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幸福科技島

楊心怡、侯信恩(Simon)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909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09:3-3 流傳與詮釋 ×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 ft.蔡士瑋.林鈺婷

    11H AGO

    EP909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09:3-3 流傳與詮釋 ×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3-1、3-2、3-3) 「死亡 × 翻譯 × 詮釋 :在邊角處,看見思想的溫度」 三集主題從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談「死亡的禮物」,到班雅明《譯者的任務》探討「文化的再生」,再以高達美《真理與方法》思索「理解的流動」。 節目中透過生活片段與哲學經典交織,讓抽象的思想回到日常的呼吸與體溫中。 我們談死亡,也談延續;談翻譯,也談聆聽;在詮釋的迴圈裡,重新學習理解彼此的方式。 EP01:死亡的禮物 × 尼采《道德系譜學》 主題重點: 從「罪感」與「贖罪」的生成,探討死亡如何成為生命最後的贈與。 哲學概念: 尼采揭示人類在文明演化中,如何將「債」轉為「罪」。而死亡,是一種最終釋放。 主持人: 以親人離世與生命儀式為例,對話中帶出「面對死亡,是重新學會活著」。 「當你知道終點在何處,你才會開始真誠地行走。」 EP02:遺產的翻譯 × 班雅明《譯者的任務》 主題重點: 探討翻譯不只是語言轉換,而是意義的重生與文化的延續。 哲學概念: 班雅明認為翻譯讓語言之靈繼續呼吸,每一次傳遞,都是對原作的延命。 主持人: 以台灣地方語言與母語保存為例,討論文化記憶的「誤譯」與「再創造」。 「我們翻譯的不只是語言,而是希望別人仍能聽見我們的心。」 EP03:流傳與詮釋 ×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 主題重點: 理解不在真理的固定,而在對話的持續,每次聆聽都是重生。 哲學概念: 高達美的詮釋學認為「理解」是一種歷史性的對話,真理存在於互動之中。 主持人: 從藝術展覽與閱讀經驗出發,談「理解不是看懂,而是願意靠近」。 「理解不是終點,而是一種禮貌的靠近。」 三集節目從死亡的靜默、翻譯的重生,到詮釋的流動, 構成了「人如何在有限中尋找永恆」的思辨旅程。 每次提問,都是柔軟的哲學; 每次傾聽,都是重生的開始。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𠵍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尼采 #道德系譜學 #班雅明 譯者的任務 #高達美 #真理與方法 #死亡的禮物 #翻譯的靈魂 #理解的循環 #哲學思辨 #存在主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min
  2. EP908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08:3-2 遺產的翻譯 × 班雅明《譯者的任務》  ft.蔡士瑋.林鈺婷

    17H AGO

    EP908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08:3-2 遺產的翻譯 × 班雅明《譯者的任務》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3-1、3-2、3-3) 「死亡 × 翻譯 × 詮釋 :在邊角處,看見思想的溫度」 三集主題從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談「死亡的禮物」,到班雅明《譯者的任務》探討「文化的再生」,再以高達美《真理與方法》思索「理解的流動」。 節目中透過生活片段與哲學經典交織,讓抽象的思想回到日常的呼吸與體溫中。 我們談死亡,也談延續;談翻譯,也談聆聽;在詮釋的迴圈裡,重新學習理解彼此的方式。 EP01:死亡的禮物 × 尼采《道德系譜學》 主題重點: 從「罪感」與「贖罪」的生成,探討死亡如何成為生命最後的贈與。 哲學概念: 尼采揭示人類在文明演化中,如何將「債」轉為「罪」。而死亡,是一種最終釋放。 主持人: 以親人離世與生命儀式為例,對話中帶出「面對死亡,是重新學會活著」。 「當你知道終點在何處,你才會開始真誠地行走。」 EP02:遺產的翻譯 × 班雅明《譯者的任務》 主題重點: 探討翻譯不只是語言轉換,而是意義的重生與文化的延續。 哲學概念: 班雅明認為翻譯讓語言之靈繼續呼吸,每一次傳遞,都是對原作的延命。 主持人: 以台灣地方語言與母語保存為例,討論文化記憶的「誤譯」與「再創造」。 「我們翻譯的不只是語言,而是希望別人仍能聽見我們的心。」 EP03:流傳與詮釋 ×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 主題重點: 理解不在真理的固定,而在對話的持續,每次聆聽都是重生。 哲學概念: 高達美的詮釋學認為「理解」是一種歷史性的對話,真理存在於互動之中。 主持人: 從藝術展覽與閱讀經驗出發,談「理解不是看懂,而是願意靠近」。 「理解不是終點,而是一種禮貌的靠近。」 三集節目從死亡的靜默、翻譯的重生,到詮釋的流動, 構成了「人如何在有限中尋找永恆」的思辨旅程。 每次提問,都是柔軟的哲學; 每次傾聽,都是重生的開始。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𠵍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尼采 #道德系譜學 #班雅明 譯者的任務 #高達美 #真理與方法 #死亡的禮物 #翻譯的靈魂 #理解的循環 #哲學思辨 #存在主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min
  3. EP907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07:3-1 死亡的禮物 × 尼采《道德系譜學》  ft.蔡士瑋.林鈺婷

