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卫诗婕

努力做最有生命力的科技商业访谈。 Let knowing flow. 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就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TSA(True Story Award)中文报道十佳。 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 B站账号: 卫诗婕 商业漫谈 微博:诗婕SJ_Jelyne 小红书:诗婕Jane's talk 合作洽谈 👉 微信:SJ_Jelyne(添加请备注身份+事由) 读者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shangyemantan

  1. 51.Plaud许高首次深度讲述:全球增速最快AI硬件,与一种创业美学

    9月28日

    51.Plaud许高首次深度讲述:全球增速最快AI硬件,与一种创业美学

    今天的嘉宾是 Plaud 联合创始人兼 CEO 许高。 过去两年内,Plaud 像一阵旋风,凭借最快将大模型与软硬件结合、并打造出高完成度的 AI 体验,而一举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 硬件公司,它的收入,比中国大模型六小龙加起来都要多。 (注:截至目前,Plaud 全球出货量已超过百万台,从 2023 到 2025,连续两年保持 10 倍增长,2025 预计年收入达 2.5 亿美元) 而这一切发生时,它甚至都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这是许高首次对外如此详细地披露他人生中的四次创业。 看似完全不同的项目,背后却串联着一种共性:即对效率和信息之美的发现与追求。PLAUD的故事也是如此,只是这一次,幸运地踩中了AI、全球化与十年难遇的技术转折点。 有关 Plaud 的最大争议,或许是壁垒——从 2024 年开始,中国市场不断出现的录音卡片产品,看似证明了这家公司的硬件壁垒可以轻易跨过,但整场访谈下来,一个主题呼之欲出,即设计一家公司的美感。 许高说了很多次 beauty (美感)。在他看来,商业中,规模并不总是代表最好的回报——创造更大的经营杠杆,组建一个令所有参与者都能享受的美妙旅程,不断突破存量价值的天花板、并试图去触摸新的——这,才是创业之美。或许,也是真正的壁垒。 这是商业漫谈的「底稿」创始人访谈系列,一起记录,创新的底稿。 (有关 Plaud  梦想成为一家世界级 AI 公司的愿景与roadmap,和更多独家视角和信息,也可前往我的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进行更清晰的阅读(稍晚更新)。视频版也正在制作,稍晚一些会在 b 站更新。) 本期嘉宾:许高 Nathan ( Plaud 联合创始人 & CEO)(这次访谈录制于9月22号 PLAUD进军中国发布会的前夕,除了许高Nathan,我还在深圳的发布会现场,采访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Charles、中国区CEO莫子皓,放在本期播客的结尾作为彩蛋。) 本期 Shownotes:Part 1. 关于许高:连续创业者,海钓& 效率与信息之美02:41 花光150万全员塞班岛团建?「我想让员工体验极致的精彩」 08:00 Nathan 的「红丝带」:精彩的背后,是痛苦、隐忍、坚持 12:22 许高的三次创业:留学咨询匹配平台、创业公司推荐引擎、外卖团购模式 12:43 「我向来有些不切实际的野心😁」17:31 「电销那气质多不高级啊。不那么elegant,不那么tech」17:51 四段创业的共性:发现信息之美,寻找效率的最优解19:11 「我性格有个特点:不太会自我设限」19:49 「对于derive value from the context (从信息中攫取智能),我有种天赋和直觉」 22:17 我们处于新范式的起点 创业失败、海钓和 all in 30:49 「创业就是慢慢自我进化」32:01 不断创业的底层:成就驱动,野心和自信,「可能是盲目的,但也有那种真正的坚韧」34:44 张一鸣所说的延迟满足,那是一个巨大的满足,一种狂热的满足36:21 每次创业都用自己的钱 all in:「信就是信,不信就不要动」37:28 巨头给出天价 TS?「我们还是要接触资本市场的」 Part 2. 启航,关于 Plaud 最初的故事 38:03 2021年的夏天,我厌倦了资本市场的疯狂 39:13 Plaud 创业 day 1 的三个框架:全球化,世界第一,将 AI 与软件深度结合 43:26 我对 AI 有种直觉和信仰 46:31 TPMF (Technology-Product-Market-Fit)的 T(Technology)没成熟?缺什么要素,就想办法构建它! 47:34 做出爆款 Plaud Note 之前:一款叫 Izy rec 的录音笔(图为许高第四创业后,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录音笔 izyrec。👇) 48:44 与联创 Charles 相遇:他是中国第一代 AI 智能硬件的先锋52:33 「我们最初设想的三四个idea,我觉得任何一个都能成」54:21 创业之初:用 Iot 和 AI 改造消费电子Part 3. Game- changing 的机遇:You are going to rocket!55:37 Plaud 只是一家录音笔公司?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56:49 从生存模式到发展模式:我们知道,这是 game-changing 的机遇58:43 现在我们有快200个工程师,试图在每一环节优化体验01:00:23 「原来我们有机会构建一家世界级的 AI 科技公司」01:02:15 2023 年底,我们有个重要判断… 01:03:06 Plaud Note Pin 的诞生:从录音卡片,到可穿戴设备 (图为 Plaud NotePin。) Part 4. Plaud 的产品哲学01:05:12 「我们现在都有产品哲学啦…」 01:05:45 构建下一代智能基础设施和交互界面:不同的产品哲学,决定了不同的产品思路 01:06:33 「我们想给每一个人构建一个像张一鸣个人助理级别的个人助理」 01:07:00 干一个特别牛的事情,so what?最终的落脚点得是,让人更幸福… 01:09:26 一个顿悟时刻:遗忘是一种 beauty 01:10:49 Press to highlight(一键标记):人与 AI 的对齐,智能交互的一大步 Part 5. 愿景:Amplify your intelligence(放大人的智能)01:14:55 为什么 Plaud 的愿景发生了跃迁? 我们能看到不同的范式 01:18:25 服务 billions of people,这是很有机会发生的01:19:01 三个关键词:饱和投入、占据制高点、极致的执行如何构建下一代智能基础设施? 01:19:44传感器、SDK、云和 Infra 以及业界 SOTA 的语音算法01:22:31 Plaud 既做 toB,又做 toC ?核心还是 Amplify humans intelligence(放大人类智能)01:25:09 AI 从 context 中提取智能的两个核心杠杆:memory(记忆) & reasoning(推理)01:26:27 寻找价值链条的关键环节,饱和投入01:27:39 system engineering(系统工程):我们不一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模型,但我们做最佳的耦合和优化Plaud 的智能三步走:采集(capture)、提取(extrat)、利用(utilize) a)、采集(capture):手机以外的传感器的必要性 01:28:44 Apple Intelligence之后,Plaud 的业务又翻了10倍01:30:09 假设全球有 10 亿的知识工作者,我们优先服务那 1 亿的「三高」人群01:33:32 手机厂商不会特别侧重于干我们这个事01:35:25 眼镜、耳机、手机都可以做……我们只思考那个解是什么01:36:54 Plaud Family 将会以传感器为圆心01:37:44 Plaud Note 的现象级背后,有哪些反共识? 01:40:36 Plaud Note 系列,会是 AI 时代的 ipod 还是iphone? 01:43:33 AI 时代,软件、硬件与AI,三者如何协同? b)、提取(extract):如何从 context 中提取智能?什么是智能? 01:44:13 模态转换,与 context 的合集01:45:32 方法论上,引导人与 AI 交互01:45:40 「每个人需要的智能不一样」c)、利用(utilize): 01:48:10 我在考虑是否加入第四步:route(路由分发)01:48:21 今天钉钉A1 以我们很便宜的价格发售,用户为什么还需要 Plaud?01:49:04 在未来越来越混沌的生态里,我们要做一个绝对独立中立的 context operating system(信息处理分发系统)01:50:19 一种商业思考:环境应该走向开放01:51:21 拥有一切的能力,价值创造却只有 1% …01:52:35 Plaud 会做 agent 吗?我们在试…不做到SOTA,就没有意义01:53:28 现在能看到很多早期的迹象,让人很兴奋,很炸裂…01:53:45 Plaud 构建下一代智能基础设施的路线图Part 6. 聊竞争:Taste is everything01:57:27 品味,才是真正的壁垒 01:58:52 我们招奢侈品行业的人,来自LV、Rimowa… 01:59:38 AI 时代,软硬结合最好的公司还会长苹果那样吗? 02:01:02 AI 之划时代,需要克制 如何看待竞争者? 02:03:00 赛道足够大,五年之内有机会成长100倍02:03:40 我们想明白了,我不介意让市场知道 Plaud 就是最贵的02:04:18 华强北(那些模仿的)全加一起,大约是我们的 5%-10%02:04:58 我们在中高端要打穿、打透,打得极为强势,下沉市场先阶段性放弃02:05:51 我们不尝试追随,要让顶级人才感受到世界级的远见02:06:39 巨头玩家进入:一度有压力,现在我已经释然了…02:06:52 你看钉钉发布会了吗?「我希望员工幸福」02:08:01 什么是最好的商业回报?不是规模,是经营杠杆02:09:01 原本 Plaud 不准备做中国内地市场,为什么现在改变了?(注:2025.9.22, Plaud 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02:12:19 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在这里衡量经营杠杆 02:14:39 Plaud 的壁垒究竟是什么? Part 7. Tough & love & rewarding02:16:01 如果要挑出一家公司长得最像未来的 Plaud,会是谁? 02:16:30 「仗会打得很快」,如何思考组织扩充面临的挑战? 02:19:07 未来,Plaud 组织内对于 AI 的实践会更彻底 02:20:20 Nathan 的管理风格: tough & love 02:20:34 希望大家有成长、有回报、干得开心 02:21:59 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用最贵的薪资招最好的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02:24:04 老虎与无尾熊:可以局部不开心,但全局开心要有个基础 彩蛋Part:联合创始人 Charles & 中国区CEO Peter02:25:16 Charles:为什么会选择与 Nathan 一起创业? 02:29:10 中国区CEO莫子皓:Plaud 为何、如何追求人与智能的边界? (发布会现场,Plaud 团队合影👇) (9.22 Plaud 深圳发布会现场👇) (「我们把这场发布会选在海边,除了呼应Note Pro 这次水波纹的美学设计之外,也有另一层寓意,三年前,Plaud 在海的那一边诞生,现在,我们回到海的这一边,开始全新的旅程。」by Peter 莫子皓) 加入《商业漫谈Jane's talk》听友群👇: 关于卫诗婕:ex 科技媒体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

