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幸福科技島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902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下)

    HACE 5 H

    EP902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下)

    日安,2025 「《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 24 歲那一年,她沒有金融背景、沒有資源,也沒有任何人脈。 前三個月壽險業績掛蛋,天天被拒絕十次以上。 但如今,她是國泰人壽最年輕的雙總監,也是業界口耳相傳的「超業女王」林家榛。 她的新書《超業女王林家榛》,不是講「業績秘笈」的勵志書,而是關於「真誠、勇氣與利他」的生命實錄。 林家榛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天,什麼都不懂。她唯一知道的,就是要「真心」。 那時她拿著傳單走進菜市場,笑著問:「有什麼我可以幫您的嗎?」 她說:「我不知道怎麼推銷,但我知道人需要被理解。」 她開始傾聽每一個故事,失去家人的媽媽、擔心孩子學費的爸爸、正在住院的阿嬤。 保險,對她來說,不只是商品,而是「替人守住未來的勇氣」。 「有什麼我可以幫您的嗎?」後來成了她的座右銘,也成了整本書的核心精神。 她在書中寫道:「會說話不等於會銷售,懂產品不等於能簽約。」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被拒絕第十次後,她沒有離開,而是多留五分鐘,陪客戶聊生活。 「那天客戶沒有買,但他隔週介紹了三個朋友給我。」 林家榛笑著說:「我終於明白,信任的力量比成交更強大。」 這段經歷也造就了她獨特的工作哲學「陪伴成交」:見面第五次才開始談業務。她用時間換取信任,用誠意換取關係。 從菜市場、校園到企業客戶,從一張張小單開始,累積成一個能改變命運的事業。 書裡最打動人的篇章,不是她創下的業績,而是她帶出的一群人。 林家榛提出「三給心法」:給資源、給舞台、給信任。 她笑說:「帶人最難的,不是教技巧,而是讓對方相信自己有價值。」 在她的團隊裡,有年輕媽媽、二度就業者,也有曾經被社會忽略的中年轉職者。 她不只帶他們賺錢,更帶他們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我希望自己是那個推別人一把的人,不只是說『你很棒』的人。」 這句話,也是她帶領團隊的信念。 因為成功的最高境界,是讓別人因為你而相信自己。 《超業女王林家榛》最終談的,其實不是保險,而是「人」。 她在書中寫下:「真正的高手,不是站在舞台中央,而是讓更多人發光。」 林家榛相信,銷售是一種溝通,也是一種情感傳遞。 「當你真心對人好,全世界都會成就你的事業。」這不只是她的話,也是她一路以來的見證。 在訪談的最後,她微笑說: 「別急著開花,先學會扎根。只要願意多試一次,你就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林家榛 國泰人壽成立至今,最年輕的處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 2008年從零經驗轉戰保險業,前3個月業績掛零,仍接手業務最不想做的校園理賠,而這竟成了她翻轉人生的起點──從一張張小保單,簽出大訂單,更以實在的理賠金,陪伴無數家庭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服務對象涵蓋醫師、律師與企業主等,最多曾同時服務超過1,080位客戶,且從未收到任何客訴。除了個人的卓越成就,她亦帶領團隊屢創佳績。 她始終堅信:「相信就會看見,堅持就會實現。」並以行動證明,無論起跑點在哪,只要展現專業、真心陪伴,就能創造無可取代的價值。 獲獎紀錄: ✏️2008年踏入保險業,2011年取得百萬圓桌會員資格(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以下簡稱MDRT),並連續保持超過十多年。 ✏️2018年,壽險公會表揚優秀從業人員獎。 ✏️榮獲11次IQA國際繼續率獎金獎。 ✏️三度獲得國泰人壽Cathay Journey金、銀賞。 ✏️榮獲11屆國泰人壽高峰會,包括入選、達成獎與展業區第一名。 ✏️2022年,帶領團隊打敗全國1,300個團隊,勇奪區處冠軍。 ✏️2023年,個人再度達成MDRT。 ✏️2024年,帶領團隊再次拿下區處冠軍,個人亦再度達成MDRT。 ✏️2024年,國際龍獎IDA(International Dragon Award)傑出業務銅龍獎。 ✏️2024年,壽險公會表揚優秀從業人員獎。。 ✏️2025年,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銀龍獎、傑出主管白金獎,並再次取得MDRT,同時晉升為超級會員(Court of the Table,簡稱COT)。 ✏️2025年,帶領12位夥伴達成MDRT會員,和榮獲IDA業務銀龍獎、銅龍獎。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卡姐還在想》《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林家榛 #國泰人壽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 #卡姐 #共同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卡姐還在想 #女性成長 #銷售心法 #利他精神 #勵志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min
  2. EP901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上)

