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牛马集散地

Lei Zhou

《东京牛马集散地》 一档专属于东京上班族的声音驿站。 在这座节奏飞快、人情微妙的城市,我们是一群认真打工、偶尔摆烂、天天思考人生的牛马。 在地铁上、便利店、居酒屋,甚至出租屋里,一点一滴的日本生活,都值得拿出来唠一唠。 我们聊加班、聊租房、聊旅行、聊签证,也聊深夜便利店的关东煮和令人上头的居酒屋八卦。 在这里,你会听到熟悉的叹息,也会找到“不止我一个人这么累”的共鸣。 《东京牛马集散地》不是让你逃避现实,而是想让你知道: 在东京当牛做马的你,其实并不孤单。

  1. Vol.016 脱单 vs 单身:海外牛马的爱情困境💔

    21 SEPT

    Vol.016 脱单 vs 单身:海外牛马的爱情困境💔

    这一期《东京牛马集散地》,老周 🧑‍💼 和小周 👩‍💼 罕见同台,打开了海外牛马的相亲黑匣子 📦。两人用最真诚的自嘲+最八卦的吐槽,聊透了择偶标准、相亲奇遇,以及恋爱的那些“小九九” 💘。 💔 老周的脱单逻辑 硬件要求:身高要达标 📏,最好匀称+一点肌肉 💪。相亲贴建议:没照片=没机会 📸;学历能筛人 🎓,但最终还是要看三观 🧭。沟通方式:只发一次真诚私信 💌,不回就“再见啦” 👋。生活偏好:自己熬火锅底料 🍲、自己打扫卫生 🧹、行程安排到位 📅,只求对方能给 情绪价值💖。 🌸 小周的恋爱反思 疫情让“0.5段恋情”无疾而终 🦠,东京实习邂逅也无缘 💨。坚持边界感 🚧:对尴尬追求者说“NO” 🙅。择偶标准:身高要过线 📏,颜值次之 😎,但最重要的是能一起 扛房贷买东京房 🏠。理想型:在细节里展现责任感 💡,而不是浮躁的“普信男” 🙄。 🥢 加餐:姐姐的相亲实录从餐厅选择 🍽️ 到旅行途中 🚉 的小摩擦,都暴露了恋爱的真相:👉 细节才是决定去留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期,既有 理想 vs 现实的落差 ⚖️,也有 打工人式的恋爱务实主义 💼❤️。听完后你可能会发现:👉 海外找对象,不仅是一场“条件谈判” 🤝,更是一场“自我认知”的修行 🪞。

    1h 22m
  2. Vol.014 小周的华丽转身:从写代码到“写方案” - 被动上岸的IT新人成长为管理咨询师的一万种可能 🧭💼

    7 SEPT

    Vol.014 小周的华丽转身:从写代码到“写方案” - 被动上岸的IT新人成长为管理咨询师的一万种可能 🧭💼

    这一期,我们继续和小周闲聊她的“牛马预备役”升级记: 2021年,为了先吃上“饭票”,她选择最早给内定的日企IT公司——笔试过、代码面也过,结果被分到银行系统运维项目:活不多、意义不大、压力不小,连“东大光环”都成了同事眼中的“别扭滤镜”。于是她一边薅转职App和猎头,一边把“开会emo”转化成“面试资本”,最后成功跳到管理咨询:从写代码变成写方案,从加班调试变成方法论+沟通术,项目短、节奏快,学会了在不同团队间闪转腾挪。 节目里你会听到—— 🧨 理想 vs 现实:IT运维的“闲而累”与“被看轻”,以及第一次明白职场不靠光环靠交付。 🚪 转职通关:如何用猎头谈薪、避开GD尴尬、在“温和面试官”处拿到更友好的offer。 🔐 咨询日常:网络/信息安全项目怎么“套用方法论”+“讲人话”,以及“务虚沟通”的正确姿势。 👥 心态重装:从“要成就感”到“先把人处好”;绩效起伏别内耗,奖金和交付才是硬道理。 🫥 职场奇遇:借上司4万日元却被拖着不还;日本同事执着PPT格式,而她只想把内容做实。 🧩 人格与反思:ISFP的社交阈值、完成即好主义,以及用“第三方视角”补课共情能力。一句话总结: 小周的故事像极了多数打工人的现实版成长线——能力要练,环境要顺,心态要稳。从技术岗到咨询岗,不是“更体面”,而是更适合。如果你正卡在“要不要转岗/转行”的十字路口,这一集会给你一份不鸡汤的参考。 —— 想看她如何把“被动选择”玩成“主动转身”?点开收听吧 🎧