    2 小时 33 分钟
  2. 50.爆火CES后这半年,和Ropet聊穿越风暴、模仿者与陪伴的真谛

    9月8日

    50.爆火CES后这半年,和Ropet聊穿越风暴、模仿者与陪伴的真谛

    今年CES上,一只名叫 Ropet 的 AI 宠物爆火全网。 凭借超萌和有生命感的外形,Ropet 在全球揽获了60亿曝光和报道,人们发现,这只 AI 萌宠的背后,是一支来自中国的90后队伍,仅仅9个人造出了一只成熟的桌面宠物,在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上共筹得约 500 万元,且 70% 的用户都是女性(要知道,众筹平台的绝大多数用户都是男性)。 我在第一时间联系了 Ropet 的创始人何嘉斌,并在今年3月第一次见到了他——但这次访谈贯穿6个月,中途,Ropet 一度经历过爆火后的中国式挑战——当 Ropet 带着全球的赞誉和瞩目回国时,很快,国内各类效仿的产品纷纷出现,这个年轻的团队也经历了意想不到的高压和挑战。 我们的三次访谈刚好完整记录了这段周期。时隔六个月,Ropet 最新一轮融资顺利宣布,本年度将完成两轮交割,顶住所有压力,Ropet 依然是 2025 最受瞩目的 AI 陪伴硬件之一。 这又是一期具连贯性的记录,穿越风暴,这里有关于 Ropet 和 AI 陪伴的最完整的思考。相信在听完这一期播客后,你能感受到,这个产品背后的生命感来源,也会意识到,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访谈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2023年3月,第二次在5月,最近一次在9月初,Ropet 最新融资公布的前夕。 本期嘉宾:何嘉斌 (萌友智能创始人)本期Shownotes: Part 1.第一次访谈(2025.3):关于何嘉斌本人、Ropet的灵感和慢科技03:08 一个艺术生走上智能硬件之路:从微软、百度到字节 Pico 10:56 七个人的团队,Ropet 的产出是字节的10倍 12:17 17-80岁的「年轻」女性,都是 Ropet 的第一批目标用户 13:06 「我是 INFJ」:绿老头,北漂十年,人们失去了对爱的敏感度 14:14 Ropet 的核心:捕捉爱的瞬间,唤醒爱的能力 16:35 求婚送妻子的小猫,投射在Ropet身上,构成它逼真的生物性 17:56 为什么定义成「AI萌宠」,而非陪伴机器人? 20:05 用新技术,满足永恒的老需求 21:43 来自日本的Mirumi:模仿新生婴儿,做好「注视」,创造情绪的高能时刻 23:49 雪莉特克儿《群体性的孤独》:虚假的陪伴中,也有真实的情感投射 25:14 轻工具而重陪伴,重视Ropet 性格的养成 27:28 谈定价299美金:便宜的玩具没有端侧算力,做不到真正对用户的理解 30:06 Ropet 凭什么成为本届CES最大黑马? 31:58 大模型+陪伴,真正能击中人的案例暂时没看到 34:23 端侧算力是未来,但当下技术仍受限:Ropet 未来会受益于大模型的迭代 35:47 Ropet 的身子里跑了11个垂直模型,未来要继续把大模型做「小」 39:50 中国竞争市场是很残酷的,尤其对于初创公司 43:21 先烈Gibo:来自MIT多媒体实验室,过高的成本,过早的落地 45:57 中国与日本市场的参照性,孤独经济的潜力 47:41 消费的本质:每个环节都提供情绪价值,每一个细节做好了就是竞争力 50:09 Ropet 有哪些犹豫不决? 51:00 中国式竞争的残酷:似乎无法对抗「蚂蚁的蚕食」 52:54 Ropet:欢迎更多品牌一起打造联名款 54:00 渴望一种科技能够让人慢下来:润物细无声的陪伴,怎么做 56:49 成年人过家家,是奢侈的幸福 57:24 当你放下社会达尔文的执念,最想回到的还是孩子的本真状态 Part 2. 第二次访谈(2025.5):AI陪伴&玩具赛道,卷起来了!59:10 Ropet 如何做日本市场? 01:05:04 爆火CES之前,Ropet 都做了些什么? 01:07:59 旧金山回北京的飞机上,我倒在厕所的门口 01:09:05 CES之后:我们没想要那么快火起来,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 01:09:12 几乎所有美元基金都聊过,但出手者寥寥 01:12:19 做产品要松弛,一定要松弛 01:12:23 中国到处都是零和博弈,所有人都在卷,我讨厌这样的氛围 01:13:56 “没有办法,我们已经在这样的轮回里了” 01:14:04 “我不反感别人抄我们的内核,但很反感别人抄我们的皮毛,去炒更大的泡沫” 01:15:08 Ropet 怎么做街头调研?坐在房间里的用户调研一定会失真 01:16:48 七成女性众筹用户,许多人是第一次海外众筹,克服各种阻碍支持 Ropet 01:18:09 路边的小婴儿对着我们笑,「『萌』,在技术上其实不难实现」 01:19:48 芭比娃娃为什么在二战后快速崛起?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周期 01:21:17 生命在于记忆:Ropet 能提供永恒的数字记忆 01:22:32 希望把大自然的美好装进产品 01:25:11 大厂甚至想挖我本人,但我想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01:26:02 找我们的投资人签了TS,最后在新闻上看见 ta 投了另一支团队做同样的事 01:28:06 天崩开局,为爱发电:创业公司用二三十万,做了大厂几百万才能干的事 01:30:02 纯粹地做产品很简单,面对竞争才真的难 Part 3. 第三次访谈(2025.9),完成量产和融资,Ropet 的细节定义01:31:32 穿越风暴,Ropet 完成量产交付与融资 01:32:51 原本我对日本市场有些失望,结果日本众筹首日做到2600万日元 01:33:36 「所以当时你采访我,我的精神状态会有一点点低迷,哈哈哈」 01:34:03 日本和北美用户有很大的差异,日本用户有很强的想象力 01:34:43 为什么要弱化大模型的表达,为什么不让 Ropet 开口「说话」? 01:36:10 三大流派用户,“宠物是解决孤独的最好陪伴单品” 01:38:52 量产地狱:Ropet 有多种传感器、舵机、毛绒外套,问题层出不穷 01:41:46 建议初始用户拿到 Ropet 的第一步:让它保持在线、在场,然后静静地感受它 01:42:58 桌面 AI 陪伴,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01:45:46 既然坚定了要做陪伴,科技尝鲜者的需求就不是优先级最高的需求 01:47:09 先把硬件做到高标准,卖给忠实陪伴的用户,再持续迭代软件升级 01:50:03 “我不是一个技术型的创始人”,但 Ropet 也在逐渐吸纳技术人才 01:52:36 2025 上半年 AI 玩具销量环比增长600%,Ropet 不在这个故事里? 01:55:28 下半年会上线国内:定价会比海外便宜一些 01:57:01 坚信 AI 陪伴不是一个泡沫:Lovot 是做得最好的公司 02:00:20 这类产品将真正构建起人对机器人的信任感 02:02:36 米哈游、优必选、泡泡玛特、甚至OpenAI,都要做 AI 陪伴硬件 02:03:31 公司摆了一台labubu外形的Ropet:「我是labubu的超级粉丝!」 02:05:51 「我确实想让拉布火起来,让他真的有生命感」 02:09:43 真正获得「在场数据」的公司,不多 02:13:13 在不破坏角色感的前提下,如何让 Ropet 出现更多「交流」,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02:16:02 Ropet 和所有的机器人都不一样,这不是一个讨好你的产品 02:19:07 大脑共创计划:50%的产品留给用户定义 加入听友群👇 关于主理人卫诗婕: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努力做最有生命力的科技商业访谈关注科技、商业、人文,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2 小时 23 分钟
  3. 49.从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国能学到什么?|一家硬科技VC的十年复盘