    HACE 8 H

    EP901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上)

    日安,2025 「《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 24 歲那一年,她沒有金融背景、沒有資源,也沒有任何人脈。 前三個月壽險業績掛蛋,天天被拒絕十次以上。 但如今,她是國泰人壽最年輕的雙總監,也是業界口耳相傳的「超業女王」林家榛。 她的新書《超業女王林家榛》,不是講「業績秘笈」的勵志書,而是關於「真誠、勇氣與利他」的生命實錄。 林家榛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天,什麼都不懂。她唯一知道的,就是要「真心」。 那時她拿著傳單走進菜市場,笑著問:「有什麼我可以幫您的嗎?」 她說:「我不知道怎麼推銷,但我知道人需要被理解。」 她開始傾聽每一個故事,失去家人的媽媽、擔心孩子學費的爸爸、正在住院的阿嬤。 保險,對她來說,不只是商品,而是「替人守住未來的勇氣」。 「有什麼我可以幫您的嗎?」後來成了她的座右銘,也成了整本書的核心精神。 她在書中寫道:「會說話不等於會銷售,懂產品不等於能簽約。」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被拒絕第十次後,她沒有離開,而是多留五分鐘,陪客戶聊生活。 「那天客戶沒有買,但他隔週介紹了三個朋友給我。」 林家榛笑著說:「我終於明白,信任的力量比成交更強大。」 這段經歷也造就了她獨特的工作哲學「陪伴成交」:見面第五次才開始談業務。她用時間換取信任,用誠意換取關係。 從菜市場、校園到企業客戶,從一張張小單開始,累積成一個能改變命運的事業。 書裡最打動人的篇章,不是她創下的業績,而是她帶出的一群人。 林家榛提出「三給心法」:給資源、給舞台、給信任。 她笑說:「帶人最難的,不是教技巧,而是讓對方相信自己有價值。」 在她的團隊裡,有年輕媽媽、二度就業者,也有曾經被社會忽略的中年轉職者。 她不只帶他們賺錢,更帶他們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我希望自己是那個推別人一把的人,不只是說『你很棒』的人。」 這句話,也是她帶領團隊的信念。 因為成功的最高境界,是讓別人因為你而相信自己。 《超業女王林家榛》最終談的,其實不是保險,而是「人」。 她在書中寫下:「真正的高手,不是站在舞台中央,而是讓更多人發光。」 林家榛相信,銷售是一種溝通,也是一種情感傳遞。 「當你真心對人好,全世界都會成就你的事業。」這不只是她的話,也是她一路以來的見證。 在訪談的最後,她微笑說: 「別急著開花,先學會扎根。只要願意多試一次,你就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林家榛 國泰人壽成立至今,最年輕的處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 2008年從零經驗轉戰保險業,前3個月業績掛零,仍接手業務最不想做的校園理賠,而這竟成了她翻轉人生的起點──從一張張小保單,簽出大訂單,更以實在的理賠金,陪伴無數家庭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服務對象涵蓋醫師、律師與企業主等,最多曾同時服務超過1,080位客戶,且從未收到任何客訴。除了個人的卓越成就,她亦帶領團隊屢創佳績。 她始終堅信:「相信就會看見,堅持就會實現。」並以行動證明,無論起跑點在哪,只要展現專業、真心陪伴,就能創造無可取代的價值。 獲獎紀錄: ✏️2008年踏入保險業,2011年取得百萬圓桌會員資格(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以下簡稱MDRT),並連續保持超過十多年。 ✏️2018年,壽險公會表揚優秀從業人員獎。 ✏️榮獲11次IQA國際繼續率獎金獎。 ✏️三度獲得國泰人壽Cathay Journey金、銀賞。 ✏️榮獲11屆國泰人壽高峰會,包括入選、達成獎與展業區第一名。 ✏️2022年,帶領團隊打敗全國1,300個團隊,勇奪區處冠軍。 ✏️2023年,個人再度達成MDRT。 ✏️2024年,帶領團隊再次拿下區處冠軍,個人亦再度達成MDRT。 ✏️2024年,國際龍獎IDA(International Dragon Award)傑出業務銅龍獎。 ✏️2024年,壽險公會表揚優秀從業人員獎。。 ✏️2025年,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銀龍獎、傑出主管白金獎,並再次取得MDRT,同時晉升為超級會員(Court of the Table,簡稱COT)。 ✏️2025年,帶領12位夥伴達成MDRT會員,和榮獲IDA業務銀龍獎、銅龍獎。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卡姐還在想》《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林家榛 #國泰人壽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 #卡姐 #共同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卡姐還在想 #女性成長 #銷售心法 #利他精神 #勵志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8 min
  3. EP900 - 轉角遇見你 - 《莊子兵法 》青春版,當哲思遇上青春,人生的密室正在開啟