    22H AGO

    EP907 - 轉角遇見你 - 哲學邊角料07:3-1 死亡的禮物 × 尼采《道德系譜學》 ft.蔡士瑋.林鈺婷

    日安,2025 #哲學邊角料 (3-1、3-2、3-3) 「死亡 × 翻譯 × 詮釋 :在邊角處,看見思想的溫度」 三集主題從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談「死亡的禮物」,到班雅明《譯者的任務》探討「文化的再生」,再以高達美《真理與方法》思索「理解的流動」。 節目中透過生活片段與哲學經典交織,讓抽象的思想回到日常的呼吸與體溫中。 我們談死亡,也談延續;談翻譯,也談聆聽;在詮釋的迴圈裡,重新學習理解彼此的方式。 EP01:死亡的禮物 × 尼采《道德系譜學》 主題重點: 從「罪感」與「贖罪」的生成,探討死亡如何成為生命最後的贈與。 哲學概念: 尼采揭示人類在文明演化中,如何將「債」轉為「罪」。而死亡,是一種最終釋放。 主持人: 以親人離世與生命儀式為例,對話中帶出「面對死亡,是重新學會活著」。 「當你知道終點在何處,你才會開始真誠地行走。」 EP02:遺產的翻譯 × 班雅明《譯者的任務》 主題重點: 探討翻譯不只是語言轉換,而是意義的重生與文化的延續。 哲學概念: 班雅明認為翻譯讓語言之靈繼續呼吸,每一次傳遞,都是對原作的延命。 主持人: 以台灣地方語言與母語保存為例,討論文化記憶的「誤譯」與「再創造」。 「我們翻譯的不只是語言,而是希望別人仍能聽見我們的心。」 EP03:流傳與詮釋 ×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 主題重點: 理解不在真理的固定,而在對話的持續,每次聆聽都是重生。 哲學概念: 高達美的詮釋學認為「理解」是一種歷史性的對話,真理存在於互動之中。 主持人: 從藝術展覽與閱讀經驗出發,談「理解不是看懂,而是願意靠近」。 「理解不是終點,而是一種禮貌的靠近。」 三集節目從死亡的靜默、翻譯的重生,到詮釋的流動, 構成了「人如何在有限中尋找永恆」的思辨旅程。 每次提問,都是柔軟的哲學; 每次傾聽,都是重生的開始。 💖蔡士瑋 老師: ✍️水林藝術空間策畫暨策展人(2016-) ✍️GCC 永續藝術策略顧問 兼職: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暨表演藝術學院(2019-)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哲學學程(2020-) ✍️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20-) ✍️東吳大學哲學系(2023-) 專長與興趣方向: 美學與藝術理論、當代法國哲學、文化-政治-倫理學、哲學教育與推廣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𠵍學邊角料》《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蔡士瑋 #哲學藝術研究者 #林鈺婷 #藝術創作者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哲學邊角料 #轉角幸福科技島 #尼采 #道德系譜學 #班雅明 譯者的任務 #高達美 #真理與方法 #死亡的禮物 #翻譯的靈魂 #理解的循環 #哲學思辨 #存在主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min
  4. EP906 - 不只是科技 - ELLA老師的5678:《#崴爺的超脊筋膜治痛全書 》:人氣物理治療師林子崴,教你保養筋膜、善待脊椎、調整姿勢、無痛生活 ft.崴爺

    1D AGO

    EP906 - 不只是科技 - ELLA老師的5678:《#崴爺的超脊筋膜治痛全書 》:人氣物理治療師林子崴,教你保養筋膜、善待脊椎、調整姿勢、無痛生活 ft.崴爺