    9月4日

    49.从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国能学到什么?|一家硬科技VC的十年复盘

    今天这期内容,带大家探索一下,神秘的以色列科技。 嘉宾是耀途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杨光。 Eric 的投资生涯起步于以色列基金Infinity Group,他曾亲历以色列科技风靡全球、并被欧美大厂争相收购的时代。2015年,他和Infinity的同事Jerry 共同创立了耀途资本,十年来专注于硬科技的早期投资。 他的投资生涯经历了几个阶段: 阶段一:与欧美大厂抢夺以色列的前沿科技项目;阶段二:找寻最顶尖的以色列科技创业团队,寻求参投,帮助其开拓中国市场。同时,也copy to china,在中国找寻类似方向、人事匹配的top团队;阶段三:随着以色列的战争、中美局势紧张,以及中国本土科技与供应链创新越来越耀眼,耀途坚持更加产业化的打法,并保持对全球范围内华人创业的关注。这是一个非典型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的十年:两个非金融出身、无耀眼光环的理工科年轻人闯入VC行业,经过大浪淘沙,在整个中国VC行业经历巨大转变之际,仍然活在牌桌上。其中,既有硬科技领域的扎实积累、方法论,也能看出,他们充分利用了中国市场和人才。 这期内容中有大量对于以色列科技创新的描述,是中文世界里及其罕见的信息;同时,也提到了诸多硬科技公司的名字,无意中描摹了中国最前列科技创新者所经历的十年浪潮~ 本期嘉宾: 杨光(耀途资本 创始合伙人)本期Shownotes: Part 1. 关于杨光:一名拥有全球化梦想的交大毕业生的10年03:46 从欧姆龙、微软,到韩国SK,20年前的高科技与全球化07:02 加入一家以色列基金:老板是退役战斗机飞行员09:14 胶囊胃镜,许多生活中的创新都是以色列人发明的11:00 办公室选址,特意选在犹太难民纪念馆附近Part 2. 关于硬科技投资:只扣动一次板机14:06 硬科技的早期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坚韧的创始人精神(以盛科网络为例)19:21 “对人的判断,非常非常重要”22:06 “我要是变现了8000万,还创什么业?”——硬科技投资是capital intensive(资本密集型),上限要足够高,才有投资的价值25:55 硬科技企业烧钱,烧出了科技人才Part 3. 以色列的创新氛围、社会责任感及投资启示26:59 第一次去以色列:一个极其朴素的国度,“以色列人认为物质都带不走”28:37 表面上以色列人很乐观,实际上很悲观:“我们只要输一次战争,国家就没了”29:15 常常见到六七十岁的创始人,“有一个人在讲PPT时已经帕金森了”30:06 “那个时间点,我们看见了第二个硅谷”30:55 知名以色列公司 Mobileye 的创立故事33:00 从与欧美大厂争抢高价值项目,到扶持中国人才复制同类方向34:32 以色列,硅谷大厂的技术进货市场38:51 受市场所限,以色列科技更擅长从0到1,出路都是被收购39:48 英伟达收购的迈络思,也是以色列企业41:52 受以色列的启发,耀途很早就布局了 AI 基建42:24 中国有着最卷的下游市场,硬科技需要这样的市场做early adoption(早期应用)43:54 捕风者,等风来——优秀的人才对市场的认知是很深刻的45:12 技术的发散与收敛:复盘失败案例,那些被验伪的需求(Magicleap、光波导与Controller)46:40 要投 must have technology(必需品科技)47:30 Habana 创立于2016 ,2019 年卖给了英特尔——以色列公司在并购退出方面也十分老道49:20 战争前,科技大厂很愿意把一部分科研创新放在以色列50:23 英伟达花了69亿买迈洛思,我们立刻去博通里找优秀的华人Part 4. 成立耀途:海内外技术和创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54:54 2015 是个好时机,VC 2.0 时代开启57:55 两个没有背景的31岁年轻人,早期募资艰难:我们一遍遍地带企业家们去以色列游学…01:04:02 以色列,地中海边的一个美丽国度:为什么一个1000 万人口的国家会有如此强的创新力?01:04:29 中东MIT:70% 的上市公司 CEO / CTO 来自 Technion01:05:07 安息日的晚宴:10岁不到的孩子讲的圣经故事,震撼了所有大人01:08:31 第一期基金格外艰难,也格外珍惜01:08:44 投资伏达半导体:无线快充,挑战两倍于苹果的充电速率01:13:14 市场竞争倒逼中国创新,国产手机许多方面已甩掉苹果01:15:40 海外技术+中国市场,早期产业资源如何布局?Part 5. 硬科技的投资判断:早期技术趋势的辨别 & 全球局势洞悉01:19:44 2017年,市场都在做机械激光雷达,为什么敢投固态激光雷达?01:22:18 一个错误复盘:没想到中国新能源车崛起得如此之快01:26:49 投以色列公司没有错,但应在中国也投至少一家01:28:29 “硬科技投资就像开卷考试?”“仍然会存在超纲类的投资”01:30:47 从一个充分全球化的时代,到逆全球化掀开序幕:耀途开始更注重全球华人的创业Part 6. 从极夜到极昼,创业公司与投资机构,如何穿越周期?01:35:06 2022,硬科技从极夜到极昼,“portfolio 的账面增值在快速提升”,但我们没有那么开心…01:36:34 赛道爆火后,创业公司要如何消化过高的估值?01:36:49 “中国投资行业,很多时候是情绪驱动”01:42:00 投资人往往会在熟悉的赛道中过于谨慎,而在陌生的赛道中过于激进01:42:26 今天,创业公司的死亡谷是什么?01:48:07 谈硬科技的并购卡点:海外的「acquire hire」、国内的差异化定价与中国的审核机制01:51:02 募资的挑战再次出现,耐心资本难拿,但耀途还是找到了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人02:00:55 开源改写了中国 AI02:04:04 谈 AI 泡沫:过多的资源投入到具身智能行业中,会造成一定的浪费02:07:21 今天的环境可能很难保持充分的乐观,但坚守换来的价值,还是有充分的斗志留在这个行业……加听友群👇 关于主理人卫诗婕: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努力做最有生命力的科技商业访谈关注科技、商业、人文,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2 小时 9 分钟
  4. 48.对话前OpenAI科学家:GPT-5能获得奥赛金牌,但那可能具有欺骗性