    HACE 10 H

    EP900 - 轉角遇見你 - 《莊子兵法 》青春版,當哲思遇上青春,人生的密室正在開啟

    日安,2025 「《#莊子兵法 》青春版,當哲思遇上青春,人生的密室正在開啟」 一場從「邀請函」開始的冒險 一封神祕的邀請函, 六名互不相識的年輕人, 一場不容退場的密室遊戲。 舞台暗下的那一刻, 觀眾不只是看戲, 而是踏入一場「人生的模擬考」。 這是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2025 年學期製作的《莊子兵法》青春版。 由黃致凱導演原創劇作改編、 新生代演員重新詮釋, 他們以青春的語言, 演出關於「自由」「控制」「生死」「選擇」的試煉。 當哲學遇上兵法, 「逍遙」與「算計」的共舞。 劇情以「密室遊戲」為主軸, 每個關卡看似荒謬, 卻指向人性最深的恐懼與慾望。 青年版的設定將舞台搬進大學, 那些看似輕盈的對話背後, 其實是關於壓力、認同與理想的重量。 吳承紘飾演的 Alpha, 是渴望掌控世界的富二代, 他笑著參加遊戲, 卻在一次次選擇裡被自己的恐懼撕裂。 他說:「我用笑容掩飾脆弱, 就像Alpha假裝自由,其實是最被束縛的那個人。」 羅明順飾演的 莊文森, 是冷靜的觀察者, 像哲人,也像審判者。 他很喜歡劇中其他人的一句台詞: 「我不是你劇本裡的人物。」 一句話道出現代青年對「命定」的反叛。 而吳廣毅飾演的 星期五, 是那個總被大家依靠的角色, 可靠、理性、樂觀, 卻也是最害怕崩潰的人。 他說:「大家看到的只是我願意丟出來的部分。」 當舞台燈光灑在他臉上, 那句話也成了觀眾心裡的鏡子。 「排練不是找成功的樣子,而是找成功的方法」 在訪談中,幾位演員笑著回憶排練現場: 有人在嚴肅場景中忍不住笑場, 有人在獨白時腦袋一片空白。 但他們說那不是錯誤,而是「真實」。 「NG」成了新的靈感,「笑場」變成另一種呼吸。 因為戲劇不只是技巧, 更是與自己的對話。 在「對最沒用的人開槍」那場戲中, 吳承紘提到最初拿玩具槍毫無感覺, 直到導演拿出一把「會冒煙、有重量」的瓦斯槍, 他才真正感受到恐懼。 劇場裡的每一次呼吸, 都在逼人誠實地面對自己。 青春的戰場,不只是遊戲。 這齣劇不談大人物的陰謀, 談的是學生宿舍裡的焦慮、 戀愛與友情的界線、 「我是不是夠好」的自我審判。 「莊子兵法」在青春版裡不只是懸疑戲, 更像一面照映時代的鏡子。 當我們以為在玩遊戲時, 其實也在被人生試煉。 或許,你我都曾是那個被遊戲選中的人。 我們在生活的密室裡掙扎、偽裝、取悅、逃避, 卻又在某個瞬間,看見自己真正的模樣。 《莊子兵法》青春版 不只是戲劇, 它是人性與哲思的交錯。 是用青春的語言, 寫給現代人的哲學寓言。 在這個資訊過載、情緒壓抑的時代, 也許我們都需要一場「莊子兵法」。 不是為了學兵法的謀略, 而是為了重新學會 如何在荒謬中,依然選擇善良; 如何在黑暗中,依然相信光。 你準備好踏進這場「人生試煉」了嗎? 密室即將關上。 遊戲,開始。 ✏️演出場次 2025/11/27(四)19:30 2025/11/28(五)19:30 2025/11/29(六)14:30、19:30 ✏️地點 臺灣大學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禮賢樓B1) 🌟特別優惠 粉絲八折優惠碼:2025 NTU OpenTix (限OpenTix系統使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藝文中心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羅明順 (飾演 莊文森) #台大戲劇系 #吳承紘 (飾演 Alpha) #台大戲劇系 #吳廣毅 (飾演 星期五) #台大戲劇系 #沈柏約 #行政 #台大戲劇系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 min
  4. EP899 - 幸福小書籤 - 故事康:羅聖典醫師:從星戰哲學到癌症治療平權,當醫療成為人性的光輝  ft.羅盛典