    日安,2025 「《#崴爺的超脊筋膜治痛全書 》:人氣物理治療師林子崴,教你保養筋膜、善待脊椎、調整姿勢、無痛生活」 你上次和身體對話,是什麼時候? 可能是早上起來打哈欠的瞬間,也可能是抱起孩子時那一聲「唉呀我的腰」。 我們總以為健康是醫院裡的事,卻忘了每天的姿勢、動作、呼吸, 都在悄悄決定你的筋膜今天快不快樂。 故事從一個家庭晚上的對話開始。 Ella老師在托嬰中心工作,每天要抱十幾個孩子。 睡前伸展時,八歲的兒子跟著說:「媽媽,我也要練仰臥起坐!」 她笑著回答:「那個運動已經過時囉~會傷腰。是威爺說的。」 這位「威爺」 一 林子崴,是臺北榮總神經修復科的物理治療師。 他不只是治療病人,更是一位會說故事、會讓人改變姿勢的科普傳教士。 他的粉專「臉書粉專 崴爺《瞧》姿勢~Weifit move better」,讓數十萬人第一次發現: 原來我們錯待身體的方式,比想像中多太多。 「我在神經修復科上班,」威爺說,「病人通常是出過重大意外、開過刀的。」 有一位原本是籃球校隊、準機師的男孩,在環島途中出車禍。 他從不能動,到能自己端著咖啡走進診間。 「那杯咖啡,是他送我的。」威爺微笑,「那時,我真的看到希望。」 神經傷害的修復不像骨折那樣「三個月就好」,它更像豆腐。一旦破了,就很難回原狀。 所以復健師每天不只是做治療,更是在當病人的「心理肌肉教練」。 威爺說:「很多時候,我先讓他看到自己『還能動』, 他才願意相信自己『還有救』。」 如果肌肉是發動機,那筋膜就是讓引擎「不打結」的油。 它是一層又一層柔韌的結締組織,像是身體的緊身衣,只要一角皺了,全身都跟著拉扯。 威爺在新書《超脊筋膜治痛全書》中,用三個S解釋筋膜的魔法: 1. Sensitive(好有感) :裡頭有上億個感覺受器,最懂身體的「回饋系統」。 2. Structure(好有型) :包住所有肌肉與內臟,撐起我們的「體型」。 3. Spring-like(好Q彈) :幫身體吸震、儲能,讓你走得久不痠。 「我們吃太飽站起來時,覺得肚子垂下去,那就是內臟筋膜在抗議。」 他笑著說,「筋膜真的比你想像的忙。」 長時間坐著會讓前面的肌肉縮短、後面的肌肉拉長,這就是為什麼「久坐一族」會腰痠背痛。 威爺說:「姿勢不只是外觀,是身體和重力的對話。」 人體本來就不完美對稱,但關鍵在於「覺察」。 你今天低頭多久?翹腳多久? 只要每天多一次伸展、多一點水分,筋膜就會謝謝你。 威爺曾幫企業做「職場脊椎友善量表」檢測,結果發現問題往往不在人體,而在桌子。 有人的螢幕永遠在左邊、有人的電話都放右邊, 「那就代表你每天八小時都在扭身工作。」 他建議: ✏️每45分鐘起來走動、喝水。 ✏️站坐交替工作,減少壓力集中。 ✏️「換座位」是最便宜的復健。 他開玩笑說:「有時換個辦公桌方向,勝過看醫生。」 托嬰老師、餐飲員工、媽媽群體都有共同困擾: 手腕痛、板機指、下背痠。 威爺提出一個超可愛又實用的口訣:「頭額肩膀膝腳趾」。 意思是: 先用腦想:一定要我搬嗎?能不能找幫手? 接著肩膀對正物體、膝蓋對齊腳趾、核心出力,抱孩子時靠近身體、放下時緩緩收核心。 他說:「搬重物前,先想三秒,你的腰會感謝你一輩子。 威爺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他說:「我教他們正確坐姿,不是叫他們挺胸,而是講故事。」 他會對女兒說:「骨盆就像花盆,花盆歪了,花就長不好。」 這樣孩子會笑著坐直。 另一招是:「脊椎小精靈在尖叫!」 當孩子攤在沙發上時,這句話比「坐好!」更有效。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他說,「當你讓孩子懂身體,他就會懂得照顧自己。」 節目最後,Ella回到開場的問題。 「那我兒子問:不能做仰臥起坐,那要怎麼練?」 威爺笑著回答:「翻我的書吧!」 因為真正的健康,不是做更多動作,而是做對的動作。 每個人都能從今天開始, 紅綠燈間多伸展、坐太久就起身、 讓身體回家,讓筋膜呼吸。 「筋膜的彈性,就是人生的韌性 一 鬆一點,走更遠。」 💖林子崴(崴爺) 現職: 臺北榮總神經修復科 物理治療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長庚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 碩士 勞動部從事勞工健康服務 物理治療師 教育部體育署 國民體適能中級指導員 台灣運動復健學會 教育委員會委員 臺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臨床講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臨床講師 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臨床講師 資格認證: ROCKTape Basic & Advanced ROCKPods & Glide ROCKFloss Basic & Advanced ROCKTAPE Vibration Specialist Trigger Point SMR Under Armour Training Lv1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Ella老師的5678》《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林子崴 (崴爺) #物理治療師 #臺北榮總神經修復科 #翁愛晶 #Ella老師的5678 #共同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Ella老師的567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1 min
  5. EP905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30:從設計教育到產業推廣:打造高齡友善的未來  ft.徐宛菱

    1D AGO

    EP905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30:從設計教育到產業推廣:打造高齡友善的未來 ft.徐宛菱