    8月23日

    48.对话前OpenAI科学家:GPT-5能获得奥赛金牌,但那可能具有欺骗性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难产后,8月8号,GPT-5终于发布了。 还是有不少国内的媒体将它称作「史上最强的基础模型」,但实际上,外网关于GPT-5 的质疑声却很汹涌——发布会的内容中,出现了伪科普和演示乌龙,GPT-5的性能进展在一些人看来,远未及预期。 在这个节点,我对话了OpenAI 的两位前科学家:Kenneth Stanley和Joel Lehman;他们曾亲历前 ChatGPT 时代的OpenAI,也是《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的作者。 (本期视频之后将会登陆 B站账号,文字版可搜索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 2023 年,这本书曾在中国科技圈掀起阅读的潮流。那正是 ChatGPT 席卷全球、掀开大模型浪潮的一年。然而,Ken 和Joel 却选择了离开 OpenAI。早在 2015 年,他们就抛出了独特的观点——“创新需要摈弃对目标的追求感、并追求新奇性,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不期而遇的”。 当时,这个论点并没有被太多人认知和接受,直到 2022 年底 ChatGPT 出现,这一论点被强有力地验证了,因为,ChatGPT 本身就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项目。 三年过去,Ken 和Joel 仍在持续推动「无目标创新」的理念,两位 AI 科学家也始终保持着对 AI 圈的关注。在这期访谈中,我们聊到了 OpenAI 的发展史、其本身就是创新曲线的一体两面。当GPT-5出现,Ken 和Joel 却在一片失望声中表示,这也许恰恰意味着,关于 AI 的研究将再次变得有趣——要知道,过去几年,全世界都在瞩目与追逐大模型的进展,尽管在产品层面,似乎新鲜事不断,但在他们看来,和从前相比,学术界正在变得无聊。 这是两位关于创新的布道者。这期的内容围绕 AI,却又不止于 AI。 本期嘉宾: Kenneth Stanley(前 OpenAI 科学家,《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作者)Joel Lehman(前 OpenAI 科学家,《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作者)本期 Shownotes:Part 1. 一项反直觉的发现,一个关于 ChatGPT 的伏笔03:14 写下《伟大》这本书八年后,ChatGPT 印证了「伟大不能被计划」05:31 Pick Breeder 的实验:如果你只想着蝴蝶,就不会培育出和蝴蝶有关的图片09:55 新奇性算法:不告诉机器人目标在哪里时,它能更快走出迷宫11:00 「有一次我给罗德岛艺术学院的学生们讲这些创新理念,其中一些人哭了」12:12 如果人们会为这件事落泪,那它将是一场重要的社会对话Part 2. 前 ChatGPT 时代的 OpenAI :AI 领域的过去,比现在更有趣味性13:08 2020 年,我就觉得 OpenAI 是一家好公司: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人15:44 在那段时间里,我觉得 Sam Altman 是个好领导16:37 谈 OpenAI 宫斗:涉及大量金钱和权力,人们都在努力做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却有着不同的观点17:20 利益的齿轮开始转动:当你挖到金子时,你往往会专注起来20:47 你们是否为 OpenAI 氛围的改变,感到惋惜?「我想我有点遗憾」21:47 「AI 领域的过去比现在更具趣味性」22:58「OpenAI 的遗产一定是作为一家伟大的研究机构,尽管目前它更多是以商业巨头而闻名」Part 3. 谈 GPT-5:进展放缓毫不意外,但 AI 研究可能再次变得有趣24:00 GPT-5 是否开始了挤牙膏式的创新?24:19 Scaling Law 并不能通向圣杯,现在进展放缓了,研究领域却可能再次变得令人兴奋26:01 与人类理解事物的方式相比,当下模型的训练方式有些奇怪26:47 我不认为 Transformer 是这个故事的终点,它可能只是未来发展的垫脚石Part 4. 创新的悖论:「开放性探索」真的可持续吗? 26:55 巨大的成功可能会让你开始趋于保守,但下一次创新总会有不同故事28:50 谈 Google:巨头已被唤醒,它已重新站稳脚跟30:38 成熟企业中,如何避免目标管理扼杀创新?31:14 大公司里,人们尤其需要那些勇敢变革33:55 「开放性探索」真的可持续吗?谁应该为其中的资源投入而买单呢?35:26 「创新只在你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才会开始发生」35:58 GPT-1 是个垃圾,但它很有趣;真正有高度信念的东西,会有回报Part 5. AI 竞速赛中,目标的欺骗性38:20 AI 能获得奥赛金牌,那可能具有欺骗性39:20 每次新模型发布时,各项得分都会立即公布。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觉得可疑40:11 我们是在迎合基准(benchmark)测试,而不是在追求智能40:26 回顾 AI 的历史,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潮起潮落42:34 仅靠互联网数据,无法实现超级智能的科学革命Part 6. 回顾 2025,AI 领域令人兴奋的进展44:24 编码模型(Coding)让我感到很惊喜,但它同时带来加速和减速45:10 Deepseek 的创新令人很难忽视47:10 中国得为自己创新:颠覆式创新的领域,规划可能是有害的49:40 一份来自中国的书法礼物,Ken 挂在了书房的墙上 54:11 去追求自己的好奇心,就会有好事发生 加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58 分钟
  5. 47.和测测任永亮聊他的99分野心:工具,AI 和机器人新大陆

