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我们聊聊照护。
每次回家,你是否觉得父母又老了一些?对子女而言,最大的担心莫过于,父母一天天老去,一旦生病需要照料,却找不到人来帮自己。
到2035年,我国的老年人人口规模将突破4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高达4000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认知症老人已超1500万,且每3秒就新增一例。如果家里有阿尔茨海默病长者,这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如果能够提前从财力、心理上做好准备,也许我们处理面对这件事情时会更从容,也更有底气。
本期节目,我们走进上海一家专注认知症照护的机构-上海浦东锦绣养老院,与两位嘉宾展开一场深度对谈:一位是有多年居家照护经验的北大教授胡泳,一位是拥有丰富认知症照护经验的养老院院长张双英。我们从认知症的早期识别,聊到照护的真相,再探讨借助机构、社会以及AI的力量,破解养老与照护难题的可能性。
如何为养老与照护做好准备?这不仅关乎我们的父母,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希望通过这场对话,能够带大家走入家庭照护和机构照护的内部,了解照护到底意味着什么。面对我们每个人都将直面的照护课题以及我们自己的养老问题,一起聊聊在破解这些难题上的新解法。
【温馨提示】本次对话为线下活动录制,因现场收音限制,偶尔会出现电流干扰,技术手段无法完美处理,还请大家见谅。
下拉至文末,可扫码加入知本论听友群,获取本期节目完整视频。更多幕后花絮及电子书请移步中信书院APP,加入中信睿读会员。获得八大核心权益、全年阅读服务。
【本期嘉宾】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照护者
张双英
上海浦东锦绣养老院院长、资深认知症照护从业者
【本期主播】
孙冰洁
中信书院主播
【你将听到】
00:00 - 01:49 | 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照护”课题
01:49 - 06:43 | 认知症早期信号:不止是“忘事”那么简单
06:43 - 10:00 | 当家人确诊认知症:为何确诊带来更多痛苦?
10:00 - 13:00 | 一个案例:当照护成为家庭的情感拉锯战
13:00 - 17:02 | 居家还是机构?照护中没有“完美答案”
17:02 - 21:56 | 谁在选择机构照护?三类家庭的真实困境
21:56 - 26:58 | 独生子女的照护痛点,如何让父母安心养老?
26:58 - 29:43 | 照护工作背后的性别议题,胡泳强调“修复型社会”的价值
29:43 - 38:03 | 机构照护的挑战:100个老人,100种个性需求
38:03 - 45:00 | AI能替代人性照护吗?胡泳谈AI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与局限
45:00 - 50:11 | 胡泳作为一个照护者的心路历程:照护虽苦,却改变了幸福的权重
50:11 - 58:18 | 张院长的职业转型:为何从妇产科护士转向养老领域?
58:18 - 01:14:21 |照护的未来方向:如何构建更理想的照护体系?
【节目金句】
"照护可能改变的是幸福的方向,重新定义人生的权重。"——胡泳
"我们在机构里不单是照护者,很多时候要扮演子女、亲人甚至同龄人的多重角色。"——张双英
"家庭照护是现状,机构照护是趋势,但趋势的实现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胡泳
【延伸阅读】
《照护》[美]凯博文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美] 莫里·施瓦茨
【制作团队 】
出品人:朱虹
本期策划:孙冰洁 岳嘉
后期制作:筝源华夏
视觉设计:赵妍
运营推广: 余芬
【在这里找到我们】
欢迎在小宇宙、中信书院app以及其他播客平台收听「知本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下载中信书院app
关注视频号“中信书院”参与互动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信书院”私信或留言。
附:知本论听友群二维码
【商务合作/嘉宾推荐】
请发邮件至sunbj0410@163.com
【声明】
本节目由中信书院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大家独立思考,谨慎决策。对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主播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及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Biweekly
- PublishedOctober 16, 2025 at 9:23 AM UTC
- Length1h 15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