    日安,2025 「一根扶手,撐住一家人的安心」 在多數人的裝修想像裡,設計等於美感,工程等於拆改。但在徐宛菱眼裡,設計首先是「安全」,工程則是把照顧與尊嚴落地的方式。 她與先生把長照專業與室內裝修結合,創立團隊,走進一戶戶普通人家:有人只需要一支扶手,有人要從浴缸到門寬的全線翻新。共通點是,每一次改造,都在替一家人延長「住在家裡的時間」。 場景一:只為一支扶手,也值得跑一趟 北海岸的秋風還帶著海鹽味。師傅扛著料、她背著量尺與評估表,跨縣到萬里,只為長輩浴室裡的「那一支」。這種案子不賺錢,還很花時間。核銷、拍照、對帳、跨局處文件⋯⋯但她說:「只要有人願意接,家屬就不會逼著把長輩送機構。」這是『若晨』接單的底線,也是他們在公益與營運之間,選擇做人的方式。 主角:把長照語言翻成工程語言的人 徐宛菱,前新北市衛生局照顧管理專員,熟悉政策與家庭照顧現場。轉身進入裝修產業,她做的是「翻譯」:把治療師評估、補助規範、風險管理,翻譯成牆體材質、安裝工法、保固責任,讓報告書從紙上走進浴室與走廊。 她與先生共同創立公司『若晨』,聚焦居家無障礙與通用設計:剔除門檻、防滑處理、扶手配置、淋浴動線優化、開門式浴缸等;也開設跨域課程,把輔具中心督導、治療師、個管與工班拉到同一張桌上對話;更在媒體與講座上做政策倡議,主張建立無障礙改造廠商資格審查、評鑑與資訊透明,讓市場品質被看見。 家,不能像醫院:美學不是加分,是底線 「安全只是起點,美學與情感才是終點。」 許多長輩抗拒,是因為「醜」與「被貼標籤」。『若晨』改造時常以通用設計精神處理:玄關加入「穿鞋椅+可抓握面」,預留輔具停靠位;臥室設牀邊扶手、走道留出迴旋半徑;容易潮濕的浴室用耐用材,乾區可用木紋質感把手,兼顧視覺與觸感。通用設計不是為老人,而是「讓每個人都更好用」的日常設計。 『黎明擦濕地』:讓改造從「今天就能做」開始 徐宛菱把複雜指南濃縮成五字口訣:『黎明擦濕地』: ✏️黎(斷捨離):清掉走道與轉角積物,先讓路通。 ✏️明(照明):夜間動線補光,開關位置可及可見。 ✏️擦(高低落差≤3cm):門檻剔除或以斜坡鈑過橋。 ✏️濕(設施):牀邊扶手、坐著洗澡的椅子、抓扶點到位。 ✏️地(止滑):濕區防滑係數提升,乾區鞋底管理。 這是一套人人可檢、自主可改的行動清單,先救急,再談翻修。 曾有位長輩拒門不開。第一次,他們用「借廁所」進家量尺;之後與家屬分段溝通:第1年裝扶手 → 第2年拆浴缸 → 第3年改門寬與門型。速度慢,但尊重感受、降低變動,信任在期間長出。當工程不只「做完」,而是「被接受」,那就不是硬體,是關係。 人,才是最關鍵的工法 在『若晨』,設計助理會被帶去輔具店做沉浸體驗:坐便盆椅、開電動輪椅、躺電動牀,讓同理變成身體記憶;工班被清楚告知失智友善的現場禮儀與溝通方式;公司提供證照進修補助與無天花板績效制,把公益與職涯綁在一起,讓「做好事」也能「走下去」。同時,團隊常與治療師、品牌端協作,回饋研發、推動原生友善的產品,讓「友善」從加裝變成標配。 我們的房子,為何總是「漂亮但不及格」? 走進市中心百萬新建案,樣品屋光潔耀眼,卻常見門寬不足、動線卡點、公區無障礙設施缺位,法規60分不是老後生活的安全線。『若晨』在課程與倡議中強調:請從建築端預留90cm門寬、橫拉門、電梯銜接無階差、救援動線與標示清楚。房子不是只賣今天,也要照顧未來的你我。 公益倡議:把分散的好,串成系統的對 這條路上,最難的不是裝好一支扶手,而是讓制度、專業與市場對齊: ✏️制度:建立廠商資格審查與評鑑、資料透明,減少劣幣驅逐良幣。 ✏️專業:促進治療師與工班雙向學習,報告—施工一體化。 ✏️市場:鼓勵品牌做原生友善,讓家電與衛浴「天生就好用」。 『若晨』不是要做最大,而是要把密度做厚。希望每個縣市,都找得到可信的服務者。 行動清單:從你家開始 1. 今晚就做一次「黎明擦濕地」巡檢:玄關、走廊、臥室、浴室逐點檢核。 2. 先分期改造:與長輩溝通一次一件,讓「被尊重」替代「被改造」。 3. 找廠商三問:有保固嗎?有類似案例嗎?此材/輔具在此濕度與牆體的限制是? 4. 買房看兩件:室內門寬與橫拉門(水平)+建物出入口與電梯銜接(垂直)。 5. 向管委會提案:公區斜坡、警示標示、救援動線,從公共安全做到生活友善。 在台灣快速高齡化的此刻,「住在家」不是口號,需要從政策到工法、從產品到教育的全鏈條。『若晨』做的,是把每一支扶手安裝進家中,也把每一分信任安進心裡。當安全、美學與情感能同時成立,家,才真正像家。 💖 徐宛菱 ✏️基本背景 • 具長照實務背景,曾任職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照顧管理專員,對長期照顧政策與居家需求有深入理解 。 • 與先生結合「長照」與「室內裝修」專業,創立 若晨室內裝修有限公司,擔任專案經理,致力於無障礙與通用居家設計領域。 ✏️專業經歷與成就 • 長期推動「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結合政策與實務,洞察長照政策與實際場域之間的落差。 • 多次開辦課程,結合輔具中心督導、治療師、個管師、施工廠商等跨領域角色,提升居家無障礙設計的實務能量與品質。 • 透過創新照顧平台《ĀnkěCare 創新照顧》和《安可人生》,發表多篇專欄文章,如《如何幫高齡者改造居家空間?規劃必看3面向》、《從補助到監管打造健全居家無障礙改造市場》,提出改造建議與政策倡議。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徐宛菱 #若晨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長照空間設計/居家無障礙)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5 min
  6. EP904 - 幸福小書籤 - 烏漂天青三峽藍03: 乙未130年:從抗日山河到大三鶯走路節的腳步記憶  ft.林烱任 王啟畇 翁宗華