    8月7日

    47.和测测任永亮聊他的99分野心:工具,AI 和机器人新大陆

    这期嘉宾是测测的创始人任永亮。 熟悉他的投资人和员工们都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非常 i 的创始人,让我这个 i 人压力也很大😄,但最后,这期聊的很有生命力。是继谢扬那一期后,又一期全程哈哈哈的访谈。 (本期的视频版访谈,将在不久后登陆B站「卫诗婕 商业漫谈Jane's talk」。可前往观看)1982 年出生的任永亮已经经历了三次技术浪潮。他毕业于北大医学部,辅修计算机工程,在那场双创浪潮中,测测是从著名的中关村3W咖啡里走出的创业公司之一。 我是在去年冬天听一位投资人提起测测——此时测测已经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泛心理app,但这家公司一直颇为低调,对方告诉我,测测的收入过亿,且正在低调地发展大模型,更令人意外的是,早在2024年底,测测通过 AI 获得的收入就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现在,测测还想要进军具身智能——从没有做过硬件的任永亮,计划打造一款家庭陪伴机器人。据说,这遭到了大多数员工的反对。 这是这个外表温和憨厚的创始人身上,难得显现的果决、激进、流露出野心的一面——我问他,1-100分,你的商业野心有多少?他说,如果马斯克的野心是100分,此刻,他应该有99分(本来想把这句话当作标题)。 按照任永亮的说法,如果不是大模型,他几乎已经对测测的未来失去了热情——这家公司大概率将会一直这样,平静、稳健但又缺少想象力地生存下去。 但现在,AI 改变了这一切。员工告诉我,十年前刚刚创业时,任永亮会熬夜写代码;后来,这个习惯逐渐消失;但最近,这个习惯又回来了。 本期嘉宾:任永亮(测测创始人 小红书账号:心言任永亮)本期Shownotes:Part 1. 创立测测缘起:为枯燥的世界,注入一点理科生的浪漫 03:05 创立测测,因为任永亮是个恋爱脑?03:54 《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说,星座是群众性文化妄想?05:49 用数学为星座建模,甚至为生活、人生建模07:55 「如果马斯克的商业野心是100分,那我是99吧」10:01 满足用户的情感痛点:「给生病的人喝下一碗粥」12:54 做过社交、做过内容,发现最有生命力的还是服务15:07 AI 时代,有机会提供全面而简洁的服务16:38 遭遇危机:一度只剩5个人——「那反而是我最满意的时候」20:34 我擅长交叉,把不同的学科统一成一个模型Part 2. 测测 13 年历程:做有支撑性的泛心理服务 22:01 测测上线day1 起,确保1分钟内有咨询师回应22:57 2017年,就开始了AI 化转型27:51 我很早放弃了做内容,但用AI做内容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29:41 那些失败经历:总想着横向复制测测31:32 为什么测测一直没有做大?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司Part 3. 全面拥抱AI: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所面临的机遇&挑战 31:59 如果能重来,我想做ChatGPT33:24 我最后悔的是,没有及早发现GPT-234:40 「我是个双子座,比较爱追热点」35:28 疫情期间,测测做对了核心的优化37:42 「AI 出现的时候,正好是我对移动互联网失去信心的时候」40:01 12年获得五千万用户,这个数字肯定不尽如人意41:29 AI能带来心理服务的普惠44:06 上下文就像预制菜,先对用户需求做一轮梳理46:12 2023年决定拥抱AI:大脑改变了,身体还在惯性中47:42 你到底想不想变?「想变啊,我比所有人都激进」56:27 测测的AI功能做得还不够好,子弹还得飞一会儿01:00:53 主用通义大模型而不是Deepseek 和豆包:阿里云没有字节那么有倾略性01:02:10 泛心理是一个原点,用AI Agent 把用户的需求做深做透Part 3. 「AI 是所有工具的归宿」 01:03:05 测测的科研部,和测测这些年做出的一系列爆款:心理沙盘、MBTI、五行人格……01:06:55 我们几乎把荣格学派的理论都产品化了01:09:03 一件正确的事情值得尝试10遍01:12:09 「AI 是所有工具的归宿」01:12:36 大模型太烧钱了,测测上了广告,但我想把他拿掉01:14:26 产品上我显得保守,但花钱我可不保守🤣01:16:17 未来30年,社会分化会进入同质化,「就像宋朝一样,无限向内挤压」Part 4. 测测要做机器人:从种一棵树,到承包一片森林 01:19:49 机器人是我的选答题:做机器人和我的个人状态有关01:20:57 围绕着自己的需求,把它做成产品01:21:18 两个孩子,给了我许多产品上的想法01:22:31 我特别想给孩子做个机器人,让它去给家庭带去一些改变01:23:57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四两拨千斤,具身智能是千斤拨四两01:25:46 移动互联网我们都是用户的奴才,机器人至少做到平等01:27:37 所有人都想劝退我,但我觉得我必须一试01:28:15 我们太久在种一棵树,眼前有机会承包整片森林01:30:08 AI 的逆情绪战略:内啡肽才是教育的精华01:31:37 机器人的四大驱动:情感驱动、IP驱动、AI驱动和动作驱动01:33:38 「我们肯定是万元级的呀!」「你也要加入反对的行列吗?🤣」01:35:16 那个 Lovolt 放家里就没人理它01:36:33 员工们都对具身智能方向看好,大家觉得老板既然愿意买单,何不一试?Part 5. 谈具身智能与AI物种:人没有神圣性了,AI 将是高等生命 01:38:02 机器人应该主体性,它是一个高等生命01:40:26 机器人这道开放考题,多久交卷?「反正 lovolt 做了10年😯🤣」01:41:04 明年年底之前,测测的机器人会面世01:42:29 人跟AI,谁更能理解复杂感情?——「情感并不复杂」「AI 肯定更擅长」01:44:13 从技术的角度,我觉得,人没有神圣性了01:46:41 有一天世界上快餐都是免费的了,但你总有一个时刻想吃妈妈做的饭01:48:06 做测测的最主要原因,是世界太枯燥01:50:44 所有人都想从浮冰攀上大陆,新的大陆就是机器人时代01:51:21 「你可以名列我采访过的最坦诚的创始人之一🤣」01:51:58 我分不清我追求的是痛苦还是幸福01:53:34 任永亮聊最幸福的体验:我答了20道题,世界都不一样了!加入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1 小时 56 分钟
  6. 46.新氧金星口述:6年纳斯达克上市,巅峰落入谷底,我的第四次出发

