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些情绪,只有用某种特定的语言才能说出口?同一件事,用母语说是一种感觉,用英文或其他语言表达,又是另一种感受。不同语言中,我们可能展现出不同的性格,有时更敢表达脆弱、更容易说出“我爱你”,也可能更习惯隐藏真实的自己。在本期节目中,桐羽邀请昕晴、浩然和小张展开一场关于语言与自我的对话。我们聊了聊语言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表达、身份认同与人际关系。即使你不是多语使用者,相信你也能从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中,重新思考自己与语言的亲密连接。切换语言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换一个“我”说话?愿这期节目,能为你开启一次语言世界中的自我探索!
你将在本期听到:
多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语言中为何展现出不同性格?
家乡话与普通话带来的归属感有何不同?它们是否重塑了我们的身份?
什么是“语言人格”?为什么我们用英文时更大胆?
第二语言是否能成为表达羞耻、脆弱与创伤的“安全空间”?
在心理咨询中,如何灵活运用语言切换(code-switching)?
用不同语言的谈恋爱,会有哪些惊喜和挑战?
本期主播:
桐羽:语言是工具,也是看见自己的方式
小张:多学外语解锁自己不同的语言人格
浩然:英语温柔内敛,普通话条理清晰,武汉话大鸣大放
昕晴:致我与台山话广东话普通话英语的“爱恨情仇”
时间戳
02:19 用方言自我介绍:你最舒服的语言是什么?
06:54 语言与性格:不同语言下的我们有什么不同?
13:45 语言与归属感:家乡话带来的身份认同
22:52 你更喜欢用哪种语言表达情绪?
27:57 第二语言如何帮助我们缓解母语表达情绪的羞耻感?
30:08 跨语言恋爱:用非母语谈恋爱是一种什么体验?
35:57 心理咨询中的语言选择:用不熟悉的语言谈创伤会更容易吗?
45:53 如何运用语言支持情绪调节与自我照顾?
节目简介:
「此时此地 Here and Now」是一档由心理咨询师发起的播客,聚焦当下的心理热点话题,分享我们的感受与想法。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和你共创一个安全稳定的空间,在此时此地,同呼吸,共思考。我们可能身处不同的时区,过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人生背景和理想,但在“此时此地”,无论过去,不问将来,我们关注当下,我们就在此时此地。
关于我们:
「FindSelf找我」一个源自宾大,属于你我的心理服务平台。陪伴、支持,我们与你共历心灵的成长。
公众号:「FindSelf找我」(内容号)「FindSelf找我咨询」(服务号)
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此时此地 Here and Now」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Biweekly
- PublishedApril 23, 2025 at 4:00 PM UTC
- Length51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