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無聲-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的文章分享
仍然在職場上奮戰的老同事,見面時常說:工作壓力好大,常常有不如歸去的感嘆。
確實,環境一直在變,有時變得讓人非常無奈,但迫於現實生活,只能盡全力扛著啊!
將近三年的疫情,突破了工作型態的地理限制,也重新定義了上班族與工作的關係。遠距工作讓上班跟私生活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如何重新劃定界線,也成為上班族的共同課題。
儘管如此,經濟成長停滯、就業市場疲軟,加上工作的不穩定性,間接使轉職成本提升,因此人們更傾向寧願守著穩定的工作與薪水。此種重新劃定工作界限的集體現象,也在TikTok上出現大量貼文,被稱為“無聲辭職”(quiet quitting)。所謂的無聲辭職(或稱安靜離職)並非真的遞出辭呈,而是“熱愛工作、奮鬥文化”的反義詞,意指上班族放棄積極爭取升職,只會努力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抱持“不多做、不加班、不往上爬”的態度。
倫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Anthony Klotz表示:勞工總是超越職責要求,消耗精神資源並造成心理壓力,如果懷抱被困在一家公司的心態,努力求取好表現,幾乎沒有帶來回報。與其在週五晚上加班、自願監督老闆,不如避免上述高度競爭的心態,在最低限度內完成工作、準時下班並讓通訊軟體靜音,成為“無聲辭職”的真實寫照。
比起24小時投入工作,上班族更寧願把目光放在生活中更有意義的其他層面,從而改善幸福感。Klotz認為,由於疫情使得人們開始重視到心理健康,無聲辭職的想法特別容易引起共鳴。
或許是受到中國社交媒體#TangPing(躺平)標籤的啟發。網路上調查讓人最想躺平的十大時刻如下:
10.生理期,經痛來報到
9.打疫苗,副作用發作
8.大掃除、做完家事
7.天氣冷到出不了被窩
6.熬夜後發現天亮時
5.生病,身體不適
4.週一症候群
3.辛苦加班結束後
2.照顧小孩,體力透支
1.早上昏沉剛起床
面對無盡的生活壓力,既不能辭職又不得不堅持下去,只好在“無聲辭職及好想躺平”中調適自己的心態,甚至因而做一點“小確幸”的行動,讓自己逐漸調適並強化續行的能量。
人生就是一場自我美善的修行,所有的經歷,無論悲喜都為塑造更完美的自己。人間處處是道場,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裡修行!環境急速變遷,縱使生活壓力再大,我們也得勇敢面對。無論是心中的“無聲辭職” ,或是偶爾“好想躺平”的小確幸,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利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只要勇敢的活在當下,放眼未來,我們必然可以活得幸福美滿啊!
馬太福音11:28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詹俊裕寫於
2022091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November 14, 2025 at 8:28 PM UTC
- Length1 min
- Season98
- Episode20M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