    8月5日

    46.新氧金星口述:6年纳斯达克上市,巅峰落入谷底,我的第四次出发

    听到一位上市公司老板,坦诚分享自己人生中不止一段至暗时刻,这并不常见。 这期登陆的嘉宾,是早在2019年就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氧创始人金星。 新氧的故事可以分为上市前和上市后。上市前,这家公司是资本宠儿,彼时移动互联网激战正酣,新氧却在六年内完成闪电上市,在中国医美渗透快速增长的时代,一度成为纳斯达克的中概股新星。 不过,上市后的新氧命途多舛,先后经历了强监管、巨头竞争、疫情危机等挑战,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这家公司曾一度被挤到退市的边缘。 这期访谈很精彩,对我来说也很特殊,金星,似乎是第一个能够把自己在低谷时期的心境,剖析得如此深刻的创业者。 “突然就跌到了谷底,你的自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对,我觉得对于上市公司老板来讲,股价其实是一个自尊,就男人的自尊。” 也因为这种坦诚,使得这期内容有着许多公共性。在一系列挑战中,新氧最终选择站起来,开拓一个全新的战场。至少对创业者而言,相信会很有共鸣。 访谈的上半段,主要复盘了金星从初次创业,到带领新氧上市,以及这背后,那个逝去的双创时代。下半段,则围绕中国的医美江湖、新氧缘何从平台转型线下医美连锁,以及金星的「千店」计划。 本期嘉宾:金星(新氧创始人)本期Shownotes:Part 1. 金星成长和创业历程:02:59 纪录片《燃点》,高速增长的新氧,和那个双创时代(可前往我在2019年的报道《对话燃点关琇:创业者是社会的驴子》)05:29 家乡七台河,一个另类的内向东北孩子,「整个暑假没有出过门」09:32 「我觉得我是天选创业者」10:24 新氧相信什么?医美给了消费者新的自由,让人有机会找到自己12:43 「上市的时候太高调了」「巨头就冲进来了」14:40 新氧错过了做一个类小红书的机会,「我当时沉迷于解题」16:05 我不是野心家,我是小镇做题家Part 2. 新氧上市后一波三折:监管、巨头竞争、疫情16:32 上市后一个月,打了7000多万广告17:28 巨头做医美频道有流量优势,而且,「他们不引监管注意」19:40 「抖音被人黑了一把,之后就不能做医美直播了」20:30 小红书上大量的医美案例都是假的,用户的信任度受到影响22:25 新氧作为平台的痛苦:无法让用户长期留存——「我们一直觉得线下可能才是终极方案」24:57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学习美团」29:07 「城市里打不过国民党,我们就只能战略性转移」29:41 上市前的新氧顺风顺水,上市后「被按在地上摩擦」Part 3. 金星的前三次创业:太痛苦了,有些 PTSD了29:57 第一次创业失败:打开门,连电脑都搬空了32:26 「女朋友也和我分手,我在楼下等了一整宿」36:31 去深圳,去腾讯:「每家公司都在创造两个价值」39:29 在办公室跟下属大吵大骂,后来我反思,其实是自己领导力不够41:43 原本以为你已经到了人生巅峰了,啪嚓又被摔下来了43:46 公司上市到现在,我的股票一毛没卖,我的股份增持到了25%44:13 股价是上市公司老板的自尊:「每一天都在期盼奇迹,大家什么时候会发现,新氧被过于低估了?」46:41 「很多上市公司老板就躺平了」,想了想,还是要把公司做下去48:40 至暗时刻:遭遇不可抗力,新氧app被下架5个月之久51:03 「给新氧五年时间,我们做到1000亿」——太丢脸了,有点不敢想,哇塞…Part 4. 金星的第四次创业:从平台转型线下——新氧青春诊所,再出发52:16 你今天还相信吗?   「我今天更加地相信了」54:30 新氧仍旧是平台——产业级平台58:09 从互斥到并行,从低级到高级的商业模式01:08:12 新氧要做医美界的山姆和胖东来01:10:21 三公里内就有一家店,让轻医美随手可及01:10:50 为什么这几年,企业家们重回线下?01:12:57 新氧甄选:通过集采拿到价格力,一场押注未来的生意01:14:13 解密医美上游的商业化权益:千万级的期货交易01:16:25 医美行业也有时光机效应01:17:16 「上市前融的钱,已经花了17个亿出去」01:19:19 千店模式的核心挑战,如何搭建中台能力?——用200家虚拟连锁店试水01:20:02 十个月时间开第一家店,再用十个月时间开20家店01:22:21 新氧只接受全托管加盟,所以,加盟并不会为开店提速01:23:53 「我们是一家谨慎而保守的公司」Part 5. 解密医美行业上游:5999童颜针,新氧的诺曼底登陆 58:43 一台大的激光设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是它真的值那么多钱吗01:02:01 中国的医美机构在大面积地亏损,但市场在扩容和头部化01:05:54 中国机构利润率不到5%,而韩国净利率能达到25%?01:24:12  7.91 亿元收购奇致激光,「买」来的知识有哪些?01:27:09 「搞互联网的人一看,有太多可改造的了!」01:31:25 层出不穷的医美产品,是因为机构需要利润品——「这些产品的生产成品都极度地便宜,令你怀疑人生的便宜」01:33:24 「这个行业很多爆品是我们推的」01:34:27 新氧5999推出低价童颜针,遭圣博玛公开质疑?01:35:07 定价争夺战:进货价 4000 +,最终卖到5999,「我们认为是一个合理的价格」01:36:11 国内第九张牌照已下,下半年会有大量童颜针供给01:37:14 「认证医生资质,也是上游控制下游的一种手段」01:38:43 医美上游原材料,是先发者「躺赚」:无数玩家冲了进来01:42:19 中国医美江湖的本质:太多营销,太少医疗交付Part 6. 按照理想模式,设计一个产业01:46:24 新氧有机会,按照理想模式去设计一个产业01:54:55 医美行业数字化进程缓慢:重起一局,自建系统和数据01:57:59 3-5年,可能会有医美机器人02:03:57 新氧历史共计30亿元营销费用,烧出哪些真知?02:17:16 最理想的新氧:一致性、可及性、可负担性02:09:43 「可能有人不在乎美,但所有人都会在乎青春」加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2 小时 12 分钟
  7. 7月31日

    45.直击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打工」的 3 小时|对话智元机器人

