更高。相反,当数值为负数,说明股价短期处在弱势阶段,这时候你应该减少卖买次数,此时买卖你亏钱的概率会更高。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4. NOV 5

    217.技术篇:ARBR指标的使用技巧!

    【文稿:】 ARBR指标中的两条线具有相似的含义,在实战的时候我认为参考其中一条即可,具体参考哪一条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决定。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多数人喜欢参考AR这条线,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因为AR排在前面的原因吧... 以AR线条为例,线条的波动范围非常宽泛,我们可以拿100为准,线条在100附近波动,表明股价处在横盘震荡的走势。由于100这个数字过于具体,我们可以取上下20作为波动区间,也就是80-120之间。当AR处在80-120之间波动,说明股价处在横盘震荡的走势,没有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趋势发生,这时候比较适合持仓不动。 有了中性的区间之后,超出区间的波动都视为单边走势,比如AR线超出120并一路上涨,此时的股价也处在单边上涨行情,在这个过程中短线客应该多做交易,因为此时买入后获胜的概率比较高。不过有一个道理千万不能忘:那就是物极必反!当AR线持续上涨、涨到180以上的时候你要时刻小心股价高位回落的可能。好与坏、盛与衰都是周而复始的过程,当繁荣达到一定程度,也意味着下一个周期即将到来,那就是衰退。 当AR线跌到80以下并一路下跌,说明股价也处在弱势的阶段,此时叫做单边下跌行情,这个阶段不适合做交易,空仓的人不要轻易进场,持仓的人应该找机会减仓降低仓位。但如果这种走势一直持续并跌到50以下,此时你又该考虑物极必反的道理。AR线持续走弱,直到跌破50的时候你反倒应该转为乐观,应为衰退达到一定程度,也意味着下一个周期即将到来、那就是繁荣。 最后做个总结:AR在80-120之间波动,适合持仓不动,你只需要拿着令你感到舒适的仓位即可,没必要过多的进行买卖,此时的股价也处在横盘的状态,不会有明显的涨跌趋势,过多的买卖反倒会弄巧成拙。120-180这个区间为强势阶段,AR处在这个区间时你可以积极看多做多、也就是多做买卖,在这个阶段交易也会提高你获胜的概率,因为此时的股价处在强势阶段,趋势会帮助你提高获胜的可能。 不过当AR超过180的时候你要小心物极必反的现象,强势不可能永远持续,总有一天会由盛转衰。当强势持续到180以上的时候,你就不能像之前那么乐观,相反你要随时警惕股价高位回落的可能。 然后再来说说下一个区间,也就是80-50之间,AR线在这个区间内运行说明股价处在弱势阶段,这个时候交易会大大降低获胜概率、最好的做法是空仓,除非AR能持续下跌、跌到50以下的时你可以搏一把超跌反弹,因为50以下的弱势过于极端,反弹的行情随时可能出现。 综上所述:能提高你胜率的区间只有两个,一个是120-180之间,另一个是50以下。而降低胜率的区间也有两个,一个是80-50之间,另一个是180以上。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5. NOV 2

    216.技术篇:ARBR指标的金叉、死叉

    【文稿:】 ARBR指标有两条线,这两条线的周期一模一样,算法也非常类似,所以本质上参考哪条线都一样,但每当指标中有两条线的时候,都会有金叉、死叉的用法存在,于是有人可能会好奇:ARBR指标也同样如此吗? (ARBR指标)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过我不建议你用该指标去参考金叉、死叉。金叉、死叉是根据两条线的交叉来判断走势的拐点,同时用来判断买卖点,但这需要两条线的计算周期要尽量分隔的大一些,这样短周期的线条交叉长周期线条时、才会有拐点的含义,比如macd就是这样的设计。 (MACD指标) Macd中一条线是短周期的线条、也代表短线的走势,而另一条是长周期线条、代表长线走势,所以当周期差距较大的两条线发生交叉的时候往往代表股价走势发生了拐点,此时的拐点也可以用来指导买卖,但是想像一下:如果两条线代表的周期一模一样,那它们还会有交叉出现吗?当然不会!它们的波动会表现的一模一样,而AR和BR就是这样的关系。 上期我们讲过ARBR指标的算法,两条线计算的周期都是26天,说明二者代表的周期都是一样的。因为周期一样、导致两条线的走势也几乎一致、很少出现明显的交叉,所以用金叉、死叉不太适用于ARBR指标。不过细心的你一定也发现了:虽然两条线的走势高度一致、很少出现交叉,不过偶尔也的确能看到交叉的现象,这又怎么解释呢? AR和BR线的计算周期都是一样的,但算法公式有着细微的不同,这一点回想一下上期的内容就明白了。也就是这一点点的不同,让BR线条的走势稍微敏感了一些,也就是波动幅度稍微大了一点,所以两条线实际上也会出现交叉的情况,但这种微弱的差距根本不值得重视,更不值得以此来判断金叉、死叉。两条线90%的时间波动频率都是一致的,根本看不到两条线大幅分离的情况,这就足以证明了一切。 有些文章会教你ARBR指标可以参考金叉、死叉,这一点我也不否认,但我想告诉你的是:对失去作用的工具不要纠结于工具本身的定义,比如锤子是用来钉钉子的工具,这是人们对它的定义,但没有了手柄的锤子本质上跟砖头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砖头,这时候你就不能纠结于工具本身的定义,认为锤子还会比砖头好用,而是应该扔掉锤子选择更趁手的砖头砸向钉子。 所以今天的内容不是教大家利用指标,而是教大家如何做选择!所有人都在教你如何利用指标、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而我想教你工具只是工具、能帮助你达到目的东西都可以叫工具。固有思维将会阻碍你成长的步伐,任何时候你都要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指标我教了很多,而且每项指标的算法公式也都教过,教这些就是为了打开你的思维,让你认清指标背后的工作原理,懂得这些你才有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不是只记住锤子就是锤子、砖头就是砖头,从来没想过二者的功能可以互换。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min
  6. OCT 30

