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西径

VOL25《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黑塞写夏天,也写下他如何活过它

欢迎收听另辟「西」径,一档由两位文化行业从业者 —— 莱西和西恩共同主持的播客。我们是同行、同事、同龄、同乡,也是决定一起另辟「西」径的老友。在这档播客,我们将从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中的共鸣出发,直面困局,打开新的局面。

“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赫尔曼·黑塞

这句话,你或许曾在某个短视频里刷到过——配着朦胧光影与低饱和的氛围滤镜,瞬间击中人心。而循着文字的来处,我们找到了这本名为《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的书。

它没有明确的情节推进,却吸引莱西熬了个通宵读完,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却句句都令人反复回味。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若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大概就像是一个中年画家,在生命的边缘,向阳光、酒精、色彩与爱欲发出的最后自白——一种决意将自己燃烧殆尽的姿态。

我们读见一位“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灼热独白,也读见黑塞用文字作画笔,为盛夏铺上浓烈色彩;我们读一本如长诗又像梦境般漂浮的小说,也读见一个人如何将自己剖开,献给艺术与感官。

克林索尔,是黑塞笔下的主人公,也像极了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徘徊于现实与幻觉之间,在高温与混沌中追问存在的意义。最后夏天,不仅是一段季节的尾声,也可以是一个人在重生之前,最义无反顾的一次纵情。

我们终将走过四季交替、光影流转的人生,而我们衷心希望读到这里的你,会遇到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值得你倾尽热爱、无惧燃烧的季节。

⏳时间轴:

00:34 我们又来聊书啦——《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by 黑塞

00:42 莱西为了读这本书那晚只睡了1个小时?

02:13  读过数本黑塞为什么唯独错过这本

04:04  如果你还不了解黑塞是谁

06:06  📖内容梗概:一位画家用文字画下了一副名为“最后夏天”的画作

08:33  写作背景:像极了一本“坠崖前的自救书”

10:06 与当代共鸣:一部并不只属于过去的作品

11:34 读这本书,让我们学会开始欣赏夏天:一种毫无保留、全情投入的美

17:06 🎨当艺术成为自我表达的媒介,是否会帮人更懂如何生活?

19:18 一张“自画像”,是对自己最坦白的表达

21:51 李白与杜甫的出场:黑塞的东方梦

24:00 📝 这像一本自白日记:片段式写作、意识流表达……

25:37 我们读的不止是克林索尔,也是每一个人可能的命运(提及电影《A Real Pain》书籍《钟形罩》)

27:24 🌈色彩密集、感官过载……这不止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卷手绘画册

30:26 同时也是一本哲思集或者散文诗

31:25 如果你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大概会有这样的直观感受……

33:10 书名中的两个隐喻分析之“克林索尔”——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35:35 一个被友谊滋养的典型P人

39:52 一个妥妥的高敏感者

41:42  一个跟我们一样面临人生无数岔路口的凡人

43:47 书名中的两个隐喻分析之“最后夏天”—— 那份孤注一掷的勇气

45:17 走向崭新自我的力量

47:16 主动赋予人生意义的选择权

48:45 面对“外在衰退”与“内心火焰”间冲突的自我和解

52:09 最后夏天,是无人可做评价的、不可战胜的夏天

53:33 未来还有无数个夏天等待我们去绽放,去点燃自己的小火苗

✨Highlights:

-“夏天的美是毫不收敛的、带有攻击性的,是难以抵挡的热浪,是灼伤皮肤的阳光,是熟到带有发酵气味的水果,是仿佛要被融化的远山,是一切在燃烧的生命。他把自己的生命碎片嵌入到了每一个夏日当中,用自己的生命为夏日助燃。两者密不可分,共同走向终结。这样盛大的燃烧殆尽,我觉得也是黑塞本人对生命本质的歌颂。”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可能从未觉得夏天是一个如此让人着迷和不舍的季节,但在克林索尔的视角里,我确实读到了一种夏天另外一种既诱人又危险的气息,让人忍不住被它吞没,那是一种近乎绝望的生命力,不加节制,不再等待,而是拼命地一味地享受和燃烧。”

-“我想,克林索尔是因为对生活失望而转向艺术,但到头来发现艺术的核心还是在于生活,这或许也是他悲剧结局的导火索吧。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人们也很乐于讨论艺术到底是源于生活还是高于生活,虽然没法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觉得《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这本书确实给我带来了看待这个问题的全新视角。”