    1h 5m
  3. Vol.013 清华→哥廷根→东大:小周的跨文化成长记

    31 AUG

    Vol.013 清华→哥廷根→东大:小周的跨文化成长记

    在本期,我们邀请“牛马预备役”代表小周来聊聊她的人生“导航重算”之旅:从成都外国语德语班 ➜ 清华新闻 📰 ➜ 德国哥廷根交换 🇩🇪 ➜ 转向东京大学修士 🇯🇵。路线离谱到连导航都得缓冲两次。 本期高能瞬间: 🎯 留学动机反转:德语特招进入清华、N1 在手却靠英语硬刚课堂——语言全员出勤💬 🧪 东大备考:英语阅读 + 专业论述 + 术语解释,靠学长秘籍刷题📚 👩‍🏫 导师日常:60+ 女教授带队聚餐;老周初见送茶叶🍵 + 茅台🥃(酒被婉拒,只留普洱香) 📝 论文修罗场:小周写「约100页」纯手写分析(选题保密🔒);老周英文 30 页实验经济学对照组 💻 德转日再→IT:进 IT 写代码发现“比新闻更催秃”,果断掉头回到内容相关🏃‍♀️💨 🧊 文化碰撞:南京宿舍零下🥶 vs 清华空调宿舍❄️;129 合唱传统🎤引发南北差异大讨论 🏪 留学日常:小多便利店打工防尾随🫣;深夜醉酒拖箱回家🧳🌙——生存智慧在线 🤹‍♀️ 名场面自嘲:学德语不敢自称流利、学日语上班全讲英语;“新闻系有点水”,但她把这杯“水”喝出了自由一句话总结:不是“成功学”,更像把“偶然”变成“选择”的实录。学过的语言不会白学,绕过的路也不是弯路。如果你正处在「出国吗」「转专业吗」「换工作吗」的岔路口🛣️——点开这一集🎧,你会发现:人生允许偏航,但请大胆到达。 ✨

    1h 10m
  4. Vol.012 用魔法打败魔法:在日本租房的生存智慧

    24 AUG

    Vol.012 用魔法打败魔法:在日本租房的生存智慧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朋友大炮,来和我们聊聊在日本租房的血泪史。 从最开始的找房,被“外国人+无收入”双重身份限制,到搬进新家后遇上年度奇葩邻居,再到亲自带队发起集体维权,这一路的戏剧性,堪比一部长篇日剧。 大炮先和我们复盘了日本租房的隐藏规则: 留学生如果没日籍保证人,能选的房源通常不是老旧,就是地段偏远;有些房东甚至会把最难出租的高价低质房源“优先”分配给外国人。 她说刚来日本的时候,合租是大部分留学生的第一步,既能省钱,也有人作伴,但文化冲突和卫生习惯差异,也足够让你三天一小崩、五天一大崩。 她还分享了如何用日本本土中介、网络平台去对比租金和历史数据,避开中国中介的信息差——毕竟在东京,踩坑只需要一个签字的瞬间。 不过,真正的故事高潮,发生在她搬进某栋看似安静的“高档公寓”之后。她和老周在住在同一个公寓,老周和她都碰到了一位非常奇葩的日本邻居。 起初只是深夜看到邻居全身黑衣推着空婴儿车;后来发展到电梯里刻意回避、撕毁老周的私人物品,甚至因为闻到香水味当面指责。 矛盾一度升级到“侵犯隐私他人隐私”,理由是奇葩邻居在公共区域安装了摩托车摄像头。 而老周的应对策略也很日本——又不那么日本。 老周一边录音录像、保存纸质证据,一边联合9楼的邻居集体施压管理公司; 一边用“激将法”引导对方暴露更多违规行为,一边找律师、利用市政的免费法律咨询,精准卡在法律边界反击。 老周说,这是典型的“用魔法打败魔法”:你既要保持道德高地,不动手;又要让对方一步步失去心理优势,直到主动搬走。 最后,我们也聊到文化差异——为什么日本人遇到邻居矛盾,大多选择沉默忍耐或搬家逃避,而不是正面刚; 以及高学历外国人在日本,如何更好地利用法律和规则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你打算来日本生活,或者正准备找房,这期节目会帮你提前摸清租房的暗礁和浅滩; 如果你已经在日本租房,这期故事可能会让你在深夜emo的时候,找到“原来有人比我更惨”的安慰。