    215.技术篇:什么是ARBR指标?

    【文稿:】 今天要学的指标叫做ARBR指标,这是一个指标、但该指标其实是一个合成体,也就是用两个指标合并成了一个指标,所以该指标也由两条线组成,一条线叫做AR,另一条线叫做BR。老规矩,指标的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 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有些软件叫做ARBR指标,而有些软件也叫做BRAR指标,只是顺序不同,但都是同一个指标。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来看看指标背后的算法公式,知道了算法才能充分理解指标想表达的含义。 两条线都有各自的算法,而且算法默认的周期是26天,我们先来看看AR线条是如何计算的。 AR=26天内(当日最高价-当日收盘价)之和÷26天内(当日收盘价-当日最低价)之和 接下来我用大白话解释一遍:用股价当天的最高价-当天的收盘价,得出的数值仅代表这一天,于是你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前一天,然后再计算前三天,前四天等等..直到把最近26天每天的数值都算出来,然后将这26天的数值全部相加就得出了公式的左半部分,也就是26天内(当日最高价-当日收盘价)之和。 至于公式的右半部分我猜你应能做到举一反三。26天内(当日收盘价-当日最低价)之和,对比我刚才的解释进行理解即可,我就不浪费时间了,因为接下来还要讲BR线条的计算公式,不过有了对AR的理解、BR理解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BR=26天内(当日最高价-前一日收盘价)之和÷26天内(前一日收盘价-当日最低价)之和。 如何理解可以参照我上文的解释,BR和AR的不同只有一点;那就是收盘价!AR的算法中用的是当天的收盘价,而BR的算法中换成了前一日的收盘价。 再通俗点讲:AR表达的是当日最高价、最低价与当日收盘价之间的关系,而BR表达的是当日最高价、最低价与前一日收盘价之间的关系。那么公式都看明白了,但公式想表达的意思估计很多人还不太懂。公式中26天只是计算的一个周期,它的意义并不大,我们可以将其去掉以便你更好的理解指标的原理。 去掉“26天”这个周期后算法就变得很简单了:AR=(当日最高价-当日收盘价)÷(当日收盘价-当日最低价)。用(当日最高价-当日收盘价),这是想表达股价上涨时推力的大小。(当日收盘价-当日最低价),这是想表达股价下跌时重力的大小。最后用上涨时产生的推力÷下跌时产生的重力,二者相比较,你就能得出买卖双方谁的力量更强。 如果股价上涨时的推力更强、强于下跌时产生的重力,那么AR这条线就会出现上涨,反之则会下跌。这是对AR线条的理解方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至于BR线条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理解,很多人因为26天的周期影响了对指标的理解,我们可以暂时去掉这个条件,剩下的公式我相信所有人都能理解。 BR=(当日最高价-前一日收盘价)÷(前一日收盘价-当日最低价),它比较的同样是股价上涨时的推力和股价下跌时的重力,因为它和AR的算法几乎一样,只不过收盘价由当日的收盘价换成了前一日的收盘价,这说明AR更多是反映股价实时的强弱表现,因为它的公式中只用到了当天的数据。而BR有了跟前一天的比较,这意味着它是跨交易日之间的对比,你学会了吗?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5 min
  7. OCT 27