    HACE 1 DÍA

    EP899 - 幸福小書籤 - 故事康:羅聖典醫師:從星戰哲學到癌症治療平權,當醫療成為人性的光輝 ft.羅盛典

    日安,2025 「羅聖典醫師:從星戰哲學到癌症治療平權,當醫療成為人性的光輝」 外科醫師、公益家、星戰迷,他是高雄長庚耳鼻喉科頭頸外科主任羅聖典。那天他走進錄音室分享,像是從遙遠銀河系帶來的光。 這個星戰迷,心裡藏著將「星際哲學」轉化為「醫療人文」的希望。 一、從銀河到手術室:星戰哲學的啟示 許多人只記得《星際大戰》的聲光特效,但對羅醫師而言,真正吸引他的,是那股「內在力量」。 他提到絕地大師尤達(Yoda)的一句經典台詞: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所以當你說『我試試看』時,其實你已經給自己退路了。」羅醫師說。 但在醫療現場裡,要救人,就得全力以赴,沒有所謂的退路。 另一句讓他深受觸動的,是「不要害怕失去」。 他說:「害怕會讓人墮入黑暗面,因為一旦恐懼,你就會不擇手段去抓住東西。」 而這個警醒,也成了他對醫師職業最深的提醒:不要害怕面對病人的痛苦,而是勇敢地靠近。 二、那個沒有回家的病人 羅醫師曾為一位原住民媽媽做口腔癌手術。手術成功,病也治好了,但病人卻再也沒有回到故鄉。 他問:「為什麼不回去呢?」 對方低聲說:「因為我覺得,我改變了樣子,愧對祖靈。」 他突然明白,醫療的成功,不等於生命的完整。 「醫師不能只在乎病有沒有好,而要去看一個人能不能重新活得有尊嚴。」 這段經驗成了他後來推動「全人照護」的重要契機。 他開始思考,病人的「康復」應該包括心理、家庭、社會,甚至經濟的重建。 三、從病房到社會:癌症治療平權 近年來,羅醫師不僅專注臨床,更投身於倡議「癌症治療平權」的概念。 他說:「當社會關注的焦點都放在肺癌、乳癌、大腸癌時,頭頸癌的病人往往被忽略。」 健保僅給付兩種藥,而且不能互換。病人若想換藥,只能自費,每月十到十五萬。 他提到一位父親,為了讓年幼的女兒能「記得有個爸爸」,選擇繼續自費治療。 那不只是金錢的消耗,更是「經濟毒性」的掙扎。 「我們不能讓弱勢病人因為沒錢,就被迫放棄希望。」 這句話,像一把光劍,劃開制度的陰影。 四、為希望而騎:醫師的行動力 除了在會議與論壇發聲,羅醫師也選擇用身體力行。 他發起「為癌症希望而騎」的公益騎乘活動,從基隆長庚出發,一路騎到高雄長庚,橫跨 500 公里,串聯全台 11 家長庚院區。 「我不是專業車手,每次騎都氣喘吁吁,」他笑說, 「但我想讓病人看到,如果我都能完成,你也可以戰勝病魔。」 這場騎乘,成了希望的隱喻。每一公里,都是醫療人對生命的承諾。 五、當快閃成為信念:醫院裡的共鳴 羅醫師也策劃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快閃活動」。 三百名醫護人員,在同一時刻齊聚,唱出對病人的祝福與支持。 這場行動後來被登上「國際抗癌聯盟(UICC)」平台,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團隊的創意與人文力量。 「那天我看到同仁的眼神,大家都在想同一件事。原來我不是孤單一人,我們都在為病人努力。」 那種心連心的感動,比掌聲更長久。 六、為淋巴水腫患者發聲 羅醫師與整形外科權威楊家森醫師合作,推動「為淋巴水腫而騎」行動。 他說,這些癌症治療後的病人,不只是身體腫脹,更被社會忽視。 「有的病人甚至被孫女說『阿嬤臭臭』。這不只是病,而是一種孤立。」透過倡議與教育,他希望喚起社會同理,也讓病友重拾尊嚴與信心。 七、那道來自醫師心裡的光 在羅盛典醫師的世界裡,醫療不只是拯救生命,更是理解生命。 就像星戰裡的原力(The Force),它存在於每一個選擇之間。 「真正的力量,來自平衡。」 他說,當醫師願意用同理去看待病人的恐懼、經濟壓力、家庭故事, 那時候,醫療才真正成為一種人性的光。 也許我們都需要一點星戰哲學: 在黑暗中,不是沒有光,而是有人仍然選擇相信。 相信醫療可以溫柔、相信制度可以改變、相信每一次努力都能讓希望更靠近。 而那道光,正是羅盛典醫師在銀河與人間之間, 不斷舉起的那一把光劍。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故事 .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羅盛典 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鼻科 主任 #癌症希望基金會 副董事長 #Mindy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師 #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故事康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min
  5. EP898 - 幸福小書籤 - 22號藝想小宇宙02:從被照顧到被理解:他們用行動,定義了『自立』的樣子 ft.王靖勳 林鈺翔  黃苡勻