    1D AGO

    EP904 - 幸福小書籤 - 烏漂天青三峽藍03: 乙未130年:從抗日山河到大三鶯走路節的腳步記憶 ft.林烱任 王啟畇 翁宗華

    日安,2025 「乙未130年:從抗日山河到大三鶯走路節的腳步記憶」 在三峽的山霧裡,藍色是一種時間的顏色。 它從古早藍染的布巷裡滲出,也從1895年的火煙中滲出。 那一年,叫做「乙未」,一場震盪海山地區的抗日戰火,燃燒過樟腦的香氣、茶山的翠綠,留下的是「不屈」與「不忘」的信念。 130年後,當歷史的硝煙早已散去,一群人選擇用「走路」的方式,重新回到那片土地。走回戰役的現場,走進祖輩的勇氣,讓腳步成為最溫柔也最堅定的紀念。 這就是 2025 年「大三鶯走路節」的主題:「乙未海山抗日志」 一 走讀歷史現場,重走乙未古道。 三峽的故事,總從一條河、一片布、一座廟開始。 清同治年間淡水開港,外國人為了樟腦與茶葉,走進這片山谷。 蘇格蘭商人陶德在這裡建立了第一批貿易據點,三峽因此繁盛,成為北台灣最早的茶樟重鎮之一。 但繁榮的背面,是動盪的前奏。 1884年,清法戰爭的烽火未遠;1895年,甲午戰敗、台灣被割讓。 這片富庶的山河,忽然被推向歷史的邊界。 「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驟雨。」林烱任老師說。 「三峽人沒得選,只能起身守家。」 文史工作者王啟畇口中的乙未,不是課本上的一場戰役,而是人民的苦難史。 1895年6月,日本軍自澳底登陸南下,在娘子坑、分水崙一帶遭遇三峽義勇軍約五千人圍攻,連戰三天三夜。那場戰役慘烈到,連日軍都記錄為「國恥之役」。 「那片山谷,曾經滿是煙硝與血。 如今的圓山公園石階,還躺著拆下的表忠碑碑塊,是那場歷史最沉默的見證。」 而這場戰爭,也改變了無數家族的命運。 翁宗華醫師,是安坑翁家的後代。 他說起祖先翁景欣的故事,語氣平靜,卻藏不住情感的重量。 翁家是當時三峽的大戶,翁景欣出錢出人,號召千人抗日。 日軍攻入時,全宅被焚,翁景欣與次子被困山洞中,拒絕投降,最後被煙燻而死。 日本人懸首示眾,忠僕夜裡冒險取回遺體,「讓他們能全屍入土。」 後人為避追查,在墓碑上改名「翁努名」。這不只是掩護,更是一種溫柔的抵抗。 翁宗華輕聲說:「我們家信奉的信念是寧死不屈。這不是口號,是血裡的選擇。」 火焰燒盡的不只是屋舍,也燒出了三峽人的堅韌。 焚毀後的祖師廟在1901年重建, 街區也在1916年依「市街改正法」重新整修,成為今日三峽老街的雛形。 三峽人靠著「團練精神」與「共助理念」,成立了全台第一個農會,以貸款、共工、集資的方式協助重建。 「那是台灣最早的社造雛形。」林烱任老師說。 「悲劇讓人團結,廢墟長出文化的根。」 130年後,走路成了記憶的儀式。 「大三鶯走路節」自2013年起,每年以不同流域為主題,用雙腳走讀山水、重繪人文地圖。 今年的第13屆,以「乙未保臺・海山抗日130周年」為主題,讓人們沿著當年日軍南下的古道,重返分水崙戰場。 沿途設有戰役解說、歷史導覽、祈念儀式,終點還能參與「永福苦茶油節」,並享用80歲中破師傅復刻的古早辦桌菜,讓味蕾也參與歷史的回顧。 「這不只是走路,是跨越時間的行旅。讓我們的腳,成為對祖先最溫柔的敬禮。」 從乙未的槍聲,到走路節的腳步, 130年間,歷史的風景不再是課本上的黑白照片,而是可以親手觸摸的山、可以走進的溪谷。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USR團隊與三峽區農會, 以教育、環境與文化為核心, 串聯學校、社區與青年, 打造「走路中的地方學」。 他們相信, 唯有當人重新回到土地, 歷史才會重新長出意義。 「從樟腦到古道,從廟宇到街區, 我們聽見的不只是槍聲,更是人民守護土地、信仰與記憶的心聲。 130年前,他們用生命書寫歷史; 130年後,我們用腳步重走勇氣。」 ✏️時間:2025年11月8日(六)08:00–17:00 ✏️全程:約10公里 ✏️路線:三峽祖師廟 → 土地公坑古道 → 分水崙 → 永福庄龍山寺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烏漂天青三峽藍》《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翁宗華 牙醫師 #安坑翁家後代 #王啟畇 #導覽志工 #林烱任 老師 #三峽插角國小 退休老師 #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 主持人 #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烏漂天青三峽藍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7 min
  7. EP903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29:一根扶手,撐住一家人的安心:夫妻檔一起做無障礙居家設計  ft.徐宛菱