-“在那幅自画像里,我们看到的既不是社会眼中的克林索尔,也不是朋友和爱人眼中的他,甚至不是他自己平日想象中的自己,而是一个在绽放之后接受自己的枯萎,决定不再逃避,面对真实自己的人。哪怕毁灭也必须真实,哪怕不堪,也必须呈现。”

-“人可能永远无法彻底看清自己,但当一个人敢于把“自己”放在画布上时,那应该是一份莫大的勇气,正如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说过的那句话:‘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

-“我觉得这种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自传性质小说格外打动人,因为你知道他们需要很多很多勇气,才能面向公众书写自己的故事和情绪,他们笔下的人物,正体现了作者本人心中的另一种活法。而作为读者,我们其实是以一个未来的视角在回看作者的人生。”

-“我觉得所谓的‘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论顺境逆境,绝望还是希望,都相信存在的意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整个短暂生命中都可去享受,去创造,但人们却总是一曲接一曲地唱,却未曾与一切人声乐器共鸣,创造出完美大交响。’我觉得这句话是一个典型的乐观的悲观主义发言,悲观于生命的短暂,乐观于享受和创造,虽然现实是人声与乐器的阻隔,但心中却相信完美大交响的存在。”

-“与其说克林索尔是高敏感者,不如说黑塞是高敏感者,很难想象带着这么敏感的感官生活会有多累,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这么生动、这么具有画面感的文字。”

-“最终有一天,也许我们都会明白,重要的不是选择了什么,而是无论选择了什么,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灵魂的跳动,当你成为平静本身,就不必再追逐平静,当你内心自由,就执着于寻找自由。”

-“最后的夏天给人一种热浪与粘稠还未开始消散,就已被按下停止键的错愕感,一种燃烧的生命被无情浇灭的状态。但与这种被动状态有所不同的是,克林索尔在主动抵达他人生中最后的夏天,他不想要食之无味的四季,只想要纵情享乐的夏天。”

-“我想人一生中总有一个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无法也不会主动去设定到底哪个夏天是最后的夏天;更多时候,它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悄然来到和溜走,甚至,它不一定是真实的夏天,是那个可能一无所有但仍然以梦为马的季节。我在想,如何才能拉长这样热烈的光景,而不只被框定在一个季节?可能活在当下,让理性与感性并驾齐驱,主动赋予人生意义,是黑塞给我们的答案。”

📖书中摘录:

-黑塞笔下的夏日:

“那是日暮的黄金时光,到处还是灿烂日光,但月亮已经隐隐闪耀,第一批田鼠在绿意的灿海中畅游。一道林边树墙在余光中柔和伫立,浓荫前是一排明亮的栗树干,一座黄色小屋静静释放吸纳的日光,光润如一颗黄玉,粉红和紫色的条条小径在草地上穿过,葡萄藤和森林间偶有已泛黄的洋槐枝。丝绒蓝的山峦之上,西方天空呈金与青。哦,现在还可以工作,这最后的、迷人的熟夏一刻,不复返的时光!现在的一切美得多么难以言传啊,多么安静、明丽而慷慨,如同神的圆满。”

“帐篷花边褪色的紫,笨拙房车欢快的绿和红,脚手架杆上刷的蓝和白。他猛烈翻掘镉黄,狂野挥洒甜而凉的钴红,在黄绿天空中,抹上一笔笔交融的殷红。”

-“自然界有万千色彩,而我们却执意要将色谱减至二十阶。这就是绘画。”

-“在这幅画中,他不仅画下了自己这张脸,还画下了千张脸;不只画了自己的眼和唇,画了嘴上沟壑的悲伤、额上岩石的爆裂、手上的盘根错节、手指的颤抖、理智的嘲讽、眼中的死亡。他还用他那独特、饱和、紧凑的颤抖笔触,画下他的爱恋、信仰和绝望。”

-“我们的一切艺术只是补偿,只是对被浪费的生命、活力与爱欲的补偿。”

-“我爱你,也许因为你我如此相似。我爱她们,因为她们与我如此不同。”

-“人们太高估感官愉悦了,将精神生活看作是对缺失的感官体验的补偿。然而,感官并不比精神更具价值,反之亦然。因为一切都是合一的,一切都同样美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