    HACE 2 DÍAS

    EP898 - 幸福小書籤 - 22號藝想小宇宙02:從被照顧到被理解:他們用行動,定義了『自立』的樣子 ft.王靖勳 林鈺翔 黃苡勻

    日安,2025 「從被照顧到被理解:他們用行動,定義了『自立』的樣子」 「Simon哥,你覺得身心障礙者,需要的是照顧還是協助?」 Simon回答:「是協助。因為照顧聽起來像是別人替你活,而協助,是幫你活出你自己。」 這句話,成了今天節目的核心。 呼吸過的人,才懂得「自由」的重量 林鈺翔,台灣輪椅人協會祕書長、同時也是臺北市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服務中心的同儕督導。 他二十歲那年,一場車禍讓他的頸椎第三、第四節骨折,肩膀以下癱瘓。那段日子,他不只不能動,也不能呼吸。 「醫生告訴我,這輩子可能都得靠呼吸器過下半生。」他說。 但他不信命。每天在病房裡,呼吸治療師下班後留下來為他訓練,一次又一次,讓他練習「怎麼呼吸」。那個動作,對你我來說稀鬆平常,對他卻像是重生。 八個月後,他成功脫離呼吸器。 「那時,我知道我做到了。」 也在那一刻,他決定要幫更多人「重新呼吸」。 他成立「台灣輪椅人協會」,推動障礙者運動、舉辦輪椅技巧挑戰賽,甚至在福隆海灘上,帶著三十多位輪椅族下海衝浪。 「我們不是玩安全版的,是真的衝浪。」他笑著說。 每一位參與者身旁都有八位志工待命,只為了確保那幾秒鐘的浪花安全。 「我們不要在泳池模擬浪,我們要讓障礙者在海上體驗風。」 這是對自由的宣言。 「我不只是被幫助的人,我也能幫助別人」 坐在他身旁的,是視障創作者兔兔。她說自己只是「眼睛不太方便」,但聲音裡卻有光。 她是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服務的使用者。那不是「被照顧」的制度,而是「讓你可以自己生活」的計畫。 「我一開始只是想有人陪我去看展覽、去買顏料,因為我看不到顏色。但後來我才知道,這不只是陪伴,而是讓我有選擇的權利。」 有一天,她在培訓課程中聽到林鈺翔的演講。 「那場講座,我原本被他手上的咔咔聲干擾,後來才發現那是他的電動輪椅的馬達聲。」 「從那天開始,我決定也要像他一樣,不只是被服務的人,我也要成為能回饋別人的同儕支持員。」 她學著去說自己的故事,也學著讓別人看見: 「我們不需要同情,只需要理解。」 「我只是她的眼睛,不是她的主人」 坐在另一側的,是黃苡勻。 她是桃園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助理,也是新北市社會局自立生活支持服務的個人助理,同時還是圖書館的說故事媽媽。 她說話很有力量: 「我陪兔兔去醫院,有一次等了七個小時。那天我們中午一點就到,晚上八點才看到醫生。」 她一邊講,一邊搖頭。 