    1D AGO

    EP903 - 轉角遇見你 - 爺奶也瘋狂29:一根扶手,撐住一家人的安心:夫妻檔一起做無障礙居家設計 ft.徐宛菱

    日安,2025 「一根扶手,撐住一家人的安心」 在多數人的裝修想像裡,設計等於美感,工程等於拆改。但在徐宛菱眼裡,設計首先是「安全」,工程則是把照顧與尊嚴落地的方式。 她與先生把長照專業與室內裝修結合,創立團隊,走進一戶戶普通人家:有人只需要一支扶手,有人要從浴缸到門寬的全線翻新。共通點是,每一次改造,都在替一家人延長「住在家裡的時間」。 場景一:只為一支扶手,也值得跑一趟 北海岸的秋風還帶著海鹽味。師傅扛著料、她背著量尺與評估表,跨縣到萬里,只為長輩浴室裡的「那一支」。這種案子不賺錢,還很花時間。核銷、拍照、對帳、跨局處文件⋯⋯但她說:「只要有人願意接,家屬就不會逼著把長輩送機構。」這是『若晨』接單的底線,也是他們在公益與營運之間,選擇做人的方式。 主角:把長照語言翻成工程語言的人 徐宛菱,前新北市衛生局照顧管理專員,熟悉政策與家庭照顧現場。轉身進入裝修產業,她做的是「翻譯」:把治療師評估、補助規範、風險管理,翻譯成牆體材質、安裝工法、保固責任,讓報告書從紙上走進浴室與走廊。 她與先生共同創立公司『若晨』,聚焦居家無障礙與通用設計:剔除門檻、防滑處理、扶手配置、淋浴動線優化、開門式浴缸等;也開設跨域課程,把輔具中心督導、治療師、個管與工班拉到同一張桌上對話;更在媒體與講座上做政策倡議,主張建立無障礙改造廠商資格審查、評鑑與資訊透明,讓市場品質被看見。 家,不能像醫院:美學不是加分,是底線 「安全只是起點,美學與情感才是終點。」 許多長輩抗拒,是因為「醜」與「被貼標籤」。『若晨』改造時常以通用設計精神處理:玄關加入「穿鞋椅+可抓握面」,預留輔具停靠位;臥室設牀邊扶手、走道留出迴旋半徑;容易潮濕的浴室用耐用材,乾區可用木紋質感把手,兼顧視覺與觸感。通用設計不是為老人,而是「讓每個人都更好用」的日常設計。 『黎明擦濕地』:讓改造從「今天就能做」開始 徐宛菱把複雜指南濃縮成五字口訣:『黎明擦濕地』: ✏️黎(斷捨離):清掉走道與轉角積物,先讓路通。 ✏️明(照明):夜間動線補光,開關位置可及可見。 ✏️擦(高低落差≤3cm):門檻剔除或以斜坡鈑過橋。 ✏️濕(設施):牀邊扶手、坐著洗澡的椅子、抓扶點到位。 ✏️地(止滑):濕區防滑係數提升,乾區鞋底管理。 這是一套人人可檢、自主可改的行動清單,先救急,再談翻修。 曾有位長輩拒門不開。第一次,他們用「借廁所」進家量尺;之後與家屬分段溝通:第1年裝扶手 → 第2年拆浴缸 → 第3年改門寬與門型。速度慢,但尊重感受、降低變動,信任在期間長出。當工程不只「做完」,而是「被接受」,那就不是硬體,是關係。 人,才是最關鍵的工法 在『若晨』,設計助理會被帶去輔具店做沉浸體驗:坐便盆椅、開電動輪椅、躺電動牀,讓同理變成身體記憶;工班被清楚告知失智友善的現場禮儀與溝通方式;公司提供證照進修補助與無天花板績效制,把公益與職涯綁在一起,讓「做好事」也能「走下去」。同時,團隊常與治療師、品牌端協作,回饋研發、推動原生友善的產品,讓「友善」從加裝變成標配。 我們的房子,為何總是「漂亮但不及格」? 走進市中心百萬新建案,樣品屋光潔耀眼,卻常見門寬不足、動線卡點、公區無障礙設施缺位,法規60分不是老後生活的安全線。