    1h 18m
  5. Vol.011 咨询人不“咨”事:Husky的IT世界 vs 小多的管理江湖

    17 AUG

    Vol.011 咨询人不“咨”事:Husky的IT世界 vs 小多的管理江湖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老朋友 Husky,和小多一起,聊聊“咨询”这个看似光鲜、实则门道重重的行业。 🎯 Husky的IT咨询世界 第一个项目就扎进了生产计划系统,做 Fit & Gap 分析,帮客户导入ERP系统,一干就是一年多。 理想中的咨询:西装革履、运筹帷幄、拯救客户于水火;现实中的咨询:大量基础、重复、甚至无聊的工作。 长周期项目(1-4年)里的耐心与枯燥。💼 小多的管理咨询江湖 项目节奏更快,5年14个项目,每个周期短但跨度大。 从组织人事到企业愿景,更多是提供“情绪价值”。 面对客户的防御心理,需要语言和关系上的双重技巧。💡 IT vs 管理咨询的不同“套路” IT:教客户用新系统,关系相对平等。 管理:告诉客户哪里不行,要过“心理关”。 方法论 vs 深耕领域:短平快项目的广度,长周期项目的深度。🤯 职场压力的来源 Husky:拒绝惯着无理客户,交给日本上司“本土化”应对。 小多:节奏快、项目多,难在某个领域沉淀成专家。 老周(我)的观察:疫情前后的客户沟通模式完全不同,疫情后线上沟通多,但线下单挑客户的本事仍然必不可少。📌 节目的最后,我也分享了自己对 Technology Consulting 的理解,以及它与其他咨询路径的差别。想知道我们对咨询行业的真实看法?收听本期节目,你可能会对“咨询”三个字有全新的认识!

    1h 24m
  6. 10 AUG

    Vol.010 滑雪、露营与打工人的假日:Husky & Jessy的东京牛马生活

    这一期,我们继续请来了老周的多年好友——Husky & Jessy,这对“牛马预备役情侣”如今已经升级成为东京社畜圈的甜蜜代表👩‍❤️‍👨。从庆应经济学部的青涩学生,到如今分别就职于咨询公司和外资烟草公司,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反差、火花与共鸣。 🎯 Husky凭借“面试小心机”——比如带着公司赠品笔去面试圈好感——一路拿下高薪咨询offer。 🎯 Jessy则贯彻“只选外企,不进日企”的坚定原则,一眼相中现在的公司后,从此不再投简历,堪称找工作的“一击必杀型人格”。 职场初期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爆肝内卷,反而有一些意料之外的适应困难: WFH初期,两人开会互相干扰,家务没人做、饭没人烧,情侣差点变合租人; Husky最不适应“全程开摄像头”的onboarding培训,社恐地狱开局; Jessy最不适应“公司是社交主场”,但她逐渐玩得风生水起,成了E人代表; 周日晚统一emo时刻:快乐假期结束,牛马归笼前的沉默凝视 😵‍💫🎪 我们也认真聊了聊“假日牛马放飞指南”: 初露营翻车记:漏水帐篷、漏气睡袋、睡车过夜、饭团当晚餐… 滑雪上头瞬间:粉雪、山景、飞驰带来的快乐多巴胺; 奥多摩 & ふもとっぱら共同露营回忆:装备+天气+友情三要素决定体验!👥 聊到朋友圈变化,大家一致同意: 日本人社交圈不好融,咱也不强融; Jessy工作后80%朋友变成同事,“一起加班更好约”成为新社交逻辑; Husky表示I人只需要三两个能聊的人,“不社交是我休息的方式”。🎁 最后,他们给即将步入社会的牛马们送上了人生Tips: Jessy:能玩就玩,别把年轻限定在工作日历上; Husky:早点开始理财,从第一份工资就开NISA,别小看时间的魔力。🏷️ 标题候选(多风格)💬 情感+轻喜剧风: “从庆应到工作犬:牛马情侣的社畜生活真相” “恋爱可以随缘,露营必须有经验者带” “Jessy & Husky 的东京共居生活:开会吵架、周日emo、滑雪上头”⛺ 假日生活向: “滑雪、露营与在宅争吵:打工人情侣的周末修行” “我们为什么爱上露营?(即使一直翻车)” “从雨夜漏水帐篷到富士山粉雪:东京社畜的户外浪漫”🐎 牛马主题风格(主线延续): “牛马情侣成长期:工作、恋爱与假日翻车手记” “从预备役到正牌牛马:他们的东京成长档案” “只有牛马,才懂牛马:我们在东京的恋爱与生活”

    1h 15m

About

《东京牛马集散地》 一档专属于东京上班族的声音驿站。 在这座节奏飞快、人情微妙的城市,我们是一群认真打工、偶尔摆烂、天天思考人生的牛马。 在地铁上、便利店、居酒屋,甚至出租屋里,一点一滴的日本生活,都值得拿出来唠一唠。 我们聊加班、聊租房、聊旅行、聊签证,也聊深夜便利店的关东煮和令人上头的居酒屋八卦。 在这里,你会听到熟悉的叹息,也会找到“不止我一个人这么累”的共鸣。 《东京牛马集散地》不是让你逃避现实,而是想让你知道: 在东京当牛做马的你,其实并不孤单。