「我就覺得這樣不對,怎麼能讓一個視障者等這麼久?我立刻掃QR Code去留言。」 兔兔在旁邊笑著補一句:「她真的很有俠女精神!」 苡勻的原則很簡單:「我只是她的眼睛,不是她的主人。」 她尊重每一次討論、每一條路線的選擇。 「有時她說想走A路,我會問原因,但最後還是讓她決定。因為那是她的生活,不是我的。」 這就是「協助」與「照顧」的差別。 從個案到公民:自立的意義 「自立生活支持服務」是社會局推行的一項制度,讓身心障礙者能提出「自己的生活計畫」,再由政府媒合「個人助理」或「同儕支持員」來協助執行。 它的精神很清楚:主體是障礙者自己。 不是被看護的對象,而是生活的設計者。 林鈺翔說:「很多人以為我們只是在幫助障礙者,其實我們是在改變社會。」 他提到一個例子:一位被家人關在家十五年的傷友。 「家人不是壞人,只是他們以為外面的世界還停留在十五年前。那時沒有低地板公車,沒有無障礙空間。」 直到中心介入,幫助他走出家門。讓他重見世界;家人也重見「理解」。 讓世界變得更可抵達 「疫情時七天封城大家都受不了了,那為什麼有人要被困在家七年?」 障礙者不是需要被憐憫的一群人,而是等待被看見的公民。 他們需要的,不是多一份照顧,而是一份「平等地生活」的空間。 林鈺翔用輪椅去挑戰浪花,黃苡勻用行動去撐開體制的縫隙,兔兔則用聲音,讓看不見的世界被聽見。 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什麼叫「活著」。 這集節目讓我想到一句話: 「真正的協助,是陪他走,不是替他走。」 每一個願意理解的人,都是一座橋。 每一雙願意伸出的手,都是一道光。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22號藝想小宇宙》《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林鈺翔 #台灣輪椅人協會 秘書長 #臺北市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服務中心 同儕督導 #黃苡勻 #桃園特殊教育學校 教學助理 #新北市社會局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服務 個人助理 #圖書館說故事媽媽 #王靖勳 (22號兔) #藝術工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22號藝想小宇宙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min
  6. EP897 - 轉角遇見你 - 神經Talk Talk02:打造全民可近的神經醫學照護體系 - 從看診到復健的一站式體驗(上) ft.謝炅廷