『若晨』在課程與倡議中強調:請從建築端預留90cm門寬、橫拉門、電梯銜接無階差、救援動線與標示清楚。房子不是只賣今天,也要照顧未來的你我。 公益倡議:把分散的好,串成系統的對 這條路上,最難的不是裝好一支扶手,而是讓制度、專業與市場對齊: ✏️制度:建立廠商資格審查與評鑑、資料透明,減少劣幣驅逐良幣。 ✏️專業:促進治療師與工班雙向學習,報告—施工一體化。 ✏️市場:鼓勵品牌做原生友善,讓家電與衛浴「天生就好用」。 『若晨』不是要做最大,而是要把密度做厚。希望每個縣市,都找得到可信的服務者。 行動清單:從你家開始 1. 今晚就做一次「黎明擦濕地」巡檢:玄關、走廊、臥室、浴室逐點檢核。 2. 先分期改造:與長輩溝通一次一件,讓「被尊重」替代「被改造」。 3. 找廠商三問:有保固嗎?有類似案例嗎?此材/輔具在此濕度與牆體的限制是? 4. 買房看兩件:室內門寬與橫拉門(水平)+建物出入口與電梯銜接(垂直)。 5. 向管委會提案:公區斜坡、警示標示、救援動線,從公共安全做到生活友善。 在台灣快速高齡化的此刻,「住在家」不是口號,需要從政策到工法、從產品到教育的全鏈條。『若晨』做的,是把每一支扶手安裝進家中,也把每一分信任安進心裡。當安全、美學與情感能同時成立,家,才真正像家。 💖 徐宛菱 ✏️基本背景 • 具長照實務背景,曾任職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照顧管理專員,對長期照顧政策與居家需求有深入理解 。 • 與先生結合「長照」與「室內裝修」專業,創立 若晨室內裝修有限公司,擔任專案經理,致力於無障礙與通用居家設計領域。 ✏️專業經歷與成就 • 長期推動「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結合政策與實務,洞察長照政策與實際場域之間的落差。 • 多次開辦課程,結合輔具中心督導、治療師、個管師、施工廠商等跨領域角色,提升居家無障礙設計的實務能量與品質。 • 透過創新照顧平台《ĀnkěCare 創新照顧》和《安可人生》,發表多篇專欄文章,如《如何幫高齡者改造居家空間?規劃必看3面向》、《從補助到監管打造健全居家無障礙改造市場》,提出改造建議與政策倡議。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爺奶也瘋狂》《轉角幸福科技島》 #收看影片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徐宛菱 #若晨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長照空間設計/居家無障礙)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爺奶也瘋狂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 min
  8. EP902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下)

    2D AGO

    EP902 - 不只是科技 - 卡姐還在想:《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下)