    214.技术篇:成交量比率(VR)指标的运用

    【文稿:】 讲指标的运用之前,我先解答一下部分网友的疑问。VR指标的算法非常简单,它的计算周期默认为24天,我们假设某只股票在24天内,上涨的天数是20天,下跌的天数是4天,然后将20天股价上涨时产生的成交量相加,再将4天股价下跌时产生的成交量相加,最后将二者相除,得出的答案就是VR指标的数值。 这些内容上期有过详细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很多人都表示理解,但对最终的答案有人提出一个疑惑:用刚才的算法能求出VR指标的数值,我们假设这个数值是200,这意味VR指标当天的数值为200,“但如果我想知道第二天的VR指标、又该如何计算呢?难道还得再等下一个24天,我才能求出第二天的VR指标吗?” 因为计算VR指标时、需要用股票最近24天的成交量数据,于是很多人就有了一个误解:认为用24天才能求出一天的VR指标,于是想知道次日的VR指标就得再等24天才行,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你如果能听明白我接下来举得例子,你就能明白VR指标是如何计算每一天的数据。 假如今天是24号,今天的VR指标很容易计算,你只需要用到1号-24号的成交量,再套用到上文的公式中就能得出24号的VR指标。问题来了:第二天、也就是25号的VR指标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答案很简单,你只需要用到2号-25号的成交量数据即可,然后再套用公式得出25号的VR指标。26号的VR指标也是同理,最近的24天那就是3号-26号,知道这些天的数据你就能知道26号的VR指标。 此时你连贯的计算出了24,25,26号的VR指标,以此类推、每天的VR指标都可以被计算出来。希望今天的内容能为你解开心中的疑惑,因为不单单是VR指标、其他指标也是按照同样的方式计算的,这样才能保证指标每天都有数据更新,也能让投资者及时的看到每日的数据反馈。 在这里我想考考大家:如果某只股票刚刚上市不久,上市的时间还不到24天,那么这只股的VR指标如何计算呢?答案是无法计算,只有等上市时间超过24天后第一批数据才会产生,基于这批数据、今后每天的VR指标才能被计算出来。 最后我们来讲讲VR指标具体的运用。VR指标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低价区,安全区,高价区,警戒区。安全区为70-40之间,VR指标在这个区间时可以适当考虑买入。安全区为150-80之间,VR指标在这个区间时走势相对安全,没有明确的买卖信号,你可以选择持仓不动。高价区为450-160之间,VR指标来到这个区间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减仓,可以多减也可以少减,具体看个人对走势的判断。警戒区为450以上,VR指标超过450以上需要提高警惕,尽量以减仓卖出为主。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min
  8. OCT 24

    213.技术篇:什么是成交量比率(VR)指标?

    【文稿:】 今天要学的技术指标叫做VR指标,中文名字叫做“成交量比率”,从名字你也能猜到指标背后的算法,也就是用成交量计算一个比率。VR指标跟其他指标有一点不同之处,多数指标的算法普遍来自股价的变化,也就是股价的变化决定了指标的走势。 而VR指标的算法全部来自成交量,它反映的也是成交量对股价的影响。VR指标有两条线组成,具体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有黑线和黄线,黑线其实才是VR指标,另一条黄线则是黑线的平均值,或者说是VR指标的均线也可以。 你们在图中看到的VR指标有两条线,而有些软件可能只有一条线,对此你不用慌张。如果你的软件只显示一条线,说明代表平均值的均线没有显示,而显示的那一条一定是VR指标线。说实话,黄线的意义不大,你只要明白VR线的原理即可。想知道原理就得知道背后的算法,而VR指标的算法非常简单。 (N日内股价上涨时的成交量总和)÷(N日内股价下跌时的成交量总和)=VR指标 有些地方给你的答案可能太一样,他们的答案是更严谨的说法,但是你很可能会听不懂,所以你只需要记住我的答案即可。股价无论是涨是跌,每天都会有成交量产生,我们先把股价上涨时产生的成交量加在一起,然后再将股价下跌时产生的成交量也加在一起,最后用前者÷后者=VR指标的数值。 当然,这里还需要加上时间条件,这个时间一般是24天,24也是VR指标默认的计算周期(可主动更改周期)。如果刚才的举例你没有听懂,接下来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听讲:假设某只股在过去的24天内,上涨的天数有20天,下跌的天数有4天。我们先将20天内产生的所有成交量相加得出一个总数,然后再将4天内产生的所有成交量相加得再出一个总数,最后用前面的总数÷后面的总数=VR指标的数值。 其实指标的算法非常好理解,就是用成交量÷成交量,前面的成交量都来自股价上涨的阶段,后面的成交量都来自股价下跌的阶段,二者相除就能得出一个比率关系,而这个比率就是VR指标的数值,然后把这些数值连接成线,就是我们看到的VR指标的走势。 VR指标的算法基于一个道理,也就是“量价理论”,该指标认为股价上涨一定会伴随成交量的放大,而股价下跌一定伴随成交量的缩小,因此VR指标的走势跟股价的节奏几乎一致,也就是股价上涨它也上涨,股价下跌它也下跌。这种量价理论多数情况下是对的,股价上涨时的确会伴随放量,而股价下跌通常会伴随缩量。 但股市中从来没有绝对的答案,偶尔也会出现股价上涨缩量、股价下跌放量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VR指标的参考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也是该指标的缺陷所在。所有指标都存在缺陷,因为指标的设计都是基于绝对的假设,而股市中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这一点需要你辩证的去看。 (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4 min

Ratings & Reviews

4.2
out of 5
5 Ratings

About

股票知识传播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