    HACE 2 DÍAS

    EP897 - 轉角遇見你 - 神經Talk Talk02:打造全民可近的神經醫學照護體系 - 從看診到復健的一站式體驗(上) ft.謝炅廷

    日安,2025 「打造全民可近的神經醫學照護體系 - 從看診到復健的一站式體驗」 在高壓、久坐、資訊過載的日常裡,我們太習慣用「只是累了」把身體的求救訊號靜音:手指晨起僵硬、頸肩長年緊繃、頭痛頻率漸密,甚至專注與記憶的細微遲滯。 這些,往往不是年紀或壓力的託詞,而是神經系統早期失衡的燈號。立達神經醫學復健中心想做的,是把這些燈號「看懂」,並把正確就醫路徑拉回社區、拉回每個人的生活半徑之內。 節目《神經 Talk Talk 》便以此為起點,試著讓醫療再次回到身體、回到生活的原點。 為何是現在?三重壓力下的早期警訊 第一集鎖定「神經病變的信號」,指出高壓、久坐、過勞的工作型態,使現代人處於神經病變的高風險。臨床最常被忽視的早期徵候,包含晨起手指僵硬、長時間工作後的頸肩痠痛、頭痛增加,以及不易察覺的認知變化(記憶力、專注力、複雜討論時的思路清晰度)。這些常被當成「工作太累」或「自然老化」,事實上可能是神經功能下降的前奏。 節目從「亞臨床神經病變」切入症狀未明顯前,身體功能已出現異常;這是珍貴的預防窗口,若能在此時辨識並介入,可避免惡化。也因此,內容系統性梳理久坐造成的頸椎壓迫、壓力誘發的自律神經失調、3C過度使用引發的腕隧道症候群,以及睡眠不足對神經修復的長期影響等四大機轉,並將「手麻、睡眠障礙、耳鳴、認知遲鈍」等常見症狀做醫學解讀,讓一般人有一套可對照的判準。 一站式,而非一次性:診斷—檢查—治療—復健—追蹤 立達的策略不是「多做一個科」,而是把分散在醫院裡的關鍵節點,串成一條有方向的路:神經內科診斷為起點,必要時銜接肌電圖(EMG)、腦波(EEG)、高解析度影像(MRI)等客觀檢查,再回到治療與復健(含物理/職能治療)、生活習慣調整與長期追蹤。節目更強調,這些檢查與評估不該等到「很嚴重」才做,而應納入常規健康管理,因為多數知識工作者對神經系統的負荷,本就高於平均。 把醫療可近性,拉回社區 為什麼多數人想到痠痛就直奔骨科或復健科?原因之一,是社區端缺少能「抽絲剝繭」的神經科入口;而神經科醫師像偵探,需要足夠證據(檢查)才下診斷,這在傳統診所端不易落地。立達的做法,是讓具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資歷的神經專科醫師在社區看診,必要時以綠色轉診直通其院內門診,既縮短等待,也保證「掛得到同一位醫師」。藥品端則盡量與醫學中心等級同步,降低「診所藥不如大醫院」的心理門檻;場域上以較長的問診與衛教時間,取代「排很久只看1.5分鐘」的挫折,讓病人把症狀與生活脈絡說完整,醫療纔能真的個人化。 從「治療」到「預防」:節目的公共性 節目定位並非單點衛教,而是持續把臨床經驗與自我實踐打通。核心特色包括:醫師視角的真實分享、神經×復健×功能×再生醫療的跨域整合、可落地的健康管理建議,以及「從治療轉向預防」的思維轉身。 公益倡議:把「分級」做成日常習慣 在台灣,健保讓就醫變得極為可近,但也讓大醫院門口長年壅塞,讓小病擠壓了重症。真正的公共利益,不只是更快的診間流程,而是讓每個人都知道「何時該去哪裡」:手麻、失眠、耳鳴、注意力與記憶變化等疑似神經訊號,先在社區層級被看見、被辨識、被初篩與引導;必要時銜接醫學中心做高階檢查與處置,再回社區進行長期復健與追蹤。這樣的循環,既把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也讓患者在熟悉的生活半徑裡,獲得更持久的陪伴。 《神經 Talk Talk》不是教你「哪裡痛按哪裡」,而是教你在身體還願意說話時,聽得懂它的語言。因為日常不對勁,其實有跡可循;而懂得循跡的人,走起來會更輕鬆、更長遠。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神經 Talk Talk》《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謝炅廷 執行長 #領醫醫療集團 #Amily #專業經理人 #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神經TalkTalk #轉角幸福科技島 #立達診所 #神經病變 #健康管理 #預防醫學 #復健醫學 #功能醫學 #再生醫療 #神經保健 #身體警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in
  7. EP896 - 轉角遇見你 - 神經Talk Talk01:打造全民可近的神經醫學照護體系 - 從看診到復健的一站式體驗(上) ft.謝炅廷