    日安,2025 「《超業女王林家榛》:從天天掛蛋到年年超標,我用「陪伴成交」順勢滾出大雪球業績。」 24 歲那一年,她沒有金融背景、沒有資源,也沒有任何人脈。 前三個月壽險業績掛蛋,天天被拒絕十次以上。 但如今,她是國泰人壽最年輕的雙總監,也是業界口耳相傳的「超業女王」林家榛。 她的新書《超業女王林家榛》,不是講「業績秘笈」的勵志書,而是關於「真誠、勇氣與利他」的生命實錄。 林家榛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天,什麼都不懂。她唯一知道的,就是要「真心」。 那時她拿著傳單走進菜市場,笑著問:「有什麼我可以幫您的嗎?」 她說:「我不知道怎麼推銷,但我知道人需要被理解。」 她開始傾聽每一個故事,失去家人的媽媽、擔心孩子學費的爸爸、正在住院的阿嬤。 保險,對她來說,不只是商品,而是「替人守住未來的勇氣」。 「有什麼我可以幫您的嗎?」後來成了她的座右銘,也成了整本書的核心精神。 她在書中寫道:「會說話不等於會銷售,懂產品不等於能簽約。」 真正的轉折點,是在被拒絕第十次後,她沒有離開,而是多留五分鐘,陪客戶聊生活。 「那天客戶沒有買,但他隔週介紹了三個朋友給我。」 林家榛笑著說:「我終於明白,信任的力量比成交更強大。」 這段經歷也造就了她獨特的工作哲學「陪伴成交」:見面第五次才開始談業務。她用時間換取信任,用誠意換取關係。 從菜市場、校園到企業客戶,從一張張小單開始,累積成一個能改變命運的事業。 書裡最打動人的篇章,不是她創下的業績,而是她帶出的一群人。 林家榛提出「三給心法」:給資源、給舞台、給信任。 她笑說:「帶人最難的,不是教技巧,而是讓對方相信自己有價值。」 在她的團隊裡,有年輕媽媽、二度就業者,也有曾經被社會忽略的中年轉職者。 她不只帶他們賺錢,更帶他們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 「我希望自己是那個推別人一把的人,不只是說『你很棒』的人。」 這句話,也是她帶領團隊的信念。 因為成功的最高境界,是讓別人因為你而相信自己。 《超業女王林家榛》最終談的,其實不是保險,而是「人」。 她在書中寫下:「真正的高手,不是站在舞台中央,而是讓更多人發光。」 林家榛相信,銷售是一種溝通,也是一種情感傳遞。 「當你真心對人好,全世界都會成就你的事業。」這不只是她的話,也是她一路以來的見證。 在訪談的最後,她微笑說: 「別急著開花,先學會扎根。只要願意多試一次,你就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林家榛 國泰人壽成立至今,最年輕的處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 2008年從零經驗轉戰保險業,前3個月業績掛零,仍接手業務最不想做的校園理賠,而這竟成了她翻轉人生的起點──從一張張小保單,簽出大訂單,更以實在的理賠金,陪伴無數家庭度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服務對象涵蓋醫師、律師與企業主等,最多曾同時服務超過1,080位客戶,且從未收到任何客訴。除了個人的卓越成就,她亦帶領團隊屢創佳績。 她始終堅信:「相信就會看見,堅持就會實現。」並以行動證明,無論起跑點在哪,只要展現專業、真心陪伴,就能創造無可取代的價值。 獲獎紀錄: ✏️2008年踏入保險業,2011年取得百萬圓桌會員資格(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以下簡稱MDRT),並連續保持超過十多年。 ✏️2018年,壽險公會表揚優秀從業人員獎。 ✏️榮獲11次IQA國際繼續率獎金獎。 ✏️三度獲得國泰人壽Cathay Journey金、銀賞。 ✏️榮獲11屆國泰人壽高峰會,包括入選、達成獎與展業區第一名。 ✏️2022年,帶領團隊打敗全國1,300個團隊,勇奪區處冠軍。 ✏️2023年,個人再度達成MDRT。 ✏️2024年,帶領團隊再次拿下區處冠軍,個人亦再度達成MDRT。 ✏️2024年,國際龍獎IDA(International Dragon Award)傑出業務銅龍獎。 ✏️2024年,壽險公會表揚優秀從業人員獎。。 ✏️2025年,國際龍獎IDA傑出業務銀龍獎、傑出主管白金獎,並再次取得MDRT,同時晉升為超級會員(Court of the Table,簡稱COT)。 ✏️2025年,帶領12位夥伴達成MDRT會員,和榮獲IDA業務銀龍獎、銅龍獎。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卡姐還在想》《轉角幸福科技島》 #影片收看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林家榛 #國泰人壽經理暨資深行銷總監 #卡姐 #共同主持人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文章撰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卡姐還在想 #女性成長 #銷售心法 #利他精神 #勵志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min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拐個彎,在轉角——你將遇見誰? 這裡是「轉角幸福科技島」,一座用聲音築起的島嶼,漂浮在科技、人文與生活之間。 我們邀請每一位旅人——無論是科技創新者、社區實踐者、書寫溫度的創作者,或是在日常中悄悄發光的你我——一起登島分享。 在這裡,專訪與主題交織,不只談未來,也聊幸福;不只談知識,也聽見故事。 歡迎登上「轉角幸福科技島」, 在每一段聲音航行中, 遇見那些驚鴻一瞥,卻在心中留下長長餘溫的他們。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轉角遇見你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162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288 漢聲廣播電台-經典回放區#幸福小書籤 https://audio.voh.com.tw/TW/Playback/ugC_Playback.aspx?PID=323 Youtube平台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轉角幸福科技島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oh.corner 2025年節目鋼琴配樂:#林頌堯、#李昌勳、#朱禹豪 節目企劃:#楊心怡 合作邀約:en0816@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