    刚刚在上海举行的waic盛况空前,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机器人大乱斗。 相信大家都在社交网络上刷到了各类机器人干活的视频,今天这期节目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大模型时代,机器人的进展和落地。 起因是7月初,我去往四川绵阳,在制造业龙头富临精工的工厂内,主持了一场特别的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的主角,是一台名叫 A2W的轮式类人型工业级机器人。它的本体研发,是由最近在二级市场大热的明星人形机器人公司——智元所打造,经由另一家明星创业公司安努智能所部署,最终落地到汽零龙头上市公司富临精工的工厂内。 (图为智元机器人远征A2W,正在富临精工的工厂内搬运料箱。) 与传统工业级机器人不同,A2W 结合了最新的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泛化性,并以通用性为目标,可以自由行走,独立规划、执行任务。 在具身智能爆火的2025,这是全球首场,敢于用直播方式呈现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常态化作业的发布会。 现场,我对三位机器人行业专家进行了3小时的访谈(文字版👉《直击人形机器人在工厂「打工」的 3 小时|对话智元机器人》),还和另一台人形机器人、也就是A2W的好兄弟远征A2,一起搭档主持。非常有趣的体验。想观看这场直播的视频,欢迎关注我的B站账号~ 由于这期访谈是在工厂进行,且工厂内的产线在同时作业,所以一些地方的背景音可能略显嘈杂,建议最好在不戴耳机的场景下播放。 这期节目能让我们理解: 一项技术究竟如何在工业场景中落地?什么是人形机器人,这个行业为何爆火,又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飞跃式发展?对于业内人来说,相信这期内容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来自最前线的应用情形、客户体验和最一手的独家访谈。 本期嘉宾:王闯(智元机器人 通用产品线总裁) 杨曾(安努智能 高级算法总监) 邓扬 (富临精工 创新生产部负责人) 卫诗婕(主持人,商业漫谈Jane‘s talk 创始人) (从左至右分别是:卫诗婕、王闯、邓扬、杨曾。) 本期Shownotes:Part 1. 2025,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这么火? 08:26 2025,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这么火?09:15 智元的机器人远征 A2 和 A2W,能干些什么活?10:10 机器人量产困难详解:供应链、技术、一致性12:50 为人形机器人造零部件,有哪些难点?16:42 自动驾驶进入深水区,人才流向机器人领域Part 2. 理解具身智能:什么是真·人形机器人? 19:08 黄仁勋对具身智能的定义:无人车、无人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 19:31 A2W是人形机器人吗?人形的定义:像人一样思考和决策 20:25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吗? 22:17 去年waic,只有两家人形机器人能长时间行走 24:09 今年人形突飞猛进,背后的几点原因:技术、产业链、大众关注度 25:12 机器人一天写130幅书法,手没有抽筋 26:50 有些人是看见了才相信,有些人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Part 3. 智元的2024-2025: 从量产元年,到商业元年 27:47 「包工头」评价机器人干活:算上人类吃饭休息的时间,快要追平人类了!34:20 通用机器人,希望它今天可以干这个,明天可以干那个34:43 通用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械臂的区别:能像人一样,应对突发情况38:52 机器人泛化性现场测试:给机器人「捣乱」,它能处理好吗?40:34 机器人的「犹豫」和停顿,恰恰是具身智能发展的标志42:53 「手机、汽车、互联网都是工具,具身智能是伙伴」45:33 智元、安努智能、富临精工,产业上下游三方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三个首次吃螃蟹的人」Part 4.揭秘机器人部署:也能养出一个上市公司48:54 安努智能是一家怎样的公司?50:01 机器人集成部署是一个多大的市场?51:21 一台 A2W 要多少钱?53:25 采集数据的重要性:反向定义上游和机器人大脑58:50 让机器人干活,为什么从搬运料箱这个场景开始?似乎是个很简单的场景?01:06:55 「(人形机器人)就像一个3岁的小孩,刚学会骑自行车,我们要耐心」01:08:00 详解一台机器人部署到工厂的全过程Part 5. 工业级人形机器人背后的技术、和技术选择01:24:09 泛化性加持的是机器人的上限吗?通用人形机器人背后的核心技术有哪些?01:26:38 采集的数据究竟是什么数据?客体数据、操作数据、环境数据01:30:02 真机数据为什么宝贵?那是制造业的壁垒01:30:37 这些数据被用以训练什么样的模型?01:35:21 从160秒闭环到40秒闭环,靠的是数据吗?01:39:20 A2W 用到 VLA (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了吗?01:39:25 智元工业落地的技术路线选择:成功率不做到99.9%,进不了工厂01:42:35 智元做机器人的特点和优势Part 6. 展望未来:通用类人形机器人落地的速度 01:46:15 通用工业机器人未来还能做什么:搭建一张场景天梯图01:50:54 未来三年内,机器人成本可能下降超 50 %?「我觉得保守了」彩蛋🎉:01:55:08 我和我的主持人搭子——人形机器人 A2 一起主持的开场(没想到,这么快就真的体验了人机协作😂) 一台机器人做出创新,背后的程序员们👇 加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本期访谈录制的收工现场照)