    HACE 3 DÍAS

    EP896 - 轉角遇見你 - 神經Talk Talk01:打造全民可近的神經醫學照護體系 - 從看診到復健的一站式體驗(上) ft.謝炅廷

    日安,2025 「打造全民可近的神經醫學照護體系 - 從看診到復健的一站式體驗」 在高壓、久坐、資訊過載的日常裡,我們太習慣用「只是累了」把身體的求救訊號靜音:手指晨起僵硬、頸肩長年緊繃、頭痛頻率漸密,甚至專注與記憶的細微遲滯。 這些,往往不是年紀或壓力的託詞,而是神經系統早期失衡的燈號。立達神經醫學復健中心想做的,是把這些燈號「看懂」,並把正確就醫路徑拉回社區、拉回每個人的生活半徑之內。 節目《神經 Talk Talk 》便以此為起點,試著讓醫療再次回到身體、回到生活的原點。 為何是現在?三重壓力下的早期警訊 第一集鎖定「神經病變的信號」,指出高壓、久坐、過勞的工作型態,使現代人處於神經病變的高風險。臨床最常被忽視的早期徵候,包含晨起手指僵硬、長時間工作後的頸肩痠痛、頭痛增加,以及不易察覺的認知變化(記憶力、專注力、複雜討論時的思路清晰度)。這些常被當成「工作太累」或「自然老化」,事實上可能是神經功能下降的前奏。 節目從「亞臨床神經病變」切入症狀未明顯前,身體功能已出現異常;這是珍貴的預防窗口,若能在此時辨識並介入,可避免惡化。也因此,內容系統性梳理久坐造成的頸椎壓迫、壓力誘發的自律神經失調、3C過度使用引發的腕隧道症候群,以及睡眠不足對神經修復的長期影響等四大機轉,並將「手麻、睡眠障礙、耳鳴、認知遲鈍」等常見症狀做醫學解讀,讓一般人有一套可對照的判準。 一站式,而非一次性:診斷—檢查—治療—復健—追蹤 立達的策略不是「多做一個科」,而是把分散在醫院裡的關鍵節點,串成一條有方向的路:神經內科診斷為起點,必要時銜接肌電圖(EMG)、腦波(EEG)、高解析度影像(MRI)等客觀檢查,再回到治療與復健(含物理/職能治療)、生活習慣調整與長期追蹤。節目更強調,這些檢查與評估不該等到「很嚴重」才做,而應納入常規健康管理,因為多數知識工作者對神經系統的負荷,本就高於平均。 把醫療可近性,拉回社區 為什麼多數人想到痠痛就直奔骨科或復健科?原因之一,是社區端缺少能「抽絲剝繭」的神經科入口;而神經科醫師像偵探,需要足夠證據(檢查)才下診斷,這在傳統診所端不易落地。立達的做法,是讓具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資歷的神經專科醫師在社區看診,必要時以綠色轉診直通其院內門診,既縮短等待,也保證「掛得到同一位醫師」。藥品端則盡量與醫學中心等級同步,降低「診所藥不如大醫院」的心理門檻;場域上以較長的問診與衛教時間,取代「排很久只看1.5分鐘」的挫折,讓病人把症狀與生活脈絡說完整,醫療纔能真的個人化。 從「治療」到「預防」:節目的公共性 節目定位並非單點衛教,而是持續把臨床經驗與自我實踐打通。核心特色包括:醫師視角的真實分享、神經×復健×功能×再生醫療的跨域整合、可落地的健康管理建議,以及「從治療轉向預防」的思維轉身。 公益倡議:把「分級」做成日常習慣 在台灣,健保讓就醫變得極為可近,但也讓大醫院門口長年壅塞,讓小病擠壓了重症。真正的公共利益,不只是更快的診間流程,而是讓每個人都知道「何時該去哪裡」:手麻、失眠、耳鳴、注意力與記憶變化等疑似神經訊號,先在社區層級被看見、被辨識、被初篩與引導;必要時銜接醫學中心做高階檢查與處置,再回社區進行長期復健與追蹤。這樣的循環,既把醫療資源用在刀口上,也讓患者在熟悉的生活半徑裡,獲得更持久的陪伴。 《神經 Talk Talk》不是教你「哪裡痛按哪裡」,而是教你在身體還願意說話時,聽得懂它的語言。因為日常不對勁,其實有跡可循;而懂得循跡的人,走起來會更輕鬆、更長遠。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神經 Talk Talk》《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轉角幸福科技島》 #謝炅廷 執行長 #領醫醫療集團 #Amily #專業經理人 #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神經TalkTalk #轉角幸福科技島 #立達診所 #神經病變 #健康管理 #預防醫學 #復健醫學 #功能醫學 #再生醫療 #神經保健 #身體警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2 min

Calificaciones y reseñas

5
de 5
2 calificaciones

Acerca de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