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言星语

EP16 槟城:一座被历史与烟火气点亮的南洋城市

槟城,这座被称为“槟榔屿”的热带小岛,既有烟火气的市井生活,也有多元文化交织的独特底色。

本期节目,我们带你从美食到历史,从庆典到社区,走进一座南洋小城的丰富层次。

福建面、炒粿条、粿条汤、白咖喱面与豆蔻水,每一道都是舌尖的坐标;榴莲则更是“树上熟”的愉悦体验。

除了味觉,槟城的节奏同样值得铭记。每年 7 月 7 日,全城庆祝入遗日:多民族同庆的表演、2000多人一起的Citywalk、古迹开放与沉浸剧场“先贤来时路”,让人真切感受到“共享历史”的魅力。

我们也走进城市的肌理:从“打枪铺”组屋的迁徙与记忆,到《城视报》与岛读书店的文化坚守,再到侨生博物馆里活化的娘惹传统。

旧与新、东方与西方、庙宇与咖啡馆,都在这座岛上自然共存。

这一趟声音之旅,既是美食与历史的交织,也是城市与人文的共鸣。让我们一起走进槟城,感受它的热情与丰饶。

关键词:槟城|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槟城|槟榔屿|土生华人|世界文化遗产|槟城入遗日|下南洋|庙宇|马来西亚美食|历史遗产|槟城炒粿条|豆蔻水|榴莲|粿条汤|

时间轴:

02:14 槟城:英文名Penang、马来语“Pulau”为岛屿,“Pinang”为槟榔,故称槟榔屿

03:48 槟城建筑与文化特色:拥有融合东西方风格的店屋、教堂、庙宇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族群共构多元社会,代表景点包括蓝屋、康华利斯堡(英国殖民堡垒)、圣乔治教堂(东南亚最古老英国圣公会教堂)、观音亭等。

05:09 小舒对槟城初印象:亲切,福建华人多、生活便利、节奏闲适

06:35 槟城是一座有旧有新的城市

07:24 chenchen对槟城的初印象:“热带大理”,适合数字游民,槟城的多民族融合具烟火气与热情

09:39 槟城旅游性价比:住宿便宜,适合学生党与预算有限想要出国玩的人群

10:58 槟城美食分享:

福建面:槟城为虾面,吉隆坡为黑酱油炒面,均含黄面,源自福建先人,可搭配槟城白咖啡

炒果条:槟城版本无浓黑酱油,用酱清,炭火现炒有锅气,夜晚火星子视觉效果佳

果条汤:分清汤与柠檬味(柠檬味更清爽解腻),推荐大表哥995推荐摊位

其他特色:大山角芋头饭(需前往威省)、白咖喱面(槟城独有)、Lok Lok(自助式串烧火锅,槟城下午茶)、四果汤(Temple street为佳)、豆蔻水(槟城特产,分红色红豆蔻水“入门级”与白色白豆蔻水,可参观豆蔻工厂)、榴莲(榴莲季可上山吃庄园榴莲、开甘榜盲盒或城市自助)

23:23 乔治城入遗庆典体验(7月5日-7日,7月7日为槟城法定假日)

27:36 第一天在谢公祠大草坪举办,马来、印度泰卢固族、锡克族等民族在华人庙宇前共庆跳舞,有种天下大同的美好感

29:22 第二天City Walk:7点开始,2000多人穿粉色T恤走过4.5公里古城区路线

31:13 citywalk有槟州Chief Minister同行,和民众唠家常、热情合影

35:10 第三天是古迹开放日,比较罕见地免费开放了7处古建筑

37:53 “先贤来时路”沉浸式剧场,还原妈姐、福建苦力下南洋场景,还融入了许多马来、印度元素

40:51 槟城小众文化探索:

打枪铺(Rifle Range):槟城最早一批组屋之一,承载着上世纪60年代后城市迁移与安居政策的记忆,以前是英国人的射击场,经历过一段黑暗岁月,接着被改造成组屋

43:00 城市报与岛读书店:季度免费杂志记录老手艺人与老社区,可免费取阅或联系寄送,贩售新马港台书籍,涵盖饮食文化、历史研究、小说散文。

44:19侨生博物馆:展示娘惹文化,有非常精美的琉璃制品、还提供娘惹服拍照与文化演出

槟城的傍晚:

槟城炒粿条

995大表哥推荐的粿条汤

槟城的白咖啡配福建面(就是虾面)

乔治城入遗日第一天的民族舞蹈——马来皇家舞蹈

印度裔泰卢固族舞蹈

印度裔锡克族(就是他们唱了播客里的神曲😁)

入遗日第二天City Walk——转头发现Chief Minister就走在我身边😊

入遗日第三天——“先贤来时路”背着的下南洋小包袱

岛读书店

免费的《城视报》

主播:小舒&Che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