    1 小时 58 分钟
  8. 7月23日

    44.对话极越闪崩背后供应商:欲望、去向和公共信任危机

    今天这期节目制作的跨度有点长,先从我在3月份主持的一场看片会说起。 3.21日,我在北京主持了由腾讯视频出品的商业纪录片《激流2》的发布会。当天试看的成片,是纪录片的第三集《极越闪崩》。 (今年3月,《激流2》看片会的现场。) 极越,作为百度与吉利合作的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在2024年12月,公司的停止运营引发了千名员工、车主、供应商的围堵,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超过5000名极越员工发现,公司早从几个月前,就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了,所有员工、供应商都被蒙在鼓里,直到公司闪崩。《激流2》采访到了极越的 CEO 夏一平,并试图还原这家公司走向崩盘的过程。 看片会中,我发现在场的媒体朋友们针对夏一平这位 CEO 有一些微妙的情绪。现场。一些观众针对极越败局的成因,展开了激烈讨论。我把这部分录音片段节选了一部分出来,放在了《商业漫谈》这期节目中的开头部分,时长约为三分多钟,音质稍有欠缺,希望大家见谅。 看片会后,我找到了这一集纪录片中的隐性主角——被极越欠款上千万的投流供应商李红星,录制了一期系统的访谈。这期节目中,我们不仅会聊到极越事件的一些独家幕后视角,也谈到了新能源行业在抖音这类平台上的营销策略、行业规则,还有最重要的,极越闪崩背后,真正的公共信任危机到底是什么。 本期嘉宾: 李红星( 极越投流供应商  星塘文化创始人)本期Shownotes:02:14 3月,我主持《激流2》看片会时,现场围绕夏一平的激烈争论 05:29 李红星,40岁从字节离职创业:第一年公司营收 3 个亿 08:26 抖音投放代理商:凭什么挣到那 1% 的利润? 09:31 第一视角还原:极越上海办公大楼被围堵,「闹哄哄像个菜市场」 11:13 「你的几千万可能血本无归,那种心情很难想象」 12:20 至今为止,没有极越官方代表与供应商对接 13:34 夏一平被员工围堵 3 天 3 夜,72 小时几乎无眠 15:50 夏一平是资本的弃子吗:「两个有各自小孩的父母领养了一个小孩,并把他交给保姆看管…」 18:36 在汽车行业,垫款盛行:为极越垫资3700万始末 30:50 竞标、吐点和抖音返利 32:35 「你也可以选择不垫款,那你中不了(标)」 34:03 「百度和吉利两家大企业联合打造,不会出问题」 39:26 1800万年框消耗完后,本不该垫余下的钱,但我怕得罪客户 44:45 我去找亲戚、朋友借钱时,已经意识到风险不可控了 46:25 人们争先恐后要去做抖音的独家代理商 52:39 如何衡量投留供应商的ROI?「最终实际转化,极越都是保密的」 54:34 最初极越想学习特斯拉和蔚来,走口碑营销 56:08 2024年,投资人问夏一平要销量,于是决定发力抖音,奋起直追 59:08 「你觉得你是夏一平的话,做什么能挽回两个股东的心?」 01:01:09 夏一平不是一位合格的 CEO 01:03:15 极越事件背后是公共信任危机,「百度也好,吉利也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01:06:06 「我还在积极面对我的生活」 01:08:56 至今,没有官方出面解决供应商的问题 01:12:54 极越办公室的墙上签满员工的名字,「中国智能汽车史上一定会留下会留下极越的名字」 01:13:40 「员工和车主们其实对极越的车感情很深」 01:14:42 「我也介绍朋友们买了极越,我问他们后悔吗,他们说车真的很好开」 01:16:18 出事的前一天,员工都不知情,「他们也不敢相信」 01:17:36 极越售后员工抢车?已报警,在立案……「啼笑皆非」 加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1 小时 20 分钟

评分及评论

4.8
共 5 分
10 个评分

关于

努力做最有生命力的科技商业访谈。 Let knowing flow. 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就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TSA(True Story Award)中文报道十佳。 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 B站账号: 卫诗婕 商业漫谈 微博:诗婕SJ_Jelyne 小红书:诗婕Jane's talk 合作洽谈 👉 微信:SJ_Jelyne(添加请备注身份+事由) 读者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shangyemantan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