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媒體時代,如何不被別人的光鮮亮麗擊垮?
本集由 BNI 創始人 Ivan Misner 博士主持,主題探討「比較與絕望」的心理陷阱。他指出,人們常拿自己的「內在真實」與他人「外在表象」相比,導致焦慮、自卑與冒名頂替症候群。Misner 博士提醒,社群媒體只是「精華片段」,背後隱藏著無數掙扎與不眠之夜。
他提出四個方法幫助大家脫離比較陷阱:
一是將羨慕轉化為學習機會;
二是以感恩為解藥,聚焦於已擁有的事物;
三是管理輸入內容,過濾會引發負面情緒的資訊;
四是記住情境法則,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程。
Misner 博士強調,人脈建立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人生唯一該比較的對象,是昨天的自己。
🎯 核心觀點:
- 我們常「拿內在與他人外在相比」,陷入比較與絕望。
- 社群媒體放大的「精華片段」容易造成錯覺,讓人低估自己。
🧠 造成比較的因素:
- 人類天性:大腦本能地進行社會比較。
- 印象管理:人們只展示成功面,隱藏掙扎。
- 知覺盲點:看不到他人背後的辛苦。
- 倖存者偏差:只注意成功者,忽略努力中的人。
⚠️ 比較的代價:
- 扭曲現實、自我懷疑、產生冒名頂替症候群。
- 阻礙成長與行動,奪走快樂。
💡 Misner 博士的四大策略:
- 轉化羨慕為學習:「我能學到什麼?」取代「為何我不行?」。
- 用感恩取代比較:每天記錄小小成功,養成正向心態。
- 管理輸入內容:靜音讓你焦慮的帳號,少看負能量新聞。
- 記住情境法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與時間軸。
📖 Misner 語錄(Ivanisms):
- 「停止比較你的幕後片段與他人的精華片段。」
- 「唯一重要的計分板,是你自己的成長。」
- 「Networking 是馬拉松,不是短跑。」
🏁 結論:
跑自己的賽道,專注內在成長。社群媒體的濾鏡與標籤無法定義真實價值。唯一要超越的,是昨天的你。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6hwb9800rm01t35nna2be7/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Cada semana
- Publicado29 de octubre de 2025, 11:29 p.m. UTC
- Duración7 min
- Episodio934
- ClasificaciónA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